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 2019年 國家圖書大獎★
★馬來西亞 2021年 國家學術出版協會獎★
<神山游擊隊:1943年亞庇起義>是由馬來亞大學出版社於2019年首次出版英文原著,書名題為 One Crowded Monent of Glory:The Kinabalu Guerrillas and the 1943 Jesselton Uprising(《一個密實的榮耀:神山遊擊隊與1943年亞庇起義》)。
出版以來,此書在馬來西亞榮獲2019年度國家圖書獎(最佳奮鬥歷史著作)及2021年度馬來西亞國家學術出版協會獎(亞軍)。此書中文版是由沙巴亞庇 Opus Publication 出版社出版,書名為《神山遊擊隊:1943年亞庇起義》。
本書講述了沙巴和馬來西亞歷史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即當時由一群年輕華裔所組織的抗日運動,稱之為「神山遊擊隊」,他們與不同種族(族群)聯手合作,於1943年12月9日在亞庇(舊稱哲斯頓)針對日本軍事佔領而發動的起義行動。這就是「亞庇起義」的故事,即從當地視角出發以對抗更大規模的戰爭。
1943年10月9日,星期六晚上,神山游擊隊出擊。……當天的計劃是先偷襲斗亞蘭警察局和將該鎮從日本人手中解放出來。接著夜襲亞庇。
1943年10月12日……日本人因遭到游擊隊員突襲,死傷無數而惱羞成怒,誓言全力報仇。據說,在前往下南南途中,日本人亂槍掃射了任何會移動的物件……
二戰期間,馬來西亞一群華裔青年(以客籍為主)組織了一支「神山遊擊隊」,與地方島民共同團結,抵抗日本軍事佔領的暴虐政權。他們在初秋夜晚成功突襲,讓亞庇暫時脫離統治,但是,也迅速引來日軍殘酷的報復,包括監禁、濫殺島民、必打卡士大屠殺。
在沙巴恢復和平後,殖民地政府在必打卡士設置了戰爭紀念碑,而神山遊擊隊的英勇事蹟也一直被沙巴人民銘記於心,因為這標幟著其追求自由的精神,以及在面對實力比自己強大太多敵人時的英勇抗爭。
作者簡介:
著者——黃子堅
馬來亞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長期從事馬來西亞華人研究、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研究及沙巴歷史研究。曾為北京大學歷史系訪問教授、劍橋大學莫德琳學院訪問學者;曾任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馬來亞大學全球計劃與戰略中心主任及馬來西亞華人研究中心主任,現任馬來亞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院長。
關於沙巴的著作包括:The Transformation of an Immigrant Society: a Study of the Chinese of Sabah (1998); The Chinese Overseas in Malaysia in an Era of Change (2018) ; Historical Sabah: Community and Society (2004); Historical Sabah: the Chinese (2005);Historical Sabah: The War (2010)等。
譯者——鍾憶妮
畢業於馬來西亞中央藝術學院大眾傳播系,曾任職於出版社和中文報社,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章節試閱
第三章「激起不滿」——郭益南與其友人
日本的佔領及其許多的政策導致一些沙巴人心生不滿,尤其是自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以來,一直視日本為敵對國的華社。這種緊張的關係隨著華社全力支持中國政府抗日而加劇,這包括通過二戰前設立的各種基金,向中國提供金錢和非物質援助等(註1)。
這股不滿情緒沒多久便被一群華裔青年演變成了「造反」行動。他們成立一個名叫救華會(OCSA)的組織,以武力對付日軍和漢奸。該會還有一個道德目標—避免華社的道德進一步淪喪,沾染上日本人帶進來或批准的各種惡習,包括高風險的花會、彩票,以及淫業。儘管這些惡習在渣打公司治理初期曾被允許存在,但在1930年代都被政府禁止。
救華會後來演變成為「神山游擊隊」,帶領者為一名二十一歲的華裔青年郭衡南(又名郭益南)。郭氏祖籍為潮洲(揭陽),出生於砂拉越古晉,其父親是一名牙醫。他於1941年5月抵達亞庇,開展其醫治痔瘡的事業。郭益南到沙巴之前,曾是廣東廣州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學院學生。中日戰爭於1937年爆發時,他加入廣東青年軍抗日先鋒隊,並參加在武漢的抗日活動。霍爾寫道,有些人說郭益南獲蔣介石親自頒發過勳章,並被中國政府任命為一名情報官員(Chia 1978:2;Hall 1949:48)。
郭益南在中國軍隊中的真正職責不詳。他在1943年向菲律賓美國軍隊(USFIP)提交的一份報告中告訴美國情報人員,他曾經被調派到情報部門工作。他還說,自己曾被中國陸軍司令部調返東南亞,為中國軍事情報局收集情報(註2)。郭益南的這些說法被後來跟他打過交道的美國軍事情報官員排除,因為該位官員認為郭益南不過是中國軍隊裡面的一名看護兵。雖然如此,由於中國政府確實曾訓練和派遣軍事情報人員前往東南亞,故郭益南曾接受軍事情報訓練的說法實不應被排除。隨後中國政府連同設在科倫坡的盟軍總部,曾招募在香港大學深造卻因戰爭而滯留香港的東南亞華人,加入其核心組織,這其中包括了被遣往馬來亞的136隊。他們也招募了許多人在中國空軍服役,並送到美國空軍部隊接受訓練和裝備。這些學員都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郭益南曾在古晉的教會學校上過課,有一定的英文掌握能力,然而他不屬於此類。
在亞庇,郭益南對他在中國生活的描述,則不曾受到他的朋友及後來誓死效忠的人的質疑。他的朋友都相信他在中國的軍事閱歷,爾後在沙巴追隨他的人都對他敬佩有加,對他的話深信不疑(註3)。事實上,許多人都因視他為中國中央政府的特派員(特工),而對他忠心不二(註4)。
外表看上去,郭益南是一個中等身材、體格壯實的年輕人。他被形容長得眉清目秀、氣宇軒昂。從僅存的照片看來,他的一雙杏眼眼尾上翹、嘴唇略厚。他也被形容為一個朝氣蓬勃、思想和言辭激烈的人。他被公認能操多種語言,除了華語,還可以流利地說幾種方言(包括潮州和客家話)、馬來語,以及還算流利的英語。郭益南在沙巴時,習慣說客家話和華語(Chia 1978:3)。
1941年5月,郭益南初抵亞庇時,即刻去找同樣是潮州人的謝育德。謝育德比郭益南稍微年長,在中國出生的他,曾在古晉生活過一段日子後,才在亞庇安頓下來。郭益南受謝育德的姑媽所托,交了一封信給當時與石春華合資創設梅花影室的謝育德。郭益南向謝育德借宿了幾天,之後才在南路的甘榜亞逸(水上屋)黃永清大屋租了一間房。黃永清是負責供電予亞庇埠的亞庇冰電公司的高級職員。
安頓下來後,郭益南便開始替人醫痔瘡。他經常騎腳踏車穿行於斗亞蘭路,拜訪下南南,孟加達和打里卜的各客家聚居區。郭益南很可能是個醫術高明的痔科醫生,生意應接不暇。短短幾個月就有本事把交通工具升級為摩托車。沒多久就能夠把他的母親和弟弟益光從古晉接到亞庇與他一起生活。後來,他的姐姐和姐夫也搬到亞庇。
抗日行動是郭益南一手組織起來的,他顯然一早便有阻擋日軍侵占沙巴的打算。根據謝育德的說法,郭益南於1941年8月30日便向他透露要在亞庇組織反日運動的念頭。郭益南向他出示中國政府頒發參與武漢青年軍的證書。謝育德看了顯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hia 1978:3)。這份證書後來極有可能被郭益南用來取信於人。
註1關於沙巴戰前抗日活動的研究,請參閱 Wong(2001a)。
註2 郭益南上尉和亞庇區域J. A. Hamner上尉,WO208/1053。
註3謝育德敘述了當郭益南向他展示中國政府頒發給他的青年軍證書時,他的心中充滿了敬意和羡慕。(Chia 1978:4)。
註4 李瑞青等人合編的《神山英烈誌》中廖仲強的說法(1993:38)。
全文詳見《神山遊擊隊:1943年亞庇起義》第三章「激起不滿」。
第三章「激起不滿」——郭益南與其友人
日本的佔領及其許多的政策導致一些沙巴人心生不滿,尤其是自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以來,一直視日本為敵對國的華社。這種緊張的關係隨著華社全力支持中國政府抗日而加劇,這包括通過二戰前設立的各種基金,向中國提供金錢和非物質援助等(註1)。
這股不滿情緒沒多久便被一群華裔青年演變成了「造反」行動。他們成立一個名叫救華會(OCSA)的組織,以武力對付日軍和漢奸。該會還有一個道德目標—避免華社的道德進一步淪喪,沾染上日本人帶進來或批准的各種惡習,包括高風險的花會、彩票,以及淫業。儘...
作者序
這本書是由馬來亞大學出版社於2019年首次出版英文原著,書名為 One Crowded Monent of Glory:The Kinabalu Guerrillas and the 1943 Jesselton Uprising(《一個密實的榮耀:神山遊擊隊與1943年亞庇起義》)。自出版以來,在馬來西亞榮獲2019年度國家圖書獎(最佳奮鬥歷史著作)及2021年度馬來西亞國家學術出版協會獎(亞軍)。馬來西亞中文版是由沙巴亞庇 Opus Publication 出版社出版,書名為《神山遊擊隊:1943年亞庇起義》。
本書講述了沙巴和馬來西亞歷史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即當時由一群年輕華裔所組織的抗日運動,稱之為「神山遊擊隊」,他們與不同種族(族群)聯手合作,於1943年10月9日在亞庇(舊稱哲斯頓)針對日本軍事佔領而發動的起義行動。這就是「亞庇起義」的故事,即從當地視角出發以對抗更大規模的戰爭。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這場神山遊擊隊的大部分華裔成員都是客家籍青年,這主要是因為沙巴西海岸的華人佔大多數,而起義的地點正屬於客家族群的聚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客家人當中有許多人是基督徒,主要隸屬於巴色教會,該教會當初是客家教會。遊擊隊能夠輕易地擴展其聯繫網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地客家人的鏈接緣故,但無可否認,他們的參與為這場起義帶來了重大的回響和意義。
儘管日軍受到遊擊隊的突擊而措手不及,但也迅速地作出反擊,這場起義最終於1943年12月中旬被平息。戰爭的鎮壓往往是嚴酷且殘暴的。1944年1月21日,遊擊隊的主要成員多被即時處決,剩下的遊擊隊成員則被送往納閩監禁,在監禁期間遭受酷刑折磨甚至死亡,真正倖存下來的只有極少數人。神山遊擊隊的故事一直被沙巴人民銘記於心,繼續惦記著這些遊擊隊的英勇事蹟,因為他們超越了使命感召與百姓們團結起來,一同對抗日本軍事佔領的暴政。而這本書正是記錄著他們的故事。
在此,我要感謝臺灣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此臺灣版著作,能夠將神山遊擊隊的故事介紹給臺灣讀者,確實是我的榮幸。我要感謝何金樑主任和他的團隊為此計畫所提供的支持和援助,以及張維安教授友善地努力共同促成這本書的出版。在沙巴方面,我要感謝Opus Publication出版社的執行董事長拿督曾紹倫先生,他率先出版了此書的中文版,並感謝拿汀鍾憶妮女士將此書的英文原著翻譯成中文;亦要感謝馬來亞大學出版社執行董事亞當黃阿都拉先生,他是英語版原著的出版人,尤其對此臺灣版著作所給予的祝福和協助。
這本書是由馬來亞大學出版社於2019年首次出版英文原著,書名為 One Crowded Monent of Glory:The Kinabalu Guerrillas and the 1943 Jesselton Uprising(《一個密實的榮耀:神山遊擊隊與1943年亞庇起義》)。自出版以來,在馬來西亞榮獲2019年度國家圖書獎(最佳奮鬥歷史著作)及2021年度馬來西亞國家學術出版協會獎(亞軍)。馬來西亞中文版是由沙巴亞庇 Opus Publication 出版社出版,書名為《神山遊擊隊:1943年亞庇起義》。
本書講述了沙巴和馬來西亞歷史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即當時由一群年輕華裔所組織的抗日運動,稱之為「神山遊...
目錄
前言
現有文獻
資料來源
第一章 處於戰爭邊緣的沙巴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沙巴
中日衝突和戰前抗日活動
中文報紙的出現
沙巴的日本社群
政府的遏制日本政策
佔領前夕
亞庇的崛起
第二章 日本佔領
最後一分鐘的阻遏措施
日軍登陸和佔領初期
日本統治
日據時期的生活
奉納金
現金券
經濟困境與經濟崩潰
第三章 激起不滿
反華政策
壓迫與惡習
郭益南與其友人
救華會的成立
顧問與支持者
第四章 號召起事
游擊隊的形成
跳出華人圈子
蘇祿聯繫
郭益南歸來和游擊隊的不穩定情況
第五章 起義
決定行動
準備起事
大日子
島民的角色
短暫的勝利
第六章 日本人報復
快且狠的報復
下南南橋的交火和游擊隊的解散
日本人的肅清行動
郭益南投降
日本人的司法和判決
必打卡士大屠殺
濫殺島民
第七章 回響
日本人對修好的努力
第二次起義?
囚禁和禁閉於根地咬
林廷法和盟軍使命
其他游擊活動
第八章 戰爭結束和集體記憶
它值得嗎?
日本戰犯
必打卡士戰爭紀念碑和被緬懷的英雄事蹟
神山游擊隊在當地和國家的歷史
叛徒和通敵者
個人賠償
善後工作
第九章 不朽豐碑
附錄
參考書目
前言
現有文獻
資料來源
第一章 處於戰爭邊緣的沙巴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沙巴
中日衝突和戰前抗日活動
中文報紙的出現
沙巴的日本社群
政府的遏制日本政策
佔領前夕
亞庇的崛起
第二章 日本佔領
最後一分鐘的阻遏措施
日軍登陸和佔領初期
日本統治
日據時期的生活
奉納金
現金券
經濟困境與經濟崩潰
第三章 激起不滿
反華政策
壓迫與惡習
郭益南與其友人
救華會的成立
顧問與支持者
第四章 號召起事
游擊隊的形成
跳出華人圈子
蘇祿聯繫
郭益南歸來和游擊隊的不穩定情況
第五章 起義
決定行動
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