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意象:經典名作導讀》
經典名作導讀-永恒意象
梭羅《湖濱散記》:人們過著靜靜絕望的生活。所謂聽天由命,正是肯定了的絕望。你從絕望的城市走到絕望的村中,以獵水貂和麝鼠的勇敢來慰自己。在人們所謂遊戲與娛樂之中,都隱藏著一種刻板的,不知不覺底絕望。
莎士比亞《馬克白》:一劇在莎士比亞生前沒有付印,日後卻名列莎氏「四大悲劇」之伍。其聲譽便漸有凌駕另外三劇之態勢。主要原因是近代各派別戲劇越來越注重個人內心以及生命情境的呈現及剖白。而馬克白一劇在這方面正好可以滿足我們的要求。
曹雪芹《紅樓夢》:內涵極其豐富,多少年來,專家學者耽迷其中,挖掘出來的寶藏委實驚人。大致來說,這部章回小說的主題描繪塵世理想美好的潰解、幻滅,應是眾人都無異議的。而賈寶玉中考舉後失蹤,而後在雪地拜別父親的一幕,更是把全篇小說的題旨凝聚到最高潮,象徵著他跟塵世斷絕了彼此最後的關係,倫常人世總歸一場如夢如幻的虛空。
塞萬提斯《唐吉訶德傳》:似乎很難釐判塞萬提斯這本《唐吉訶德傳》究竟是一本什麼性質的小說。悲劇?喜劇?黑色喜劇?或是悲喜劇?同樣的,小說主角唐吉訶德,這內心情境似乎可一覽無遺,而似乎又充滿奧妙的謎題般的人物。
作者簡介
黃克全:民國四十一年出生於金門。六十五年第一首詩刊於《中外文學》。評黃春明、七等生、顏元叔小說之三篇評論陸續在中國時報海外版刊登,為文信心大增。七十四年出版散文集《蜻蜓哲學家》入選爾雅版文學批評選,七十五年、七十六年短篇小說集《玻璃牙齒的狼》、《小天使吹響號音》獲新聞局優良電影故事獎。八十三年《阿明的壁虎朋友》獲台灣省兒童文學獎。八十五年短篇小說集《時間懺悔錄》入選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作家補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