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中,一方面國家界限愈趨模糊,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越趨緊密;另一方面,肇因各種政經歷史爭端而引發的文明衝突也愈演愈烈,極端民族主義思潮再起,排外的仇恨言論與暴力行動此起彼落。面對此情勢,只有促進彼此理解、相互承認,尊重生活方式的差異性,才能逐漸消融文化隔閡,避免陷入敵視、仇恨的惡性循環。
要跨越種族、宗教、文化的界線,讓不同族群文化在自由開放的狀態下相互尊重、互惠合作,實屬不易。因此,如何在思想上回應此一危險的歷史趨向,有其迫切的現實需求。
本書探討王船山的氣學思想,在方法上借重尼采哲學的視角,並主張「二氣交感」的氣的思維具有跨文化的思想潛力。內容包括內在多元的主體、氣的工夫、內在他者性、「二氣交感」中的自由、氣化美學與文化轉化等,並包括兩個「附錄」,即當代新儒學與文化認同、跨文化張力中的儒家政治思想──康有為與孫中山的現代化方案與大同社會理想。
此一跨文化方法,之所以借重尼采的哲學思路,是希望將他對歐洲文化的批判性檢視,納入跨文化互動中與氣學對話。或許我們將因此有機會跨越西方現代性的限制,逐步走出以歐美為軸心的哲學範式,提出具有跨文化意涵的時代診斷。
作者簡介:
劉滄龍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歷: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博士
研究領域:
尼采哲學、儒道哲學中氣的思想
作者序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中,一方面國家界限愈趨模糊,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越趨緊密;另一方面,肇因各種政經歷史爭端而引發的文明衝突也愈演愈演,極端民族主義思潮再起,排外的仇恨言論與暴力行動此起彼落。歷史終結論的樂觀聲調不再,文明衝突論取而代之。兩次世界大戰的教訓才過半世紀不久,人類便彷彿要急著走上歷史的回頭路。不同文明、宗教與政經制度的交會,往往囿限於族群、民族國家的視野,且以現實利益為考量,在折衝、爭鬥與妥協中但求自保或貪婪擴張,更多有假借信仰與解放、自由與正義之名,行壓迫仇殺、爭權奪利之實。既然國際間的調停始終被強權政治與利益交換所壟斷,至少可以另闢蹊徑,例如在最基礎的生活交往中,儘可能地推動文化間際的認識與互動,扼制歧視與偏見的散播,在思想的層次則要為文化對話尋求哲學的基礎。此一提案雖然看似緩不濟急,但卻是不可繞開的根本工作。只有促進彼此理解、相互承認,尊重生活方式的差異性,才能逐漸消融文化隔閡,避免陷入敵視、仇恨的惡性循環。
一二百年來,民族國家在全世界的興起,與民族主義的發展密切相關。民族國家對內能否凝結為一體,擁有共同的國家認同,對外是否能作為獨立的政治實體擁有主權,與其他國家平等往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要跨越種族、宗教、文化的界線,讓不同族群文化在自由開放的狀態下相互尊重、互惠合作,更是困難重重。阻隔文化間際溝通最為明顯的一個障礙,是排他、本質主義式的文化認同,它表現為激進、仇外、擴張(或封閉)的民族主義。如何在思想上回應此一危險的歷史趨向,有其迫切的現實需求。
跨文化思考的任務即是批判具有暴力性質的同一性思想,並且揭示健康而有活力的文化發展條件,立基於文化自身異質性與同一性的共構交織關係,承認文化的內在他者性,不僅有助於自我理解而且能開啟文化對話的動能。本書探討王船山的氣學思想,在方法上借重尼采哲學的視角,並主張「二氣交感」的氣的思維具有跨文化的思想潛力。我們將從王船山對《易》、莊子、張載氣的思想的詮釋入手,闡明陰陽二氣、交感生化的思想,如何在儒道兩家的思想交錯中顯示出創造性。源自先秦在明末發展成熟,至王船山達至顛峰的氣學,從跨文化的視角加以詮釋,不僅能夠揭示古典中國思想的當代性,也可開發華夏文化蘊涵的跨文化潛能。在跨文化方法上,之所以借重尼采的哲學思路,是希望將他對歐洲文化的批判性檢視,納入跨文化互動中與氣學對話,或許我們將因此有機會跨越西方現代性的限制,逐步走出以歐美為軸心的哲學範式,提出具有跨文化意涵的時代診斷。跨文化對話的目的是,讓文化的差異、矛盾與衝突,有機會轉化為文化再生的條件,而不是彼我敵視的來源或藉口。
本書第一章初稿草成於父親病時臥床之際,其中若干想法牽引貫穿著全書,如今書稿既成,父親形具雖歸天地,誠信其神仍存、同流大化。書中各章在撰寫時,有賴師友、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論學中多方啟益,該答謝的人太多,實難一一縷述,暫且銘感五內、默而存念。謹燃心香一柱,以此書告慰先父在天之靈。
丙申正月誌於臺灣師大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中,一方面國家界限愈趨模糊,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越趨緊密;另一方面,肇因各種政經歷史爭端而引發的文明衝突也愈演愈演,極端民族主義思潮再起,排外的仇恨言論與暴力行動此起彼落。歷史終結論的樂觀聲調不再,文明衝突論取而代之。兩次世界大戰的教訓才過半世紀不久,人類便彷彿要急著走上歷史的回頭路。不同文明、宗教與政經制度的交會,往往囿限於族群、民族國家的視野,且以現實利益為考量,在折衝、爭鬥與妥協中但求自保或貪婪擴張,更多有假借信仰與解放、自由與正義之名,行壓迫仇殺、爭權奪利之實。既然國際...
目錄
目次
序言 I
導論 1
一、跨文化作為方法 1
二、「二氣交感」與「內在他者性」 8
三、「氣的工夫」與美學、政治的轉化力量 14
四、「內在多元的主體」與跨文化的天下觀 21
第一章 內在多元的主體 26
一、前言 26
二、在氣的物化中肯定差異 31
三、王船山的莊子詮釋 35
四、「修身」與「復禮」的工夫 41
第二章 氣的工夫 47
一、前言 47
二、內在超越原理 49
三、「心氣交養」 54
四、如何面對生死與情欲? 59
第三章 內在他者性 74
一、前言 76
二、「同化」與「分化」 79
三、「多音複調」的主體 78
四、從語文學到系譜學 83
五、「兼體」之氣 88
第四章 「二氣交感」中的自由 96
一、前言 96
二、如何形成「我們一體感」? 102
三、互為內在他者的「二氣交感」 108
四、「通天下之志」的君子 115
第五章 氣化美學與文化轉化 122
一、前言 122
二、「勢」與「淡」 125
三、淡勢之間 136
四、氣化美學 144
附錄一 當代新儒學與文化認同 154
一、牟宗三論「精神實體」 154
二、華夏/儒家文化的跨文化性 159
三、當代新儒家的文化認同 164
四、跨文化脈絡中的同一與差異 168
附錄二 跨文化張力中的儒家政治思想──康有為與孫中山的現代化方案與大同社會理想 180
一、前言 180
二、虛構的真實──《春秋》學與大同理想 184
三、未完成的革命──天下為公的三民主義 190
四、大同主義與進化論的內在衝突 201
引用書目 208
各章內容原發表出處說明 218
目次
序言 I
導論 1
一、跨文化作為方法 1
二、「二氣交感」與「內在他者性」 8
三、「氣的工夫」與美學、政治的轉化力量 14
四、「內在多元的主體」與跨文化的天下觀 21
第一章 內在多元的主體 26
一、前言 26
二、在氣的物化中肯定差異 31
三、王船山的莊子詮釋 35
四、「修身」與「復禮」的工夫 41
第二章 氣的工夫 47
一、前言 47
二、內在超越原理 49
三、「心氣交養」 54
四、如何面對生死與情欲? 59
第三章 內在他者性 74
一、前言 76
二、「同化」與「分化」 79
三、「多音複調」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