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9年1月,科學松鼠會出版了第一本集體著作《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當時,我向朋友狠命推薦,對方卻搖頭拒絕,理由是「科普文章嗎?呵呵,我的興趣不大。」我有點小傷心,進而嘗試分析對方的心態。要嘛,人家已經生活得夠科學,所以不需要看科普文章;要嘛,科普文章顯得冷冰無比,曲高和寡,無人願看?事實上,我猜錯了!對方的答案是,她想看懷孕生育方面的知識,但那本書裡沒有提供!
以此看來,需求是產生動力的重要原因,需求是「生產之母」。對於科普知識,人們的需求也是有選擇性的,只關心與己有關的生存哲學。2009年中,我參加了上海科普作協舉辦的一次座談會。原上海中山醫院院長、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楊秉輝先生談道:「健康是最大的科普領域,因為人人都渴求健康。」沒錯,當你觀察市面上的各種養生保健書時,就能體會到這個「產業」有多麼紅火。遺憾的是,它們中的很多都不靠譜,成了健康謠言或流言的搖籃。有人甚至用養生書的書名編了一個段子,內容是「當你生病了,《看中醫還是看西醫》?醫生開了方,《是藥,是水,還是毒》?你可千萬要小心,《別讓醫生騙了你》,《是藥三分毒啊》!所以,《求醫不如求己》,馬悅凌既然教了大家《不生病的智慧》,何不《做自己的醫生》?手捧《改變自己一生的健康計劃》,一邊翻閱、一邊暢想《無毒一身輕》,《百病自療不用藥》!」
在字典裡,「謠言」的意思是「沒有事實存在而捏造的話」或「沒有公認的傳說」;「流言」則指「沒有根據的話(多指背後議論、污蔑或挑撥的言論)」。美國心理學家高爾頓.奧爾波特(Gordon Allport,1897—1967)在《謠言心理學》一書中寫道:「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謠言都不應僅僅被看成純粹的怪物,它是人們在有意識的社會行為中奇特但無價值的一種偏離。」
你應該已經察覺到了,造謠與闢謠正是當下中國人的生活常態。不過,普羅大眾易於偏信流言,即便有確鑿的科學反駁依據,他們也總是會辯解說: 「那種說法總是有一些道理的吧!」沒錯,造謠者總會捏造、歪曲或搬弄各種事實,把那些陳舊或似是而非的術語貌似合理地重新包裝,以此製造轟動效應,生產奇談怪論。真是防不勝防啊!
這也正是我將幾年來寫出的醫學科普文章集納出版的重要原因。我希望藉著剖析一些人們口耳相傳的「健康說法」,來讓大家明白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在整理書稿期間,我曾用下面三個問題對身邊不少朋友進行提問:給孕婦聽莫札特的音樂能提高寶寶的智商嗎?許多人喜歡戴鈦項鏈,據說可以緩解頸椎病,你覺得是真是假呢?聽說可樂可以殺精,男人應該少喝,你覺得這是對是錯?
被詢問者有的是醫生,有的具有較高的學歷,可回答的情況卻並不樂觀。當我追問他們為什麼會相信這些說法時,許多人回答: 「網上有這種說法,很多人都這樣說,所以應該具有一定科學道理!」輕信流言或許真是人的天性。人們總是傾向於輕信他者的言論,不願花時間尋求真相。而「在博客、微博當道的網路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和受害者」。
顯而易見,互聯網是謠言滋生肆虐的最佳溫床。人們口耳相傳的大部分健康說法也都是靠著網路轉貼而散佈的。事實上,人們也總是喜歡用「網上說的」來說明某些觀點的來源。在微博上,謠言或流言更像是長了一雙翅膀,傳播的速度更快、效應更強、覆蓋面更廣。
不過,網路時代,特別是微博化時代的另一大特點是具有較強的快速糾錯機制。遺憾的是,謠言或流言的傳播力度總是比闢謠力度強悍得多,流傳得也更廣。這牽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偏頗吸收」--人其實是一種很懶惰的生物,他們會主動傾向於接受樂於接受的資訊,排斥厭於看到的資訊。而闢謠或闡釋真相卻往往會起到反作用,使得既有觀點愈發被人們所接受。有種說法是,糾錯反而會強化人們對錯誤觀點的堅持。
散佈流言總是輕鬆,破解流言卻很費勁。流言儘管沒有根據,看上去卻一本正經,煞有其事。很多人相信健康流言,大多是出於戒備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而進行「有罪推定」。換言之,只要人們認為某種說法可能對人體產生健康風險或危害,那就需要科學家藉著資料或證據來證明它沒有害處。事實上,這種證明通常是徒勞的。首先,證明一個子虛烏有的說法,本身就是對科學資源的縻耗。那些原本可以經由科學知識或理論解釋的問題常常被公眾「綁架」,要求必須藉著實(試)驗說明。其次,進行研究,本身就回應了那些本可不作理會的無稽流言,無形中反而助長了某些健康流言的散佈傳播。再者,破解流言需要依據科學事實和研究資料,這也使不具備深厚科學素養的人在看到論證嚴密、用語艱深的反駁論述時顯得極不耐煩。
以我的個人生活經驗,科學地分析一些事情總顯得不夠有情趣,過於生硬刻板。可是反過來,如果沒有正確科學的生活方式,情趣之類的提法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在我看來,那些拒絕科學的人,可能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無知,害怕因既有知識結構被打破而無地自容,當他們獲得真實的知識時,總會露出一副「當時我就震驚了」的表情,過去的知識信念頃刻間土崩瓦解。這是蠻痛苦的一件事,因而部分人選擇拒絕科學真相!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信者恆信!人們總是基於自己的偏好--而非事實本身的對錯--來選擇並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資訊或觀點。這彷彿自動關閉了探求真知的大門,將自己與科學事實割裂,僅相信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而對真偽對錯不管不顧。所謂輕信於人,就是指相信某種有證據但又不應該有證據的說法。易於輕信的人,他們的內心世界要嘛極度貧乏,要嘛就充滿陳腐和變態的想法。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高爾頓.奧爾波特的觀點,對於那些相信流言或謠言的人來說,最迫不及待的事情就是「相信那些與他們自己所解釋和預言的模式正相吻合的謠言」。
翻閱自己這幾年來寫就的科普文章,心中真好比五味雜陳。一路跌撞地走在科普道路上,我不免心中惴惴,覺得這些風格各異、文字淺陋的作品難免貽笑大方。加之個人表達能力所限,全書的趣味性也尚待增益。假如您有上當受騙的感覺,那純粹是我該打受罰!但若是諸位觀者能從書中「掠」去三五有用知識,本書的目的便算是達到了!
薄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