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百年蠢動:從林則徐到孫中山的圖書 |
|
$ 599 ~ 600 | 百年蠢動:從林則徐到孫中山
作者:蘆笛 出版社:明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語言:繁體書 ![]() |
|
幼年時曾受有關太平天國故事的影響而產生對反清人士的興趣。青年時因中法戰爭的失敗和清朝的腐敗無能而產生反清思想,並決定要以革命的方式改變中國。:52。1894年11月24日,孫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52。1895年,興中會發動乙未廣州起義:53。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孫被推為總理:2936;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並提出三民主義學說:2936。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未經過南北政府一致同意),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職,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2936。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2936。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國民黨永久保留其於黨內的「總理」職銜。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2936。
維基百科
作者認為,中國在近代遭受一系列災難的內因,主要是精英階層所患的“文化誘導性智障”。在很大程度上,兩次鴉片戰爭都是精英們的文明、權勢與種族的優越感觸發的,並因朝野擇愚固執而遷延擴大。而文明優越感與陰暗猜疑定式,又使得朝野在此後將外國友人的勸告視為包藏禍心,錯過了迅速改革自強的機遇。
在列強反復用武力強迫中國與文明世界接軌後,清廷終於開始改革,卻又倒行逆施,不首先加強中央集權以及控制社會的能力,反而試行地方自治並開放自由媒體,致使大局失控,改革反被自身顛覆。孫文更發揚“以內亂禦外患”的腐惡傳統,在國脈如絲之際堅持以革命禍國,在客觀上迎合了日本和俄國陷中國於內亂的戰略目的,終使國家解體,徹底喪失國防能力,誘使強鄰入侵,使中國幾乎滅頂。
總之,一部中國近現代史,便是精英們長達一個世紀的持續蠢動造成的民族大規模自傷史。遺憾的是,大多數國人迄未認識到這一點,還在歌頌出類拔萃的禍國小醜們。
作者簡介:
蘆笛,1940年代末生於中國大陸。高中畢業適逢文革爆發,學業中斷,先上山下鄉,後返城進廠當工人,1977年高考恢復後考入大學,1980年代後期出國留學,獲博士學位後一直在海外科研機構工作,現專事文史寫作。
蘆笛被認為是近年海外最有爭議性、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文史作家之一,甚至有海外“第一寫家”之稱。
蘆笛在明鏡出版有《毛澤東與他的近臣和女人》、《國共偽造的歷史》、《百年蠢動》等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