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紅色奔流:蘇聯裝甲兵建軍史的圖書 |
$ 160 ~ 334 | 紅色奔流:蘇聯裝甲兵建軍史
作者:Major 出版社:知兵堂 出版日期:2011-06-17 語言:繁體/中文 共 2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1917年2月,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繼續參與一戰;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實行代表會議蘇維埃的布爾什維克便很快獲得底層平民和士兵的支持,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革命者實現了俄國退出一戰,並與試圖復辟的臨時全俄羅斯政府發生內戰;1922年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紅軍擊敗高爾察克領導的白軍,以及八國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俄國革命完成。第一任蘇聯領導人佛拉迪米爾·列寧於1924年去世後,黨總書記約瑟夫·史達林從一連串的政治鬥爭中勝出,取得領導權。經濟上,史達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政治上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1939年8月,蘇聯先是與納粹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隨後於1939年9月後,和德國共同瓜分波蘭、將流亡蘇聯的德國政治難民交還納粹德國處理。但蘇聯在東歐將波羅的海國家納入版圖、割占羅馬尼亞領土,很快招致納粹德國不滿,兩者關係破裂,納粹德國於1941年6月22日不宣而戰入侵蘇聯。歷經4年激烈的戰事後蘇聯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除了戰前加入蘇聯的加盟國家之外,因出兵擊敗納粹德軍,在戰後得以控制東歐大部分主權國家,並與美英法盟軍一起瓜分占領德國和奧地利。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條約組織,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一度在1960年引發核戰危機,並在東南亞和南美等區域打代理人戰爭。與同屬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南斯拉夫等國也曾出現嚴重的矛盾。
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經濟增長速度變慢,加上軍事的夾擊以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蘇聯的國力已經落後於美國。在1980年代末,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米哈伊爾·戈巴契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加盟國之間的國際合作問題也逐漸爆發,導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鬥爭中獲勝的葉爾辛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原為蘇聯衛星國的東歐國家因為意識型態的對立,也紛紛加入以美國和歐盟為首的北約。中亞等受前蘇聯建設的區域與俄羅斯組成獨立國家國協,在各自主權的國際前提下繼續合作。
儘管蘇聯憲法規範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15個平等權利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但其聯邦特性不高,因為蘇聯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蘇聯16個加盟共和國中有2個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因為蘇聯是聯邦制國家,所以蘇聯在聯合國歷史上是唯一一個「一國三席」的主權國家。
維基百科
作為近衛軍中的精銳,蘇聯裝甲兵在戰火中經歷了痛苦的淬火與鍛煉,並最終在硬碰硬的鏖戰中,逐漸壓倒了納粹德國裝甲兵這支原本更為強大的軍事力量。
然而,正如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聯裝甲力量也不是在一天之內便成為了如此恐怖有效的戰爭機器。事實上,這隻紅色重裝恐龍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曲折與辛酸,當然還有鮮血與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