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春,當時的我19歲。在準備離開悶熱多雨的台北、到歐洲交換學生之前,我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在Instagram上創立了Ohtaigi這個帳號,像任何語言的學習者一樣,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學習台語的過程中,覺得有趣或觸動的詞語。
我稱自己為台語的學習者,是因為我不是講台語長大的孩子,充其量只能算是會聽,即使我小時候是和阿公阿媽住在同一棟樓,他們也常因為疼孫,而在對小孩說話時自動轉換成華語。對幼時的我來說,台語是阿公阿媽的語言、是電視上鄉土劇的語言、是伴唱機裡老歌的語言。一個聽到的時候總感覺很熟悉,實際上卻不知道怎麼用、更不知道怎麼寫的語言。
國中的某一天,忘了在什麼契機下,我走向廚房裡正在炒菜的阿媽,和她說:「從今天開始,你們跟我說話的時候都要說台語喔!我想要練習。」阿媽停下翻攪鍋鏟的手,轉頭看我認真又任性的表情,噗嗤笑了出來,不知道那是在苦笑接下來的日子她必須要忍受我的滑稽腔調,還是欣慰於她總算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和孫女聊天。
從那之後,家裡就是我的台語學校,網路則是我的台文自學場。打開電腦,知道台語可以被寫成文字的那陣子,我熱衷於認識各種熟悉的台語詞彙在漢字裡的寫法,並為這個語言的美感到驚豔。每當我讀到各種正字的典故考據,或是聽見唐詩在台語的變調與入聲系統下被朗誦得漂亮無比的時候,我對台語的印象就產生新的轉變:原來它遠遠超過我小時候所認知的那個年老的語言。
和我同世代的人們,有很多都是從幼稚園就開始認識英文字母,小學時對動漫裡彎彎曲曲的平假名感到好奇,國中又因KPOP的興起而聽懂了幾句韓語。這讓我疑惑,為什麼大人們總鼓勵我們瞭解和外國人溝通的方式,回到阿媽家時,長輩卻總自動切換成華語來和支支吾吾的我們對話,彷如我們對待外國人那樣呢?
所以我想把台語學好。我想瞭解阿公阿媽所說的台語,那種樸實深厚的力道。也想讓台語在年輕的這個世代,擁有新的質感與生命力。就這樣,心中的想法在彼時的生活裡發了芽,並綻放成為日後的各種際遇。
Ohtaigi引起的迴響比預期還要強烈,透過網路,我認識到許多像我一樣想要學好台語的年輕人,在一次次彆扭與生疏的練習之中,慢慢把小時候那懸在耳邊的語言拾起,重新掛上嘴邊和筆尖。本來就喜歡寫文章的我,也開始用台語寫詩,並在出國前投稿了人生第一次的文學獎。終於出國以後,我像初生之犢那樣在各式各樣的城市遊走,看見人們如何驕傲於自己的文化,也發現在每一間不起眼的街角書店裡,都藏有人們如何用自己的語言把美麗事物描繪出來的祕訣。
秋日,比利時攝氏10度的清晨,我收到文學獎得獎的通知,隔著半個地球興奮地手舞足蹈了起來。寫作是快樂的,讀到喜歡的作品也是。就像那年冬天,我在葡萄牙里斯本的一間書店,讀到了《小王子》這本書的英文版,在因閱讀狐狸、玫瑰以及各個星球的美麗故事而感到幸福的同時,也發現即使是同樣的內容,竟也呈現出與中文版不同的韻味。我不禁好奇,一本本的世界名著,若用台語讀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呢?
後來在因緣際會下,我認識了在台文界耕耘甚豐的鄭順聰老師,和他談到我對台語翻譯感興趣的事情,並意外得知老師在我得獎的那屆文學獎擔任評審,所以也讀過我的詩作。一切都是那麼碰巧地相聚在一起,生命偶然得像是註定。2020年春天,我在世界瘋搶口罩與酒精的混亂之中回到台灣,繼續我在台大的學業。隔年21歲,我便在順聰老師的引路中,選擇了泰戈爾的《漂鳥集》,著手進行英對台的翻譯工作。
泰戈爾的詩風短巧清新,善於用簡白的文字與生動的意象,來描寫大自然與人類情感的各種樣態,十分貼近我自己讀詩甚至寫詩時的偏好。讀到喜歡的作品是快樂的,寫作也是,因此在將《漂鳥集》讀得透澈、重新以台語詮釋出來的過程中,我感受到雙倍的幸福。但困難的點在於,要將英語文法重新組合為台語的句構,要在遇到台語裡沒有對應概念的單字時,絞盡腦汁創造新的說法,更重要的是要讓年輕使用者愈來愈少的台語,呈現出泰戈爾詩集所散發出的脫俗氣質,這些細節都讓我傷透腦筋。加上我個人對於新詩這個文體有點聲律上的執著,所以光是為了讓大部分的詩作能夠押韻,就夠我斟酌許久。所幸這一路上,有順聰老師給我各種台語方面的提點,還有師大的莊佳穎老師細心指出我在英轉台過程中的失真。謝謝兩位老師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才有今天這本《浪鳥集》的誕生,讓通曉台文的人可以和我們一同體會泰戈爾詩集之美。
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不僅止於此。回到當初學習台語與創立Ohtaigi的初衷,我總貪心地想讓對台語文不甚了解、但願意接觸看看的讀者,也能有同樣好的閱讀體驗。所以我想過很多方法,最後決定為書中的生難字加上註解,並由我來朗誦、將整本書錄製成Podcast,讓不熟悉台語字的人也能用聽的來享受這本書。謝謝九歌出版社,在我提出這種超乎成本比例的想法時仍願意支持,甚至第一次與我面談就毫不猶豫地決定出版此書,讓我能在這麼地靈人傑的環境裡,向許多優秀的作者與編輯們學習。只要這本書裡的小巧思,能讓作為讀者的你對台語的美有任何一點新的領會,那就是最棒的事了!
寫到最後,我想要感謝我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從小我就常做些天馬行空的事情讓別人驚訝,有時我會任性地做出他們不樂見的決定,對於自己有熱忱的事物,偶爾也會投入得執著到忘記本業的程度。現在想起來,阿媽在廚房裡的那個噗哧一笑,或許是在想著 「這丫頭又要開始搞怪了」也說不定,但那樣不明所以的笑容,對我來說就足以是支持的一種形式。謝謝家人朋友未曾有過責備的聲音,讓我在用華語、英語還有各式各樣的語言認識世界的同時,也用台語回頭認識自己。
最後的最後,謝謝打開這本書的你,細細地讀到這邊。希望接下來的讀詩之旅,也能讓你有所收穫,讓你在泰戈爾的文筆與我的聲音之中,體會到被語言觸動的感覺。
祝好
温若喬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