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篇照明的基礎第1章照明的作用1.1照明的目的1.1.1照明的定義1.1.2照明工程學與照明技術1.2照明發展簡史1.2.1光源的變化1.2.2推薦照度的變化1.2.3效率與經濟性1.3照明的值與量1.3.1光環境的必要條件1.3.2心理效果1.3.3眩光1.3.4光與色1.3.5光與影1.4照明技術與地球環境問題1.4.1照明與能源1.4.2照明與資源1.4.3照明與環境保護參考文獻第2章光的產生2.1基礎概念2.1.1光的本質2.1.2光的基本性質2.1.3輻射能量2.1.4光度量的各種定律2.2熱輻射2.2.1熱輻射的各種定律2.2.2輻射率2.2.3等效溫度2.3發光2.3.1放電發光2.3.2光致發光2.3.3陰極發光2.3.4場致發光2.3.5化學發光2.4雷射發光2.4.1氣體雷射2.4.2液體雷射2.4.3固體雷射2.4.4半導體雷射2.5固體發光2.5.1無機EL元件和有機EL元件2.5.2LED2.6光電轉換2.6.1光電轉換結構的類型2.6.2光電輻射效應2.6.3光電導效應2.6.4光致伏特效應參考文獻第3章視覺系統的機能3.1視覺系統的構造3.1.1視球的構造3.1.2視網膜3.1.3錐狀體和桿狀體3.1.4水平細胞的響應3.2視覺系統的資訊處理機構3.2.1感受域和開關響應3.2.2側抑制和突顯輪廓線3.2.3過渡亮光的知覺3.2.4閃光的實際光強3.3大腦視覺域的資訊處理3.3.1向視覺皮層傳遞資訊3.3.2縱深知覺3.3.3立體視覺3.4光視效率3.4.1光視效率的測定方法3.4.2明視覺的光視效率3.5適應和亮度對比3.5.1暗適應3.5.2明適應3.5.3中間視覺3.5.4亮度對比的視覺3.6視力與空間解析度3.6.1空間解析度的種類3.6.2背景亮度與視力3.6.3年齡與視力3.6.4視覺對象的運動與視力3.6.5空間頻率特性3.7文字的可讀域3.7.1文字的筆劃與可讀域3.7.2適應亮度與文字的可讀域3.7.3文字誤讀與文字的形狀3.8閃爍3.9眩光(刺眼)3.9.1不舒適眩光3.9.2反射眩光3.9.3失能眩光參考文獻第4章顏色的觀察方式與表示4.1三原色學說與補色學說4.1.1心理學的色知覺假說4.1.2生理學的色知覺假說4.1.3顏色的顯現方式及屬性4.2顏色的心理表示4.2.1色名4.2.2孟塞爾表色系4.3顏色的心理物理表示4.3.1RGB表色系4.3.2XYZ表色系4.3.3標準光4.3.4色名與孟塞爾色碼的(x,y)色度4.4顏色的心理計量表示法4.4.1L*u*v均等色空間4..4.2L*a*b均等色空間4.5新均等色空間4.5.1NC-IIIC均等色空間4.5.2亨特色知覺模型4.5.3納谷色知覺模型4.5.4CIECAM94s4.5.5孟塞爾色碼的均等色空間座標參考文獻第2篇測光量與光的測量第1章光輻射測量1.1光的標準與測光量1.1.1輻射量與測光量1.1.2測光的基本單位1.1.3測光量的標準1.2基本量的測定1.2.1測光量1.2.2輻射基本量的測量1.2.3光的基本量測量1.3光譜測光1.3.1測光中分光測量的目的1.3.2光譜分佈測量的目的1.3.3光譜分佈的測量原理1.3.4光譜分佈的標準1.3.5分光比較測量裝置1.3.6光譜輻射的實際測量1.4測光器與測量方法1.4.1測光測色儀器的基本原理1.4.2照度計的原理1.4.3亮度計的原理1.4.4照度計與亮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1.4.5配光測量與全光通量測量1.4.6光譜透過率及光譜反射率的測量參考文獻第2章照明計算2.1配光與光通量計算2.1.1配光2.1.2光通量計算法2.2直接照度的計算2.2.1點光源2.2.2圓柱光源2.2.3平帶狀光源2.2.4面光源2.2.5直角三角形光源2.2.6長方形光源2.2.7平圓板光源2.2.8球面光源2.2.9照度分佈與平均照度2.3相互反射的計算2.3.1封閉空間與相互反射系統2.3.2球面內的相互反射2.3.3兩平行面之間的相互反射2.3.4相互反射系統的基本方程式2.4利用係數法的照度計算2.4.1一般照明方式與利用係數法2.4.2影響利用係數的各項因素2.4.3CIE室內照明標準參考文獻第3篇光源與照明燈具第1章光源材料與設備1.1光源材料1.1.1具有發光功能的薄膜材料1.1.2發光管材料1.1.3光觸媒材料1.2顯示元件材料1.2.1玻璃基板材料1.2.2墊板材料1.3發光元件材料1.3.1氮化物發光元件材料1.3.2蓄光性元件1.3.3螢光體元件1.3.4場致發射元件材料1.4感光元件材料1.4.1UV感光材料1.4.2閃爍材料參考文獻第2章光源與點燈電路2.1白熾燈2.1.1白熾燈的結構與原理2.1.2白熾燈的各種特性2.1.3白熾燈的種類與特徵2.2螢光燈2.2.1結構2.2.2發光原理2.2.3種類2.2.4基本特性2.3HID燈2.3.1高壓汞燈2.3.2金屬鹵化物燈2.3.3高壓鈉燈2.4無電極燈2.4.1無極放電的原理與形式2.4.2無極放電燈2.4.3商品化無極燈2.5LED2.6其他光源2.6.1低壓汞燈2.6.2低壓鈉燈2.6.3氖管燈與氖輝光管燈2.6.4超高壓汞燈2.6.5超高壓金屬鹵化物燈2.6.6氙燈2.6.7碳弧燈2.6.8准分子燈2.6.9光譜線燈2.6.10氚燈2.6.11空心陰極燈2.7點燈電路基礎2.7.1放電燈的性質與安定器的必要性2.7.2點燈電路的必要方式2.7.3各種燈的點燈電路參考文獻第3章照明燈具3.1配光與光通量計算3.1.1配光的分類3.1.2對稱配光的表示方法3.1.3非對稱配光的表示方法3.1.4三對光通量比3.2照明燈具的類型與用途3.2.1照明燈具的分類3.2.2居住空間的照明燈具3.2.3辦公空間的照明燈具3.2.4商店空間的照明燈具3.2.5室外空間的照明燈具3.2.6特殊空間的照明燈具3.3照明燈具的設計3.3.1一般事項3.3.2照明燈具設計的流程3.3.3反射板的設計3.3.4稜鏡的設計3.3.5透過電腦進行照明燈具的光學分析3.4照明燈具的測試方法3.4.1實驗方法的國際統一3.4.2測試項目3.4.3測試的分類3.4.4從測試的內容看測試項目參考文獻第4章自然光照明4.1自然光光源4.1.1直射陽光4.1.2天空光4.1.3全天空照度與出現頻率4.2窗的功能4.2.1窗的功能4.2.2天空光4.2.3全天空照度與出現頻率4.3自然光照明系統4.3.1自然光照明與光環境設計4.3.2自然光照明設計的注意事項4.3.3建築與自動調光系統4.3.4熱負荷與自然光的利用4.3.5直射陽光的聚光與傳送4.4模擬自然光4.4.1直射照度的計算方法4.4.2間接照度的計算方法參考文獻第4篇照明規劃第1章視覺環境與照明1.1照明的目的和視覺環境1.1.1照明的目的1.1.2視覺環境1.1.3照明規劃1.2視覺環境的體系化1.3視覺環境的必要條件1.3.1工具及系統等的必要性能1.3.2視覺環境的必要條件1.4照明的要素1.4.1環境形式記述的必要性1.4.2照明的要素和體系化1.4.3照明要素的體系化1.5照明規劃基礎1.5.1照明規劃的對象範圍1.5.2目標水準1.6照明系統基礎1.6.1照明方式1.6.2光源的主要特性1.6.3照明燈具的主要特性1.7照明規劃的流程1.7.1照明規劃的基本流程1.7.2規劃調查1.7.3視覺環境規劃1.7.4照明環境規劃1.7.5照明系統規劃1.7.6照明系統設計1.8空間構思的事先預測與展示1.8.1目的1.8.2展示工具1.9視覺環境的評價1.9.1目的1.9.2評價專案參考文獻第2章2.1視覺對象的照度2.1.1視覺對象與空間的明亮感2.1.2照度對視度的影響2.1.3適宜照度2.1.4年齡對必要照度的影響2.2室內照度分佈與亮度分佈2.2.1工作面2.2.2工作面與周圍或連續面的相互作用2.2.3牆面照度2.2.4桌面照度對應的適宜牆面照度2.2.5顏面照度2.3視覺對象的反射率對視覺對象的適宜照度或亮度的影響2.3.1亮度壓縮與亮度擴張2.3.2亮度壓縮與亮度擴張的實例2.4陰影與光澤2.4.1照明效果2.4.2光的指示性強度(擴散性)2.5滿意的陰影與光澤2.5.1立體感2.5.2滿意的影子與光澤2.5.3材質感的表現2.5.4光的方向性強度對空間明亮感的影響2.6不滿意的陰影與反射2.6.1不滿意的陰影2.6.2反射眩光2.6.3VDT顯示文字的視度與光源的反射2.7光源亮度2.7.1閃爍2.7.2不舒適眩光2.8光源的發光特性2.8.1光譜分佈(色彩性能)2.8.2發光波形2.9空間氣氛2.9.1期望的空間氣氛2.9.2照明要素中所含的氣氛2.10與自然光的協調2.10.1一般注意事項2.10.2寫字樓辦公區的注意事項(PSALI)2.10.3問題的整理與照明的必要條件2.10.4設計中採用的天空亮度2.11標識的視覺要素2.11.1標識的必要性2.11.2標識的分類2.11.3影響視度的各種要素2.12其他要素2.12.1功能性2.12.2裝飾性2.12.3照明系統的要素參考文獻第3章色彩規劃3.1色彩的心理效果3.1.1各種顏色的視覺效果3.1.2色彩的定量研究3.1.3色協調研究3.1.4明亮感與醒目感效果的研究3.2色彩協調3.2.1色彩協調的涵義與色彩協調論3.2.2藝術學的色彩協調論3.2.3色彩協調論中的四個基本原理參考文獻第4章電腦繪圖及其應用4.1CG的特徵與影像產生的步驟4.2濃淡處理4.3光源模型4.4物體表面反射光的計算模型4.5陰影平滑4.6大區域(全局)照明4.7陰影的處理4.8運用影像渲染4.9照明設計實施例參考文獻第5章視覺環境的評價5.1評價實驗的特徵5.1.1影響測量的要素5.1.2測量值的偏差5.2心理物理學的測量5.2.1極限法5.2.2調整法5.2.3恆常法5.3心理量的測量5.3.1韋伯-費希納的定律5.3.2系列專案的判斷5.3.3直接判斷法5.4評價視點與心理尺度5.4.1準備材料5.4.2自由視點的分類5.5心理尺度的構成5.5.1一維尺度的構成5.5.2多維尺度的構成5.6心理尺度與多變數分析5.6.1心理實驗資料的構造5.6.2實驗資料的簡約5.6.3物理環境的情緒反應模型5.7心理評價預測系統5.7.1多變數分析法的利用5.7.2多屬性效用理論與預測系統參考文獻第6章室內照明標準6.1照度6.2眩光6.3光色6.4顯色性參考文獻第5篇室內照明第1章辦公室1.1基本思考方法1.1.1辦公室照明的重要性1.1.2照明的原因與推薦標準1.1.3照明設計過程1.2各區域的注意點1.2.1工作區域1.2.2高級職員區域1.2.3交流區域1.2.4休憩區域1.2.5交通區域1.2.6各區域必要的照明功能1.2.7與自然光的協調1.2.8緊急照明1.3目標照明環境1.3.1構成與目的1.3.2特點1.3.3目標的適宜照度分佈1.3.4目標的適宜環境照度1.3.5目標的適宜牆面照度1.4辦公室照明的實例1.4.1一般辦公室照明的燈具與配置1.4.2辦公室防止眩光的實例1.4.3其他辦公室照明的實例1.4.4節能與照明控制系統的實例參考文獻第2章工廠2.1工廠照明的要素2.2工廠照明設計與設計要點2.3自然光照明2.4一般照明的設計2.4.1中高天花板的情況2.4.2低天花板的情況2.5特定環境的照明2.5.1清潔室的照明2.5.2爆炸性氣體與粉塵等存在場所的照明2.6檢查用照明2.7工廠照明的檢查要點參考文獻第3章公共空間3.1大型穹頂建築3.1.1大型穹頂建築的上部結構3.1.2大型穹頂建築的照明標準3.1.3日本國內穹頂建築的照明設備3.2會所(廳堂)3.2.1會所(廳堂)的特徵與照明設計3.2.2有關照明設計的基本事項3.2.3各具體部分的照明設計3.3學校與圖書館3.3.1學校照明設計3.3.2圖書館照明設計3.4美術館與博物館3.4.1美術館與博物館的特徵與照明設計3.4.2照明設計3.4.3美術館照明3.4.4博物館照明3.5醫院3.5.1醫院照明的特徵3.5.2照明設計3.5.3各房間的照明3.6老年人的福利設施3.6.1老年人的福利設施的分類3.6.2照明設計3.6.3具體各部分的照明設計3.6.4防災照明3.7車站3.7.1照度3.7.2剪票口外側大廳3.7.3剪票口內側大廳3.7.4剪票口3.7.5候車室3.7.6樓梯3.7.7站台3.7.8室外參考文獻第4章商業設施4.1VMD(VisualMerchan-dising)與照明設計4.1.1VMD(視覺銷售規劃)4.1.2照明要素的影響效果4.1.3照明方式4.1.4照明設計的過程4.1.5主要光源與照明燈具的特徵4.2大型商店4.2.1基本照明設計4.2.2近期的照明設備4.2.3照明設計實施例4.3專賣店4.3.1服裝店4.3.2珠寶店、首飾店4.3.3室內裝修用品店4.3.4美容店4.3.5汽車展示聽4.3.6門診所的候診室4.3.7餐館4.3.8旅館設施參考文獻第5章住宅5.1住宅照明的目的5.2選擇光源5.3選擇照明燈具5.3.1吸頂燈5.3.2筒燈5.3.3吊燈燈具5.3.4壁面式燈具(壁燈)5.3.5檯燈5.3.6建築化照明5.3.7室外燈具5.4照明規劃設計5.4.1住宅建築與照明5.4.2光的想像5.4.3確定照明的方法5.4.4照明燈具的選擇與佈燈5.4.5照明經濟性5.5主要房間的照明5.5.1入口5.5.2玄關入口5.5.3走廊與樓梯5.5.4浴室與洗臉間5.5.5廚房5.5.6餐廳5.5.7臥室5.5.8學習房間與書房(用電腦的視覺作業)5.5.9起居室5.5.10日式房間5.5.11庭院與通道參考文獻第6章劇場與舞臺6.1設計條件的整理6.1.1演出節目與照明效果6.1.2根據舞台形式劃分的大廳類型6.1.3根據節目對大廳的分類6.1.4大廳的規模與使用型態6.2舞臺照明設備的構成6.3照明燈具與佈燈6.3.1照明燈具的基本配置6.3.2照明燈具的種類6.4調光裝置與調光系統6.4.1調光裝置與相關設備6.4.2調光系統6.5相關各室6.5.1調光室6.5.2調光機械室6.5.3投光室6.6配線器材與電纜的選擇6.6.1插入是接插元件6.6.2插座盒6.6.3舞臺上部管線與插座管線6.6.4接線端子箱6.6.5場界電纜6.7電源規劃6.7.1電源容量6.7.2臨時照明配電盤參考文獻第7章飛機客艙照明7.1一般照明7.2乘客用標誌燈7.3緊急燈7.4其他客艙照明7.5其他飛機內照明第8章緊急燈與誘導燈8.1分類8.2緊急用照明裝置8.3誘導燈及誘導標識8.4使用年限參考文獻第6篇室外照明第1章室外照明的基本思考方法1.1室外照明的目的1.1.1視認性1.1.2認知與誘導性1.1.3視度1.1.4舒適度1.2光污染與環境的考慮1.2.1對生態系統的影響1.2.2光污染的定義1.2.3對環境的考慮1.3景觀與安全的矛盾1.3.1安全性與照明1.3.2景觀與照明1.4光源的選擇1.4.1壽命1.4.2光源效率1.4.3光色1.4.4顯色性1.5節能1.5.1室外照明能量1.5.2室外照明的節能參考文獻第2章室外照明設計2.1城市景觀照明2.1.1城市景觀設計的思考方法2.1.2城市景觀照明的注意事項2.1.3城市景觀構成要素2.1.4城市景觀的構成要素與照明2.2景觀照明2.2.1思考方法2.2.2照明的注意事項2.3廣場照明2.3.1思考方法2.3.2廣場照明的注意事項2.3.3公園照明的注意事項2.3.4主題公園照明的注意事項2.4街道照明2.4.1思考方法2.4.2照明的注意事項2.5招牌與標誌(識)的注意事項2.5.1思考方法2.5.2反射方式照明的注意事項參考文獻第3章道路與交通照明3.1基本思考方法3.1.1汽車交通的道路與隧道照明3.1.2道路照明3.1.3隧道照明3.1.4人行道照明3.2實際設計3.2.1設計過程3.2.2道路照明3.2.3隧道照明3.2.4城市街道3.2.5人行道3.3道路標識3.3.1道路標識的目的3.3.2道路標識的分類3.3.3標誌牌的分類3.3.4文字的大小3.3.5標誌的可見度3.4道路的交通號誌3.4.1道路交通號誌的定義3.4.2交通號誌燈的種類3.4.3交通號誌燈的性能3.4.5交通號誌的使用實例3.5車前照燈(車燈裝置)3.5.1法規3.5.2類型及安裝位置3.5.3功能與目的3.5.4各種燈的要求性能與構造3.5.5今後車燈的要點參考文獻第4章航空照明4.1航空燈光系統4.1.1航空燈光的必要性4.1.2航空燈的分類與構成4.1.3主要航空燈光的特性4.1.4航空燈光的觀看與要素4.2航空障礙燈參考文獻第5章防犯與防災照明5.1防犯照明5.1.1基本思考方法5.1.2照明標準5.1.3防犯照明燈具的種類5.1.4設計實例5.2室外防災照明5.2.1基本思考方法5.2.2考慮災害的室外照明參考文獻第7篇體育照明第1章基本思考方法1.1體育照明所需條件1.1.1照度1.1.2照度的均勻度1.1.3限制眩光(刺眼)1.1.4頻閃現象1.1.5光源的選擇(光色與顯色性)1.1.6照明燈具與投光方式的選擇1.2室內比賽設施所需條件1.2.1照度與照度均勻度1.2.2眩光(刺眼)與怖燈1.2.3光源選擇(光色與顯色性)1.2.4照明燈具與投光方式的選擇1.3室外比賽設施所需條件1.3.1照度與照度均勻度1.3.2眩光(刺眼)與怖燈1.3.3光源選擇(光色與顯色性)1.3.4照明燈具與投光方式的選擇1.4不同比賽設施所需條件1.4.1室內運動場(體育館)1.4.2多功能穹頂場館1.4.3網球場1.4.4足球場1.4.5棒球場參考文獻第2章實際設計2.1多功能穹頂場館2.1.1多功能穹頂場館的分類2.1.2大型穹頂場館2.1.3中小型穹頂場館2.2綜合(田徑)比賽場館2.2.1綜合(田徑)比賽場館的分類、規定2.2.2照明設計2.3足球場2.3.1足球場的分類2.3.2照明設計標準2.3.3照明範圍2.3.4照度及均勻度2.3.5燈具的配置2.3.6照明燈具的安裝高度2.3.7照明燈具的選擇2.4棒球場2.4.1照明設計標準2.4.2照明範圍2.4.3照度及均勻度2.4.4燈具的配置2.4.5照明燈具的安裝高度2.4.6照明燈具的選擇2.5網球場2.5.1網球場的分類2.5.2室外網球場2.5.3室內網球場2.6游泳場館2.6.1游泳場館的分類2.6.2比賽設施2.6.3健身設施2.7滑雪場2.7.1滑雪場照明2.7.2滑雪場的照明設計2.8滑冰場2.8.1速滑2.8.2花樣滑冰與冰球2.9搏擊場館2.9.1搏擊場館的設備2.9.2搏擊場館的照明設計參考文獻第8篇照明系統與控制系統第1章照明設備的地位與電氣設備1.1電氣設備的管轄範圍1.2照明設備的地位1.3照明設施與控制1.3.1照明與模數控制1.3.2照明裝置與電源1.3.3照明電路與保護裝置第2章配電系統2.1供電網的方式與電路2.1.1電氣供給(配電的種類)2.1.2分支電路(電路與保護裝置)2.1.3配線的種類2.1.4接地2.2場所與佈線2.2.1場所與佈線的選擇2.2.2特殊場所與佈線分類2.3控制電路與佈線2.3.1控制電路方式與佈線2.3.2電線的選擇參考文獻第3章控制系統3.1照明設備與控制系統設計3.1.1照明設計3.1.2照明控制系統3.1.3照明系統設計的注意事項3.2照明控制水準與方式3.2.1控制水準3.2.2控制方式3.3連洞與控制系統的構想參考文獻第4章節能與照明設備4.1地球環境問題與節能方法4.2建築照明設備的節能4.2.1建築的能量消耗4.2.2照明節能的判斷標準4.3照明設備的主要節能控制法4.3.1運轉中的節能4.3.2採用高效照明燈具的節能4.3.3照明系統的節能參考文獻第5章照明設備的施工5.1電氣設備與照明設施的安裝5.1.1幹線提供與平面劃分5.1.2二次配管線的方法5.2燈具及裝置的耐震方法5.2.1各種燈具的安裝方法5.2.2防止系統天花板墜落5.2.3安裝較重燈具的施工要領實例5.2.4建築化照明施工上的注意事項5.3電氣設備的施工與調整5.3.1透過天花板俯視圖進行綜合調整5.3.2工程監理與施工檢查要點第6章維護管理6.1照明設備的維護6.2運轉管理6.2.1設備生命週期與維護管理6.2.2維護管理的分類與概念6.2.3日常維護的內容6.3維護管理方式6.3.1光源的更換6.3.2清掃燈具6.3.3燈具更新6.3.4以法令為基礎進行檢查參考文獻第7章照明設備的經濟性7.1基本費用與運轉費用7.1.1調光燈具的經濟比較7.1.2光觸媒對維護係數的改善效果7.1.3考慮LCC的燈具組裝7.1.4節能法(CEC/L)7.2能源費用7.2.1能源費用的降低7.2.2電力平均化的考慮7.3用途目的與經濟效果參考文獻第8章照明器材的環境問題8.1光源8.1.1光源的環境問題8.1.2螢光燈的環境問題8.2照明燈具8.2.1廢棄照明燈具的處理設施8.2.2防止地球變暖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設施參考文獻第9篇光輻射的應用第1章光輻射的測量與評價方法1.1基本概念1.2分光作用特性的製作1.3入射量的單位與測量儀器1.4單位系統問題與實際的光測量參考文獻第2章工農水產業的應用2.1印刷、塗漆2.1.1紫外光輻射的特性2.1.2UV燈2.1.3UV燈裝置2.1.4UV反射板2.1.5根據冷卻方式的分類2.1.6電源裝置2.1.7UV硬化用塗料2.1.8與工件(被照物)的關係2.2半導體與液晶技術2.3殺菌2.3.1紫外線輻射(UV)殺菌2.3.2電子束(EB)殺菌2.4光輻射在農業中的應用2.4.1光輻射的評價與測量2.4.2光輻射在農業上的應用2.5水產業2.5.1光在捕魚中的應用2.5.2光在養殖業的應用2.5.3光輻射在藻類生物的應用參考文獻第3章健康寶健中的應用3.1醫療健康中有意識地運用照明3.1.1光輻射對生物體的作用3.1.2醫療健康中有意識地照明控制3.1.3照明控制例3.2醫療照明的臨床例3.2.1情緒障礙3.2.2全天節律睡眠障礙3.2.3高照度光療法的作用原理3.2.4高照度光療法的實際應用參考文獻第4章光輻射造成的傷害與限制參考文獻第10篇數位攝影照明與色彩管理第1章數位照相機攝影1.1攝影照明1.1.1自然光1.1.2鹵素燈照明與鎢燈照明1.1.3閃光燈照明1.1.4螢光燈照明1.1.5攝影用HMI燈1.1.6攝影人工照明技術1.1.7建築物等照明環境攝影1.1.8照明光中紅外成分的影響1.2曝光與白平衡1.2.1曝光的控制1.2.2白平衡的控制第2章數位照片處理實務2.1評價彩色照片用的照明2.1.1觀看彩色照片時照明光的重要性2.1.2標準光源2.1.3色適應與條件等色2.2電腦顯示幕的標準化調整2.2.1建議使用遮光幕2.2.2螢幕的單體調整2.2.3顯示幕顯示伽瑪2.3影像處理的基本調整2.3.1最終輸出的色階極限特性的把握2.3.2高光與陰影2.3.3灰平衡2.3.4中間色階調整與對比度調整2.3.5彩度調整2.4影像處理對列印方式的依賴2.4.1改變影像倍率的處理2.4.2清晰效果第3章數位影像的色彩管理3.1設備的色彩再現範圍3.2顏色管理系統的實體3.3設備規格表3.4渲染意圖3.5顏色匹配處理3.5.1根源描述3.5.2目標描述3.6顏色匹配列印3.6.1顯示與列印結果的顏色匹配3.6.2被照物與輸出結果的顏色匹配3.6.3出片打樣的顏色匹配附錄索引
第1篇照明的基礎第1章照明的作用1.1照明的目的1.1.1照明的定義1.1.2照明工程學與照明技術1.2照明發展簡史1.2.1光源的變化1.2.2推薦照度的變化1.2.3效率與經濟性1.3照明的值與量1.3.1光環境的必要條件1.3.2心理效果1.3.3眩光1.3.4光與色1.3.5光與影1.4照明技術與地球環境問題1.4.1照明與能源1.4.2照明與資源1.4.3照明與環境保護參考文獻第2章光的產生2.1基礎概念2.1.1光的本質2.1.2光的基本性質2.1.3輻射能量2.1.4光度量的各種定律2.2熱輻射2.2.1熱輻射的各種定律2.2.2輻射率2.2.3等效溫度2.3發光2.3.1放電發光2.3.2光致發光2.3.3陰極發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