你可能知道「司馬光砸破大水缸,救了玩伴一命」,卻不知道司馬光正是著名的古典編年史《資治通鑑》的作者;
你可能聽說「孔融年紀小小懂讓梨」,卻不知道孔融是東漢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當世少數敢直接批評曹操的名士;
你可能品嘗過「流傳已久的華夏佳餚東坡肉」,卻不知道「東坡」蘇軾本人才華洋溢,詩詞賦書畫散文樣樣皆通,足以名列北宋大家前茅;
你可能傾慕「俠客仗義江湖,風流瀟灑武功高強」,卻不知道原來俠客還得有點家底才有資格學武,才能出門闖蕩當個人人崇拜的俠客。
偉人名事的傳奇軼聞,向來比正史更具有吸引人的魔力,以致流傳民間的大都是一些精彩的片段,難以窺見其人其事其物的真實面貌,其實也具有引人入勝的獨特魅力。
作者張佳瑋手握古今中外各式史料,每一頁篇幅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張口就來。他用四十餘篇的歷史故事,將中外歷史掌故的精妙之處、英雄才子佳人的獨特性情,深入淺出地剖析而不失趣味,彷彿只是與讀者輕鬆地聊聊,卻能加深又加廣讀者對這些逸文軼事的認識與記憶,聽過,便再也不會忘記。
【目錄】
序
輯一 君王天下事
劉邦的天才
項羽神勇,千古無二
劉備之仁
李淵、李世民與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推了魏徵碑,又給立起來了
李治與武則天:搭檔與贏家
唐玄宗與楊貴妃
將自己的愛妻讓給父親之後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如何評價一個皇帝
王朝總要開兩遍國
擁立的人,並不總是忠心的
輯二 為臣殊不易
韓信的命運
如何描述一個不孝順的冒險家與貪汙犯
諸葛亮,奇謀為短?
出爾反爾司馬懿與魏晉風度
岳飛、秦檜、宋高宗
古代的罪名
記一位文筆優美的好戰分子
輯三 生前身後名
逸事與主角
瀟灑的人,並不總能被理解
陳勝們很絢爛,卻經常是贏家們的炮灰
戰場可是很亂的
身前有餘已縮手,眼前有路已回頭
賜自盡:一種委婉的恩典
後宮
三國四美人
「我瞭解你的一切把戲……但還是等你」
皇二代
歐洲歷史上如何反腐敗
你殺了那麼多人,晚上睡得著嗎?
歐美作品裡,怎麼都愛聯軍對抗異族呢?
輯四 時用則知物
曾經有個年代,達官貴人不敢納妾
古代的男風
容貌與身高
美人們的好身材
遊俠們怎麼過日子
畫家們怎麼好意思跟雇主要錢呢?
文房四寶
百無一用是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史有什麼用呢?
作者簡介:
張佳瑋
生於無錫,後在上海,現居巴黎,自由撰稿人。著有《代表作和被代表作》、《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三國志異》、《邁克爾.喬丹與他的時代》等,譯著《浮生六記》。
章節試閱
記一位文筆優美的好戰分子
一個人的文筆,可以好成什麼樣呢?
二十六歲的張佩綸在清朝同治九年中舉,一年後中進士,下筆千言,慷慨好論天下事,文筆見識,都是好生厲害。那時節,他是清流黨的主將,年少氣盛,雖然常在京城,但四海八荒,哪裡的事,他都能談論一下子。急公好義,好談軍事,很是了得。
一八八○年,法國開始侵占安南;三年後,清朝派軍隊入安南,雖不與法國人交戰,卻想捍衛自己宗主國的地位。
李鴻章當時正組織中國海軍建設和海防計畫,懂點兒國際法,跟朝廷說了:
──中國無權干涉法國與安南的協議。
──中國無力把法軍趕出安南。
──道理與實力都不太占優,還是談判為妙,不然就是為了個越南,直接與法國開戰啦。
張佩綸剛直,當然看不下李鴻章如此畏縮。雖然他沒去過法國,沒去過安南,但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張佩綸覺得,法國已是強弩之末,就該給點兒顏色看看!
張佩綸文筆超卓,言辭便給。他與清流們認定戰爭的勝負,主要不靠兵器,而靠勇氣與美德。在他看來,李鴻章顯然既無勇氣,又無美德,於是,「法國奸計婦孺皆知,唯李中堂一無所知」,所以咯,「李中堂為法人所愚弄,朝堂又為李中堂所愚弄」。
張佩綸認定李鴻章是秦檜之流的奸臣,這話威力可不小。須知張佩綸的彈劾功力極高,彈劾下去許多位大臣了,罵個李鴻章,小菜一碟。
李鴻章那邊,到一八八四年基本有了個框架。按徐中約先生《中國近代史》的說法,當時大致談的是:中國軍隊撤出越南,法國人自己與越南簽訂合約,法國允諾不侵犯中國,不要求賠款,而且絕不使用有損中國威望的字眼。
雖然這談判對清朝而言很是窩囊,多少也算是個不動兵的解決之法。
但張佩綸不接受這結果。清流們前後四十七封奏疏,大罵李鴻章賣國。
於是,本來未必打得起來的中法戰爭,開打了。
於是,張佩綸被派到福建,會辦福建海防。《清史稿》所謂「令以三品卿銜會辦福建海疆事」。
文筆精美、慷慨激昂的張佩綸到了前線,雲集自家十一艘戰艦扎堆。據說船長們跟他進諫,這樣扎堆不太好,張佩綸不高興了:一幫兵油子,欺負我不懂行是吧?──就把船長們訓跑了。
法國人下了戰書,大家又請張佩綸準備交戰,據說張佩綸又生氣了:一幫兵油子,嚇唬我要打仗了?──又把大家訓跑了。
終於法國艦隊升火過來了,張佩綸一看不對勁,忙派學生魏瀚前去,請法國人等一等:我們沒準備好呢!
──法國人大概想,我們戰書都下了,等個屁,開炮!
一小時內,十一艘清朝軍艦全潰,法國人幫清朝建造的馬尾船廠,被法國人自己摧毀了。
張佩綸呢?
他在鼓山上,一看情勢不對,撒腿就跑,跑去當地人家求收留。一種說法是,當地人不理他。你誰呀?張佩綸急了:「我是會辦大臣!」──我很懷疑,當地人可能聽不懂這個職稱,總之:不收不收!
張佩綸無法,只好餓著肚子,一路逃到彭田鄉。
接下來,才是張佩綸一生最有趣的瞬間。
安頓下來了,手邊有了紙筆,張佩綸當然得發揮他的才華。身為主戰派和前線督軍,全軍大潰,怎麼辦呢?寫封奏章吧。妙在張佩綸文筆實在太好,奏章寫得花團錦簇,朝廷一看奏章,好,看來是贏了!趕緊開國帑,發犒勞,還下令以後張佩綸負責船政!
──船都被轟沉了,兼什麼船政呢?
又過了幾天,朝廷從別的管道聽說了真相,氣壞了。福建本地人民也不高興。總之這事一追查,張佩綸倒了楣,戍邊去吧。
當時有人說:張佩綸身為好戰分子,沒事罵李鴻章;真領兵打仗,棄陣而逃──這真是個紙上談兵的馬謖啊!
四年後,張佩綸回京,意外得了好運。李鴻章不計舊嫌,欣賞他的才華,拉他當了自己的幕僚,還把時年二十二歲的女兒嫁給了四十歲的張佩綸。當然,張佩綸自己的仕途,從此是沒啥可說的了。
據說袁世凱曾誇,「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裡只有三個半:張幼樵、徐菊人、楊蓮府,算三個全人,張季直算半個」。張幼樵就是張佩綸了。
按說張佩綸著實有才華、很正直,應該也很愛國,忠於大清朝。
但終究文章翰林與現代戰爭,那是兩回事啊。
最後一個故事。
李鴻章嫁給張佩綸的女兒,叫做李菊藕。李菊藕後來生了個兒子張志沂,張志沂有個女兒,叫做張愛玲──嗯,就是我們熟知的那位張愛玲。
***********************
你殺了那麼多人,晚上睡得著嗎?
「你晚上能睡得著嗎?」拿破崙如此問夏爾.亨利.桑松。
夏爾.亨利.桑松家在巴黎,少年時被送去盧昂上學,但在十四歲那年,在盧昂讀書的他,被迫退學了。只因為他的父親到學校來看他,卻被另一個學生家長認了出來。
據說那個學生家長面色慘變,找到校方,聲稱如果桑松繼續待在這學校,自家孩子就必須走。
「他的爸爸是桑松!劊子手桑松!!」
不只是他爸爸。桑松一家從十七世紀開始,便在巴黎當劊子手,累傳六世,祖祖輩輩殺人如麻。每一代家長自然都想過讓孩子轉行,每一代的孩子──包括夏爾.亨利.桑松自己──都厭惡過這行。
但最後,命運使然,他們總會回到這行來。
夏爾自己一開始是學醫藥的,但到成年時,養家糊口的壓力,讓他踏上了行刑臺。一七五七年,十八歲的他幫著同樣做這行的叔叔,處決了企圖謀殺國王路易十五的刺客達密安。幹完這趟之後,叔叔退休,據說他讚美自己的姪子:「乾脆俐落,沒讓那傢伙吃苦頭,天生是幹這個的料!」
夏爾.亨利.桑松入了這一行,開始發揮自己的天賦。他依然不愛殺人,但處決犯人於他也有個好處:他有權處置部分屍體。而他以前是學醫藥的,於是他行刑之餘的業餘愛好之一,是解剖那些他可以處置的屍體,這反過來也有利於他的手藝,使他殺起人來精益求精。
除此之外,他還是個辛勤的園丁,花園被他布置得繽紛多彩,他酷愛調弄草藥;他熱愛小提琴和大提琴,他的至交好友托皮亞斯.施密特,一個德國樂器匠,會時不時給他提供新的樂器。
年將四十歲時,桑松成為巴黎頭號劊子手,穿上了象徵榮耀的血色斗篷。他為路易十六國王處置了無數犯人,而且面不改色。許多人相信,學過醫藥的經驗對他有利。對其他劊子手而言,殺人畢竟是殺人,但他業餘也行醫,對他而言,處決犯人和解剖屍體,相去無幾。
五十歲那年,命運為桑松帶來了生涯的偉大轉折。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後,王室被推翻,人民需要鮮血來確認自由的安全。之前為路易十六國王殺各色不法分子的桑松,至此必須轉過身來,處決王室成員了──以及路易十六自己。
在處決路易十六時,傳奇劊子手的感情前所未有的複雜。他為王室殺人,但從不支持王室,但是,一七九三年一月二十一日,當他走到路易十六身後時,大概終於意識到自己站在一個空前絕後的位置上。
所以在傳說中,桑松忍不住對他要殺的人說了句:「您知道我將終結八百年的歷史嗎?」
而傳說裡的路易十六,也留下了一句符合國王尊嚴的遺言:「閉嘴!執行你的工作!」
桑松處決了國王,將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留給了他的兒子小亨利。就像三十六年前,他叔叔讓他當助手似的。
此前一年,桑松號召過:「我們需要斷頭臺。」他做為業內精英,認真陳述了理由:大革命之後,殺人任務太重,老式的斬首,太累人了;養護斧子和刀具,也很麻煩,犯人一掙扎就容易出意外。
相比而言,斷頭臺簡潔、高效又準確,還能讓犯人少受痛苦。他推薦了一個製作斷頭臺的大師:他的好朋友托皮亞斯.施密特。當年的樂器匠人,現在開始製作殺人工具。
順便說說斷頭臺。
現代意義上的斷頭臺Guillotine,是法國人發明的,而且這名字,是以宣導斷頭臺處刑的法國議員約瑟夫-伊尼亞斯.吉約丹(Joseph-Ignace Guillotin)命名的。
我們說斬首可怕,但在古代歐洲,斬首是貴族才能享有的特權。因為夠快,一刀了事,痛苦不多,給個痛快的。
如果要噁心你,折磨你,那就絞刑了。可以勒一下鬆一下,折騰你很久。看過《英雄本色》的諸位,一定有印象:梅爾.吉勃遜扮的華勒斯,就是先被絞了,再要被開膛剖肚地折磨。但他在痛苦之餘,依然大吼一聲:「自由!」於是執刑官震撼了,心軟了,對劊子手使個眼色:殺吧。給他個痛快。
在中世紀,平民百姓土匪鼠輩和叛國者,多是絞刑;貴族才享受斬首,一刀的事。日本人講武士道精神,要充硬漢子,武士死時都盡量剖腹。但剖腹死太慢太痛苦了,所以都委託信賴的人在自己剖完肚子後給自己斬個首,來個痛快的,是為「介錯」。
且說法國人一七八九年大革命,攻占巴士底,開始要平等了。當時有人攻進巴士底後,就把獄卒絞死了。法國議員同時也是醫生的約瑟夫-伊尼亞斯.吉約丹先生宣導說:不要搞得太殘酷,不要用錘刑、樁刑那類變態玩意兒。死刑應由一個簡單高效的裝置來執行。斬首不該再是貴族的特權,死刑應該盡可能地不痛苦。
於是安托萬.路易先生發明了新式斷頭臺。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新式斷頭臺開始啟用。
於是我們熟悉的,「法國大革命,遍地斷頭臺」時代到來。桑松親手幹掉了路易十六,然後用斷頭臺解決了丹敦、羅伯斯比爾這些非凡的名字。一般認為,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到一七九六年十月二十一日之間,他前後砍下了兩千九百一十八個人頭。一七九五年他五十六歲那年,兒子小亨利繼承了他的行當,他又給兒子當了一年多助理,確認兒子可以盡職盡責、殺人不眨眼之後,才正式退休。他在十一年後逝世,他的兒子小亨利接替他的職位。
「你晚上能睡得著嗎?」拿破崙如此問夏爾.亨利.桑松。
當時已經退休的老桑松,看著皇帝拿破崙。
他砍下過的人頭數以千計,他親手終結過八百年的王朝,他砍下的頭顱堆在一起,就是一本歷史書。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他本身成了一個傳奇、一個工具。所有人都畏懼他,背地裡詛咒他。
據說他如此回答拿破崙:「如果皇帝、國王和獨裁者們晚上都能睡踏實,一個劊子手,又怎麼會睡不著呢?」
記一位文筆優美的好戰分子
一個人的文筆,可以好成什麼樣呢?
二十六歲的張佩綸在清朝同治九年中舉,一年後中進士,下筆千言,慷慨好論天下事,文筆見識,都是好生厲害。那時節,他是清流黨的主將,年少氣盛,雖然常在京城,但四海八荒,哪裡的事,他都能談論一下子。急公好義,好談軍事,很是了得。
一八八○年,法國開始侵占安南;三年後,清朝派軍隊入安南,雖不與法國人交戰,卻想捍衛自己宗主國的地位。
李鴻章當時正組織中國海軍建設和海防計畫,懂點兒國際法,跟朝廷說了:
──中國無權干涉法國與安南的協議。
──中國無力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