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撰寫博士論文那一年,好友Annie借我麥爾‧戴維士(Miles Davis)的卡帶開始,我就與爵士樂結下不解之緣。回國之後,只要有機會,絕不放過任何關於爵士樂的訊息,例如新專輯發行、史料或傳記出版、以及樂手演出等。
做為一個聆聽爵士樂超過十年的老樂迷,爵士樂對我來說,已經不單純的只是音樂而已。它陪伴我度過教學、研究和服務蠟燭「三」頭燒,為忙碌而痛苦煎熬的時光。在研究室中,只要我論文寫作告一段落,總不忘翻一翻厚重的New Grove Dictionary of Jazz,或是上網,到英語世界爵士樂迷的新聞討論群rec.music.bluenote,以及成大資工bbs站的bluenote版(很不幸的,這兩個討論區都已經沒落,取而代之的是新的bbs站或是圖文並茂的www討論區),瞧一瞧最新訊息,並與同好交換訊息。
曾經有段時間,睡覺前一邊聽台北愛樂電台的「台北爵士夜」,一邊閱讀爵士樂的書籍,是我心靈最大的享受與安慰,無論是卻‧貝克(Chet Baker)或是查理‧明格斯的傳記,還是前《村聲》(Village Voice)雜誌的樂評人Gary Giddins寫的Visions of Jazz。那些彷彿天籟的音符、那些關於音樂的曼妙文字總是帶給我諸多樂趣。即使因為暈眩症而住院檢查時(幸運的,診斷後醫師宣布我只是壓力太大),放在病床邊的書籍也是關於爵士樂的書:法國爵士樂手Laurent de Wilde撰寫的瑟羅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傳記Monk。
狂熱樂迷如我,總想替台灣的爵士樂聽眾做點什麼。最近六、七年來,認真地把自己的聆聽心得與音樂、歷史或社會考察的資料相結合,整理為文,一方面介紹我喜愛的樂手,一方面也藉此推廣爵士樂。這些文章不定時貼在網路上,獲得許多同好的回應,稍稍澆灌了本地的聆聽土壤。此次因應出書需求,曾經貼在網路的文章已有相當程度的添修,特別是以欄框方式加上了文學與電影的相關文字,期盼能使全書的音樂文字更加豐富。
本書之所以能順利出版,要感謝負責編務的何穎怡與龍傑娣費心校稿、編排,爵士同好李怡道、蘇重、黎時潮抽空協助審閱文稿,台北愛樂電台「台北爵士夜」主持人沈鴻元在百忙之中代為寫序。他們的熱忱,我銘記在心,是為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