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經貿、臺灣與大歷史 內容簡介
這本書指出,中國、日本和美國等如何透過經貿影響臺灣四百多年來的歷史。
這本書收錄作者中研院林滿紅教授8篇有關臺灣經貿史的跨時地、跨面向、跨領域的學術著作。每篇著作出版資訊,註於各篇起始處。這些著作發表收入此書時,都經過修改。這8 篇學術著作,就出版形式而言,有2篇論文、2 篇研究回顧、2 篇書評、2 篇重要史料指南。就所涵蓋的時間而言,有從古史到臺灣當代歷史者3 篇,置於本書綜論部分;另有分別集中談清末臺灣者3 篇;談日治時期臺灣者1 篇;談中華民國時期臺灣者1 篇;本書分別將它們收入其所討論的時代單元。這8 篇著作,如果要一言以概之,可說是:臺灣經貿史的一個跨時地、跨面向、跨領域回顧。
這本書回答的問題包括:
1.《隋書》〈流求國傳〉的「流求」是琉球還是臺灣?
2. 漢人何時大舉來臺?其背後與中國絲與日本銀間的貿易有何關連?
3. 漢人何時由臺灣的少數族群變多數族群?
4. 清末臺灣的開港何以與幕末日本的開港有同一根源?
5. 清末臺灣的貿易何以比中國大陸快速發展?
6. 清末臺灣的貿易何以有減少族群械鬥的作用?
7. 馬關條約如何影響臺灣的貿易對象由中國大陸為主,轉為之後百年之以日本或以美、日為主?該約簽定之後的50年間,兩岸財政支出有何不同?
8. 仰韶文明與明治維新如何在臺灣交會?這與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土地改革有何關係?
9. 蓬萊米、公醫制度、跳舞的年代在那個時間點同時步上臺灣歷史的舞臺?
10. 日本統治臺灣時期臺商的大陸經貿經驗對戰後臺灣有何啟示?
11. 中國、荷蘭、英國、日本、美國對臺灣的商業經營分別留下哪些影響?
12. 不同的經濟史研究法各有何利弊得失?#台灣蘭臺出版社。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滿紅
作者林滿紅教授,專攻歷史學,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與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研究所博士。
1990年之後擔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2008至2010年間曾任中華民國國史館館長。
2015年迄今擔任中央研究院與陽明醫學大學合開人文講座課程兼任教授。
2021年轉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研究課題包括:近代中國或臺灣的口岸貿易與腹地變遷、晚清的鴉片觀與國內供應、十九世紀中國與世界的白銀牽繫、亞太商貿網絡與臺灣商人(1860-1961)、亞太歷史與條約:臺海,東海與南海等。
目錄
臺灣經貿史的跨時地、跨面向、跨領域回顧──作者序 1
第一篇 綜論
臺灣商業經營的中國傳承與蛻變──以近四十年臺灣相關
研究為基礎之省察 11
評介陳紹馨著《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 69
評介赤嶺守著《琉球王國》 85
第二篇 清末時期
清末臺灣與中國大陸之貿易型態比較(1860-1894) 101
貿易與清末臺灣的經濟社會變遷 147
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的史料價值 181
第三篇 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臺灣經濟史研究之綜合評介 203
第四篇 中華民國時期
臺灣所藏中華民國經濟檔案介紹 259
索引 283
序
序
臺灣經貿史的跨時地、跨面向、跨領域回顧
這本書收錄我8 篇已出版著作,每項著作原出版資訊,註於各篇起始處。這些著作發表時間自1978 年延伸至2006年。因為都已出版了一段時間,這次收入此書時,都經過修改。這8 篇著作,就出版形式而言,有2 篇論文、2 篇研究回顧、2 篇書評、2 篇重要史料指南。就所涵蓋的時間而言,有從古史到臺灣當代歷史者3 篇,置於本書綜論部分,另有分別集中談清末臺灣者3 篇、談日治時期臺灣者1 篇、談中華民國時期臺灣者1 篇,本書分別將它們收入其所討論的時代單元。這8 篇著作,如果要一言以概之,可說是:臺灣經貿史的一個跨時地、跨面向、跨領域回顧。
對外貿易是臺灣歷史重要的一環。位於東亞之中的臺灣或中華民國,其1904 至1990 年之貿易依存度,與東亞之中的日本、大韓民國(南韓)、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比較起來,一直最高,其1980 年之依存度高達95.5%。
有關臺灣的商貿歷史,較具通史性質者,有《臺灣省通志稿》與《臺灣省通志》,以及黃福才、薛化元等的相關著作。 這些著作大抵都就臺灣本地敘述其商貿歷史的發展,這本書如果要與這些著作提出區隔,那也許是在這本書跨時地、跨面向、跨領域回顧的性質。跨時地是指會將臺灣某一個時段的發展放在更長的時間或更廣闊的空間框架下討論其背景與影響。以本書第一篇綜論的〈臺灣商業經營的中國傳承與蛻變──以近四十年臺灣相關研究為基礎之省察〉來說,將同樣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臺灣的草根商人較朝鮮的草根商人更有力量,推源於日本在臺灣的農業政策使從仰韶文明以來約七千年中國的小農經濟得以開展;這也影響:戰後臺灣,1981 年的中小企業占企業數99%,占就業人數62%,占總產值41%;1985 年,臺灣的出口總額有90%由其出口。
薛化元等所編《台灣貿易史》綜述臺灣史前時期或南島語族時期對外或島內貿易的考古與歷史研究,很值得參考。有關17 世紀以前的漢人在臺貿易,連雅堂所著《臺灣通史》曾載及:「當宋之時,漢人已至北港貿易」。 3 清乾隆年間臺灣海防同知朱景英所著《海東札記》曾指出:「臺地多用宋錢……余往北路,家僮於笨港(即今北港)海泥中得錢數百」,4 或為連雅堂之所本。但中國傳統,在大多數期間,即使換了朝代,舊朝的錢仍可在新朝的市面流通。5 朱景英此條資料未明言此等宋錢乃宋代即留置北港一帶,或於宋代以後始留置於此。成書於1225 年的宋代記載──《諸番志》提到:「其地(臺灣)無他奇貨,尤好剽掠,商賈不通」。 6 可見即使到了宋代,臺灣本島貿易,並不發達。之後於16 世紀中葉漸有貿易崛興,由本書綜論第三篇的〈評介赤嶺守著《琉球王國》〉,其實可以說明臺灣這種情形的背景。
西元3 世紀前夕,因黑潮暖流,臺灣與琉球都是木薯科、芋科作物由菲律賓,以及小米屬作物由東南亞向北傳播日本的重要通路。但在西元3 世紀之後,其他亞洲的重要文化交流路線崛起,臺灣與琉球相對孤立於國際舞臺之外。
琉球約在中國的唐朝時期,曾向日本納貢。唐明之間,琉球與日本、朝鮮、中國都有商貿往來。當明朝以平定倭寇為條件,要求日本建立朝貢貿易而未獲允諾之後,因為琉球列島正是倭寇可以泊船之地,明朝轉而與琉球於1372 年建立朝貢貿易關係,以有效地取代倭寇與中國的地方勢力合作進行的貿易,琉球王國因而是日本、東南亞、朝鮮與中國貿易的重要中介。臺灣直到大約1540 年,「日本銀──中國絲」的貿易興起之後才有顯著的變化。中國人如汪直等所領導的倭寇取代了日本人領導的倭寇,以掌握這個新的商機。西班牙所屬菲律賓興起的美洲銀貿易,也為私商提供利基。華人海商、荷商、西商紛紛以臺灣為根據地發展臺灣與日本、中國大陸、東南亞乃至歐洲的多角貿易,8臺灣逐漸取代琉球在東亞的中介地位。也因在中國的中古與近古時期,琉球在東亞的重要性大於臺灣,此一評介也相當程度參與釐清爭議百年的《隋書》〈列傳〉中流求國的「流求」是琉球還是臺灣的問題。
同時異地的比較,也在跨時地研究的範疇。納入本書第二篇清末時期的〈清末臺灣與中國大陸之貿易型態比較(1860-1894)〉一文指出1860-1894 年間臺灣相對中國大陸貿易快速發展的內容及其背後因素。納入本書第三篇日治時期的〈日治時期臺灣經濟史研究之綜合評介〉指出安定相對戰亂、農業創新的有無影響了20 世紀上半葉臺灣與中國在很多共同社會基礎上的不同發展。此文也指出臺灣發展類型為先農業後工業,日本為農工並進,印度則為先工後農。此文的跨地比較也包括:日本明治時期稅收以田賦為主,臺灣在為其殖民地時期,稅收以專賣收入及砂糖消費稅為主;財政支出,臺灣以事業費為主,中國以軍費為主;日治時期的臺灣每人出口值高於同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鮮;臺灣與同時期及之後中國的土地改革有科學農業是否先行發展的根本不同。
跨面向研究是指本書不只談臺灣商貿史,也談臺灣經濟的其他面向,及商貿與其他歷史面向的環環相扣關係。置於本書綜論第二篇的〈評介陳紹馨著《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除由其大作摘述由17 世紀到1960 年代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之外,此評介也凸顯陳著對1920 年代的臺灣有如下的重要觀察:臺灣本地人的抗日活動平息,全臺交通系統、警政系統、公醫系統完備,全臺在蓬萊米等農業品種改良,生活條件改善,瘧疾、天花、鼠疫、霍亂等傳染病去除,更有生命願景的基礎上,除了人口大增以外,現代社團組織如婦女會、工商會等逐漸取代傳統的民間組織,藝文活動如現代美術、舞蹈、話劇等也逐漸取代傳統的藝文活動。
跨領域研究是指向其他社會科學學習。納入本書第二篇清末時期的〈貿易與清末臺灣經濟社會變遷〉,除引經濟理論摘述《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 ~1895)》一書的重點之外,也指出這三項出口產業協助化減臺灣長期以來的族群械鬥,也幫忙增建書院以提振儒家文化。〈日治時期臺灣經濟史研究之綜合評介〉一文所觸及的經濟還包括貨幣、物價、警察與經濟、米糖關係、不同階段經濟發展重點、臺灣與東南亞、中國大陸、日本的經濟關係等。
前舉陳紹馨的大作,也讓我們瞭解歷史學可以從社會學中學到很多。〈日治時期臺灣經濟史研究之綜合評介〉介紹G. W. Barclay 所說臺灣在1945 年以前大多數的人還是住在2 萬人以下的鄉鎮裡。陳紹馨指出1960 年代之後臺灣才有臺北大都會的形成。這都是有關臺灣空間歷史變化的重要掌握。〈臺灣商業經營的中國傳承與蛻變─以近四十年臺灣相關研究為基礎之省察〉有關臺灣當代商業經營部分,除歷史學門之外,也向社會、企管、人類、心理、法律和政治等學門有所學習。此文強調宗教在傳統商業經營中的重要性,甚而影響至今,則受到人類學的啟發。
除〈貿易與清末臺灣經濟社會變遷〉與〈清末臺灣與中國大陸之貿易型態比較(1860-1894)〉引介頗多貿易與經濟發展利弊得失的經濟理論之外,〈日治時期臺灣經濟史研究之綜合評介〉更細說以階段性制度史研究法、一般性制度史研究法及計量經濟研究法研究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史的利弊得失,也由各研究法中學取這段歷史的重點。
有感於當代臺灣研究大多由社會科學家著手,但多少是受美國的影響,當代臺灣的社會科學家很多不重視歷史,不重視質化研究,〈臺灣所藏中華民國經濟檔案介紹〉一文表面上是介紹經濟檔案,實則那些包括政府部門與非政府部門的重要檔案,其他社會科學家們都可參用。以利用所介紹檔案而寫的《美援與臺灣的職業教育》、《美援與台灣之森林保育(1950-1965)─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關係之個案研究》、《亞太政治經濟結構下的臺日鳳罐貿易(1950-1972)》為例,其意義絕不只限於歷史學門本身。藉由史學與社會科學的更有效結合,臺灣的當代研究希望能更加堅實。歷史學門常說:「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在當代研究加強之後,歷史學相信也能更加豐富。
本書插入22 張圖片,也提供索引,希望能勾勒本書若干重點。
本書編排過程,曾得墜如敏小姐、蔡蓉茹小姐、黃亦晨先生、王禹誠先生協助,墜小姐更是加了很多班奧援,書中所收各文涉及經濟理論與經濟計算的部分有外子梁啟源先生幫忙。
本書所收入各文在原先出版時都曾得到原出版單位很多的支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在我延長服務屆滿之後給予兼任研究員的優渥研究環境,使我得以從事此書的修改與整編工作。於此一併致謝。書中錯誤也請各界不吝指正。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509119
- 叢書系列:臺灣史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
| 作者:韓雨墨 出版社:大元書局 出版日期:2010-06-29 66折: $ 199 | | 66折: $ 238 | | 66折: $ 211 | | 66折: $ 165 | |
|
|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24-08-01 $ 316 | | 作者:台灣角川 出版社:角川精品 出版日期:2020-12-10 $ 266 | | 作者:八田 てき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24-12-10 $ 204 | | 作者:中山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1-27 $ 209 | |
|
| $ 190 | |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09-27 $ 93 | | 作者:師走ゆき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06 $ 103 | | 作者:飴乃吉吉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27 $ 11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