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香港建築師學會自1956年創立,迄今恰恰六十周年。一個甲子對學會來,不算是太長的時間,但也正是一個讓我們好好回顧過去,展望將來的時刻。故此,除了高興地為學會慶祝鑽禧外,我們更舉辦一整年的活動,以「築動香港60載」“60 Years of Designing Hong Kong”為題,從不同的角度,向公衆展現香港建築師如何透過建築設計,提高我們的生活質素,實踐他們對社會的抱負;以及如何通過建築活動構建社群,觸動人心,讓建築藝術帶來社會精神面貌的新姿采。
《筆生建築》便是在這樣的前提下誕生的,透過大家熟悉的建築物,介紹建築師創作背後的設計理念和他們的生平點滴。近年,香港社會上普遍對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物愛護有嘉,希望藉著本書的介紹,大家也能關愛曾經為這些建築物設計及興建,默默耕耘的建築師前輩們,向他們為社會作出的貢獻致敬。
除了出版本書外,六十周年的慶祝活動也包括舉辦了多個本地及兩岸四地的建築設計大獎;並參與區域性與及國際性的大型建築展覽;同時,更史無前例地主辦了有19個國家參與為期一星期的亞洲建築師協會周年大會;我們還舉辦了一個建築師與社區有關的藝術作品展「築 × 自室2 之家 - 城 ÷」。還有一些較為輕鬆的活動,包括首次利用兩輛以「築動香港60載」為設計主題的電車,游走於港島區的「築」×「電」之旅;運動及家庭同樂日;與及六十周年慶典舞會等。最令我們興奮和鼓舞的是所有這些活動都是由建築師會員們,於工餘為學會貢獻時間和心力的成果,參與籌劃及執行各活動多達五百餘會員,差不多是總人數六分之一,而參加這些活動的會員和社會各界人士更不勝其數。在此,謹衷心感謝會員們的踴躍參與和無私付出。
我特別喜歡《筆生建築》這個書名,它與我們慶祝學會五十周年時出版的《熱戀建築》,相輔而行,互相輝映。我期盼學會以後的每個十年都會出版同系列的書,介紹每一代建築師為建設香港付出的努力,以及建築設計背後的心路歷程,讓我們薪火相傳,繼續「築動」香港。
香港建築師學會副會長(2015-16)
香港建築師學會慶祝六十周年籌委會主席
衛翠芷博士
序二
十年前,15個香港建築師學會年輕會員走訪15位本地資深建築師,寫成《熱戀建築》一書付梓出版,作為慶祝學會成立半世紀的獻禮。十年匆匆而過,學會今年迎來六十大壽。13個會員經過一年的努力,完成《筆生建築》這本新書,再次以文字向前輩致敬,感謝他們過去數十年間在香港建築史上作出的卓越貢獻。
這本書取名《筆生建築》,具有兩重意義。第一重意義,在於它紀錄了前輩為香港建築業付出的畢生努力。第二重意義,是闡明建築設計工作乃以筆創作、以筆傳意的專業。故此,前輩筆下的建築設計,就是這本書的主題。本書作者在每位資深建築師漫長而豐盛的執業生涯中精選其中一或兩座最重要的作品,詳細分析它們對當代香港建築史的影響。通過這些對建築師、建築設計和他們身處的時代背景的深度解構,讀者可以立體地了解每一座作品的特點和含意,從而感受創作者的性格和氣質。
成功的建築絕非偶然可得。過去幾十年間,資深建築師的創作成果深刻地改變了香港人的生活,它的背後隱藏着大量的心力和汗水。當我們每天在衣食住行中都享受著那些滋潤生活的空間,卻彷彿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就從今天開始,閱讀這本關於香港建築的書,大家或許再臨自己以為很熟悉的學校、屋苑或辦公樓時,會發現很多以前錯過了細節,從此對周遭的建築物另有新的體驗。
一座優秀的建築作品能夠令萬千的人受惠,我們希望香港人關注這些建築和創作它們的香港建築師。因此,本書不僅是單純的建築賞析,它還是一冊影畫集,讓建築物使用者一同細味建築師創作背後的動人故事。
《筆生建築》編輯
姚展鵬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