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過去十幾年間行為金融學的發展做了一個具有權威性和廣泛性的綜述。在1993年,《行為金融新進展(1卷)》中就對金融學的這一新研究途徑給出了標准的參考文獻。這一新研究途徑,正如編輯理查德•泰勒所言,「要接納經濟行為的某些參與人某些時候在理性上是不完全的可能性。」自那時以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網絡泡沫的破滅及隨之而來的市場萎縮進一步驗證了金融市場常常並不表現出好似真的在通曉金融學理論的完全理性投資者主宰下交易的行為。行為金融對資產定價、個人投資行為及公司金融等領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並將繼續取得令人振奮的實證以及理論進展。
《行為金融學新進展(Ⅱ卷)》是這一領域必不可少的新資料。本書由多名頂級專家近期撰寫,這也說明了行為金融學的持久能量:對個體市場參與者做出的完全理性決策的具體偏離如何給出令人困惑的市場現象的解釋。與1卷一樣,本書超越了金融學界,有力地揭示了在經濟生活的其他領域應用行為方法的重要性。
羅伯特·J·希勒(Robert J. Shiller),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耶魯大學經濟學Stanley B. Resor教授,耶魯管理學院金融國際中心研究員。1972年在MIT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此後曾被多次授予榮譽博士或教授。他是國際經濟研究局副研究員、美國藝術和科學院研究員、計量經濟學會研究員、古根海姆獎學金獲得者和美國哲學學會成員。希勒在金融市場、行為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不動產、統計方法以及市場公眾態度、意見與道德評判等方面,著作頗豐。其中包括《市場波動》(Market Volatility,麻省理工學院出版)和《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等。理查德·H·泰勒(Richard H. Thaler),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芝加哥大學商學院行為科學和經濟學Robert P.Gwinn教授,芝加哥大學決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助理研究員,在NBER他和其他人共同負責行為經濟學項目。泰勒被認為是在試圖填補心理學和經濟學之間的缺口的先驅者之一。他曾研究過的問題包括自我控制、儲蓄、心理核算、公平、稟賦效應、行為金融學。他是《贏者的詛咒》(The Winner』s Curse)和《准理性經濟學》(Quasi Rational Economics)的作者,是論文集《行為金融學新進展(I)》(Advances in Behavioral Finance(I))的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