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文化瑰寶,
儒家經典承載著千年來先賢們對修身治國、
治世安邦的智慧和道德理念,
既是帝王將相治國理政的參考指南,
也是平民立德修身的行為準則。
重新審視這些經典文獻背後蘊藏的思想力量,
揭示其對社會的塑造及對世界思想史的深遠影響。
儒家經典承載著千年來先賢們對修身治國、
治世安邦的智慧和道德理念,
既是帝王將相治國理政的參考指南,
也是平民立德修身的行為準則。
重新審視這些經典文獻背後蘊藏的思想力量,
揭示其對社會的塑造及對世界思想史的深遠影響。
▶四書:儒學傳承的基本教材及其深遠影響
《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一起合稱為中國古代儒學「四書」,為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多少年來,「四書」在中國廣泛流傳,其中許多語句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影響特別巨大。
《論語》、《孟子》分別是先秦聖人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大學》、《中庸》則分別出自早期儒家的4位代表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和孟子,被稱為「四子書」。這4部書都表達了儒學的基本思想體系,是中國研究儒學最重要的文獻。
▶儒家經典:中國文化的璀璨瑰寶與思想影響力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先賢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對此,儒家經典詳實地記載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及影響後世的哲學思想。
儒家經典內容涉及到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制度、軍事鬥爭、文學藝術等多方面。千百年來,它既是讀書人從事學術活動的基礎文本,也是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國、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據。無論是在中國思想史還是世界思想史上,均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春秋》三傳:補述經義與史學傳承的重要典籍
《春秋》經文言簡義深,如無注釋,則無法了解。為了更好地說明《春秋》的綱目,孔子的好友左丘明便用大量具體史實著《左氏春秋》以補原書之不足,簡稱《左傳》。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各以所聞輾轉傳授,逐漸形成不同的《春秋》師說,由孔子弟子子夏傳給學生公羊高的形成《公羊說》,傳給穀梁赤的形成《穀梁傳》。
上述三部傳述補充並豐富了《春秋》的內容,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儒家經典:修身治國的道德規範與社會功能
儒家倫理學說主要是關於「士」的修身方面的道德規範和從政方面的治國原則。早期儒家對倫理及其功能予以更有現實意義的關注,因而產生了《周禮》、《儀禮》、《孝經》這樣的儒家倫理著作。
《周禮》的立意並非要實錄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為千秋萬世立法則,全書的謀篇布局,無不受此左右。《儀禮》中記載的一套禮儀,帶有極其明顯的階級烙印。《孝經》則首次將儒家倫理思想中的孝親與忠君連繫起來,並認為行孝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探索儒家經典的源流與影響,涵蓋了《四書》、「三傳」以及《周禮》、《儀禮》、《孝經》等多部儒家重要文獻。詳實解讀這些經典對修身治國的道德規範、社會功能及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遠影響。透過對儒學思想體系的探討,勾勒出儒家倫理學說對思想史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