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982年美國作家約翰.奈思比的《大趨勢》、
2002年彼得 .杜拉克的《下一個社會》之後,
時隔20年最受重視的全球前瞻預測。
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
媒體追著印度神童,但,大企業悄悄的相信她。
◎某種形式的加密貨幣,即將取代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
◎下一個需要解決的生態問題,是水資源短缺,各國恐將為此開戰。
◎身分認同不存在,性別不再固定,你可以忽男忽女自由搭配,隨時調整。
◎每週工作4天、每天工作6小時已經發生,「辦公室」正在消失中。
◎「無聊有它的作用」、「無所事事很甜美」,將取代「效率」兩字。
以上是《富比士》推崇的頂尖趨勢專家,
對商業、政治、文化和你我日常的未來大揭密。
作者瑪麗安.薩爾茲曼(Marian Salzman)畢業於布朗大學,
1992年創立了全球第一家在線市場研究公司,
每年發布的年度趨勢預測報告,皆吸引全球媒體的關注,包括《富比士》。
她在10年前,就預測網紅興起、隱私喪失、花美男將成為趨勢,
2019年還聳動的告訴大家,人們要天天戴口罩。
(但作者承認,她本來認為主因會是空氣汙染,萬萬沒想到是新冠病毒。)
身為趨勢觀察家,薩爾茲曼最常被人問起,了解未來有啥好處?
她說,洞察趨勢可以讓你先嗅出消費習慣變動而產生的商機,
比別人更早一步做出精明決定。
在她最新出爐的預測報告裡,還有哪些你一定要知道的商機和危機?
‧跟影集《黑鏡》一樣,每個人都會被植入晶片:
科技公司與政府衛生當局,將合作創立「傳染病預警系統」,
利用你身上的晶片檢查血氧濃度和發炎指標,標記出潛在的感染源。
但此舉也引發人們對於隱私的疑慮。
‧重返可回收、環保的木材時代:
歷經石器時代、鐵器時代、青銅時代和塑膠時代,
未來生活的住所,將引入可回收的高科技木材結構房屋,
不再使用對環境有害的混凝土、塑膠、鋼鐵(日本已經開始)。
‧傳統運動比賽將消失,電子競技時代來臨:
氣溫上升將使許多戶外體育比賽無法舉行,帶動電子競技比賽興起,
以後打LOL或其他遊戲,可能會取代在戶外跑來跑去的實體運動。
‧只要你有錢,不怕沒「人」愛!
就像電影《雲端情人》裡演的,未來,你與智慧家電的互動頻率,
可能超過你跟朋友、家人的接觸。於是,「傳統性行為」越來越少見。
人們越來越能接受,訂做一個人工智慧性伴侶,跟機器人談戀愛。
甚至有專家預言,人類如果會滅絕,不是隕石撞地球或核子戰爭,
而是因為我們選擇,不再和「真人」性交。
要注意,乾旱即將大流行,這件事沒有疫苗可抵擋;
越來越多人覺得真實世界太痛苦,不如搬到元宇宙吧!
誰能阻止中國支配全世界?日益老化的中國人口和氣候變遷。
下一個10年,女力當道?不會,但也不會是男性。
下一個現在,生活怎麼過、怎麼避險、錢怎麼賺、個人該怎麼「超前部署」,
《富比士》推崇的全球頂尖趨勢專家,對商業、政治、文化和你我日常,
時隔20年最受重視的全球預測。
作者簡介:
瑪麗安.薩爾茲曼(Marian Salzman)
國際菸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副總裁,掌管全球觀察。
在廣告界、公共關係和科技等領域工作了三十多年。自與他人共同創立全球第一家在線市場研究公司CyberDialogue以來,她一直在美國和歐洲的公司擔任傳播主管一職。每年11月,她發布關於來年趨勢的年度預測報告,吸引了全球媒體的關注。
薩爾茲曼畢業於布朗大學,並且獲獎無數,目前居住在康乃狄克州和瑞士。
譯者簡介:
古惠如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兼職譯者。
譯稿賜教:kuhru2000@gmail.com。
章節試閱
乾旱即將大流行,沒有疫苗可抵擋
如果你是親眼見證過氣候變遷的人,就不太可能質疑危機是否存在。2021年1月,新創的非營利組織潛在能源聯盟(Potential Energy Coalition),發起了一項名為「科學媽媽」(Science Moms)的1,000萬美元計畫;其中一位媽媽住在土桑市,離我的住處不遠,是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海洋學家喬倫.羅素(Joellen Russell),她在暖化速度第三快的美國城市裡的經歷,反映了我看到的變化。
在《紐約客》對科學媽媽的一篇介紹中,羅素描述一顆在2020年迅速走向毀滅的星球:「我們一年有108天的時間,處於攝氏37.7度以上,你完全無法理解這有多漫長。」(從歷史上看來,土桑市一年中出現相同溫度的平均天數為62天。)
隨著封城全面生效、氣溫飆升,羅素10歲和14歲的孩子,都沒辦法去朋友家玩,而且天氣太熱,也無法去遊樂場,甚至無法在後院玩耍。最後,家中每個人的幽閉煩躁症(cabin fever,長期足不出戶而引起的反應)開始發作,羅素決定在太陽升起之前,就叫醒孩子去遛狗,她說:「我必須像將軍一樣,提前為最惡劣的情況做好準備,我會試著讓整個情況變得更有趣,就好像是在冒險一樣!」同時,她也擔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所以堅持孩子應該要能看到天空。
如果特別熱,她就會讓孩子穿著長袖、戴上帽子遮陽,再出去騎腳踏車,保護他們不曝曬於強烈的紫外線之下。1小時後,她的女兒回到家,說她頭痛,才發現原來是中暑了。但因為去急診室,又擔心感染新冠病毒,所以她只能用冰冷的毛巾蓋住女兒的額頭。羅素博士回憶道:「我完全嚇壞了。」
以羅素的經歷為例,加上貧窮和糧食的短缺,你就會得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可能會考驗各國政府的決心和資源──極端氣候難民。歐洲新聞臺(Euronews)的一篇報導指出,僅在過去10年,就有約70萬歐洲人因洪水和野火等氣候災難而失去家園。
在2016年至2019年間,導致歐洲大陸流離失所的氣候事件增加了1倍以上,從43件增加到100件。
專家們預測,在歐洲和其他地方,此趨勢不僅會持續下去,還會加速發生。
義大利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組織ENEA的氣候建模實驗室(Climate Modelling Laboratory)負責人詹馬里亞.桑尼諾(Gianmaria Sannino)警告,現在被歸類為「極端」的事件,未來將成為常態。
誰能阻止中國支配全世界?
在中國支配全球的計畫中,最大的阻撓,可能既不會是內部動盪,也不會是國家間的競爭,而是人口統計。現今,中國的老年人(60歲以上)比15歲以下的兒童還多。到了2050年,老年人的數量將增加近1倍,從今天的2.54億,增加到將近5億。
事態的發展也不會因出生率而減緩。在1950年,中國約有4,600萬嬰兒出生。而到了2020年,只有1,200萬嬰兒出生,是60年來的最低值。
面對勞動力萎縮、無法養老的未來──美國和歐洲也同樣面臨的情況,儘管規模較小──共產黨領導人正在極力扭轉這一趨勢。
1979年,中國實施了著名的一胎化政策,鼓勵父母只生一個孩子。這項減少人口增長的行動,還擴大到大規模絕育,以及在婦女第一次分娩後,強制插入子宮節育器等行為(據報導,也包括強迫墮胎,而這也是中國政府正使用於維吾爾人身上的絕育和避孕措施)。
2016年,隨著對人口老齡化的擔憂加劇,中國修改了政策,允許父母有兩個孩子。截至2021年5月,已婚夫婦已被允許、甚至鼓勵生3個孩子。
政府還對該國產值1,000億美元的私人教育產業(包括家教老師和線上課程),實施全面限制,因為擔心這筆費用,會使一些夫婦只想生一個孩子。
中國進步之路上的另一個障礙,是氣候變遷。中國經濟實力的上升,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成本;即使該國是2020年唯一成長的主要經濟體,但它也是唯一一個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的經濟體。目前,世上超過4分之1的氣候汙染,皆來自中國,這凸顯了該國在減緩氣候變遷方面,將發揮的關鍵作用。
2020年9月,習近平宣布,他的目標是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雖然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在頂尖科學家看來,步調還是太慢了。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2018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要將全球氣溫的上升,限制在比工業化前高出攝氏1.5度的水準,此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1屆締約方會議的目標,就是要求所有國家必須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加快行動的壓力,將落在中國身上,尤其是因為其公民正在經歷持續加劇的極端天氣災難。發生在中國的災情數據令人震驚,在2021年7月的72小時內,中國中部河南省鄭州市便降下了相當於一年的水量,這場洪水造成近300人死亡,150萬人流離失所。
與世上其他地方一樣,中國的極端天氣是未來的關鍵風險因子。
美國和中國的全球霸權之爭,有兩條戰線,分別是經濟的主導地位,和地緣政治的影響力。新加坡外交官兼學者馬凱碩,在《中國贏了嗎?》(Has China Won?)一書中概述了這兩個超級大國,在爭權奪霸時的關鍵差異,包括美國崇尚自由,中國重視「沒有混亂」的自由;美國重視戰略上的果斷性,中國則將耐心奉為圭臬。
外交博弈上的賭注非常大,緊張局勢持續加劇,其中也受到中國對太空的野心影響;中國已宣布,計畫在2033年首次發送載人任務至火星。
為了對抗中國的實力,各國將重新思考地緣政治的結盟與同盟,就像2021年建立的AUKUS(澳英美聯盟,聯合宣布成立的軍事外交安全合作夥伴關係,首要目標是由英、美兩國,協助澳洲建造一支核子動力潛艦艦隊),激怒了法國,因為法國認為,自己與澳洲的另一項潛艇採購合約,因AUKUS而破裂。
全球關係非常棘手,而且國家越大,重塑權力平衡的國家協議達成時,產生的影響就越大。
總而言之,我們最後都會回到這句話:中國已經從長達幾個世紀的沉睡中完全甦醒,很多人認為有理由感到害怕。
從聊天到性愛,你的主要對象將變成機器人
對貓過敏?沒有時間遛狗?按下機器人吧!與人類的互動頻率降低,所以,許多人用數位互動工具來填滿自己的家,涵蓋範圍從人工智慧驅動的喇叭到掃地機器人,比比皆是。
據估計,2019年,銷售額略低於120億美元的全球智慧音箱市場(如亞馬遜推出的Echo、谷歌推出的Google Home等),到2025年,將超過355億美元。
現在,我的家中也充滿了這樣的設備,這樣想想,如果某一天,人們與智慧家電的互動頻率,會超過他們與朋友或家人的互動,似乎也不是件多奇怪的事。家裡有智能設備的人,甚至可能會對它產生或好或壞的感受及情緒。
如果你有一臺Echo智慧音箱,一定也曾因為衝著語音助理 Alexa 發火,最後向「她」道歉。
隨著我們的設備越來越智慧化、回應能力更加靈敏,我們就會越仰賴它們,提供陪伴、療癒,甚至是浪漫的感受,如史派克.瓊斯(Spike Jonze)導演的2013年電影《雲端情人》(Her)中所描述的情節。
2017年,我之前任職的傳播機構進行一項全球研究,發現4分之1的千禧世代認為,在未來,人類會與機器人建立深厚的友誼,甚至是浪漫關係。在一些市場,這個數字甚至更高;在中國達到54%,在印度則達到45%。
而那樣的未來其實離我們越來越近。技術專家史考特.德溫(Scott Dewing)證實:「性愛機器人是一種迅速崛起的技術,將對人類性關係的未來造成深遠影響。」
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製造商RealDoll,可以訂製真人大小的娃娃。如果你願意付上幾千美元,買一個人工智慧性伴侶,你還可以指定她(該公司目前尚未提供男性伴侶娃娃)的體型、膚色、眼睛顏色、頭髮和化妝風格等。
德溫接著談論到,這類AI設備越來越像人類的潛在影響:
也許人類不會滅絕於一場突如其來的離奇災難,如核戰爭爆發,或一顆偏離軌道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或許,僅僅藉由不再生育,我們就會自食惡果而滅絕,因為我們選擇發生性關係的對象,已不再是其他人類,而是先進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們已經從恐怖谷(uncanny valley,機器人專家描述,當人們遇到一個與人類極其相似、卻又不太逼真的機器人時,人類會產生的不安感)傾巢而出,爬上我們的床。
和人類共枕而眠,是科技能帶來的最親密感受,而它也提醒我們,人們無法從當前現實中獲得滿足感。正如谷歌前執行長艾力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所說:「所有談論元宇宙的人,都在談論一個比當前世界更令人滿意的世界,在那裡,你會更富有、更英俊、更美麗、更強大、更敏捷。因此,未來人們將會花更多的時間戴著VR眼鏡、沉浸於元宇宙中。」
儘管施密特是矽谷巨頭之一,但他仍感嘆道:「世界將變得更數位化,而不是實體化,這對人類社會來說,不一定是件好事。」
和我們的智慧助理吵架拌嘴、與性愛機器人來一場弔詭邂逅,並翱翔於虛擬宇宙中的幻境……由人工智慧導引的新現實,歡迎我們的到來。
想像一下,如果1989年爆發了一場大規模傳染疾病,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我們將如何度過為期數週、各自隔離的日子?看書、觀看大量電視節目及錄影帶上的節目和電影、四處打電話、寫寫文章,或是玩玩棋盤遊戲。但是,當時會有能讓企業安全運轉的方法嗎?維持學校運作的方法呢?
30年內,社會便產生如此大的變化。想像一下,接下來的30年,又會帶來什麼改變?
即便是在新冠疫情爆發前,仍有數億人選擇透過螢幕,過上遠距生活。然而,在不同文化中,許多人仍隱隱認為,以螢幕為主的生活方式,是真實生活的劣質替代品,也是更怠惰、道德敗壞的人生,所謂的真實,就該在實際空間、與實體對象面對面進行。
儘管總會有人哀歎這種轉折,但疫情已從根本上重新構建了這種觀點。透過螢幕、不受制於地點的生活,成為了「真實生活」中必要的互補品,彌補現實封鎖限令下造成的實體限制。它成為居家生活者在工作、社交和學習的唯一途徑。過去可能是較次要的選項,現在則成了唯一的選項。
乾旱即將大流行,沒有疫苗可抵擋
如果你是親眼見證過氣候變遷的人,就不太可能質疑危機是否存在。2021年1月,新創的非營利組織潛在能源聯盟(Potential Energy Coalition),發起了一項名為「科學媽媽」(Science Moms)的1,000萬美元計畫;其中一位媽媽住在土桑市,離我的住處不遠,是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海洋學家喬倫.羅素(Joellen Russell),她在暖化速度第三快的美國城市裡的經歷,反映了我看到的變化。
在《紐約客》對科學媽媽的一篇介紹中,羅素描述一顆在2020年迅速走向毀滅的星球:「我們一年有108天的...
推薦序
不管是營利或非營利組織,由於資源有限,在劇烈變動的環境下,各種投入必須謹慎評估,才能有效運用資源,因此做好趨勢預測非常重要!不過,趨勢預測並非要尋求精確的事實,而是希望能了解未來可能發展,會產生的結果,及對組織的影響,以便及早部署、未雨綢繆。
本書作者根據其豐富的閱歷,分析未來政府、世界秩序、生活方式、隱私、人口、娛樂……各種面向在2038年可能的面貌,幫助大家以最好的姿態,面對無常的未來世界!
——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詹文男
傳統策略思路是盤點過去、延續未來,但在VUCA(按:由多變〔Volatile〕、不確定〔Uncertain〕、複雜〔Complex〕與混沌不明〔Ambiguous〕4個英文字組成,指科技創新引發產業與生活型態急遽變化的現象)時代,市場處於不連續發展的狀況,過去無法延伸至未來。此時,企業應該要有一套新思路,用於解決複雜環境的策略規畫瓶頸,本書提供企業一套解決此問題的新架構。
從宏觀面,讓你掌握市場趨勢不掉隊,但同時,趨勢是共享的,你看得到的,競爭者也看得到,關鍵在誰能更早清楚看見;因此,作者更提供微觀面,教你發掘市場微弱聲音,讓你比競爭者更超前部署,掌握策略先機。依循這兩個角度,可以解決找不到策略方向的瓶頸。
——中華動態競爭戰略發展學會理事長/陳昭良
未來令人憧憬、困惑又恐懼,而這本書就是要預測未來!本書作者要預測的是2038年——如果是預測200年後的世界,你可以用想像力寫出各種令人驚訝、害怕的科幻預言,反正到時候死無對證——但距離2038年只剩十幾年,你就不能胡亂的天馬行空了。
本書分析大量現今資料,並用結果來推估2038年前的世界大趨勢,包括氣候變遷、大國爭霸、全球經濟板塊、日常生活,甚至性別概念。我不敢說作者的預言一定兌現(全世界也找不到那麼厲害的人),但本書敘述清楚,脈絡分明;而行文平易,可讀性很高,僅拜讀她的分析結果,就覺得值得大力推薦。
——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寶貫
不管是營利或非營利組織,由於資源有限,在劇烈變動的環境下,各種投入必須謹慎評估,才能有效運用資源,因此做好趨勢預測非常重要!不過,趨勢預測並非要尋求精確的事實,而是希望能了解未來可能發展,會產生的結果,及對組織的影響,以便及早部署、未雨綢繆。
本書作者根據其豐富的閱歷,分析未來政府、世界秩序、生活方式、隱私、人口、娛樂……各種面向在2038年可能的面貌,幫助大家以最好的姿態,面對無常的未來世界!
——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詹文男
傳統策略思路是盤點過去、延續未來,但在VUCA(按:由多變〔Vola...
作者序
前言
預言總能創造話題,但不一定都是好的
你可以把本書想成一個時間旅行指南,你將前往20年後的未來,又被稱為「大重置」(The Great Reset,非營利組織世界經濟論壇〔WEF〕以此作為2021年召開會議的主題);但在此之前,本書會帶你穿梭至20年前,了解在千禧年(2000年)交替之際所引發的社會動盪。
這個起始點清楚的時間軸,供我們觀察未來趨勢,我將藉此探索國際事務、科技創新、社會運動與這場疫情是如何改變我們的認知,形塑人們的未來和對於過往的觀點。
什麼樣的過往事件能夠影響未來?你如何透過預測與超前部署,來應對那些迫在眉睫的災難?
我預測的終點是2038年,在這個時間點讓我可以做出以證據為基礎的預測,避免自己墜入科幻世界的晦暗領域。
本書中提及文化、商業與消費者等不同面向的趨勢,藉此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動盪不安、甚至可說其特色正是「裂變」兩字的全球大未來。我能夠觀察到這些趨勢,皆仰賴經驗,因為我同時是資深趨勢觀察家、專業商業溝通師、人類觀察家,還是一個同時居住在兩大洲,擁有3個老家,卻四處漂泊、接觸全球情勢的人。
趨勢(trend)一詞,被用來指稱大眾對娛樂、時尚、用詞等愛好上的轉變時,其代表的涵義都不太深厚,和本書提及的趨勢有些不同。本書雖然也會談到這種流行趨勢,但這並不是本書的重點。任何預測未來的探究,都必須集中於更具分量的議題上,如氣候變遷、科技運用、極化(polarization)等,滲進文化各個層面的事件。
《唐吉訶德》(Don Quijote de la Mancha)的作者賽萬提斯(Cervantes)說得沒錯:「有預警便能提前完成武裝,做好準備便是成功的一半。」
每當人們問我,在趨勢觀察這一行打滾將近40年,有什麼感覺時,我總是會回答,這是一趟能讓你深陷其中、驚喜不斷的旅程,當然,驚喜不一定都是好的。
在1980年代,因為英國政府主導市場減少監管,所引起的金融大改革(Big Bang,又稱金融大爆炸),讓我領略到何謂全球化與政府放鬆管制,又在1990年代早期,我搭上當時還鮮少有人知道的資訊高速公路(按:在1990年代,指數位通訊系統和網際網路通訊網路的流行詞彙),並順勢推出網路上第一個市場調查公司。
當歐洲統合是下一個重大事件,而倡導共識決的「波德模式」(polder model,波德指荷蘭的圩田、海埔新生地,由於在此地風車需要長時間抽水,否則居民將滅頂,該模式便用以比喻荷蘭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解決國家經濟結構的問題)正嶄露頭角時,我在荷蘭工作也居住於此。
1998年,我回到紐約工作(但位於荷蘭的辦公室和工作團隊仍維持運作了幾年,我從沒真正斬斷自己跟荷蘭的連結)。在2001年9月,我眼睜睜看著距離我公寓2英里(1英里約為1.6公里)的雙子星大樓倒塌;事件發生後,我立刻聯絡父母,然後再打給阿姆斯特丹的行政助理,當時我有多害怕和焦慮,她仍記憶猶新。
當年我針對「都會花美男」(metrosexual,源自英國記者馬克.辛普森〔Mark Simpson〕的著作,探討21世紀的都會男性對自我認知、性取向等皆不同於傳統的社會現象)的消費者研究,觸動了人們的敏感神經,並引發一場全球媒體浪潮。
許多年過去,我協助非營利組織「為美國創業」(Venture for America)創辦人楊安澤(Andrew Yang)推行組織的成立。在這位臺裔政治素人勝率微乎其微的總統競選中,我向多數美國人,甚至是非美國人介紹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又稱無條件基本收入)的重要概念。
一位朋友曾將我形容為「低配版佛勒斯.甘」(Forrest Gump Lite,用《阿甘正傳》〔Forrest Gump〕的主角,借指作者見證過很多歷史性事件)。事實上,許多人像我一樣,發現自己身處多條正在形成的歷史主題裡,我的不同之處在於,我不會對這些事件發展主線置之不理、含糊帶過。身為趨勢分析者,我的工作是解開、再整理這些歷史發展的線索,並彙整出一個能幫助我們帶著理智向未來邁進的地圖。
在你投入閱讀本書之前,我還要提醒你,我的思考方式充滿跳躍性,這就是我用來推斷未來局面,思索其原因及後續發展的方式。如同穿越曲折的山峰和山谷一般,正好反映出這時代日益增加的複雜性。
前言
預言總能創造話題,但不一定都是好的
你可以把本書想成一個時間旅行指南,你將前往20年後的未來,又被稱為「大重置」(The Great Reset,非營利組織世界經濟論壇〔WEF〕以此作為2021年召開會議的主題);但在此之前,本書會帶你穿梭至20年前,了解在千禧年(2000年)交替之際所引發的社會動盪。
這個起始點清楚的時間軸,供我們觀察未來趨勢,我將藉此探索國際事務、科技創新、社會運動與這場疫情是如何改變我們的認知,形塑人們的未來和對於過往的觀點。
什麼樣的過往事件能夠影響未來?你如何透過預測與超前部署,來應對...
目錄
推薦語
前言 預言總能創造話題,但不一定都是好的
序章 過去三十多年,我預判了什麼,又誤判了什麼?
第一部:病毒,迫使我們與過去決裂,重新想像世界
第1章 人人都是自媒體,事事都有陰謀論
第2章 想活,你得夠憤怒
第3章 乾旱即將大流行,沒有疫苗可抵擋
第4章 真實世界太痛苦,不如搬到元宇宙吧
第5章 你也在嘲笑凱倫嗎?象徵世代隔閡的凱倫迷因
第6章 誰能阻止中國支配全世界?老人和老天
第二部:末日之鐘,正在倒數計時
第7章 送你一艘救生艇,你要找誰一起逃?
第8章 身體、心理、性別、時間的界線正在消失
第9章 世界太複雜,我只想掌握用胳膊就能控制的東西
第10章 新奢侈品:時間、健康、幸福和正念
第11章 窮人想成為富人,富人想成為國王
第三部:你,妳;他,她;都可以
第12章 女力當道?不會,但也不會是男性
第13章 非自願男性守貞者隊伍,越排越長
第14章 既非男、亦非女,我在兩者間游移
第15章 如果沒有狗狗作伴,我不知道怎麼辦
第四部:我們如何迎接下一個現在
第16章 左右未來的十大趨勢
結論 現在就採取行動,安全走出競技場
致謝
推薦語
前言 預言總能創造話題,但不一定都是好的
序章 過去三十多年,我預判了什麼,又誤判了什麼?
第一部:病毒,迫使我們與過去決裂,重新想像世界
第1章 人人都是自媒體,事事都有陰謀論
第2章 想活,你得夠憤怒
第3章 乾旱即將大流行,沒有疫苗可抵擋
第4章 真實世界太痛苦,不如搬到元宇宙吧
第5章 你也在嘲笑凱倫嗎?象徵世代隔閡的凱倫迷因
第6章 誰能阻止中國支配全世界?老人和老天
第二部:末日之鐘,正在倒數計時
第7章 送你一艘救生艇,你要找誰一起逃?
第8章 身體、心理、性別、時間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