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31 項符合
生態學的圖書 |
![]() |
$ 855 | 生態學 9/e Molles (授權經銷版)
作者:Manuel C. Molles / 譯者:趙榮台 出版社:東華 出版日期:2025-01-23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680頁 / 19 x 26 x 2.5 cm / 普通級/ 全彩印刷 / 初版 ![]() ![]() |
![]() |
$ 250 ~ 300 | 達克比辦案15:孤島時光機:島嶼生態學與臺灣島的形成【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作者:胡妙芬 出版社: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8 ![]() |
![]() |
$ 277 ~ 405 | 【牛津通識課27】生態學:理解我們的世界如何運作 (電子書)
作者:傑布里.哈蘇(Jaboury Ghazoul) / 譯者:聞若婷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4-10-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初版 ![]() |
![]() |
$ 495 ~ 511 | 圖解生態學(2版)【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作者:顧祐瑞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8-28 ![]() |
![]() |
$ 416 ~ 586 | 王的莊稼:從農業發展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政治生態學 (電子書)
作者:布萊恩.蘭德(Brian Lander) / 譯者:蔡耀緯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4-07-3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初版 ![]() |
![]() |
$ 360 | 愛的生態學:彌合世間一切割裂與分離的新方法
作者:(英)薩提斯·庫馬爾 / 譯者:含章 出版社: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4-03-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69頁 / 13 x 19 x 1 cm / 普通級/ 1-1 ![]() ![]() |
|
$ 370 ~ 522 | 神聖生態學
作者:費克雷特.伯克斯 / 譯者:黃懿翎 出版社:網路與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23-11-28 語言:繁體書 ![]() |
![]() |
$ 355 | 全球變化生態學
作者:馮兆忠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10-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01頁 / 普通級/ 1-1 ![]() ![]() |
![]() |
$ 271 | 人人都有癌細胞:來自進化和生態學的啟示
作者:(法)弗雷德里克·托馬 / 譯者:王雋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8-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00頁 / 16k/ 19 x 26 x 1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1-1 ![]() ![]() |
![]() |
$ 464 | 惟王受年:從農業起源到秦帝國的中國政治生態學
作者:(加)蘭德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3-08-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平裝 / 452頁 / 32k/ 13 x 19 x 2.26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 ![]() |
![]() |
$ 495 ~ 550 | 環境生態學(第四版)【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作者:朱錦忠、陳德治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4-20 ![]() |
![]() |
$ 720 | 心靈生態學導論
作者:(英)格雷戈里·貝特森 / 譯者:殷曉蓉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3-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精裝 / 666頁 / 普通級/ 1-1 ![]() ![]() |
|
在1935年英國的Tansley提出了生態系的概念之後,美國的年輕學者Lindeman在對Mondota湖生態系詳細考察之後提出了生態金字塔能量轉換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就是同一條食物鏈上各營養級之間能量的轉化效率平均大約為百分之十左右。由此,生態學成為一門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的比較完整和獨立的學科。近年來,生態學已經創立了自己獨立研究的理論主體,即從生物個體與環境直接影響的小環境到生態系不同層級的有機體與環境關係的理論。它們的研究方法經過描述——實驗——物質定量三個過程。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進了生態學理論的發展。如今,由於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緊密相關而產生了多個生態學的研究熱點,如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全球氣候變遷的研究、受損生態系的恢復與重建研究、永續發展研究等。
生態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展,微觀方面向分子生物學方向發展,生態學是向研究宏觀方向發展的分支,是以生物個體、族群、群集、生態系直到整個生物圈作為它的研究對象。生態學也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需要利用地質學、地理學、氣象學、土壤學、化學、物理學等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知識,是將生物群集和其生活的環境作為一個互相之間不斷地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整體來進行研究。
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