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紀錄:
德國《明鏡週刊》排行榜前十名暢銷書!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作者把發明疾病的種種知識整理出來,寫成一本能快速讀完、又能通盤了解的書。所有資料都有實質根據,對要去醫院看病的人士而言,實在值得先閱讀這本書。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發明疾病的人-現代醫療產業如何賣掉我們的健康?的圖書 |
$ 125 ~ 220 | 發明疾病的人-現代醫療產業如何賣掉我們的健康?
作者:尤格.布雷希 / 譯者:張志成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04-09-03 語言:繁體/中文 共 2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對人類而言,健康是指個人或群體面臨生理、心理或社會的挑戰時,適應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世界衛生組織於1946年6月22日WHO於紐約舉辦的健康大會,61國簽署並於1948年4月7月生效的WHO組織法序言定義健康廣義來說是:「健康不僅為疾病或虛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此定義相當有爭議,特別在其實務上不易評估,以及用到「完全」一詞所引發的相關問題。後來也有組織提出新的定義,有些定義將健康及個人的滿足相關連。例如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及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等國際分類系統,也常用來定義及衡量健康的組成。
有關預防及治療人類健康問題及促進人類健康的系統性活動會由醫療保健服務機構進行,而有關動物的類似議題則會由獸醫進行。
健康一詞也常用在許多非生物,且對人類有影響的物體,例如健康社群、健康城市或是健康環境等。
已知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個人健康的狀態,例如背景、生活形態、經濟條件、社會條件及靈性,這些稱為「健康決定因素」。研究已發現過大的壓力會影響健康。
維基百科
德國最佳醫藥記者尤格.布雷希試圖在本書中證明,許多疾病根本不是疾病,而只是為了促銷藥品的結果。
現今的醫藥工業重新界定了人類的健康,許多人類正常的發展階段,如生、老、性和死亡,都被視為疾病。全球運作的大型企業集團(藥廠)促成「發明」疾病及其治療方法,好在市場上行銷他們的醫藥產品。在許多聳人聽聞的疾病報導中,都有這些企業在贊助。
因此,今天我們已難區隔真正的醫學和巧妙的醫藥行銷戰爭。疾病於是成了工業產品。廠商和利益團體把正常的生命過程扭曲成醫學問題。他們把生命「醫藥化」了。
這個生命醫藥化到底進展到什麼程度,到底對我們的社會、對我們的醫療體系、對我們個人產生何等重大的影響?這一切到現在還很少有人談起,更沒引起過爭議。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改變這種情況。讀者將會知道,拍賣健康的規則有哪些,而我們如何才能自保不讓健康被賣掉。
作者簡介:
尤格.布雷希(Jörg Blech),在英德兩地研讀生物及生物化學,一九九四年開始擔任醫藥和科學編輯,最先在《明星雜誌》,接著轉到《時代週報》,一九九九年起任職於《明鏡週刊》,是德國最佳的醫藥記者。他說:「我動手寫這本書,是因為我還想健健康康地活著。」
譯者簡介:
張志成,輔仁大學德語研究所碩士,喜好閱讀,現為專職譯者。譯有《我,凱撒,一隻到處旅行的貓》、《日本的假面》、《沙龍——失落的文化搖籃》、《歐洲飲食文化》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