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富者,人之情性——商的本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人趨利享樂的本能
【原文】
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語譯】
天下人一天到晚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無非就是為了利。國君、侯爵、官吏這些有錢的都害怕貧窮,更別說本來就沒什麼錢的小老百姓了。
【原文釋評】
追逐利益,是人類強烈的欲望,是天性,是本能,只要是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就一定會參與到各種商業活動中。「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為了生存,就一定要去追逐利益,作為政府或企業的決策者,也要從這一點去引導自己這個群體的發展走向。民眾富裕了,國家才會強盛;職員不用為了衣食住行憂愁,才會安心地去努力工作,是以,追求利益是無可厚非的,而且是值得鼓勵的。
幾千年前的太史公給我們揭示了一個真理:「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學而俱欲者也。」物質生活的享受和提高是人們所普遍要求的,是客觀必然的。他從肯定財產私有出發,指出人的性情在於求富,追逐物質滿足是由人的本性所決定的。士農工商,不管是商人、農民還是將軍、宰相,大家愛財的本性都一樣。他承認人們首先要有「吃喝住穿」這個基本事實,同時他認為人們自發的營利活動是合乎規律的社會準則,重視社會生產活動,肯定了透過正當合法的途徑來謀取個人利益的正確性,把社會經濟活動看成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過程。
好「利」乃人之天性
「利」往小的說是「財」的代言,往大的說就是滿足人們各種的需求。在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生理上的需要排在所有需要之前位列第一,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依次下來是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不能否認,連滿足最低層需求都離不開財。正是這些由低到高的需求,決定了人趨利的本性。
【蘇秦翻身得榮】
戰國時代有一門非常吃香的職業——遊說業。也就是遊說各國國君,讓他們支持或反對日益強大的秦國。做這個職業的人叫說客,用現代的話說叫外交家或者叫談判專家。在這個行業裡,有兩個業務做得相當優秀的人,一個叫張儀一個叫蘇秦,兩人是同學,都是鬼谷子老師的教出來的。而現在我們要講的就是其中之一——蘇秦。
蘇秦出身貧賤,刻苦讀書,希望成就一番大事業,他向秦惠王遞了數十次自薦書和策劃書都石沉大海。眼看著衣服破了,錢財也用完了,還沒找到頭緒,他只得返回家鄉。但是家沒有成為他避風的港灣,當家人看到他穿著草鞋、形容枯槁的狼狽相時,都鄙視他,連他的妻子和父母也對他愛理不理的,蘇秦感慨萬分,於是「頭懸樑,錐刺股」繼續刻苦攻讀。一年後,他再次向趙王提出意見及建議,終於被採納,被封為武安君,他提出的著名的「合縱」主張,得到了韓、趙、魏、齊、燕這幾個大國的認同,於是「身佩六國相印」,在這幾個國家當顧問。後來,蘇秦路過家鄉,父母忙不迭的為他收拾屋子、置辦酒筵,妻子、嫂子更是恭敬地跪在地上迎接他。蘇秦不由得問嫂嫂:「嫂嫂啊,你以前那麼傲慢,為什麼現在對我卻這麼恭敬?」嫂嫂也說出了老實話:「因為二叔你的地位尊貴,錢財多嘛!」搞得蘇秦不無感歎地說:「一個人貧困的時候,連親生父母都不想認自己的兒子,而一旦富貴榮華,所有親人都會畏懼、奉迎。是以,人生在世怎麼可以忽視功名利祿?」
這個故事是小市民階層「嫌貧愛富」心態的一個縮影,但同時也說明了人們普遍的趨利享樂的本能。「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司馬遷的這句話一語中的,點中了要害。
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說的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孟嘗君是齊國的貴族,家裡養了很多門客,號稱門客三千,「養士」是戰國時代的一種社會風尚,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些門客裡面有真本事的人不少,當然混吃混喝的人也有。一次,孟嘗君得罪了國君而遭貶謫,被逐出了齊都,他養的三千門客也大多是大難臨頭各自飛,樹倒猢猻散。後來他又得寵了,返回國都,他非常怨恨那些可以同富貴、不能共患難的人,準備把他們殺了才心甘。這時,一個人出來對他說:「事物總有它發展的必然結果,道理也有它發展的必然規律,就像是人總有一死一樣。『富貴則就之,貧賤則去之。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者。』人有錢有勢,別人就會來親近他;若貧窮低賤,別人就會遠離他,這是必然的規律。」於是,孟嘗君也就寬恕了那些人。
錦上添花的人很多,雪中送炭的人就難能可貴了。
佛家有這樣一個故事:乾隆皇帝遊玩江南。當這個皇上看到太湖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時,他給身邊陪著他的老和尚出了個難題:「眼下太湖上有幾條船?」老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回陛下,有兩條船。」他接著解釋道:「來往的船雖然很多,但歸納起來不過只有兩條,一條為名,一條為利。」
和尚的話充滿了禪機,也完全把司馬遷這句「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闡釋得淋漓盡致了。
人們把俗世也叫做紅塵,也和這句話有關。中國古代往往把都城建在關中這一帶,無論是秦朝的咸陽還是漢朝的長安都在黃土高原上,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都城自然成了人們追名逐利的地方,每日往來於官道上的車馬,紛紛攘攘過去後總能把這黃土地質的土路揚起漫天的塵土,在夕陽下捲起的塵土在當時長安人看來是紅色的,故有紅塵之說。天下之人無非紅塵中人,天下之事莫過於錢利之事。試問,誰又能真正脫離紅塵了?
利之最大表現形式是錢,晉朝的魯褒寫了一篇《錢神論》來說明錢的作用,雖然偏頗,卻也反映了人們對金錢的汲汲追求: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後……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諍辯訟,非錢不勝,孤弱幽滯,非錢不拔,怨仇嫌恨,非錢不解,令問笑談,非錢不發,諺曰:錢無耳,可闇使,豈虛也哉。又曰:有錢可使鬼,而況於人乎……故曰:君無財則士不來,君無賞則士不往,諺曰:官無中人,不如歸田。雖有中人,而無家兄,何異無足而欲行,無翼而欲翔。
也就是說:錢幣的形體外圓內方,就像是模仿天圓地方的,人有沒有它,就存在著兩種差別——有了它,就財大氣粗,沒有它,就貧困潦倒……即使有了它,還要看擁有的多寡,錢多的,你就是老大,你走前面,錢少的惟你馬首是瞻,只要有錢,可以讓你轉危為安,就是到了十八層地獄,也能用它疏通閻王,給你在生死簿上添二十年陽壽。但要是沒了錢,貴賤生死就是另一碼事了。想要打官司勝訟,想要拯貧濟弱,沒有錢是不行的,想要化干戈為玉帛,首先也得有「玉帛」才行。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有了錢,鬼神都可以使喚,更何況是人?是以有此一說「國王沒有財,就沒有賞賜,有本事的人是不會去的。」民諺說:「朝中有人好做官。朝中沒人說好話,不如回家種紅薯。」財大氣粗關係硬,但是朝中有人,只是你關係夠,當真要做官還得你財大氣粗要有錢啊!
航海家哥倫布也曾經說過:「黃金是一種可驚歎的東西,誰有了它就能為所欲為。有了黃金,就算要把靈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既然錢是這樣的好東西,作為士農工商這四個階層,哪個更容易致富?「力桑不如見公卿」,當然農民肯定不如讀書人。但如果拿農民和經商階層比又會如何?古代有一句諺語說得好:「以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也就是說,窮人想要致富,有三條路:種田、做工和經商,這三者中,要說富得快,富得輕鬆,就是種田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經商了。這個「倚市門」也就是當街做買賣,士農工商,隔行如隔山,士這個階層是不好進的,它需要相當的自我修養和個人素質,相比之下,做買賣這個行業就容易得多了。
求「利」乃企業根本
一個企業要立足要發展,就必須有充足的資金,要持續發展壯大,就要依靠長期的生產獲利,獲利是所有經營活動的目的,也是企業經營效果的檢驗標準,任何戰略或經營思路的最終落腳點都是創造企業賴以生存的利潤,如果企業不在戰略和具體執行中關注獲利並把獲利變成經營的戰略實踐,再宏偉再美麗的戰略最終都可能成為企業巨大的成本,最後的結果證明,很多企業大廈就是被這種成本壓塌的。
【網際網路浪潮】
在網際網路浪潮剛進入亞洲一些國家時,只是引入「網際網路」的這個概念,透過建成一些基礎設施,推出一些基本業務,讓人們開始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後來在風險投資的推動下,形成了所謂的「網路產業」,以崇尚內容、網路流量數為目的,不求獲利,所有的入口網站根本不談收入,一心只想吸引大眾的眼球,以為單純靠人們的高關注就能維持網站生存,各網站不惜花費巨大代價大做宣傳,但現實粉碎了美麗的夢想,那斯達克股價指數大跌,網路泡沫宣告破滅,這些企業終於認識到獲利才是真理,光「炒概念」是行不通的。
在經歷了慘痛的重生後,主流經濟的網路化速度加快,無線寬頻和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生產力要素重新組合,各大產業結構升級,生產關係圍繞著市場、資金、技術大幅調整,在網路泡沫破滅後存活下來的網站都認識到,必須遵循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律,下決心務實經營,它們一方面減少開支降低成本,一方面推出多種多樣的網路產品和服務,探索有效的獲利模式。終於,幾大網站相繼實現獲利。在當前的網際網路產業中,除開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路遊戲等這些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獲利模式以外,網路電話、網路影像直播等應用服務也掀起了新一輪投資熱潮,商業景氣大好。
獲利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依託,是企業創新前進的動力,正因為人的本性是趨利享樂的,才有了社會生產力的勃勃生機。企業也要以利為本經營,才會有國家經濟的欣欣向榮。
重賞之下,才有勇夫
古有諺曰:君無財則士不來,君無賞則士不往。也就是說:「國王沒有錢財或不給臣子賞賜,有本事的人是不會去投靠的。」
西楚霸王項羽表面上很愛惜他的士兵,連士兵生病他都要落淚,但當要獎賞他的將士時卻特別吝嗇,給下屬的任命書,頁角都被他捏沒了,也遲遲不肯發下去。下屬得不到應該有的賞賜,就漸漸覺得他不是真的愛惜下屬,連因為士兵生病而流淚的事也顯得虛偽了。時間一長,士兵們也就不感動於他的作為了。
同樣的,沒有雄厚的資產、待遇不好的公司,是很難得到人才的,也很難讓公司裡的人才盡心盡力地為自己的公司服務。同樣的工作性質,如果是你,某天另一家公司打電話給你:「我們準備以你現在兩倍的薪水,請你來我們公司。」你還坐得住嗎?
【豐田的激勵】
日本豐田汽車的銷量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效益穩定,它很重視對員工們的實際獎勵,鼓勵工人們在生產中不斷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對於切實可行並已批准使用的新技術、新方法,對發明人都慷慨地給予不同層次的物質獎勵,是以工人們熱情很高。在豐田每個生產工廠裡都有一個專門的區域,用黑板或繩子掛起一些紙張,上面有工作流程中的每一步品質管制環節,但更多的是一張張來自工人的建議圖,記載著能保質增效又降低成本的建議。比如有張圖紙上,清晰地畫著一個零件,下面附帶文字說明該零件易損部位只是頂端,可以單獨更換零件頂部,而不用更換整個零件,這樣的建議無疑就降低了成本而實現了效益的最大化。
重賞之下才有勇夫。要經營好自己的企業,一定不要虧待自己的下屬。重獎一方面表現了對人才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是對人才心血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讓為自己服務的人才為了企業效益做出竭力的貢獻。
為政之道,善者因之——經濟政策控制原則
【原文】
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語譯】
即使用老子那一套妙論挨門逐戶地去勸說開導,最終也不可能真正感化誰。是以最好的辦法是聽其自然,其次是因勢利導,再其次是對百姓加以教誨,又其次是透過制定規章制度加以約束,最差的做法是與民爭利。
【原文釋評】
司馬遷把經濟和政治相連結起來,認為經濟發展和政治上的治亂興衰是息息相關的。經濟是基礎,由於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是客觀的,他主張當政者順民欲,順應人們滿足耳、目、口、心的欲望而求富,政府不要強行干預工商業的自由發展,引導它們積極的進行生產和交換,政府頒布政令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要反其道而行之,一味的教化或遏制,是不會有好結果的。事實證明,從春秋戰國到西漢前期,工商經濟的發展就得益於允許民間自由經營,富商也由此出現,對工商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作用顯而易見,活躍了市場,提高了社會經濟的商品化程度。市場的成熟與商品經濟的繁榮,既為富商提供了經營活動的場所,也發揮了他們應有的作用。當然,自由放任也存在弊端,比如商人操縱市場,哄抬物價,官商勾結等問題,這些就是需要政府發揮作用進行必要干預的地方,但是,這與政府的壟斷經營是絕對不同的。
善者因俗
在商品經濟的世界中,人不僅要重視貨品本身的價值,還要注意人們所居住、生活、生產地方的氣候、地理、自然、文化、風俗等社會環境因素。當它們都達到一個平衡和諧狀態的時候,社會才會健康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各自按照當地的特點,有所側重地發展經濟。讓人們根據自身的特點,發揮各自能力從事各種行業,使物產充分流通。自由發展經濟,使百姓安居樂業。比如《貨殖列傳》裡提到的齊國,其地理位置靠海,田地多為鹽鹼地,人口也不多。於是姜太公鼓勵婦女努力從事紡織,不斷提高紡織技術和品質,同時鼓勵人們發展漁鹽業,鼓勵商人販賣衣冠等紡織品和漁鹽貨物,進而人民富裕,也讓大量的人才湧了過來。
【韓國遊戲產業】
曾經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在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突然變成了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接濟的準破產國,而今它卻是全球第四大外匯儲備國,短短十年時間就改頭換面,成了世界經濟史上的一個奇蹟。這都要歸功於它的產業結構調整,其中以遊戲業為主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更是功不可沒。前總統金大中上任之後開始改革韓國遊戲產業,為了鼓勵優秀的人才投身遊戲業,韓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到遊戲公司任職或在遊戲比賽中得獎的人,都可以免服兵役、成立專門的遊戲學校培養遊戲人才、每年還撥出專款幫助遊戲廠商進行研發等。之後,韓國還打造出了一個龐大的網遊虛擬世界,實現了稱霸全球網際網路線上遊戲市場的藍圖。此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卡通和影視也成了韓國文化輸出的成功典範,如今「哈韓」的風暴不停地襲捲而來,也擁有不小的市場佔有率。
由此可見,只要將遵循市場規律和做好國家整體經濟結合起來,做到適應時代潮流,順應自然,政府再在一些基礎上加以引導和支持,市場就可以更有計劃有秩序地發展。集團或大公司的決策層,對於下屬公司、部門,也和國家對市場這兩者的關係一樣,一定要善加調控、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