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因為什麼感到身心俱疲?
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
承擔太多家庭照顧責任導致情緒過勞?
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怎麼做都不對?
但這一切可能不是你的錯,
或者即使做錯了,也沒有關係──
★一本為迷茫的你打造的情緒救援手冊★
▍你想成為怎樣的自己?每個人都值得保有初心
我們每個人都是職場的勞動者,家庭的照顧者,以各種規矩和他人的眼光束縛住內心,直到身心俱疲,找不到前進的方向。無論心力如何交瘁,請不要害怕,找回初衷是堅持的原動力,每個人都值得保有初心。
▍九個正念態度助你發展慈悲心智,強化身心力量
只記得照顧別人,忘了怎麼照顧自己?只懂得批判自己,卻忘了怎麼愛護自己?
本書將帶領你啟動自我疼惜心法,
從九個正念態度中,選擇心的護衛,
發展慈悲心智,踏上善待自己的旅程!
▍14個簡單實用的練習, 找回內心的平靜
融合科學理論與真實案例,搭配簡單實用的練習,從呼吸冥想到探討內心的書寫,以正念態度覺察內心的聲音,以充滿慈悲的行動力,身體實踐練習,讓我們陪伴你,認識自己、找回自己、善待自己!
|暖心推薦|
仁青久美格西│南印度格魯派下密院教授
吳昌衛│台北醫學大學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教授、台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
胡君梅│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創辦人暨執行長
凌憬峯│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畢柳鶯│醫師、《斷食善終》系列作者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暨執行長
陳璿丞│文心樂丞診所院長
溫宗堃│台灣正念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以上依首字筆畫排列)
|本書特色|
本書由台灣正念照顧協會理事長、美國麻州正念中心認證老師 吳錫昌,以及台大醫學院護理系所長、全人照護專家 胡文郁,攜手打造身心健康處方,在自我修復的路上,每個人都需要:
◎ 深入淺出呈現「正念」與「慈悲」的核心意涵
透過故事和生動的實例,容易理解「正念」的覺察力,以及慈悲的修復力,是改變生活、自我實現的關鍵。
◎ 14個簡單實用的練習,找到療癒自我的力量
從呼吸冥想到書寫引導,14個輕鬆的小練習一步一步帶領你學會覺察自我情緒、感受當下,並找到善待自己的慈悲復原力。
◎ 結合當代科學研究與心智練習,適合每一個人的正念工具書
具有科學實證的心智訓練,不論是初次認識還已熟悉正念概念的讀者,都能透過本書開啟自我關懷的內心對話,輕鬆應用於生活中,提升身心健康。
作者簡介:
吳錫昌
‧台灣正念照顧協會 正念照顧講師
‧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UMass CFM)正念減壓(MBSR)認證老師
‧英國牛津大學正念中心正念認知療法((MBCT)M4/M5團督師資認證
‧慈悲焦點治療(CFT, Compassion-focused Therapy)初階與進階完訓
‧正念自我慈悲(MSC, Mindfulness Self Compassion)初階與進階完訓
致力於正念應用於醫護、長照、社區、家庭等領域的照顧與健康促進。在繁忙工作與生活中,樂意分享如何喘息紓壓、情緒調節、同理溝通、友善職場的方法。協助人們開發潛能,實現生命價值。
胡文郁
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博士/Washington University短期博士進修(2000,2001),專長血液腫瘤/安寧緩和/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健康行為與護理教育研究。
現任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所)教授、主任(曁所長)、衛福部護理顧問、美國護理科學院院士(FAAN)、台灣護理教育學會理事長、台灣生命倫理學會理事長、財團法人道真護理研究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台灣正念照顧協會常務理事、台灣護理學會/台灣血液曁骨髓移植學會監事、台灣護理師臨床研究學會常務理事。
曾任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護理部系主任暨所長、台灣大學醫學院學士後護理學系系主任、考選部考試院典試委員曁召集人、科技部生科司、科教國合司、人文司複審委員、衛福部癌症防治政策委員會委員曁癌症診療品質認證評鑑委員、Universitas Gadjah Mada- World Class Profefor、American University of Sovereign Nations -Visiting professor、東南亞國際人才培訓工作坊及台非國際菁英人才培育計畫主持人。
曾獲得中華民國護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專業貢獻獎、國科會科技部傑出學者養成計畫獎勵優秀年輕學者、台大醫學院青杏醫學獎、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績優護理人員教育獎/績優主管獎、台大醫院特殊優異教材著作獎及台大醫學院楓城優良教師等榮譽。
章節試閱
探索初心,待己如友
你一定常對朋友這麼說:「要對自己好一點!」「多愛自己一點!」那麼,你怎麼對待自己呢?有沒有善待自己呢?能不能對待自己像對待朋友般?也許你不知道該怎麼做,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啟動善待自己的開關。
陽光燦爛的午後,寧靜的社區關懷據點,一場以「喚醒感官覺知與舒壓」為題的座談會開始了,來了十多位社區居民,各自帶著不同目的前來,有人追求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人身為照顧者想緩解壓力;有人則是暫時卸下陪伴身障孩子的重擔來透透氣;有人純粹正好有空,過來共享午茶時光。每個人對活動也都有著不同的期待。
活動開始,我請大家一起來體驗正念覺察的「吃葡萄乾練習」。這是透過對身體的覺察,去體驗感官與生活的關係。我邀請大家,刻意地把注意力放在吃一顆葡萄乾的過程,細緻地感受觸覺、味覺、嗅覺、聽覺,用五官感受的變化。
阿鳳姨說:「老師,這樣吃得太慢,我沒法耐住性子練習。」
我問她:「『覺得吃太慢』是什麼感覺呢?」
她想一下說:「焦慮感。」
品嘗食物是很正常的行為,阿鳳姨的焦慮到底從何而來?近一步探問後意外勾出三代婆媳的故事。
她說:「夫家是種水果的農家,嫁入第一天,婆婆煮了午飯,用提盒帶到果園給公公和先生吃。那頓飯婆婆看我吃得慢吞吞,就告誡我:『吃飯要快一點,不要浪費時間。』於是我只能跟著大家三口併作兩口地吞完一頓飯。」
而這個「吃飯快一點,不要浪費時間」的提醒,在婆家的定義是不能超過五分鐘。她習以為常地遵守著,就這樣過了四十年。最近婆婆過世了,新媳婦嫁過來,自己成為婆婆的阿鳳姨,吃飯時,就看不慣媳婦吃飯慢吞吞,也說出當年婆婆告誡的話:「吃飯不要浪費時間。」當她說出「吃飯不超過五分鐘」的原則時,彷彿聽到婆婆的聲音。
我問:「吃,對生活而言重不重要?食衣住行中,食是排在首位。不值得花費一些時間嗎?」
阿鳳姨說:「是為了不耽誤工作啊!」
接下來我聽到全場學員說著:「五分鐘!這怎吃啊!」「吃也很重要啊!」「趕工作連吃的時間都不肯給嗎?」⋯⋯驚呼聲此起彼落。
傾聽內在的聲音
吃,能帶來我們感官層面的歡愉,因為不只有美食誘人的色澤帶來的視覺吸引力,還有香味觸發回憶,有不同的口感、或軟或韌以觸發味覺,也有刺激著味蕾的酸甜滋味。吃的過程中若能放鬆心情,再輔以音樂和笑語,則會是歡樂的泉源。
在阿鳳姨的例子中,腦中制約的聲音,並不知從何而來,只是會在關鍵時刻反射性地出現,提醒著她應該如何,或不該如何。阿鳳姨並不理解那制約是來自婆婆,直到課堂的練習中覺察到、想到自己曾對媳婦說過同樣的話,才明白當年婆婆的話似乎就是「焦慮感」的來源。
我們可以一起思考一下,情緒的來源是否與制約有關?例如:當你事情沒有做到時,或事情進展不順利時,內在的聲音是不是就會出現來提醒你,於是你會感到悲傷、憤怒、挫折或羞愧。
制約就像電腦裡內建或預設的程式,只要情境符合時就會執行,不知不覺地就會成為行為標準。
覺察到內在衝突
你應該發現到了,生活中有些規定或標準,不一定完全符合自己的需求,卻讓人無力反抗。因為當你抗拒時,會受到冷酷、否定的態度或粗暴的喝止,這些回應甚至會內化成自我批判的形式。但是,人有被關懷、肯定或友善對待的需要,即使做錯了,也希望能被善待。可是自我批判的態度會壓抑需要,然後告訴你不該有這種想法。
接下來透過與你分享一個源自印地安人的老故事,來更進一步覺察人性衝突,以及應對的智慧。
爺爺和孫子在夜裡,圍著火堆聊天。
爺爺問:「如果有兩匹狼,一黑一白。黑狼冷酷無情、否定、不信任又吝嗇;白狼友善關懷、耐心、信任且慷慨,那麼你會想讓那一匹陪伴你長大?」
小孩說:「當然是白狼啊!」
爺爺接著說:「如果牠們都還是幼狼,你要如何讓白狼長大,而不讓黑狼長大呢?」
030
小孩子疑惑地看著爺爺,想了一下說:「我要養白狼,不要養黑狼。」
爺爺又問:「那你要用什麼來養,才會讓白狼長大呢?」
這個故事用白狼和黑狼代表內在衝突的兩個聲音,帶給我們的省思是,如果你希望擁有的內在聲音,是如同白狼般充滿友善與關懷的支持力量,就要像印地安小孩一樣選擇把白狼當作寵物來養大,平常就要用心地照顧牠、餵養牠,牠才會茁壯成長。
現在請你將「如何對待自己」的這個想法,當作一件能夠被觀察的事件,也就是啟動正念覺察,刻意地注意著。試著想想,當需要被幫助、關懷或累了想休息的時候,陪伴自己的是白狼?或是充滿否定、苛責以及缺乏關心的黑狼呢?
如果你的答案是黑狼,請記得黑狼不是一夜之間長大的,是不知不覺養成的。你可能在過去的許多時候,忽略或看輕自己的需要,不允許花時間關懷自己,或把自己的內在需求,以冷酷態度強壓下去時,那便是你餵養黑狼的時候。而且需求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轉化成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感。長此以往,最後便慢慢地養大了一匹黑狼。
然而,如果想養大白狼,到底要用什麼來餵養呢?自我疼惜的態度,便是最佳解方。從疼惜、善待自己出發,衍伸出的九個態度,就是餵養白狼的食物。
探索初心,待己如友
你一定常對朋友這麼說:「要對自己好一點!」「多愛自己一點!」那麼,你怎麼對待自己呢?有沒有善待自己呢?能不能對待自己像對待朋友般?也許你不知道該怎麼做,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啟動善待自己的開關。
陽光燦爛的午後,寧靜的社區關懷據點,一場以「喚醒感官覺知與舒壓」為題的座談會開始了,來了十多位社區居民,各自帶著不同目的前來,有人追求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人身為照顧者想緩解壓力;有人則是暫時卸下陪伴身障孩子的重擔來透透氣;有人純粹正好有空,過來共享午茶時光。每個人對活動也都有著不...
目錄
〔作者序〕是什麼把我帶到這兒?/吳錫昌
〔作者序〕覺察苦難,孕育慈悲之心/胡文郁
〔前言〕開始之前,好好認識當代正念
CHAPTER 1 疼惜自己,是需要學習的
+啟動疼惜自我的注意力
探索初心,待己如友
.傾聽內在的聲音
.覺察到內在衝突
.自我疼惜心法
.找回初心:是什麼把我帶到這兒?
.練習1:探索初心
CHAPTER 2 以正念視角看見慈悲的本質
+正念自我慈悲,讓你開始愛自己
關懷自己的一切苦與樂
.看到自己也有被關懷的需要
.正念狀態中的慈悲本質
.苦難的累積與轉換
.練習2:即時自我慈悲練習
.自我慈悲釋放仇恨
.練習3:柔軟如水的韌性
.練習4:燃盡憤怒之火
.練習5:慈悲短語
CHAPTER 3 感受內在的變化,療癒情緒
+發展慈悲心智的方法
面對情緒變化,找到善待自己的方法
.情緒三系統模型
.情緒系統的平衡與調整
.練習6:撫慰呼吸
.練習7:燃盡壓力觀想
.如何啟動撫慰情緒系統
.發展慈悲自我的心像
.練習8:撫慰情境
.「慈悲我」(Compassion Self)的觀想
.練習9:「慈悲我」練習
.「慈悲我」是愧疚的救贖
.練習10:慈悲自他交換
CHAPTER 4 自我疼惜,從心做起
+自我疼惜與照顧
以感恩和慷慨指引自己
.認出身心耗竭的最初源頭
.練習11:耗竭漏斗練習
.慈悲是過勞(Burnout)的復原力
.慈悲疲乏的實驗
.慈悲練習曲
.練習12:感恩祈禱
.練習13:對自己慷慨
.練習14:慈心觀想
〔後記〕呼喚自己的北極星
〔感謝誌〕謝辭
〔作者序〕是什麼把我帶到這兒?/吳錫昌
〔作者序〕覺察苦難,孕育慈悲之心/胡文郁
〔前言〕開始之前,好好認識當代正念
CHAPTER 1 疼惜自己,是需要學習的
+啟動疼惜自我的注意力
探索初心,待己如友
.傾聽內在的聲音
.覺察到內在衝突
.自我疼惜心法
.找回初心:是什麼把我帶到這兒?
.練習1:探索初心
CHAPTER 2 以正念視角看見慈悲的本質
+正念自我慈悲,讓你開始愛自己
關懷自己的一切苦與樂
.看到自己也有被關懷的需要
.正念狀態中的慈悲本質
.苦難的累積與轉換
.練習2:即時自我慈悲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