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祕密》同獲代表提升人類心靈價值與社會福祉有卓越貢獻的「諾提勒斯書獎」(Nautilus Book Awards)
★心靈與科學的權威暢銷作家 桂格‧布萊登 的經典著作
宇宙正在對我們說話:
奇蹟就是這樣發生的…
有個地方是萬物的起源,在那裡,純能量只是單純地「在」。
在這個孕育真實狀態的量子孵化器中,一切都有可能,我們稱它為「無量之網」。
‧~~~~~~~~~~~~‧
物質世界(量子世界)所呈現的奇蹟,究竟是人類巨大的可能性,抑或科學的限制?疾病的瞬間療癒、與任何人事物的瞬間連結、乃至時間旅行,是否我們在宇宙中真實擁有的能力?
一九四四年,量子理論之父馬克斯.普朗克提出震驚世界之說,認為存在著一個孕育一切真實狀態的「母體」,它是星球、生命的DNA及一切萬物的起源。近年來的諸多研究證實,普朗克的母體即「無量之網」(Divine Matrix),亦即宇宙的「容器」,是連結想像與真實狀態之間的「橋樑」,是映照出我們的信念在世間的創作的「鏡子」。
無量之網具有以下四種特質:
1. 連結萬物的能量場的存在。
2. 此能量場扮演容器、橋樑和反映我們內在信念的鏡子等角色。
3. 此能量場並非定域性,而是全像式。它的每一部分都與其餘的整體相連,每一部分皆能以較小規模反映出整體。
4. 我們透過情緒語言與此能量場溝通。
若要在生活中釋放出無量之網的力量,首先必須了解其運作方式,並使用它所認得的語言。原為資深太空電腦系統設計師的桂格.布萊登,對此已進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從埃及、秘魯、西藏偏遠地區的僧院,到早期基督教教義中遭刪除的古老經典在內,無量之網的祕密被保存於珍貴古老智慧的密碼文字之中。這些智慧已由現代科學證實為真。布萊登指出,人類共通的情緒經驗,如愛、恨、恐懼和原諒等,正是設定無量之網的指令語言,只要熟悉指令,就能使我們更了解該如何為生命帶來喜悅、療癒和平靜。
在這本撼動舊有典範的書冊中,布萊登分享了他的發現。他藉由平易近人的科學與真實故事,以及簡單易懂又有趣的對話,說明人類僅受限於自己的信念。我們過去所相信的一切即將改變,給人提供了希望、可能性及力量!希望在這個令人感到渺小、無能、無助的世界中,透過由意識進行創造的二十項關鍵,讓我們明瞭如何將想像的奇蹟轉譯為生活中的真實狀態。
本書分為三部分,以確實呈現無量之網所包含的龐大概念,而每一部都包含了一項關鍵概念。此外,每一部的結尾,將重要概念以序列方式,做重點提醒。
第一部「發現無量之網:連結一切萬物的奧祕」,探索的是人類長久以來持有的一種觀念,即我們是因連結一切萬物的能量場而結合在一起。第一章中描述了一個使科學家在尋找這種統一能量場時,倒退了一百年的實驗,並在這一部分享了使量子物理學於二十世紀大幅進展的研究,這些進展促使科學家回頭重新探究最初告訴我們一切萬物處於分離狀態的原始實驗,並提出最新科學文獻,證明過去我們無法證實的能量場的存在。
第二部「想像與真實狀態之間的橋樑:無量之網的運作方式」,討論的是在一個不僅一切萬物都相連(非定域性),而且一切萬物是「全像式」(holographically)地連結的宇宙中生活,對我們而言意謂了什麼。這些原理的微妙力量,可能是二十世紀物理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但同時也很可能是最受忽略與不被了解的主題之一。
第三部「來自無量之網的訊息:在量子意識中,生活、愛與療癒」,討論生活在統一能量場中,所意謂的各個實際層面,以及它如何影響生命中的所有事件。此部的各章節,將藉由同步發生性、巧合且強而有力的療癒行動,以及我們最親密的關係帶來的啟示等,作為範例,幫助我們看清類似經驗對自己的生命具有什麼意義。
《無量之網》是為以生命連結過往真實狀態與未來希望的人而寫。在這個受到傷痛、批判與恐懼撼動的世界裏,你正是那個需要給予原諒,並且找到悲憫之心的人。當我們仍然生活在生存受到威脅的狀態中,要在歷史的此刻存活下去,關鍵就在於創造新的思維。我們終將發現,對無量之網「規則」的認識與運用能力,正是我們最深層的療癒、最大的喜悅及人類存活的關鍵。
作者簡介:
桂格.布萊登(Gregg Braden)
《紐約時報》暢銷書的作者,經常以特別來賓身分出席國際研討會及媒體專欄,探討靈性於科技中的角色。曾任資深太空電腦系統設計師(Martin Marietta Aerospace)、電腦地質師(菲利普石油公司)及技術操作經理(思科),如今布萊登被視為是連結古老智慧與未來科學、療癒及和平的領導權威。
過去二十多年來,布萊登遍訪高山村落、偏遠僧院、古老神廟,只為揭露永恆的祕密。他追尋的成果於二○○四年結晶為打破舊有典範的《神之密碼》(The God Code)一書,揭露隱藏在所有生命DNA中古老訊息所要傳達的真實字詞。
布萊登於一九九八年至二○○五年間前往西藏的僧院,發現早期基督教義中一種被編輯且刪除掉的祈禱方式。他於二○○六年出版的《失落的祈禱》(Secrets of the Lost Mode of Prayer)中,記錄了這種沒有文字、沒有外在表現,卻能使我們直接與連結萬物的量子力量連結的祈禱模式。
從其獨具開創性的《回到零點》(Awakening to Zero Point)一書,至《穿梭異世界》(Walking Between the Worlds)中的親密關係及《解讀末日預言》(The Isaiah Effect)與《神之密碼》等書中的爭議,布萊登的作品探索了超越傳統科學與靈性追尋的疆界,為我們打開通往最大可能性之門;同時喚醒每個人內在長處,激發我們內心深處的熱情,提供工具使我們能夠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欲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請與布萊登的辦公室聯繫:
Wisdom Traditions
P.B. Box 5182
Santa Fe, New Mexico 87502
(505) 42406892
Website: www.greggbraden.com
E-mail: ssawbraden@aol.com
章節試閱
第二章
粉碎現有思維:改變一切的實驗
改變一切的三個實驗
歷史把上個世紀視為發現與科學革命的時代。科學各領域基礎的關鍵突破,可以說全發生在過去一百年間。從一九四七年發現《死海古卷》,到華生(Watson)及克里克(Crick)的DNA雙螺旋結構,及將電子微型化以便運用在微電腦上的技術,科學上的進展使二十世紀成為一個空前的時代。然而許多發現來得太突然,往往使我們有了新發展就亂了腳步。儘管這些發現開啟新的可能性,仍然無法為「新資訊對生活有何意義」的問題提出解答。
二十世紀是發現的時代,而二十一世紀將是整理領會這些發現的時代,如今許多主流科學家、教師和研究人員已投身其中。雖然理論、視野、文字和想像早就提出統一能量場存在的說法,我們卻直到近期才發展出能一勞永逸證實無量之網存在的實驗。
一九九三到二○○○年間的一連串實驗,證實宇宙間存在著一個基礎能量場。我選擇了其中三個實驗,因為它們清楚描述能重新定義我們心中所謂真實相狀的研究。我要強調的是,這些只是代表性實驗,因為目前似乎天天有許多報告發表類似的成果。
雖然實驗本身非常精采,但我真正感興趣的是它背後的思想。譬如科學家設計實驗想了解人類DNA與物質之間的關係時,可以肯定某個重大的思維轉變即將發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實驗證明此類關係存在之前,一般的信念是世間的萬物是彼此分離的。
「老派」科學家明白表示,東西無法測量,就表示它不存在。相同的,在下列實驗發表之前,大家也相信世間兩個「東西」一旦完全分離,就無法影響彼此,之間也沒有連結。但就在上個世紀末,一切都改變了。
在這期間,量子生物學家弗拉迪米爾.琶普寧(Vladimir Poponin)發表了他和彼得.卡里耶夫(Peter Gariaev)等同事在俄羅斯科學學院的研究。研究論文出版於一九九五年,描述了一系列實驗,結果顯示人類DNA能直接影響物質世界。他們主張有個新能量場使兩者產生連結。我認為他們在研究中發現的場域,或許其實一點也不「新」,可能早就存在,只是沒人認得,因為以前的設備無法測量那種能量形式。
琶普寧博士拜訪美國一所機構時,複製並發表了這一系列實驗成果。透過他的結論,我們或許能體會「DNA魅影效應」(The DNA Phantom Effect)研究帶來的深遠影響。他在報告的簡介中如此寫道:「我們相信,這個發現在詮釋和理解微妙能量現象的運作機制上,將有深遠的影響。而能量現象包括了有記載的另類療癒現象。」
琶普寧究竟想表達什麼?實驗一描述魅影效應如何影響我們與周遭世界、與彼此和遙遠宇宙間的關係……也就是DNA和我們的關係。
實驗一
琶普寧與卡里耶夫設計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實驗,測試DNA在光子(組成世界的量子「物質」)中的表現。首先,他們抽光特殊試管中的空氣,創造出所謂的真空環境。通常真空一詞就表示容器內空無一物,不過科學家知道,就算把空氣抽光,裡面還是有東西存在,也就是光子。運用特別為偵測粒子設計的儀器,便能測量出光子在試管中的位置。
科學家想知道光子是四處分散,或者附著在試管壁,還是成堆累積在試管底部。結果如預期一樣,光子以完全隨機的方式散布在試管中。也就是說,光子分布在試管內部各處,這正是琶普寧及其研究小組所預期的結果。
接下來的實驗中,試管內除了光子,還放入了人類DNA。光子在DNA存在的狀態下有出人意料的表現,不再如之前所見隨機分散,反而於有機物質存在時以不同方式排列自己。DNA顯然對光子造成直接影響,彷彿透過某種隱形力量將它們規則排列。這點很重要,因為根據正統的物理學理論,完全沒有能產生此一效應的定律存在。然而在受控制的環境中,卻記錄到構成人類身體的DNA,對組成世界的量子物質產生直接效應!
從試管中DNA移除後,出現另一個驚人的現象。科學家相信若是移除DNA,試管中的光子應該恢復到原本的隨機分散狀態。在米克森—莫爾里實驗(見第一章)之後,所有傳統文獻都認為這是唯一會發生的現象。然而,科學家卻目睹到不同的結果:光子依然維持在有序的狀態,彷彿DNA仍在試管中一般。琶普寧描述說,光出現了「令人驚訝且違反直覺」的舉動。
重新檢查過儀器與結果之後,琶普寧和同事們必須為觀察結果提出解釋,也就是當DNA被移除,影響光子排列的東西是什麼?DNA被實際移走後,留下了某種殘留嗎?或者有更神祕的現象在運作?DNA和光子雖然在實質上已經分離,不再處於同一試管中,但是否某種程度仍然互相連結,只是我們看不見?
琶普寧在研究結論中寫到,他和研究人員「被迫接受某種新場域結構受到激發」的研究假設。由於這個效應與有機物質的存在有直接關係,因此被稱為「DNA魅影效應」。琶普寧的新場域結構,和普朗克於五十年前提出的「母體」概念,以及古老傳承中的效應,驚人相似。
實驗一摘要:這個實驗之所以重要,原因有幾個,最關鍵的是,它清楚呈現出DNA與組成世界的能量有直接關係。實驗結果影響深遠,並導出許多結論,其中兩項尤其不容置疑:
1.過去我們忽視了某種能量的存在。
2.細胞/DNA能透過上述能量形式影響物質。
在受到嚴格控制的實驗室環境中(或許是史上第一遭)所產生的證據,重新復甦過去千百年來被古老傳承視為神聖的強大關係。光子是世界的本質,而DNA改變了光子的行為。實驗證實我們對周遭世界具有直接影響力,完全符合很久以前人類最珍貴的傳承與宗教典籍所言。
撇開一廂情願和新時代主義不談,實驗造成的衝擊相當真實。DNA魅影效應顯示,在適當條件下運用有效的設備,就能記錄到那個關係。(稍後其他章節會再探討這個實驗。)實驗本身雖然是一項改革,並且以圖像方式呈現生命與物質之間的關係,但接下來的兩個實驗內容,才真正展現出DNA魅影效應更重要的含意。
實驗二
人類情緒對身體細胞有直接影響,對此我們已無庸置疑。一九九○年代,服務於美國陸軍的科學家展開調查,想了解人類情感對已經與身體分離的細胞,尤其是DNA,是否仍有影響。即情緒是否對身體的組織樣本仍有正面或負面影響?
傳統知識會認為沒有影響,若是如此,我們如何對美國陸軍科學家的實驗有所期待?米克森—莫爾里一八八七年的實驗結果顯示,世界上並無其他東西「存在那裡」連結任何事物。依據傳統思考模式,組織、皮膚、器官或骨頭一旦與人體分離,任何與身體的連結也不復存在。然而,實驗二卻呈現出相當不同的結果。
一篇於一九九三年《先進》(Advances)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列舉了美國陸軍的一系列實驗,想確認DNA離開人體後是否繼續與其保有連結,若是,彼此的距離可以相距多遠?研究人員首先在受試者的口中採取DNA和組織樣本。樣本經分離後被送到同一棟樓的另一個房間,進行一項現代科學認為不可能存在的現象。DNA被放在特殊裝置中測量其電流,檢測它是否對受試者的情緒有反應,而受試者就在百公尺外的另一個房間。
實驗對象在房間裡觀看一系列影片,內容包括戰爭影像、色情片、喜劇等,藉此引發他體內的本能情緒狀態。也就是說,實驗目的是讓受試者在短時間內經歷各種真正的情緒。受試者看影片時,研究人員則在另一個房間內測量DNA的反應。
當受試者經歷情緒「高潮」及「低潮」,他的細胞和DNA也在同一瞬間呈現出強烈的電流反應。儘管受試者與其提供的樣本相距百公尺遠,DNA卻表現出彷彿仍處在與身體實質連接的狀態中。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
對這項研究我有個補充說明。美國五角大廈和世貿中心於九月十一日遭到攻擊時,我正在澳洲作新書巡迴發表會。回到洛杉磯時,我隨即感受自己回到了一個跟十天前離開時不一樣的國家,沒有人在旅行,機場和停車場空空蕩蕩。世界發生了劇變。
回國不久後,我預定要在洛杉磯的研討會上演說,這是之前就安排好的行程。雖然當時看起來將不會有什麼人來參加,主辦單位仍決定照原計畫執行。研討會一開始,主辦單位害怕的事真的發生,只有數十人與會,科學家和作家輪流上台,感覺像是在對彼此發表演說。
我才剛結束關於萬物本質相連的演說,也提出上述陸軍實驗佐證。當晚餐會時,一位演講者前來為我的演說向我道謝,說他參與了上述的實驗。事實上這位克里夫.巴克斯特博士(Dr. Cleve Backster),為陸軍設計了該實驗,作為另一項進行中計畫的一部分,而軍方的實驗則是基於他先前在人類意圖對植物的影響上的研究。不過,巴克斯特博士接下來的談話內容,是我分享這個故事的主因。
但在受試者和DNA仍處於同一棟大樓且相隔百公尺的情形下,陸軍就停止了該實驗。不過,在此初步實驗之後,巴克斯特博士和研究小組繼續探討更遠距的效果。某一回,受試者和細胞甚至相隔四百八十公里遠。
受試者和細胞反應之間的時間差,由科羅拉多州一座原子鐘負責測量。每一次實驗,情緒變化與細胞反應的時間差都是零,此效應是同步發生的。不論細胞是在同一房間或相隔幾百里遠,結果都一樣。當細胞主人經歷情緒經驗時,DNA的表現彷彿仍以某種方式與人體相連。
一開始聽起來可能有點嚇人,因為假使真的有種量子場域將一切物質相連,那麼萬物一定是相連的,而且保持連結狀態。巴克斯特的同事傑佛瑞.湯普森博士(Dr. Jeffrey Thompson)說得很好,他的觀點是:「人的身體其實既無結束的終點,也無開始之處。」
實驗二摘要:這個實驗涉及的意涵相當廣泛,而且令人驚訝。假使我們無法將人與其身體部位分離,是否表示器官若成功移植到另一人身上時,兩個個體將會彼此維持某種相連狀態?
一般日子裡,許多人會接觸幾十個、甚至上百人,且多半是肢體接觸。每次觸碰到另一個人,也許只是握個手,對方的DNA就會透過皮膚細胞的方式殘留在我們身上,我們的細胞同時也會殘留給對方。那麼,是否只要細胞中的DNA活著,我們就維持彼此聯繫的狀態?假使如此,兩人間的連結有多深刻?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連結似乎存在,只是連結的品質視個人對此連結的覺知程度而定。
一切的可能性說明了實驗二的重要性,同時也為某種更深層的理解打下基礎。假使實驗對象的體內正在經歷情緒變化,而DNA產生相對反應,兩者間必然有某種東西使情緒得以從一處傳輸到另一處,沒錯吧?
也許是……也許不是。實驗二透露的可能是另一回事,一個簡單但容易被忽略的神奇想法:或許受試者的情緒完全不需要經過傳輸。也許能量不需要從受試者身上傳送到遠處,就能產生影響。不論在何時或何處,情緒被挑起的瞬間,或許就已經存在於樣本的DNA之中。在此提出這個觀點,將為稍後一個驚人的可能性埋下種子,而第三章將探討這個觀點的各種可能性。
就實驗的結果簡單來說(也是我選擇分享此實驗的原因),若要使DNA和受試者建立任何連結,兩者之間必須有某種東西將其相連。該實驗提出四項結論:
1.活組織之間存在某種過去不曾被發現的能量形式。
2.細胞與DNA透過這個能量場進行溝通。
3.人類情緒對活的DNA具有直接影響。
4.距離似乎與其影響力無關。
實驗三
世界各地的靈性傳承思想,都具有人類情緒能影響身體健康及免疫系統的觀念,但對一般民眾有用的文獻資料卻不多見。
一九九一年,心數研究所正式成立,目的是探索人類情感對身體的影響力,以及情緒在世間扮演的角色。心數研究所特別把焦點放在情緒與感覺在身體上
的發源地,也就是人類的心。研究人員已在各知名期刊發表前所未有的工作成果,並被引述於諸多科學論文中。
心數研究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在於描述了一個環繞在心臟並向人體外圍擴張的甜甜圈形能量場。這是一個電磁能量場,具有環形圓紋曲面,半徑約一點五公尺到二點四公尺(見下圖)。雖然心的能量並非身體光輪或古梵文中所提及的普拉那(Prana),但可被視為源自此部位能量的外在表現。
知道這個場域存在後,研究人員又自問,是否有另一種不為人知的能量存在於這個已知的能量場中?為了測試這個理論,他們決定測試人類情緒對DNA,也就是生命本質的影響。
實驗在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五年之間展開,首先將人類DNA分離出來,放在玻璃燒杯中然後暴露在一種強烈情緒之中,也就是所謂的協調情緒(coherent emotion)。根據主要研究員格蘭.瑞恩(Glen Rein)及羅林.麥克拉迪(Rollin McCraty)所說,透過「運用特殊設計的自我心神及情緒管理技術,刻意使心神安靜下來,將注意力移轉到心臟部位,專注於正面情緒」,就能創造出這個生理狀態。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測試,最多有五位受過協調情緒訓練者參與,還運用特殊技術分析DNA的化學及視覺變化,偵測任何改變的產生。
測試結果不僅無可爭辯,其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結果顯示:人類情緒改變了DNA的形狀!參與測試者除了在體內創造出精準的感覺之外,而且在沒有實質接觸或外力介入下,就能影響燒杯中的DNA分子。
第一次實驗中,參與者只有一人,他透過「直接意圖、無條件的愛和特定的DNA分子影像」的組合創造出情緒效果。一位研究人員如此描述:
「實驗說明,不同的意圖能對DNA分子創造出不同效果,導致DNA扭轉或鬆開。」實驗所指涉的意涵顯然已經超越現有正統科學理論所能接受的範圍。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受到制約,認為體內的DNA是種既有狀態。當代思想認為它是一種固定量,也就是出生時,我們「拿到什麼就是什麼」,除了藥物、化學藥品、電流之外,DNA無法隨著我們對生命中的事物產生反應而發生變化。然而實驗三告訴我們,事實絕非如此。
改變世界的內在科技
這些實驗對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又有什麼意義呢?三個實驗的共通點是人類DNA。在傳統知識中,沒有任何觀點會接受人體內的生命材料,對外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說法,亦無任何資料提及人類情緒可以影響自己體內的DNA,遑論是距離幾百公里遠的DNA。然而,實驗獲得的結果正是如此。
若只是單獨思考個別實驗,而不整體總括來看,每個實驗都相當有趣,也分別呈現出超越傳統思想範圍的異常現象,有些實驗結果甚至令人吃驚。若缺乏更宏觀的歷史脈絡,我們可能會把實驗結果。全歸類為「值得改天再研究的事物……也就是很久以後再說。」但是把三個實驗放在一起思考時,可以看到思維的轉變,那就是:實驗得出的成果全為我們述說一個故事。若把每個實驗看成是更大影像的一小塊拼圖,其中隱藏的故事就會像艾薛爾的畫作般,跳出畫面來!讓我們來仔細觀察一番:
琶普寧在實驗一中,揭露了人類DNA對光的震動有直接影響。而從軍方的實驗二則得知,不論DNA與我們同在一室或相距千里,始終與我們相連,影響力不變。心數研究所進行的實驗三,顯示人類情緒對DNA有直接作用,能直接衝擊組成真實世界的物質。基於以上實驗,發展出一項新科技,即內在科技,告訴我們人類對身體和世界具有影響力,更為我們揭露影響力的存在和運作方式。
上述實驗得到兩個相似的結論,同時也是本書的重點:
1.「世間」存在著某種東西,一種能量母體,能使宇宙萬物彼此連結,而此一具有連結性質的場域,是導致以上實驗得到意外成果的原因。
2.人體內的DNA使我們得以運用連結宇宙的能量,而情緒是汲取此能量場的關鍵。
此外,這些實驗也告訴我們一件事:我們與此能量場的連結,就是我們存在的本質。假使能了解它的運作,以及彼此的連結方式,就能擁有將此能量場運用到生命中的一切所需。
我邀請你想一想這些實驗結論,對你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如果能夠汲取萬物之源的能量,能夠改變生命的量子藍圖,還有什麼問題無法解決?什麼疾病無法治癒?什麼情境無法改善?而這份藍圖就是過去未能獲得認可的能量場,也就是普朗克所描述的「具意識與智慧的心智」。
無量之網
實驗顯示,組成無量之網的,是一種過去不為人知的能量形式,這也是為何科學家花了漫長時間才找到它。它被稱為「微妙的能量」(subtle energy),因為其運作方式與典型的傳統電場不同,更像是一種織紋緊密的網,這網就是我所謂的無量之網的組織結構。
在無量之網的諸多定義中,最有助於理解的說法是將之視為三種基礎物:(1)使宇宙得以存在其中的容器;(2)內在與外在世界的橋樑;(3)反映日常思緒、感覺、情緒與信念的鏡子。
還有三項要素使得無量之網有別於其他此類能量。首先,它無時無刻無所不在,亦即早已存在,完全不同於電視或廣播節目,在發送之前必須先有個發送點和接收點。
其次,這個場域發生於宇宙創世之初,也就是大爆炸或所謂「起點」開始之際。顯然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們「開始」之前,有哪些存在,但物理學家相信那場能量大釋放不僅使宇宙在震盪中誕生,也創造出空間本身。
如<犁俱吠陀>經中的<創世讚歌>(Hymn of Creation)所說,在「開始」之前,「連空無都不存在,既無空氣、也無天界」。當「空無」爆發成空間中的「某種東西」時,事物遂在空與無之間誕生。我們可以把無量之網視為時間開始那一瞬間的迴響,同時也是由時間與空間組成的連結,聯繫我們與萬有一切。這個永恆存在的連結,使網中的事物得以存在於非定域性狀態。
第三個特質對生命可能最具意義,即此場域似乎具有「智能」。換言之,這個場域能回應人類的情緒。古老的智慧以其他時代的語言,竭盡所能將此偉大祕密流傳下來,或是雕刻在寺廟壁面、寫在泛黃的古卷,或者織入日常生活的作息中,盡量將與這連結萬物的能量溝通的指示留給後世。先人試圖告訴我們如何療癒自己的身體,並實現內心最深層的渴望及偉大的夢想。直到將近五千年後的今天,這些指示終於首度被記錄下來,透過科學的語言,重新發現世界與我們的關連。
這些實驗(及各種相關理論)所發現的能量非常新,使得科學家無法達成共識,給它一個統一名稱,也因此出現許多定義這個連結萬物場域的名詞。譬如,阿波羅號太空人艾德加.米契爾(Edgar Mitchell)稱之為「自然心智」(Nature’s Mind);物理學家暨超弦理論的共同作者加來道雄,則稱之為「量子全像圖」(Quantum Hologram)。我們也可在量子理論問世之前的千年古籍中,找到類似的主題,甚至與現代相似的用語,描述促使宇宙存在的力量。
例如,可追溯到第四世紀的《諾斯底派福音》(Gnostic Gospels),使用了「心智」(Mind)來描述這股力量:「從沉寂之中,出現了『一股偉大的力量,那是宇宙的心智,它統管萬物……』」儘管名稱差異極大,描述的卻是同一件事,即組成真實相狀結構的精髓。
普朗克於二十世紀中葉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提及的,就是這個心智。一九四四年的一場演講中,他發表一段當代科學家無法全然理解的觀點,在對二十一世紀來說仍相當具開創性的言詞中,提出了預言式的論述:
身為將一生投注於最清晰敏銳的科學,進行物質研究之人,根據我對原子的研究,我可以告訴你:所謂的物質並不存在!所有物質的源起與存在,僅是一股力量所致,這股力量使原子粒子聚集在一起,產生震動,使這個最微小的原子星系得以成形……我們必須假設在力量之後,存在著一個具有意識與智慧的心智。這個心智就是一切萬物的母體。
本章描述的實驗與討論,毫無疑問說明了普朗克所說的母體確實存在。不論我們如何稱呼,不論適不適用於物理定律,連結一切萬物的場域的確存在。此時此刻,就在這裡,和你我一樣真實存在。它存在於我們的內在,也環繞著我們;它是一座量子橋樑,連接內在心中的可能性與外在世界的真實狀態。這個能量母體的存在,解釋了本章提及的三項實驗能如實運作的原因,也說明存在於人心內在的正面感覺和祈禱,可以有效影響周遭的世界。
但我們與無量之網的連結並不僅止於此,而是不斷延續到看不見的事物之中。無量之網無所不在、無處不有。不論是空中翱翔的小鳥,或是能穿過我們身體及建築,彷彿我們是空蕩蕩的空間的宇宙微粒,一切萬物全存在於同一個承載真實相狀的容器中,也就是無量之網。它是填滿你和這面書頁文字之間虛無空間的物質,它就是空間的本身。當你思索著無量之網,不知它在何處時,不用懷疑,只要有空間存在的地方,就存在著這個微妙的能量。
一切隱含了什麼意義?
無量之網就像個人人心中起疑,卻沒人願意公開談論的大祕密,它透過難以想像的親密關係,將我們連結在一起。但這樣的連結究竟有什麼意義?如此與世界和彼此的生活緊密交織,甚至共享一個被想像力盤據,卻又是真實狀態根源的純淨量子空間,到底隱含了什麼意義?如果我們不僅是平淡看著周遭的生活和世界「發生」的路人甲,又「還能」是什麼?
前述的實驗顯示,每個人都擁有一股實驗室機器也無法創造的內在力量,它不受物理定律的規範,至少不受今日已知的定律所規範。而且不需要經由實驗,我們就能知道這個連結存在。
譬如,當你準備打電話給某人時,有多少次發現自己一拿起話筒,對方已經撥通了電話,又或者當你撥出號碼卻聽到忙線的訊號,因為好友也正在打電話給你?又有多少次,當你與朋友在繁忙的街道、購物中心或機場開心出遊時,卻有種詭異感覺,彷彿你已經到過那裡,和這些人相處過,而且做過此刻正在進行的活動呢?
前述簡單案例也許只是有趣的話題,卻不單純只是隨機的巧合。雖然我們可能無法用科學來證明為何會發生這些事情,但是對於它們的存在卻是心知肚明。發生這類連結和似曾相識感的片刻,我們正自動超越物理定律加諸的限制。此種短暫事件提醒著我們,或許宇宙和我們自己並不僅止於意識表面所知那樣而已。
同一股力量也說明我們不只是世界的觀察者。若想經歷這樣的經驗,關鍵就在於要刻意創造出經驗,也就是在我們想要的時候,就能擁有超自然的洞見,而不是只在它們「發生」時才得以體驗。除了少數天賦異稟的人之外,人類之所以無法分身兩地、進行時間旅行、以超越物理定律的速度溝通,關鍵似乎就在於:我們對自己以及在宇宙中的角色所抱持的信念。而接下來的章節要談論的就是此事。
我們是創造者,更甚於此,我們是彼此連結的造物者。透過無量之網,我們主動為生命帶來意義,且持續不斷改變。因此,此刻應關注的問題不再是「我們是否為被動的觀察者」,而是我們要如何有意識地進行創造。
第二章粉碎現有思維:改變一切的實驗改變一切的三個實驗 歷史把上個世紀視為發現與科學革命的時代。科學各領域基礎的關鍵突破,可以說全發生在過去一百年間。從一九四七年發現《死海古卷》,到華生(Watson)及克里克(Crick)的DNA雙螺旋結構,及將電子微型化以便運用在微電腦上的技術,科學上的進展使二十世紀成為一個空前的時代。然而許多發現來得太突然,往往使我們有了新發展就亂了腳步。儘管這些發現開啟新的可能性,仍然無法為「新資訊對生活有何意義」的問題提出解答。 二十世紀是發現的時代,而二十一世紀將是整理領會這些...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發現無量之網:連結一切萬物的奧祕
第一章 問:空無之間有何存在? 答:無量之網
很久以前……
我們真的彼此連結在一起嗎?
尋找無量之網
史上最偉大的「失敗」實驗
物理簡史:不同世界不同規則
空無中存在著什麼?
獅子的尾巴
源起的連結:量子糾纏
無量之網的起源
第二章 粉碎現有思維:改變一切的實驗
空間即無量之網
渾沌之初的力量
改變一切的三個實驗
改變世界的內在科技
無量之網
這一切隱含了什麼?
第二部 想像與實相之間的橋樑:無量之網的運作方式
第三章 被動觀察亦或主動創造?
「參與」宇宙的運作?
自答案中活出生命
諸多可能性/一個實相
哪個才對?
創造實相入門101
話說量子:關鍵在於感覺
慈悲:自然的力量與人類的經驗
並非任何感覺都行得通
天生的創造者
當奇蹟停止運作
生命並不一定遵守物理定律
第四章 一朝相連,永不分離:生活在全像式宇宙中
只是全像影像?
認識全像圖
解開孿生光子之謎
某處的改變意味著全面的改變
全像宇宙中的全像式大腦
芥子的力量
第五章 此地即他方,此刻即彼時:在無量之網的時空中跳躍
超越時間的訊息
此地即他方
反映實相的語言
彼時即此刻
第三部 來自網的訊息:在量子意識中生活、愛與療癒
第六章 宇宙正在對我們說話:來自無量之網的訊息
反映實相
表象不等於實相
協調一致
最深的恐懼
人類共通的恐懼
第七章 閱讀關係之鏡:來自自我的訊息
第一道鏡面寫照:當下的反映
寫照二:當下判斷的寫照
第三道鏡面寫照:所失去、放棄、遭剝奪事物的反映
第四道鏡面寫照:靈魂暗夜的反映
第五道鏡面寫照:最偉大慈悲行為的反映
超脫於鏡面寫照之外
第八章 重寫實相密碼:帶著意識創造的二十項關鍵
整體模式
領軍前進
創造實相的二十項關鍵
致謝
前言
第一部 發現無量之網:連結一切萬物的奧祕
第一章 問:空無之間有何存在? 答:無量之網
很久以前……
我們真的彼此連結在一起嗎?
尋找無量之網
史上最偉大的「失敗」實驗
物理簡史:不同世界不同規則
空無中存在著什麼?
獅子的尾巴
源起的連結:量子糾纏
無量之網的起源
第二章 粉碎現有思維:改變一切的實驗
空間即無量之網
渾沌之初的力量
改變一切的三個實驗
改變世界的內在科技
無量之網
這一切隱含了什麼?
第二部 想像與實相之間的橋樑:無量之網的運作方式
第三章 被動觀察亦或主動創造?
「參與」宇宙的運作?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