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鬼戰士》在人們心中豎立英雄形象的影帝羅素.克洛,在《美麗境界》中演活了沉穩、內歛、天才卻又神經自閉的數學家,羅素.克洛的成功,不只是因為他塑造了英雄的豪邁氣勢,還有他對內心戲的細膩詮釋。
在現實生活中,他是一位叛逆、狂野、多情、浪子型的性格男人,總是以暴躁、多情、辱罵記者等行為而引起爭議,其實這一切並不是他的明星架子。經由本書,我們會看到擁有毛利人血統的克洛,在歧視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的生長背景下,及其尋找自我認同的過程中,造就了克洛的狂野不拘。作者收集了和羅素接觸過的導演、演員和記者等人的訪談資料,為我們建構出了銀幕背後真實但不為人知的羅素.克洛。
在光鮮亮麗的背後,明星過著怎樣的生活呢?這本羅素.克洛的傳記忠實地描繪了他出生的背景和成名之路。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克洛初出道時是以搖滾樂手的姿態站上舞台,並且持續至今。雖然克洛在歌唱事業上並沒有大紅大紫,然而一次偶然的演戲經驗,卻開啟了他藝術生涯的另一面,他所主演的《神鬼戰士》和《美麗境界》可謂其演藝事業的高峰。
吸引讀者的還有羅素的情史。本書仔細處理了羅素.克洛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各類情史。雖然羅素.克洛經歷這麼多的愛情,可是長久以來深繫他心的,還是他現今的太太丹尼爾.史賓塞。愛情是浪子的鎮定劑,婚姻是他的救贖。
戲中成熟內歛、深謀熟慮的羅素.克洛,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個火爆分子。尤其在面對美國記者時,他更是毫無耐性,並常口出惡言,這或許和他身為毛利人自幼身分認同就受到質疑有關。
最可貴的是,本書介紹了羅素.克洛所演出的每一部電影,以及羅素對他所飾演的角色的揣摩過程,呈現了他敬業且專業的一面。想一窺鏡頭後有趣的花邊軼事,一定不能錯過此書。
作者簡介:
詹姆斯.L.狄克生(James L. Dickerson)
狄克生擔任作家、編輯、記者、專欄作家、評論家和攝影師有三十餘年,出版了許多著作,包括著名爵士樂大師路易斯.阿姆斯壯的妻子莉.哈汀.阿姆斯壯(Lil Hardin Armstrong)、著名歌手經紀人湯姆.派克上校(Colonel Tom Parker)等傳記。曾為社會工作者和心理諮商師的狄克生,應用他的專業知識為背景,為他的傳記著作注入心理學的觀點。
譯者簡介:
林靜慧
政治大學英語系、英國洛翰普頓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 Roehampton)兒童文學碩士,曾任編輯和翻譯等職務。
章節試閱
1 紐西蘭―時鐘開始運轉
一八四○年代,當第一代的白種人移居到紐西蘭時,約有四十萬毛利人居住在這些島嶼上。這些棕色皮膚的原住民,與其他居住在西太平洋群島上的夏威夷及大溪地的部族有關連。到了一八九○年,這些島嶼上的毛利人,因為與來自歐洲的勘探者及移民所帶來的疾病抗戰,數目已經降至四萬人。
現今,在紐西蘭三八○萬的總人口中,毛利人超過三十五萬。他們在各行各業的表現都相當傑出,但是超過一個半世紀以來,他們都面臨著制度化的種族歧視主義限制;軍事支配、社會隔離、經濟剝奪,以及宗教迫害。長久以來,他們是被白種人所輕視,並且被隔離在島上主流的杜交及經濟活動之外的二等公民。
羅素˙艾拉˙克洛(Russell Ira Crowe)出生在這樣的世界裡。他生於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在紐西蘭威靈頓(Wellington)近郊的史特拉摩公園(Strathmore Park)。父母親為亞歷士.克洛(Alex Crowe)與喬瑟琳.克洛(Jocelyn Crowe),二一人都帶有毛利人的血統。在一些紐西蘭人的眼中,羅素是一個混血兒。他的外曾祖父是毛利人,而在這個以種族純粹而自傲的國家,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區別,不論就他身為人或演員而言,都在後來深深地影響了他。
當羅素出生時,亞歷士與喬瑟琳的工作是負責在電影拍攝場地準備伙食。在紐西蘭,電影工業並不發達,但是有足夠的工作機會讓克洛家族得以餬口。因為喬瑟琳的父親史坦.威密斯(Stan Wemyss)是一個著名的電影攝影師,所以他們在這個行業裡有不錯的人際關係。當亞歷士找不到電影相關的工作時,則會擔任酒吧經理以維持家計。
羅素生命中的前七年都在威靈頓度過,在他哥哥泰瑞(Terry)的陰影下成長。雖然威靈頓是紐西蘭的首都,也擁有最大型的港口設備,但是就美國或歐洲的標準而言,它並不是一個大城市,並且,在一九六○年早期,其人口大約只有十五萬左右,而其中約有一萬人為毛利人。
二十世紀後半葉出生在紐西蘭混血兒之處境,就像出生在美國南方的非洲―歐洲混血兒一樣。儘管再怎麼細微而不明顯,混血兒身上總是烙著一個杜會的印記。許多年來,紐西蘭限制非歐洲人的移民機會,特別是對亞洲人種以及那些非洲人的後裔。現在,居住在紐西蘭的亞洲人不超過二萬人,而且就統計數字上來說,紐西蘭沒有非洲人。就種族而言,它是這個星球上膚色最白的國家之一。
雖然白種人移民與毛利人之間數年來一直有衝突,紐西蘭仍發展成世界上最進步的國家之一。它是第一個允許女性擁有投票權的國家,第一個對所有居民提供社會安全福利金的國家,也是第一個要求管理階層與勞工將彼此間的爭議交付仲裁的國家。正是這種的杜會觀感和保守的種族信念的衝擊,形成羅素獨特的自我意識。在羅素的學齡時期,他對自己的血統懷有矛盾情緒是可以理解的。
年幼的時候,羅素身上有二樣最清晰的特質;他喜歡音樂(他的父母親在他六歲時,就為他買了第一把吉他),還有他喜歡模仿周遭的人,特別是那些帶有奇特口音或說話方式的人。當客人發現自己成為羅素的模仿對象時,亞歷士和喬瑟琳經常得向客人道歉。
一九七○年,因為喬瑟琳的教父提供她與亞歷士一個工作機會,使得當時六歲的羅素與家人必須搬到一千二百英里遠的澳洲居住。她的教父是一個新的電視節目的製作人,節目名稱為《間諜勢力》(Spyforce)。
這對身為外燴業者的他們來說是一大突破。電視節目與電影不同;電影通常只需四個到十二個星期就結束,而電視節目提供一個無限期的工作機會。如果他們幸運的話,這個電視節目可能會演個好幾年。
《間諜勢力》是由三十歲的演員傑克.湯普森(Jack Thompson)主演。他在之後接演了超過五十部的電影及電視影集,包括《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Star War: Episode II)以及《熱天午夜之慾望地帶》(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一九七○年,當他答應主演《間諜勢力》時,他被認為是澳洲最有潛力的新星。
此時,羅素已開始對演戲產生興趣。當喬瑟琳得知副導演正在為《間諜勢力》尋找一個會持續出現的孩童角色時,喬瑟琳利用她教父的影響力,為羅素安排了一次試鏡。他並沒有得到那個角色,但他因此受雇扮演被湯普森所飾演的角色從死亡中救出的孤兒之一。
羅素只有一句台詞,但這樣就足夠使他迷上演戲了。電影和電視節目成為家庭討論中常出現的話題。喬瑟琳的的父親史丹˙威明斯被公認為紐西蘭的電視和電影界的先鋒。他首先以第二次大戰的攝影師身分,在日本與巴布亞(Papua)、新幾內亞拍攝同盟國的軍隊,建立起自己的名聲,之後,與他的太太喬依(Joy Wemyss)建立了一個電影攝影棚。
在許多方面,史丹˙威明斯對羅素的影響比羅素自己的父親還大。史丹是一個粗獷的人,是個男人中的男人,曾在戰爭中冒生命的危險,雖然他從來不會談起它,只在每年的退伍軍人節,穿上他的制服參加遊行,尤其是在每年四月二十五號的紐澳軍團紀念日(Anzac Day)的那天。這一天是用來榮耀回國的男女服役人員。羅素尊敬他,也想要取悅他。他拿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外公的做比較,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因為外公顯然是家中最有成就的成員。
儘管在媽媽教父的幫忙,以及史丹和喬依˙威明斯的鼓勵之下,羅素仍無法得到另一個電視角色。他持續試了好幾年,但是那些雄心壯志,在他十歲生日因玩英式橄欖球而撞斷門牙之後,很快就消逝了。影片就是沒有那麼需要缺了門牙的童星。
在那個時候,羅素將注意力轉向音樂,在一九七○年代早期,當時的文化潮流主要是音樂而不是電影或電視。澳洲同樣也經歷了由於越戰而正在美國發生的文化革命陣痛期。在一九七○年,當羅素到了澳洲,反戰示威正撼動著澳洲與紐西蘭二國。
爭論不休的是徵兵問題。澳洲已經派駐六千八百名部隊到越南,他們全都是應徵召而來,而澳洲政府因承受了莫大的壓力而要終結自身對戰爭的涉入。公眾的意見調查顯示,約有三分之二的人不贊成徵募年輕人上戰場。而紐西蘭政府幾乎也是處於同樣的情況,不過因為他們只有四七○個軍人在越南,政府領導人並沒有感受到需要緊急撤退的同樣壓力。
在一九七一年,澳洲選出了新任的首相威廉˙麥馬洪(William MacMahon)。他馬上宣布由越南召回一千名部隊。第二年,他將所有剩下的兵力全部召回,並將徵兵令廢除。
這波反戰示威以及越戰世代與二次大戰世代之間的衝突主導了一九七○年代早期至中期的音樂。當羅素開始自學吉他時,他在收音機上聽到的音樂,與在美國、歐洲所播放的音樂相同。披頭四(Beatles)的《讓它去》(Let it be)、賽門與葛芬柯(Simon and Garfunkel)的《橫跨在惡水上的橋》(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以及艾德˙溫史塔(Edwin Starr)的《戰爭》(War)都在榜上。澳洲與紐西蘭當地的音樂景況與國際上的並無二致。
伴隨著街上的騷動,羅素的家中也隨著不安起來。當《間諜勢力》停播後,亞歷士和喬瑟琳重回為電影製作公司做外燴的工作,但這就代表經常性的遷移,而羅素與泰瑞必須常換學校,這些都影響了他們對家庭的感覺。
最後,亞歷士完全放棄了外燴的工作,開始當起飯店的經理。對羅素來說,這二個工作 ―為影片做外燴以及飯店經理―是有密切關連的。「因為我們與飯店和電影有往來,所以我們一直都與表演者有一定程度的關聯,」他告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一家飯店就像做外燴的人在幕後工作:你看到人們最好與最壞的一面。一到早上,所有的魅力都消失了,只剩下腐壞的啤酒味。」
……
1 紐西蘭―時鐘開始運轉
一八四○年代,當第一代的白種人移居到紐西蘭時,約有四十萬毛利人居住在這些島嶼上。這些棕色皮膚的原住民,與其他居住在西太平洋群島上的夏威夷及大溪地的部族有關連。到了一八九○年,這些島嶼上的毛利人,因為與來自歐洲的勘探者及移民所帶來的疾病抗戰,數目已經降至四萬人。
現今,在紐西蘭三八○萬的總人口中,毛利人超過三十五萬。他們在各行各業的表現都相當傑出,但是超過一個半世紀以來,他們都面臨著制度化的種族歧視主義限制;軍事支配、社會隔離、經濟剝奪,以及宗教迫害。長久以來,他們是被白種人...
目錄
第一章 紐西蘭-時鐘開始運轉
第二章 《無法無天》的情歌
第三章 三十音步的鬧聲發現《狂戀青春族》
第四章 好萊塢召喚著《致命的快感》
第五章 由《鐵面特警隊》孵出《驚爆內幕》
第六章 梅格讓《神鬼戰士》留在澳洲
第七章 在《美麗境界》中找到救贖
電影大事記
第一章 紐西蘭-時鐘開始運轉
第二章 《無法無天》的情歌
第三章 三十音步的鬧聲發現《狂戀青春族》
第四章 好萊塢召喚著《致命的快感》
第五章 由《鐵面特警隊》孵出《驚爆內幕》
第六章 梅格讓《神鬼戰士》留在澳洲
第七章 在《美麗境界》中找到救贖
電影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