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維柯《新科學》之中古性的圖書 |
$ 145 ~ 149 | 維柯《新科學》之中古性
作者:黃文斐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0-06-01 語言:繁體書 共 3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科學的源頭最早可追溯到約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這兩個文明在數學、天文、醫學方面的成就傳入並塑造了古典時代的希臘自然哲學,後者正式嘗試以自然原因來解釋物質世界中的事件。西羅馬帝國傾覆後,在中世紀的頭幾個世紀中,有關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念的知識在西歐漸漸被遺忘,但卻在伊斯蘭黃金時代的穆斯林世界中得以保存下來。10世紀到13世紀,西歐找回了古希臘的著作並吸收了伊斯蘭學者的研究,自然哲學就此復活,並且接下來在始於16世紀的科學革命中轉型,其間的新觀念和新發現脫離了古希臘觀念和傳統之窠臼。科學方法迅速在獲取知識方面起到更大作用,不過科學的制度化和職業化還是要等到19世紀才開始成型。
科學原僅指對自然現象之規律的探索與總結,但人文學科也越來越多地被冠以「科學」之名。現代科學一般說來可劃分為三大分支:形式科學,研究抽象概念;自然科學,在最寬泛的意義上研究自然;以及社會科學,研究個體與社會。不過,對於形式科學能否確實算作一類科學存在不同意見,因為其並不依賴經驗證據。而運用既有科學知識以達成實用目的的學科,如工程學和醫學,則被歸為應用科學。
科學以研究為基礎,而研究通常是在學術和研究機構、以及政府機構和公司中進行。科學研究的實際影響使得科學政策被制訂出來,以求施影響於科學界,促使商業產品、武器、醫療衛生以及環境保護獲得優先發展。
維基百科
維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於1725年完成《新科學》一書,礙於《新科學》內容曖昧難懂,維柯終生僅為那不勒斯大學修辭學教授,聲名未曾遠播,要到 1799年才逐漸散播到義大利以外之地。當時法國大革命的漸進派認為維柯強調各時代、各社會自身有其特殊律法的學說,正可為其所用,視維柯為溫和穩健派愛國主義的源頭。1860年代,馬克思讚揚《新科學》一書充滿了天才之光。在西方,討論維柯的著作甚多,各有其研究取向,關於維柯的中文研究就相當稀少,多是通論書籍中的某部份。一般中文學者多從維柯的社會歷史學或歷史哲學下手,並且偏向觀念論者的解釋觀點,特別強調其反笛卡爾主義以及重視想像力的部份。但關於維柯歷史理論中的天意部份,中文學者便很少論及。中文研究者大多視維柯為一位與當代格格不入的天才,忽略了任何思想或多或少都有其形成的背景因素,不會完全憑空而起。本文研究維柯的《新科學》時,將避免如中文學者特別偏向觀念論或歷史主義的說法,而需同時注意到《新科學》為一部「科學性」的作品,從這兩個角度來解析《新科學》的內容為何。維柯的《新科學》其實是新舊雜陳的,於創新學說的背後蘊含了中古基督教神學的觀點。此中古性便是本文的核心所在。
本文將分為四章,第一章說明維柯的「新科學」究竟是指什麼?《新科學》又新在何處?第二章追溯維柯科學觀的社會、智識背景,第三章探討科學觀中蘊涵的宗教問題,第四章總結維柯學說中的新舊雜陳,試著提出其學說裡,所蘊含的中古基督教思想的部份。
作者簡介:
黃文斐君,臺灣大學87學年度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本論文由楊肅獻教授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