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發現逆商
逆商在瞬息萬變、險象環生的逆境時代格外顯得重要,沒有永恆的失敗,只有暫時的不成功。應付逆境的能力更能展現一個人的生命價值,使你以不變的心境應對萬變的逆境,從而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生活在逆境時代
我們正生活在逆境時代,世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你仔細地看看周圍,你會看見失望的情緒在不斷地噬取一些公司、機構、家庭、學校和孩子的精力,而很多人也就此埋沒在失敗中了。
2006年,美國有關部門曾對200多位中老年人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圍繞著“您覺得現在的生活比您年輕時更輕鬆嗎”這一主題。結果令許多人感到驚訝:他們居然對過去經濟蕭條的艱難生活不覺辛苦,反而覺得如今的生活比以前更困苦更艱難。
其中一位說:“要是在今天,我才不會去工作。競爭、資訊、疾病、環境……步調的變化越來越快了,我經常得努力擠出時間同家人朋友相聚,人們恨不得一天有48個小時。”
還有一位說:“唉,現在艱難得多!要是在今天,我真不會去做母親,現在養孩子太難了,為了養活他,雙親都必須得工作,在過去哪有這樣的事!”
隨後的30個月,幾百位公務人員、公司老闆以及成千上萬的各階層人士都接受了調查。幾乎占90%的被調查者認為,生活很艱難,而且越來越難。
面對日漸累積的逆境,是很殘酷的現實。工作熱情的消褪,經濟危機的加劇,環境的惡化……你一定領略到了天長日久累積的慢慢變化的力量,也就是逆境的力量。所有這些,沒有一樣是一夜變成的,而是逐漸變化的結果,只是我們平時不覺得而已。
很多人認為,到了一定的年紀,差不多平均一天會攤上多達20件的倒楣事。看看你自己,看看你周圍的人們,你一定會有同樣的感覺。
也許,早上8點以前,當你打開報紙,卻發現報紙上登的都是這些新聞:有些巨鱷正對收購或兼併公司表現出興趣,另一則新聞報導則宣布,現在的孩子平均一星期要接觸到47個小時的不良訊息,這讓你馬上想到了自己的公司及兒女。
也許,不管你如何動足腦筋設計交通線路,卻總會發現到哪裡都會遭遇堵車、道路整修,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或者是停車場上已經塞了個滿滿當當,而一向誤點的航班依舊讓你沒脾氣,一場約會就這樣錯過了。
也許,你來到辦公室後,卻發現有很多電子郵件和電話留言正等著你,很多棘手的檔和其他雜務需要你去處理。
也許,你晚上回到家,草草地吃完晚飯後,坐下來翻翻報紙,這時聽見兒子在咳嗽,他的病看樣子在加重。或者是兒子在一旁不安分的大叫大嚷,吵得你無法安心……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正生活在逆境時代,世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你仔細地看看周圍,你會看見失望的情緒在不斷地噬取一些公司、機構、家庭、學校、孩子的精力,而很多人也就此被埋沒在逆境中了。
每個人都知道,在嚴寒的冬天,自然界的許多生物都會死去,它們或者是自身無法抵禦寒冷,或者是因為賴以生存的食物消失了。寒冷與動植物存活之間有一個反比的關係,這正如逆境與成功者之間的關係一樣。環境越惡劣,迎接挑戰的人越少。也就是說遇到的問題越大越困難,那麼,能解決它,願意解決它的人就越少。
在逆境面前,很多人選擇了放棄。他們不僅放棄了可以經由努力獲得的成功,而且放棄了對未來的希望。放棄和喪失希望,將會給任何一個人帶來更大的逆境,因為現在的逆境會變得越來越糟糕。這樣惡性循環,以至於越來越少的人願意去跨越看似越來越厚重的逆境牆。
逆境有三個層次
逆境在生活中是實實在在、不可避免的,先從個人開始,然後不斷累積,影響到你的工作環境,最後達到全社會的範圍。
社會逆境
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在經歷著一場巨大的變動。災難、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犯罪、經濟安全、金融危機等日益讓人擔心,史無前例的環境破壞、家庭的破裂、社會的道德危機、恐怖襲擊、對法律和教育體制喪失信心等所有變動,統稱為社會逆境。
犯罪是許多人首要關注的問題。據美國《亞特蘭大月報》統計,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暴力犯罪成為許多美國人十分關注的問題,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將成為3次或更多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作為對此的反應,科林頓總統在任時透過一項犯罪議案,在全社會增派10萬名員警,而需要新增500萬名員警,才能達到美國在1960年享有的員警與罪犯的比例。
更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犯罪。學校不再是孩子們的安全避難所,每天,美國有20%的高中生帶有武器,槍支更是氾濫成災。據《今日美國》報導,42%的高中生暴力行為增加,25%的高中生經常擔心他們的安全。這個問題對於10歲到20歲之間的女性更為嚴重,其中30%的人受到性攻擊。
家庭既是社會逆境不斷上升的原因,又是它的癥結。今天,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新婚夫婦將以離婚或分居而告終,雙親加孩子的傳統家庭占所有家庭比重在急速下降,而單親家庭的比例在急速上升。
孩子的道德培養也很嚴峻。2/3的美國青年不信十戒律,不信任何對錯原則,76%的美國人認為社會道德在日趨衰落。
許多人向教育制度尋找答案。然而,到底是誰在教育孩子們呢?學齡前兒童平均每天看4個小時電視,十幾歲少年平均每禮拜花1.8小時閱讀書刊,5.6小時做作業,21小時看電視。平均每天花5分鐘與父親相處,花20分鐘與媽媽相處。由於電視節目檢查不夠嚴格,大多數孩子到上完小學時至少觀看了10萬次暴力行為。
對許多人來說,教育並沒給人帶來希望。大約有35%的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工作並不需要大學學歷,這比5年前上升了15%。
所有這些,都讓人們感受到了越來越嚴峻的社會逆境。
工作逆境
社會發展越快,生活就越發讓人無奈。許多曾經為了希望而打拼的人們臉上不再有微笑,眼裡流露出的也不再是自信和堅定。當你開始無法完成曾經可以輕鬆做完的工作,身體與精神上承受無法抑制的疲勞與焦躁,開始徹夜失眠,記憶力衰退,有時甚至有輕生的念頭,讓你無法正常應對工作或者生活中的更多挑戰,不管你相不相信,工作逆境正一步步侵蝕你完美生活的構想。
在辦公室中忙碌工作的祕書,她們的任務就是影印、回答電話和替總經理跑腿,或者是像啄木鳥似地在打字機和終端機前敲打著,她們並不需要提重物或沉思一些重大的決策,而且她們的工作場合有冷氣設備,十分現代化,且鋪設著柔軟的地毯,甚至還放著優美輕快的音樂。
也許你會認為她們在從事著舒服的工作,但若觀察一下健康統計數字,看看哪些員工隨著薪水把胃潰瘍和心臟病的問題一起帶回家了,你將會發現,這些祕書和文書行政職員高居首位。
我們通常認為,那些最危險或最有壓力的工作,是必須與有毒化學藥物為伍,消耗體力的,或困難重重的高層管理決策工作。這些工作毋庸置疑的有他們的壓力和危機,但是,有許多細微的因素,可以將那些最微不足道的工作轉變成激烈痛苦的經驗,帶給成千上萬的人。
例如,你的工作若強迫你必須配合電子或機械設備速度的話,你可能就會感到壓力了,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那些反覆且枯燥的工作上。如果你的工作非常有意義,責任很大,回饋很少,你也會感到有壓力。如果你的老闆每分鐘都盯著你工作,如果你的工作整天都坐著或站著,或需晚上工作——所有這些情況都可能造成較大的壓力。
美國的史密斯博士說,壓力工作的一般特徵是,工作時間長、薪水低以及工作速度必須由機器或主管決定,自己根本無控制力可言。
工作壓力著實是一個最複雜、最令人棘手的重要壓力,因為它牽扯了許多不同類的壓力——環境的、生理的、人際的,再加上一般的決策壓力、限期和限額壓力。
在這個用秒來衡量時間的黃金時代,大多數人總在茫然地重複著“忙”的口吻,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麼。很多人總是或多或少有著這樣的感受,壓力越來越沉重,自己卻無法擺脫,都市中辦公室裡的這一群體,尤其成為壓力追逐的對象。
你是不是也在每天工作8小時,做一件自己討厭的事情,然後再睡8小時,然後利用剩餘的可憐的8小時來恢復,試圖忘記一天累積起來的壓力和挫折感呢?
而當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降臨的時候,對許多上班族而言,則意味著更大的、更不確定的工作逆境。
個人逆境
在逆境展現層面中,從上往下,從社會逆境到工作逆境,最底層就是個人逆境。任何思維和變動都是先開始於個人的,也只有在這個層面上,個人才能起作用,面對日積月累的逆境,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
個人所面臨的逆境可能會表現為:體重增加,頭髮變白,甚至開始脫落,朋友關係冷淡,父母親衰老,鄰里關係不好,家庭矛盾頻繁、經濟糾紛等等,這些緩慢但在強烈增加的逆境,當累積到一定程度顯現出來時,就會嚇你一大跳!
逆境在日常生活中日積月累,一個最有意義的事實是:6歲的小孩平均每天笑300次,而成年人則平均只有17次,這就是逆境天長日久的累積效應。對大多數人而言,生活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可讓人高興的了。
你也許會想:“我知道情況確實很糟,但是……”或許你也會問自己:“這一切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或許,你一直都沒有逃脫逆境的掌控。
有一個人,一生落魄,孤獨而又自卑地生活在自己構建的王國裡,得不到別人的任何承認。
28歲的時候,他愛上了他的表姐,一個剛剛守寡的孕婦。為了表達對她的愛意,他把自己的手掌伸進熊熊的爐火中,以致嚴重受傷,差點殘廢。
可是那位表姐不理解他這種獨特的表達愛情的方式,拒絕了他。為此,他差點走上絕路。
他喜歡作畫,而且是個天才的畫家。但是,沒有一個人能讀懂他的畫,知道他作品的價值。他的畫只能在兄弟的小畫廊裡寄售,幾年來,沒有售出過一幅。那位管理小畫廊的兄弟差點被老闆炒了魷魚。
他一生中大概只售出過一幅畫,題目叫做《紅色的葡萄園》,價值是4英鎊。這幅畫是他的兄弟和朋友為了幫助他而買下的。
他最大的希望是能找一家咖啡館展出自己的作品,可是,到死也沒有一家咖啡館願意展出他的畫作。
在絕望中,他朝自己腹部開了一槍,卻不足以致命。他對趕來的醫生說:“看來,這次我又沒有做好。”
他就是偉大的畫家梵谷,他死在絕望和曠世孤獨中,他的安葬儀式也極其簡單。
就是這樣一個天才的畫家,他的一生從來都沒有真的賺脫逆境的羈絆。但同樣也是逆境成就了他的偉大。
個人逆境對人的一生影響極大,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經歷各種各樣的逆境,逆境已經是我們生活中實實在在、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了。正因為這樣,如何對待和突破逆境,是所有人都必須面臨和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