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狂人日記-現當代名家作品精選2的圖書 |
|
魯迅的小說並沒有了不起的情節,好看的只是一些漫畫似的人物,在短短的篇章裡,寫得非常突出、非常傳神。不過,特別引起讀者興味的,恐怕還是魯迅的特殊風格。
魯迅的小說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因為其中有一個正直的、目光如炬的、嫉惡如仇的、仗義執言的「我」。
魯迅的這個「我」,正是處身在象徵中國困境的鐵屋裡的少數清醒者!讀他小說的讀者,也就似乎加入了這清醒者的行列了。因此,在藝術的魁力之外,使我們首先感到的,是他的小說所發揮的啟蒙作用。讀者從魯迅的作品中可以學到什麼叫挫折屈辱、什麼叫灰心絕望、什麼叫正義愛國!如今經歷了中日戰爭、共產黨當政、文化大革命、六四天安門事件等種種的歷史見證,益發使人不得不佩服魯迅的洞察和遠見,也不能不承認他的確言之不誣。
魯迅(1881-1936),為我國新小說的奠基者。原名壺樟壽,後來改名樹人,字豫才,浙江省紹興縣人。1912年應蔡元培之邀赴北京任職教育部。1918年初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並在<新青年>上發表第一篇短篇<狂人日記>。旋又發表<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同時撰寫雜文,批判封建道德。1920年起,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及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等校兼課,編寫<中國小說史略>等書。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吶喊>。1924年後領導<語絲>週刊,組織莽原社、未名社,主編<莽原>週刊,並介紹翻譯外國文學。1930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被推為主席。此後又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組織,成為左派文人的精神領導,對五四以降的中國文壇影響深遠。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著有小說集<吶喊>(1923)、<彷徨>(1926)、<故事新編>(1936)、小說史<中國小說史略>(1923-24)<漢文學史綱要>(1938)、散文集<野草>(1927)、<朝花夕拾>(1928)、雜文集<熱風>(1925)、<華蓋集>(1926)、<而已集>(1928)、<三閒集>(1932)、<二心集>(1932)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