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推薦:
媒體推薦:
是的,牆壁,連牆壁她都可以說的這樣細緻而跳躍,這是張讓。讀者每每隨著她的文字而博覽了許多的書籍和典故,更重要的是分享了她快速、直接而準確的感性體驗。一座牆定義了裡與外,張讓從自己最直觀的生活經驗觀察牆,然後提到現代建築大師柯比意眼中的建築與自然關係,甚至還帶到了中國古詩、卡夫卡……等等。談建築、談空間,許多人往往落入了宏觀的「陷阱」,談風格流派、歷史意義、美學哲學,就是談不太到生活。張讓在整體的空間與建築之外,也將目光瀏覽室內:「最讓我驚奇的,是絕大多數美國人家裡必有電視和裝飾的擺設,獨不見書。有的家具昂貴,布置看來典雅,卻有種荒蕪之感。在我看來,屋內再如何美輪美奐,架上再多少名器珍玩,若沒有書,也不過是無窗的洞穴,漆黑一團。」(〈無窗的洞穴〉)除了「穩定」的空間,作者還談了公路,名符其實的「流動空間」:「在美國旅行最不堪忍受高速公路和食物,而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入骨的單調,單調到讓人發瘋,讓人懷疑科技與進步、進步與文明之間的關係。」(〈出秋上新英格蘭〉)
對於空間,有人可以蠻不在乎,但不代表不受影響;若真要探究起來,又發現空間與人的關係緊密異常。「英國散文家哈茲立特(Hazlitt)喜歡單獨旅行,不能忍受人在景中而必須說話,甚至解釋。那一刻我可以想見人景交融合一時,多一個音節都是破壞,更何況多一人。」(〈為什麼住在這裡〉)只要人的實體存在一天,精神思緒就無法避開對空間的使用、欣賞、挑剔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