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是世界級的古文化遺蹟;人類工程的奇蹟。萬里長城是烙印在中國土地上的一條長龍。
修長城的首功應該記在中國戰國時代的趙武靈王身上,以後陸續修長城的有秦始皇、明世宗等。
長城在清朝以前,一直是據守在中原的歷朝歷代對付自北入侵之外族的最佳防禦工事,在冷兵器時代,它被視為牢靠的屏障,就算火炮發明以後,長城仍有固守抵擋的功能。
因此長城的關隘:居庸關、山海關、八達嶺等,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古往今來發生的戰爭何其多!烽火之中,發展了許多故事。今人遊覽長城,為長城的氣象所震懾;同樣的,長城的烽火故事也世代流傳,為長城記錄了最真實的生命。
【序文摘錄】
長城在歷史舞台的演出,居庸關佔了重大的份量。居庸關是中國北京的門戶,也是昔日"外族"進京的必經之路。在沒有"關"以前呢?這裡也是憑借天險的兵家之爭之處。所以說古往今來這裡就是經常點燃戰火的地方,不時響著驚天動地的殺聲,閃爍著令人心驚膽顫的刀光劍影。發生在居庸關的戰爭,可以遠溯到炎黃時代,歷經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跨越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國。這些戰爭貫穿起來就是中國戰爭史的一個主要組成的部分。這些戰爭的性質、規模各自不同,有些情節非常吸引人,也出現了許多機智聰明的人物,總之,都是氣盪腸迴,令人思之良久的故事。
作者簡介:
孟廣臣,一個中國鄉土文學的研究顧問,專精研究長城。有趣的是他居住之地,就在長城邊上的"延慶"(漢代的上谷)。長城是他最熟稔的老友。著有《長城腳下的傳說》、《八達嶺史話》與詩歌集《媯川百景詩》(媯川與長城關係密切,本書屢屢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