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百年風雨:走過二十世紀的中國政治演變和文化滄桑的圖書 |
![]() |
$ 115 ~ 315 | 百年風雨: 走過二十世紀的中國政治演變和文化滄桑
作者:李劼 出版社: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1-01 ![]() |
|
從人類社會學來講,政治是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現象,它影響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個社會現象非常複雜,因而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以及從不同學科角度,不同的學者對他的論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內涵的本身也在不斷的變化,因此對政治的闡釋也充滿了爭議,始終沒有一個確切公認的定義。
政治學是專門以政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社會科學,研究政治行為的理論和考察權力的獲得與行使。
維基百科
多少梟雄文士,巨盜冠冕,縱橫晚清到民國成異色風景?
或結構更深沉的歷史底蘊?
【關於本書】
在中國上個世紀一百年的歷史圖景中,「五四」運動無疑是最具影響力又最有爭議性的歷史事件之一。無論從文化承傳、人文精神,還是從民族的文化心理、社會的精神內涵來說,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影響都不下於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比起七十年前的「五四」運動,八九年的學生又理性又溫和。但人們又可以從那樣的理性溫和中發現,八九年遊行集會的學生,比起他們的先輩來,內心深處存有不少恐懼。蟄伏在其理性溫和背後的,與其說是教養或者謀略,不如說是長年專制重壓底下的恐懼,並且還摻有被官府的意識形態及其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乃至家庭教育所悉心調教出來的奴性。
從「五四」到「六四」的二十世紀中國歷史進程,十分詭異地將「五四」學生的暴力傾向,演變成鎮壓「六四」的屠城慘案;致使此後一次又一次的愛國主義狂潮,與「五四」學生的誇張,遙相呼應。與此相反的聯接則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言科學和民主,轉化爲以「六四」爲標記的國人之於自由的憧憬和人權意識的覺醒。因此,很難說「六四」學潮是「五四」學運的承繼,一如很難將「六四」以後的人權運動,看作是「五四」新文化之於科學和民主倡導的續篇。
歷史像在重複,但是人文內涵和精神維度却很不一樣。黑白分明的思維方式,就像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念一樣,根本無法解釋這樣的歷史圖景。自新世紀以來的人文災難,不但見諸大國崛起的虛妄,同樣見諸學術概念的荒謬拼抄。倘若要直面一百年的中國歷史,與其說首先在於歷史的真相是什麽,不如說在於歷史書寫者如何審視歷史。歷史真相,其實一直默默地佇立在世人面前,只是由於缺乏有效的觀察,人們只得在黑暗中蹣跚。中華民國百年之際,出版此著,是緬懷,是追述,也是歷史的反思。
作者簡介:
李劼,本名陸偉民,當代思想文化學者,新潮作家,文藝評論家。生於上海,畢業於華東師大中文系,並在該系執教十多年。現旅居美國。80年代曾在國內外重要報刊上發表大量文藝評論和文學作品,影響卓著;90年代轉入思想文化研究。出版著作有:《二十世紀西方文化風景》、《從曾國藩到毛澤東—論中國晚近歷史》、散文集《風燭滄海》、《麗娃河》、長篇小說《中南海最後的鬥爭》、《吳越春秋》、《美國風景》、《星河流轉》、《上海往事》。
2005年臺灣《當代》發表三萬字《商周之交與百年激變》,自2006年4月起,在世界日報周刊開設電影評論專欄。曾獲文學評論獎、短篇小說一等獎,入劍橋世界名人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