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國、共分立,中國繪畫也因之各自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在大陸,繪畫先是聽令於政治,之後又成為歌頌工具。
直至文革結束,非英雄化與回歸現實,才成為80年代初期前中國繪畫的明顯傾向。在台灣,60年代時,劉國松特製紙筋紙,將中國傳統的元素與西方現代藝術的精神融合,創造出「現代水墨畫」。
在海外,巴黎的趙無極與朱德群受西方現代抽象藝術的影響,再融合中國古代傳統,在中國現代美術史,甚至是世界藝壇上,皆羅致了一席重要位置。而自70年代始,活躍於紐約的中國畫家,則開始走向超寫實派,從姚慶章至司徒強,或用油畫描繪精細的日常之景,或將實景中的景物抽象處理,予人面目一新之感。
繼前兩本《晚清之部》、《民初之部》,本書為本系列《中國現代繪畫史》的第三部,亦為最後的總結。除了延續本系列一貫的風格:作者極力引介最大數量的當代藝術家的畫作,採圖文並茂的方式鋪陳外,作者在結論中展現出更大的企圖,將「如何展望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繪畫」帶進討論的範疇。
誠如作者所言:「在這種中西合流的過程中,形式尚屬次要,真正重要的是作品內容。現代中國畫家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便是盡力採取如何把傳統的理想與現代中西合流的因素,用最深刻的手法完全表現出來。」
由此結論回看本系列三冊內容,就更能體會作者羅列諸多畫家、畫作以及如萬花筒般的介紹方式呈現現代中國繪畫的苦心。也只有將最多的繪畫面貌呈現在讀者眼前,才能讓讀者參與釐清中國現代繪畫的發展方向。
作者簡介
李鑄晉
曾任美國堪薩斯大學穆菲講座名譽教授
萬青力
曾任香港大學藝術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