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科學發展月刊-第476期(101/08)的圖書 |
![]() |
$ 106 | 科學發展月刊-第476期(101/08)
作者: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出版社:國科會 出版日期:2012-08-01 規格: / 81頁 ![]() ![]() |
|
科學的源頭最早可追溯到約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這兩個文明在數學、天文、醫學方面的成就傳入並塑造了古典時代的希臘自然哲學,後者正式嘗試以自然原因來解釋物質世界中的事件。西羅馬帝國傾覆後,在中世紀的頭幾個世紀中,有關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念的知識在西歐漸漸被遺忘,但卻在伊斯蘭黃金時代的穆斯林世界中得以保存下來。10世紀到13世紀,西歐找回了古希臘的著作並吸收了伊斯蘭學者的研究,自然哲學就此復活,並且接下來在始於16世紀的科學革命中轉型,其間的新觀念和新發現脫離了古希臘觀念和傳統之窠臼。科學方法迅速在獲取知識方面起到更大作用,不過科學的制度化和職業化還是要等到19世紀才開始成型。
科學原僅指對自然現象之規律的探索與總結,但人文學科也越來越多地被冠以「科學」之名。現代科學一般說來可劃分為三大分支:形式科學,研究抽象概念;自然科學,在最寬泛的意義上研究自然;以及社會科學,研究個體與社會。不過,對於形式科學能否確實算作一類科學存在不同意見,因為其並不依賴經驗證據。而運用既有科學知識以達成實用目的的學科,如工程學和醫學,則被歸為應用科學。
科學以研究為基礎,而研究通常是在學術和研究機構、以及政府機構和公司中進行。科學研究的實際影響使得科學政策被制訂出來,以求施影響於科學界,促使商業產品、武器、醫療衛生以及環境保護獲得優先發展。
維基百科
專題報導
神奇的高分子|徐善慧
生活中的高分子|林江珍.王雅琪.廖千宜.施柏達
我們的食衣住行都脫離不了天然或人工的高分子材料。
有記憶的高分子|李宣緯.鄭如忠
相變化時,分子鏈的運動使材料軟化,而能達到形狀記憶的效果。
高分子材料的流動性與彈性|童世煌
黏彈體介於液、固體之間,隨著時間的差異展現明顯不同的性質。
團聯型高分子自組裝—剛強和柔軟的結合|石健忠.戴子安
結合高分子自組裝及奈米特性,發展出潔淨的再生能源,是一個重要課題。
玩過積木嗎|潘宏瑋.廖文彬.楊令樂
以導電高分子製作的感測器有多樣性、易於合成和靈敏度高的優點。
人體哆啦A夢|徐善慧
利用尖端高分子科技有望發展出仿生人體零件。
一般報導
古代園林蘊涵的自然思想|王鑫.王曉鴻
「立意取象」是中國古代藝術表現的步驟、設計庭園的常規。
癌組織的種子—癌幹細胞|楊淵傑.吳登強
這群細胞可持續分裂分化,與幹細胞特性相似。
認識磁性材料—稀土磁石|林偉凱
強力磁石是在稀土類的鐵合金中,混合了氮等非磁性元素製作而成。
積體電路的高速列車|李佩雯
這列車一直在挑戰半導體物理、製程與設計技術極限,屢屢創造奇蹟。
山中傳奇與水的牽絆—二峰圳|丁澈士
這個利用天然地下水資源的觀念,打破了以往缺水就建水庫的迷思。
水下技術|張忠誠
適當整合微處理器、電腦、自動控制技術,會使水下作業更有效率。
台灣新發現
海水淡化新幫手—奈米銀|吳美枝
微生物—河川底泥清潔工|張志玲
科技新知
共生微生物/幹細胞療法的新進展/大王花/柴油引擎廢氣會致癌/溶癌病毒/蒸發中的行星/冥王星/阿茲海默症|王道還
科學、技術與社會
文以載道?標準論文開出的知識、社群與社會|郭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