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美,靈魂的禮物

的圖書
美,靈魂的禮物
$ 110 ~ 306
美,靈魂的禮物
作者:皮耶洛.費魯奇 / 譯者:廖婉如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1-10-05
語言:繁體/中文   
點我評分 圖書介紹5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美,靈魂的禮物

內容簡介

  美,是最強大的心靈力!
  價值、意義和美感,是心靈的最佳保養品。每日服用,靈魂快樂又健康!

  達爾文說,美感是物競天擇的一個決定性因素。許多研究證實了這個說法:從小接受美學教育的孩子,較有自信、人際關係較好、遇到逆境比較樂觀;醫院加入美感元素(藝術和大自然)後,病患康復更快、藥物使用則降低;而原本彼此抱怨、憤怒暴躁的怨偶,只要感受到美,對立的態度立刻柔軟下來,撤除防衛,願意溝通傾聽。

  每個人的靈魂都喜歡美的事物,欣賞美是人的天生本能,也是人性的基本需求。美是生命的強心劑,帶給我們希望,使我們熱愛世界;遠離美,靈魂會生病,死氣沉沉。愈常接受美的洗禮,活得就愈快樂、充滿活力。

  《美,靈魂的禮物》全書洋溢美感能量,從生活的各種面向切入,完整介紹美學力的神奇作用:美可以提升生活品質和自我認同感;美可以療癒我們的傷痛,促進身心健康;美不只存在於外表,內在美更是人際關係的重要關鍵,可以促動深刻的靈魂交流;美感不僅喚起我們的情感,也會打開心靈視野,幫助我們以不同角度思考,做出更開明豁達的決定;美讓我們珍惜大自然和環境,看透戰爭和仇恨的荒謬,以和諧之心,尊重我們所棲居的美麗地球。

  侵略、剝削、破壞、仇恨是無法與美並存的。美讓我們活出更好的自己,再度敞開心扉,以孩子般的純真眼光,擁抱健康、良善、和諧與幸福。美,讓生命飽滿,帶來真誠的救贖。

作者簡介

皮耶洛.費魯奇(Piero Ferrucci)

  心理治療師兼哲學家,當前歐洲靈性心理學的導師之一,乃高瞻遠矚的著名哲學家赫胥黎及其妻音樂家羅菈.赫胥黎的外甥,同時也是人文心理學先驅暨綜合心理學之父阿沙鳩里(Roberto Assagioli)的學生及助理。著有《仁慈的吸引力》、《明日之我》(What We May Be)、《高峰經驗-柳暗花明又一村》(Inevitable Grace)、《孩子是個哲學家》(What Our Children Teach Us);編有赫胥黎演講集《人類處境》(The Human Situation)一書。目前偕妻及兩個兒子定居於義大利佛羅倫斯。

譯者簡介

廖婉如

  紐約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曾任技術學院講師,現專事翻譯,譯有《榮格解夢書》、《塗鴉與夢境》、《凝視太陽》、《以愛之名,我願意》等書,以上均為心靈工坊出版。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喜樂的形式
美是肯定生命
美無所不在
生命之愛
萬物皆美

第二章 獨特的每一刻
品味
即興
現實的實相

第三章  療癒
美如何帶來療癒
創造力
大自然與音樂
隱形的幫手

第四章  美的核心
分享
靈魂之美
善與美
美是基本需求

第五章  知識
心智與美
揭曉
神祕的迴響
超越

第六章  自我、自然、社會
濫用與敬畏
美能化干戈為玉帛
結語

 

前言

  讓我們從一則非洲故事講起。從前從前,非洲有個平凡的家庭,家裡有爸爸、媽媽和孩子們。他們在各方面都如同一般人,唯獨一件事例外,就是這些孩子的身體並非血肉之軀,而是蠟做的。

  這下問題可大了。他們絕不能走出戶外曬到太陽,否則就會融化,因此他們只在夜裡活動,從沒親眼見過外面的世界。一到白天,他們就待在沒有窗戶、隔絕光熱的草屋裡,雖然暗無天日,但安全無虞。「我們永遠不曉得這世界是什麼模樣。」他們會這麼說,但他們是聽話的乖孩子,而且彼此相親相愛。不過,蠟做的身體也有個好處,就是感覺不到疼痛,即使被針扎到,也渾然不覺。

  這家人一直以這樣的方式,安然度日。這些孩子當中有個名叫那瓦比,生性非常好奇,他聽說外面的世界多彩多姿,經常幻想著那個世界有多麼奇妙,很渴望能到外頭去見識見識。他想看看天空和雲朵、壯闊的河流、斑馬、獅子、長頸鹿;他想看看樹木隨風搖曳,還有一望無際的草原奇觀。他厭膩了成天待在家,老是盯著牆發呆,一心想要到外頭去,親眼目睹這大千世界的百變風貌。

  於是,某日天剛破曉,他決心要離開家門,展開一趟探索之旅。「別去吧。」他的爸媽苦勸,擔心他一出門就會融化。「別去吧。」他的手足們哀求。但是他毅然決然邁開步伐,踏入陽光裡。

  他的旅程並沒有持續很久。他看見微曦中的金色曙光,泛著嬌柔粉紅的淡紫雲彩,還有成群的印度豹急奔而過的壯美景象,他放眼所見的一切,都是那麼神奇。很快地,太陽露臉了,萬丈金光逐漸散發強烈威力,於是他開始融化。不久之後,就化為地上一灘五彩繽紛的蠟。

  傍晚時,他的手足們外出尋找他的下落,看見他變成地上一灘蠟,難過得放聲大哭,淚水落在那蠟上。他們和父母親合力把這灘蠟塑成一隻小鳥,並且插上棕梠葉當翅膀,好讓蠟鳥可以抵擋太陽。他們把蠟鳥放在家附近的一座山頭上,然後回到草屋裡等著,透過牆上的細縫凝望那鳥兒。

  破曉時分,蠟鳥散發出火焰般的色澤。他似乎開始呼吸。隨後他果然睜開眼,展開翅膀,家人們懷著敬畏注視著他。他化成一隻色彩斑斕、珍貴罕見的鳥,飛到屋頂上方盤旋一圈,彷彿向他們寒喧致意後,隨即振翅高飛,愈飛愈遠。他終於可以一償宿願,快快樂樂盡情探索,徜徉在天地之間。

  這個故事的主題是死亡與重生。在最極致處,美不僅帶給我們快樂,同時震撼我們,讓我們無所遁逃,進而使我們轉化蛻變。它的力量恢弘磅礡,我們當下會感到難以招架,於是舊有的藩籬傾頹倒下,陳腐的信念灰飛煙滅。最終,舊我殞滅,新我嶄露。

  有時候,生活會開啟一扇門,我們走了進去,發現裡頭別有洞天,那兒的景致前所未見,新奇、遼闊而動人。之前,我們一直待在狹小而安全的地方,想像不到有這麼一扇門存在;門開之後,卻發現裡頭風光明媚,山巒溪谷綿延起伏,雲霧氤氳,陽光下的河流閃著粼粼波光,宛如一幅綺麗的錦繡,而我們的生活也就此完全改觀。

  讓我們想像,有個三十歲的女子,她有著尋常的煩惱:愛情、事業、結婚等等的可能,如何收支平衡和保持身材等等。有太多的事盤據她的心思,因而不會對美的事物和經驗特別感興趣。

  有一天,就像巫師施法般,一扇門敞開了,她走進一個意想不到的世界,開始看見存在於週遭和內心的美:幻化多變的雲、鳥兒啼囀、池塘裡的倒影、荒煙漫草中的廢棄車、不求回報的善舉、莫札特K488號鋼琴協奏曲慢板樂章、記憶中多年前的某次邂逅、映著陽光的斑斕秋葉、足球賽精彩的射門得分、一封感謝信、曼妙舞姿、大都會的天際線、洋蔥剖面的紋理、夕照下的暮色、海浪拍打岸邊的濤聲、褪色老舊的告示板、金龜子背上的光澤、清朗夜晚漫步在城街上、一幅林布蘭的蝕刻畫、一襲雅緻的舊衣裳、夏日清晨山間的空氣、一首字字珠璣的詩、一朵花的芬芳、蓋希文(Gershwin)的「夏日時光」、灑落在鄉間的月光、孩童的眼神、貝殼上的紋路、一個夢想、滿天星斗的夜空,不勝枚舉。

  現在,這女子突然能看見美。而我們要問的是:她會有什麼改變?當我們敞開心迎向美,生活會如何起變化?本書的主旨就是要回答這問題。

  美是基本需求

  有人可能會說,美是多餘的奢侈品,沒什麼實用價值,少了它,日子多少還是可以如往常般過下去。我倒不這麼認為,以上述那位女子為例,我們會發現體驗到美之後,她彷彿脫胎換骨,性情也大為改變,感情生活更熱烈,內心世界更豐富,感受更敏銳,與人相處更自在,自我認同更強烈,自尊心更穩固,做決策時更有自信,更有能力過好每一天,對於人的存在也有更深刻的體悟。

  這是檢視審美體驗的第一要點。美並非像遙遠的衛星,反倒有如太陽,為生活每一面賦予光熱與活力。我經常帶領以美為主題的工作坊,學員們往往會在活動結束後告訴我,他們原以為美是一種偶發的特定經驗,好比欣賞一幅畫或聆聽一段音樂,但是聽了我的演講之後,他們了解美是人生的要素,它牽動著生活的每個面向,直抵人的本質核心。

  美的益處

  多年來我常以美為題開課,也在心理治療中談論它。我訪談過很多人,請他們說說美的事物帶來的影響。在這過程,我拋開所有理論概念,盡可能以開闊的態度來看待每一種體驗,聆聽它的教誨,從不用它來印證某個觀點,直到了解透徹之後才下結論。

  此外,當進行這些訪談,以及整個研究過程時,我秉持著一個基本原則:美沒有固定標準。我並沒有事先預設什麼是美,什麼不是美,只要有人覺得哪樣東西是美的,我都毫無保留全盤接受。在這一行,你不能否定別人的經驗,你的出發點是要去理解別人的經驗。

  隨著研究的進行,我愈來愈明白,美對於人的性情,以及由此延伸,所有意想不到,甚而看似毫不相干的部分,有多麼不可思議的影響。「我忘了我所害怕的一切」、「我懂了好多事」、「我看見幸福」、「我感到放鬆又很充實」、「能活著我很感恩」。

  這其中,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在這個數位化的年代,一個情緒喧騰、壓力重重、刺激過量的年代;一個充斥虛妄的欲望、私密外曝、步伐狂亂、媒體轟炸的年代;社會不時侵襲、糾纏、誘惑或麻痹我們的年代,我們的真實感受何在?冒著迷失自己的危險,置身於一大堆不屬於我們的情緒裡。或者更糟,受困於內心一股無名的巨大空虛之中,說不定還根本渾然未覺。與美邂逅,輕易地把我們帶回情感自然流露的純真狀態。

  讓我訝異的是,進行這項研究時,從沒有人問,我所謂的「美」是什麼意思。他們一聽就懂,好似我問的是何謂「藍」或何謂「甜」一樣。不過,他們和美的關係則是另一回事。就某些人來說,這關係充實而直接;就另一些人來說,這關係較為曲折棘手,就像人和生活中其他基本現實面,如食物、性愛、金錢或死亡的關係一樣,這之中可能充滿魅惑、恐懼、尷尬、矛盾、壓抑。每個人對待美的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就某方面來說,它反映了我們的整體性格。

  我們也別遺漏另一個重點:美的經驗是多重面向的。當我們感受到美時,通常會覺得它是具同質性的單一事件,然而美的經驗實則由各式各樣獨立、有時是恰好同時出現的許多因素所促成。舉個例來說,我看見希臘神殿時,它的和諧與完美讓我深深折服與感動。而究竟是什麼,讓我有這般感受?是因為神殿的完美比例符合了「黃金比例」(Golden Mean)這個古希臘認定美的標準?還是火紅的罌粟花和澄黃的金雀花、海的氣息、清爽的空氣,以及環繞神殿的迷人景致,也是我美感體驗的一部分?假使在十一月的清晨,看見這神殿從霧靄朦朧之中詭祕地露臉,說不定我會覺得這慢慢褪去神祕面紗的撩人風情,正是它美之所在。

  或者,說不定是我想起了希臘神話的緣故,置身在那神殿裡,總令人覺得神靈臨現其中;說不定是希臘羅馬古詩浮現在我腦中所致。也或許深深打動我的是古老石塊的粗礪質感,以及傾頹的廢墟予人的蒼涼迷魅;如果出現在我眼前的是全新的複製建築,我會完全無動於衷。最重要的是,我當時和心愛的人一起欣賞這神殿,所以這一刻格外深刻難忘;要是在我身旁的是一群粗魯的觀光客,他們大聲喧嘩,在圓柱上胡亂塗鴉,隨地丟垃圾,我還會感覺到美嗎?

  富裕的貧窮

  在這項研究裡,我所依循的是義大利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心理綜合學派之父阿沙鳩里(Roberto Assagioli)的原創概念。阿沙鳩里率先在心理學領域強調美的重要性,他常問病患和學生最喜歡哪部電影,哪些書籍、繪畫和雕像影響他們最深?在他看來,美是生活裡不可少的要素。

  阿沙鳩里是這領域的先驅,他的觀點不僅意義深遠,而且非常切合當代人的處境。人類的歷史演變至今,在西方社會裡,我們的處境同時是希望無限卻又令人憂心。從某一方面來說,我們和全世界接軌,知識爆增,所有隔閡逐一崩塌,神奇的科技把虛幻的神話化為日常的現實;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卻一步步陷入貧窮的危機:我們像奴隸似的,為了生活瑣事奔波,陷在城市雍塞的車陣中動彈不得;如行屍走肉一般在虛華空洞的購物商城裡遊盪、消費;和逝去的戀情糾葛不清。

  我們因為陷溺在數不清的刺激裡,最後變得心思渙散,渾渾噩噩,而這正是富裕的貧窮:因為失去意義、價值與美感而吃苦受罪;這正是靈魂的貧乏:我們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然而細究起來,卻發現自己一無所有。

  在這個奇妙又驚人的年代裡,體制失去了約束力,再也幫不了我們;正義、自由和愛的價值變得抽象又飄渺,和其他成千上萬個誘人的允諾相比黯然失色。值此危急之秋,美就像救命的浮木,而且它就在身邊,就看我們有沒有慧眼得以識出。它超越任何教條,回應我們最深的需求,同時,美不假外物,即興自發,它引領我們回歸自身。

  我從訪談裡一而再發現,美不是一時興起的感受,而是不可或缺的需求,只是我們往往沒察覺到自己有這項需求,好比口渴,很多人明明口很渴,卻渾然未覺,然後因為水喝得不夠,身體極度缺水而開始坐立不安,但他們卻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口渴。人對美的需求也是如此。美的需求沒得到滿足,會引發抑鬱、心神不寧、深感徒勞、沒來由地有攻擊性等各種病徵。

  拒美於千里之外

  麻煩的是,美的需求不管再怎麼強烈,再怎麼重要,卻很容易被日常生活中那些盤踞在我們腦中的念頭,以及讓我們分神的事情給推開。在威爾斯(H.G. Wells)的《牆中之門》(The Door in the Wall),有個小孩發現了一扇神祕的門,他打開它,進入一座奇特的花園,那兒美妙有趣,他在裡頭待了好一陣子,快活無比。隔天他再次尋找這扇門,卻遍尋不著。日後這扇門曾經再度出現,但他不巧都有事在身,例如有一回是在開學日的上學途中。每次他都掙扎不已,最後總是選擇過門不入。這孩子慢慢長大,有時他會想起那美妙的花園。之後,他又有一次偶然發現那扇門,卻因為當時趕赴一場不能延遲的會面,而再次與它失之交臂。他騰不出空檔來領略美的事物,到頭來只能在死後再度進到那花園裡。

  同樣的,我們也總是來去匆忙,無暇分身,往往和美錯肩而過。這實在可悲,因為沒有美,我們雖生猶死,生活變得苦悶、艱辛、晦暗。沒有美,我們觸不著自己的感受,世界變得冷酷或平庸,其他人引不起我們的興致,人生失去亮麗色彩。我們日復一日拖著沉重的身心,得過且過,不知道這一生所為何來,生命有何意義?

  如果美是如此不可或缺,而且就在我們週遭,俯拾皆是,那麼我們為何總是視而不見?答案有幾個。

  首先,我們就如威爾斯故事裡的主人翁一樣,老是忙過頭,惦著很多事。美就在此,而我們的心思卻在別處,畢竟,我們從小不是就被教導要這樣嗎?我們被教導要專心上課,不可以看窗外望著鳥兒飛,也不能發呆作白日夢。我們時常,而且是太常把美和輕浮、不正經畫上等號。

  也或者是,美看起來沒什麼用處,而且不受拘束。螺絲起子、原子筆、飛彈、鈔票,全是有用的東西;詩篇、奏鳴曲、乾枯的葉片、蜻蜓,則顯然沒什麼用途。既然美沒有實用價值,何必為此徒勞,虛擲光陰?

  甚至,有些人覺得自己不值得享受美。生命賜予我們一項非凡的禮物,但我們卻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別人努力打拼而自己卻痛快享樂,似乎是很自私的事,於是美成了我們無福消受的奢華。

  又或者我們深信,要受過高等教育才懂得欣賞美,所以我們必須博學多聞,具有某些特殊才能、收集古董、變成為菁英或雅痞才行,但這也是誤解。雖說廣泛的閱讀和涉獵,有時確實有助於理解和欣賞美的事物,不過美其實不拘任何形式,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都體驗得到。美是人人可以自由心證的。

  此外,有些人則對美望之卻步。他們本能地知道,要體驗美,必須卸下心防,敞開心胸,然而這也意味著,如此一來他們會變得脆弱,身陷險境。他們擔心招架不住,會因為暴露自己而受傷害,或者是從前不設防和受創的記憶,讓他們變得更加拘謹,所以因為太害怕,他們無法心悅臣服於美。

  更進一步的障礙和這類擔心很類似,卻更深層,那就是害怕自己會崩潰。這層恐懼在於,假若我們真的完全放開自己去體驗美,性情人格會就此改變;就像那則非洲故事說的,美以其強大威力顛覆一切,讓舊我死去,而我們擔心自己會承受不住。某方面來說,我們的憂慮不無道理,只是我們忘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必先置之死地,才能後生。

  醜陋

  然而,醜陋事物也同時大剌剌地入侵我們的生活。正如美的事物擁有療癒、激勵、啟發我們的力量一樣,任何形式的醜陋,對人的心靈也有無比的毀壞力。醜陋使我們消沉,侵害、顛覆我們的內在世界,使之混亂失序,它讓我們感到迷失、耗竭,讓我們變得虛弱、無能。醜陋把我們扯裂。

  希爾曼(James Hillman)是少數心理學家,他強調美的重要,以及壓抑美的可悲。他曾經問醜陋讓人付出了什麼代價:「怠工、性執迷、輟學、暴飲暴食、專注力太短、製藥工業、蠱惑人揮霍以逃避現實的龐大消費產業、藥物依賴、運動暴力、用觀光包裝的殖民主義,這些事物讓我們付出了多少代價?我們是否也能從壓抑美的現象裡,找到社會、政治、經濟問題的重大根源?」

  美的力量經常不被人察覺,醜陋的邪惡威力亦然,遂而我們不知不覺地被醜陋所侵害。我以美為主題帶領工作坊時,常會請學員們思索醜陋帶來的影響,他們想到的例子是:電玩暴力、屠宰場的殺生、大自然的破壞、戰爭的恐怖、殺害無辜的地雷、虐待兒童。隨著學員們體察醜陋具有何等驚人的破壞力,氣氛總會愈來愈凝重。

  每當工作坊進行到這裡,我總感覺吃力,因為我知道學員們在某個程度上都很不好受。然而要充分理解美,就要正面迎向醜陋,體認它的威力,否則美的概念將停留在多愁善感層次,而流於表面。

  對美的剝削

  然而,當前的社會依然體認不到人對美的需求;或者說,它體認到人的這項需求,可是卻從中剝削。流行時尚工業聯手說服我們相信,美麗可以販售,人人可以擁有美麗,只不過,擁有美麗之前,我們得要先把自己改造得美麗才行,我們唯有使用某某面霜、穿上某款服飾、買下某個小玩意兒、時髦的墨鏡或拉風的跑車,才稱得上美。美成了商品:購買某某商品,美便屬於你,你會快樂似神仙;你若不掏腰包,就與美無緣,也進不了富麗堂皇、炫光閃閃、如仙似幻的世界。媒體日復一日如此蠱惑我們的世界。

  這說來弔詭,因為事實上美從沒像當今這般伸手可及:只要踏入一家大規模書店,就可以輕易找到所有文學鉅著或藝術傑作;或者找家旅行社,花一筆大多數人都付得起的費用,就可以坐上飛機,到地球上最讓人嘆為觀止的地方欣賞美景;更別說上網了,從網路上可以下載一世紀以前,只能在特殊場合聽到的奏鳴曲或交響曲。大量的不朽傑作運往我們居住的城市,透過各種展覽和展演讓人一飽眼福,就連電視廣告有時也拍得令人激賞。

  這是文明卓越發展的成果,雖然這之中肯定潛藏因事物唾手可取而流於平庸的危險,甚至是,為了讓美變成超市裡隨手可得的商品,它的精髓勢必所存無幾。於是,我們忘卻了美其實並非物品,而是一種存在的方式。儘管我們比以前更有機會親近奇妙的大自然,以及藝術的曠世鉅作,但我們依然盲目,無視美的存在。

  假使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絕大多數的人會在生活裡發現更多美好事物──不只是從充滿異國情調的節慶或藝術品裡,而是從人身上、從最平凡無奇的事物裡發覺美。

本書概覽

  我們將在本書裡逐一檢視美對心靈的衝擊,以及審美智力如何起作用。了解審美智力如何運作,有助於我們提升它的功效。

  第一章,說明美為何是生命的強心劑。它帶給我們希望,強化我們和世界的連結。美使我們熱愛生命。

  第二章,探討美能提升個人品味和自我認同感。一旦懂得怎麼用自己的方式,盡情享受美的事物,我們心中許多的不安全感都會一掃而空。此外,美是即興而不可捉摸的,它教導我們活在此時此地,把握稍縱即逝的當下。

  第三章,說明美如何促進身心健康。美療癒我們的傷痛,帶給我們安適;它回應靈魂的苦痛,彌補傷口。

  第四章,談人的內在美及其作為。審美智力是與人維繫良好關係的關鍵,我們會了解,美其實是由關係的脈絡所孕生的。

  第五章,描述美感的智性因素。美好的事物不僅喚起我們的情感,也會打開心靈的視野,它幫助我們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做出更開悟豁達的決定。

  第六章,我們會明白美如何讓我們尊重環境,讓人與人之間更和諧。美幫助我們看透戰爭的荒謬,尊重我們所棲居的美麗地球。

  以上是本書所關心的主題,其潛藏的主軸是美帶來的普遍衝擊,它深入滲透生活的各個面向,並且產生決定性影響。以下就以傳統中國和義大利文藝復興兩個不同的文化中,與美相關的意象為例,讓我們對此有所了解。

  由達文西所繪,舉世聞名的完美比例人(譯註:即「維特魯威人」),至今已被無數次複製成企業標誌、錢幣圖樣、書本封面、電影海報。此圖以一名裸體的男性直立於圓圈和正方形的中心,四肢伸展,彷彿觸及整個宇宙。就達文西來說,它代表人這個小宇宙的至美與和諧,以及將之涵容其中的天地大美。

  另一個意象非常不一樣,但概念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國字的「美」。從字形來看,這個字也像一個人伸展四肢、迎向天地的模樣,彷佛觸摸到山川大地、花草樹木和充盈其間的大氣,以及穹蒼與星辰。這個字的中央有四條橫槓,底下的三條分別代表三個層次:天、人、地,而最上面的那一條代表瀰漫宇宙的能量。

  這兩個意象,一西一東,一具體一抽象,但都提醒我們讀這本書時,應該銘記於心的根本事實:美是一個基本原則,觸動了人存在的所有面向與作用。它讓我們向世界敞開,和他人聲氣相通,和自然水乳交融;它幫助我們盡情伸展,以臻天人合一的境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112195
  • 叢書系列: Holistic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讓自己安心】手寫經書組合套書(三冊):《寫心經》、《寫.藥師經》、《寫.金剛經》
作者:張明明
出版社:漫遊者
出版日期:2022-07-27
66折: $ 53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情商致勝:完勝職場與人生的12.5堂課與實戰演練
作者:蓋瑞.范納洽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3-01
66折: $ 238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念力的祕密系列(三冊)】:《八的力量》、《念力的科學》、《鍵結效應(隨書附贈:16週鍵結實踐手冊)》
作者:琳恩.麥塔格特
出版社:橡實
出版日期:2020-08-03
66折: $ 82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倖存之家
作者:安.派契特
出版社:寂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1-01
66折: $ 31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Jonathan Haidt)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9
$ 37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想被辣妹玩家稱讚好棒棒 (4)
作者:げしゅまろ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9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內在專注力的節奏︰注意力分四種,打破多工迷思,掌握大腦能量峰谷,高效不過勞、不怕干擾、不分心
作者:葛洛莉亞.瑪珂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3
$ 32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