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三經一論」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往生論註》,是淨土宗的正依經典;「大意」就是宗旨、眼目、精要的意思,即古人所謂「囊括始終,冠戴初後」。這三經一論的大意,都在講彌陀對衆生主動、平等、無條件的救度。
淨土宗是彌陀救度的法門,不是修行的法門,只要「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便可。惜歷來很多修學淨土的人,因未能了解與掌握其真實義趣,故而把寬坦安樂的易行大道,走成了曲折險阻的難行小徑。入寶山卻空手而回,實乃無可彌補的憾事。
本書係 慧淨法師公元一九九九年應邀在大陸天津的演講。内容深入淺出,言辭平易簡潔;既傳承祖釋,安穩中正,也流露淨土行者利益眾生的無盡悲懷。請讀者細細體會這清幽微妙的念佛之香吧!
作者簡介:
慧淨法師
一九五○年生,台灣台南人。
童年時期,受過私塾教育,遊心儒道古聖先賢之林,於中華傳統文化奠基深厚;亦曾信奉屬於民間信仰之鸞堂,故於善惡因果報應,深信不疑。及至成年,歸信佛教,喜讀佛經,好樂靜坐念佛。
一九七七年深秋,於佛光山星雲大師座下,披剃出家,法名心嚴,字號慧淨。
一九八五年春,向大師請假,獨自住山,潛心靜修,以念佛為主,兼覽古今淨土著述,歷時三年。期間,得閱《選擇本願念佛集》一書,確信善導大師淨土思想,教赴時機,最為純正。
一九八八年秋,遊學日本,鑽研善導大師法脈,長達四年餘。
一九九三年夏,師返台,著手整理龍樹、天親、曇鸞、道綽、善導一脈淨土論著,深入淺出,專宗專弘,期使中斷千餘年之法脈得以延續,中興淨土宗,大暢諸佛如來出世本懷。
二○○三年冬,師駐錫台北象山之淨宗寺,創設「中華淨土宗協會」,並以此為台灣淨土宗本山,曾多次弘法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星、馬、紐、澳及韓國等地。該協會宗旨
有六:
一、組織淨土宗之教理架構。
二、確立淨土宗之教界地位。
三、建設淨土宗之僧信教團。
四、弘傳淨土宗之救度法門。
五、推廣淨土宗之念佛生活。
六、擴大淨土宗之信仰領域。
為開顯淨土宗義,普利群萌,師編撰出版一系列淨土叢書,孜孜不倦,凡百餘冊。其所著書,內容雖廣涉古今中外,然皆秉持核心宗旨,貫穿其中——即回歸善導大師淨土法脈,上契彌陀度生本願,下合眾生一切根機。
綜觀師之為人,純厚樸實,謙沖自牧,悲心廣大,德化眾生,以其全生命投入信仰,而自然流露之人格特質,迥異凡俗,極富感染力。
作者序
《淨土三經一論大意》係根據慧淨法師一九九九年七月在天津所演講之弘法錄音帶記錄整理。
所謂「淨土三經」,即是:一、《佛說無量壽經》,二、《佛說觀無量壽經》,三、《佛說阿彌陀經》;「一論」,即是天親菩薩的《往生論》,由曇鸞祖師為之作註,即《往生論註》;「大意」,也就是宗旨、眼目、精髓、秘要的意思。
淨土宗教理,由此「淨土三經」及《往生論註》等相承祖師論釋而得成立。任何有心修學淨土法門欲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皆必須瞭解此「三經一論」的宗旨,並依教奉行。否則,即是盲修瞎煉,極樂之生,恐成泡影。
但是,此「淨土三經」所標示的淨土法門的教理究竟如何?與聖道諸經教理有什麼差別?又,於淨土門內,此三部經宗旨是同是異?如果不同,何以能同稱「淨土三經」?如果完全相同,一部就夠了,釋尊又何必說三部?或說:有同有異,那麼,同在何處、異在何處?遇到不同的地方,又怎麼抉擇?
又,此「淨土三經」,歷代備受關注,諸宗學者競相註疏,闡釋經義各有不同,究竟以何人的解釋為標準?
對於以上這些問題,如果理路不明,必然含混籠統。或以聖道,曲解淨土;或執雜行,自力迴向。縱欲強令此心老實念佛,也必不能老實,因為心中諸疑梗塞故。
現在修學淨土的人很多,但是能夠瞭解把握淨土真實義趣、心如直弦、不旁不騖、一向專稱、直入寶所的人,實在太少了。每每見到有人先學淨土,後又改轉它門;或形似專修,心實多疑,終日修行,終日惶恐,心中不免悲傷哀嘆:為什麼寬展顯露、易行安樂的阿彌陀佛救度大道,在許多自稱修學淨土的人心中,竟是那樣的彎彎曲曲、撲朔迷離、崎嶇難行呢?回顧自己的心路歷程,知道這實在是缺乏明眼善知識指導的緣故啊!
今有慧淨法師,應邀做《淨土三經一論大意》講演,融會貫通,深入淺出,言辭淺顯,平實簡潔,安穩中正,不偏不倚。釋迦悲心,坦然徹露;彌陀本懷,更無餘遮。如入龍宮,直取寶藏,利益世人,無窮無盡。讀之、思之,信之、行之,不知不覺名號寶珠已然在握;不祈不求,往生業事悄然決定。
此《淨土三經一論大意》,無論是為自求往生決定,還是為了透徹淨宗幽微,握其綱要,廣利群生,皆不可不讀!
由口語錄音轉成文字,有其一定難度,必須分加標點句逗、標明起止段落。口語體之種種語氣、前後語義的銜接關聯,在文字體中也很難表現,所以在記錄整理過程中,往往推敲再三,力求準確無誤地傳達慧淨法師的本意。同時,為了使讀者更加容易明瞭,特別編加了類似科判之目錄。
但由於記錄整編者水平有限,又未經慧淨法師本人審閱,其中不甚準確、甚至錯誤之處在所難免,除向彌陀及慧淨法師祈恕,亦請廣大蓮友原諒。
從中我們也體會到,古德對於經典「一字一句不可加減」的嚴訓是多麼的重要。
參加記錄整編此《淨土三經一論大意》的諸位法師、蓮友,皆深沁彌陀救度之法水,喜沐善知識教化之恩光,所以都以純潔信仰、無我感恩的心,從事此項工作而不願彰名,在此深表敬意與感謝。
本來,所謂「序」,當對著作者之德及本著之優,作如實的介紹,以發起讀者的信心。但,日月之高,不可以山喻,強以山喻,雖言其高,恰成其低。此《淨土三經一論大意》對於現時淨土行人的重大指導意義,以編者之淺智拙筆,雖欲讚之,唯恐愈掩其美,還是留置十方諸佛及淨土大會眾菩薩異口同音出廣長舌,窮劫讚之,廣為流布吧!
請從慧淨法師著作思想中,去細細體味清幽微妙的念佛之香吧!
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三經一論大意》係根據慧淨法師一九九九年七月在天津所演講之弘法錄音帶記錄整理。
所謂「淨土三經」,即是:一、《佛說無量壽經》,二、《佛說觀無量壽經》,三、《佛說阿彌陀經》;「一論」,即是天親菩薩的《往生論》,由曇鸞祖師為之作註,即《往生論註》;「大意」,也就是宗旨、眼目、精髓、秘要的意思。
淨土宗教理,由此「淨土三經」及《往生論註》等相承祖師論釋而得成立。任何有心修學淨土法門欲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皆必須瞭解此「三經一論」的宗旨,並依教奉行。否則,即是盲修瞎煉,極樂之生,恐成泡影。
但是,此「淨土三...
目錄
壹、《無量壽經》大意
一、序說
二、正說
大經五文
(一)出世本懷文
(二)第十八願
(三)第十八願成就文
(四)付囑流通文
(五)特留此經之文
三、總結
貳、《觀無量壽經》大意
一、序說
二、正說
(一)十六觀入第十八願念佛
(二)定善觀中說念佛攝取
(三)散善觀中說念佛信心
三、總結
參、《阿彌陀經》大意
一、序說
二、正說
(一)讚極樂依正
(二)示往生方法
(三)六方諸佛證誠
三、總結
肆、《往生論註》大意
一、序說
二、正說
(一)顯易行極致
(二)勸他力信心
(三)名號功能,破疑滿願
三、總結
壹、《無量壽經》大意
一、序說
二、正說
大經五文
(一)出世本懷文
(二)第十八願
(三)第十八願成就文
(四)付囑流通文
(五)特留此經之文
三、總結
貳、《觀無量壽經》大意
一、序說
二、正說
(一)十六觀入第十八願念佛
(二)定善觀中說念佛攝取
(三)散善觀中說念佛信心
三、總結
參、《阿彌陀經》大意
一、序說
二、正說
(一)讚極樂依正
(二)示往生方法
(三)六方諸佛證誠
三、總結
肆、《往生論註》大意
一、序說
二、正說
(一)顯易行極致
(二)勸他力信心
(三)名號功能,破疑滿願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