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遺址一直存於我們生活中,
歷經千年萬年安靜埋藏於地表之下,
一旦被破壞,就無法復原,
保存和推廣考古遺址之文化價值傳遞刻不容緩!
重現史前人類生活情境,
勾勒出史前文化的食衣住行
認識埋藏於高雄市林園區的文化瑰寶
——國定鳳鼻頭考古遺址
故事簡介:
鏘!鏘!鏘!比賽即將開始!
大家準備好跟鳳鼻頭考古遺址的阿鳳和鼻仔一較高下了嗎?
比賽項目有製作繩紋陶、海鮮料理、磨刀石,
還有房子、玉器玉飾、玻璃珠、金屬器、藝術和品味等等,
到底該怎麼比?
究竟誰能勝出?
搞笑高手、喜歡熱鬧,號稱樣樣精通的鼻仔,
以及外表可愛、有時卻會暴怒的生活智慧王阿鳳,
他們能打敗來自銀河宇宙最古老的神祕組織「國定考古遺址聯盟」的代表們嗎?
能順利通過重重考驗,成為考古聯盟的一員嗎?
★最受國小學童歡迎的創作組合:鬼才作家林哲璋X 插畫家BO2,
★逗趣的比賽關卡,趣味化考古知識。
★認識史前文化的特殊性、全國代表性及價值重要性
★了解高雄鳳鼻頭人的繩紋陶、打製石器、石刀、砥石、貝類飾品等
★發現鳳鼻頭考古遺址的三個文化層
作者簡介:
作者/林哲璋
來自臺東大學兒文所。
他聽說兒童文學是全家福文學、長壽文學:小時候讀,長大當了爸媽讀,老了當爺奶也有機會讀;於是信奉淺語的藝術(林良爺爺說這是「兒童文學」的定義),嚮往「writes cats and dogs」;希望取悅「未來的大人」及「長大的小孩」(這是闔家皆適、老少咸宜的意思)!
曾獲牧笛獎、九歌年度童話獎等;出版「屁屁超人」系列、「用點心學校」系列、「拯救邏輯大作戰」系列、《菜刀小子的陣頭夢》、《玄天上帝的寵物》等。
繪者/BO2
1968年生,復興美工畢業。
宜蘭國際童玩節吉祥物與怪怪新村系列商品設計者,資深商品設計師,目前為專業圖文創作者。設計過無數種文具禮品卡片與雜貨,畫過無數本書籍的封面插畫,寫過無數篇有趣的搞笑文章,發表過無數篇華人界閱讀率最高的搞笑電子報,出過幾本字比圖多很多的書,在國內各大主流媒體皆開過膾炙人口的個人圖文專欄,作品常出沒於各大媒體與電視廣告。
現職:BO2圖文工作室負責人。
推薦序
與考古聯盟有約 • 許下共同守護考古遺址之承諾
文/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局長陳濟民
談到考古遺址不免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考古遺址之於我們的距離感覺十分遙遠及陌生,然而新聞上或生活中報導開發工程或重大建設挖到出土人骨或陶碎片時,似乎又拉近了我們和考古遺址之間的距離,原來考古遺址一直存於我們生活中,歷經千年萬年安靜埋藏於地表之下,但大部分的人卻未知它的存在。
這部記載過去史前人類生活情境的地下無字天書,本次很高興也是如書名般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一同聯手,以生動活潑的繪本展現在大家眼前,別出心裁的命名為「考古聯盟」。企圖使大家想要翻開這本書,一探究竟。原來要加入這個聯盟的史前文化,必須具有文化特殊性、全國代表性及價值重要性,未具備十八般武藝可是無法進入本聯盟,而每一處國定考古遺址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人物,像舊石器時代之代表——八仙洞考古遺址的仙仔、新石器時代之代表如大坌坑考古遺址的大淘氣、鳳鼻頭考古遺址的阿鳳及鼻仔等等。本次繪本雖聚焦在鳳鼻頭人如何加入並獲得各聯盟代表認可之過程,藉由輕鬆逗趣的情節,了解鳳鼻頭人擁有繩紋陶、打製石器、石刀、砥石、貝類飾品等的原由,甚至發現鳳鼻頭考古遺址有三層樓的聚落(就是所謂的文化層)!
繪本中為大家勾勒出史前文化的食衣住行,增進大家對於考古遺址的認知與想像,希望傳遞考古遺址一旦被破壞,就無法復原之觀念,因此保存和推廣考古遺址之文化價值,就是我們的重要任務。考古學家藉由調查、發掘及研究考古遺址,一一解密這部史前歷史書,而我們如何在有限知識中,妥善的保存文化資產將是件未完待續的工作……。不過我們倒是可引頸期盼考古聯盟下一回的史前文化故事,用繪本與考古聯盟互相約定!
埋藏於地下的文化瑰寶
文/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王文翠
考古遺址是史前人類曾經於世界上活動過的證明;同時,也在文字出現前,替我們保留當時人們生活的痕跡。
臺灣這座美麗的島嶼,從北到南、由西到東,皆有考古遺址出土,遍布全島的考古遺址,正好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即是一處宜人的居所。如同本書的兩位主角──鼻仔與阿鳳,即是高雄著名「國定鳳鼻頭(中坑門)考古遺址」的代表。鳳鼻頭考古遺址位於林園區中門村中坑門聚落北側,鳳山丘陵南端前緣緩坡處,其文化層序豐富,包括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鳳鼻頭類型及鳳鼻頭文化,年代含蓋新石器時代早期至晚期,展現出臺灣西南部史前時代發展樣貌。
翻開這本書,讀者將跟隨鼻仔與阿鳳,接受保護考古遺址的秘密組織「考古聯盟」的徵選,透過一次次的考驗,以及與其他考古遺址代表的互動,除了認識臺灣各地國定考古遺址外,更得以從中發現鳳鼻頭考古遺址的獨特性。
本書藉由生動可愛的角色與活潑俏皮的文字,希望打破大眾多將考古視為一門專業、艱澀的學科,進而踏出認識鳳鼻頭及其他考古遺址的第一步,使讀者得以建構更加完整的臺灣歷史面貌,並與這片土地產生更深刻的連結和故事。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加入考古聯盟的行列吧!
鳳鼻頭考古遺址
文/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陳光祖
與古蹟、歷史建築不同,考古遺址大都埋藏於地下,若非經過各種挖掘土層行為翻擾出遺物遺跡,即便是考古專家也不容易確定此場域存在考古遺址。但即便確定此場域存在考古遺址,遺址的內涵、分布範圍、年代以及其價值與意義,沒有經過考古學者的發掘與仔細研究,也無法理解並正確評估。正因為考古遺址這種「不易見,不易懂」的特點,民眾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挖掘、侵擾或破壞考古遺址,不但有損珍貴的文化資產,也可能觸犯了《文化資產保存法》。因此,考古知識以及遺址保護較其他類型的有形文化資產,更需要積極的進行教育推廣。
位於臺灣西南部鳳山丘陵南端的鳳鼻頭考古遺址,雖於日治時期後期即被發現,但一直要到1960 年代張光直在此發掘,並以其出土的陶器與中國華東一帶類似,從而提出著名的「龍山形成期」文化假說,認為史前移民從華北像波浪一波波向南方推進而達臺灣。隨著國際間學者的熱烈討論,鳳鼻頭考古遺址作為關鍵的考古遺存也為眾多學者所知,在東亞考古具有學術史上重大的意義。
《考古聯盟:鳳鼻頭人》規劃團隊將十處國定考古遺址擬人化設計組成「考古聯盟」,透過鳳鼻頭考古遺址分別與其他國定考古遺址的比較,來介紹、突顯鳳鼻頭考古遺址的內涵特徵,並在獲得其他考古國定遺址所擬人物的認同下,取得加入「國定考古遺址聯盟」的資格。雖然未能都尋找到最合適而容易表達所擬人物的特徵,但這一有趣的創意,可以讓讀者很快領略鳳鼻頭考古遺址的特點,並且可大略了解其他幾處國定考古遺址的重要特徵。但必須提醒的,鳳鼻頭考古遺址是於2000 年2 月11 日被公告為國定古蹟,是除圓山、大坌坑考古遺址外,國內最早的遺址類國定古蹟。
筆者從始至終參與此書的審查,從多次審查、來回討論、修改過程中,感受到行政企劃、設計製作團隊的努力與完善工作的初心,樂之為序。
穿越時空見到你
文/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許建崑
藉著高雄市林園區鳳鼻頭考古遺址的發掘,本書試著帶我們加入「考古聯盟」,拜訪臺灣許多的考古現場。我們常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可是在考古遺址出土的石器、陶片、貝殼、玉飾,數量太少了;又缺少文字或者有敘事意義的圖畫來佐證,我們只好「霧裡看花」,判定是舊石器、新石器,或是金屬時代的產物?
作者林哲璋想到了「類比」辦法,在「同中有異」的對比下,揭開阿鳳和鼻仔的生活史。他們住的地方,原先是珊瑚礁,隨著地殼隆起,變成了陸地。本來是釣魚、撿貝殼來吃,後來製作了石斧、石刀、瓦罐,能耕作、儲水,開始種植農作物。因為時代久遠,泥土覆蓋了原本的生活環境,移居來的人們又住在上頭,疊出了不同的文化層。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決定蓋一座考古教育館,來保存鳳鼻頭這個地區人們所留下來的生活遺跡。
為什麼要認識阿鳳與鼻仔呢?我們很想知道古人是怎樣生活?在吃飽喝足後,觀察星空、大海,漸漸有了天文、地理的知識,也發明了文字,來記錄歷史;人類的文明一點一滴的從此建立。觀察、統計、歸納、敘述、製作、發明,也正是我們理解自己、增加知識、開啟智慧的過程啊!
「很高興,能夠穿越時空見到你。」或許在未來的人類也會透過搜尋的方式,來跟我們聊天談話呢!
與考古聯盟有約 • 許下共同守護考古遺址之承諾
文/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局長陳濟民
談到考古遺址不免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考古遺址之於我們的距離感覺十分遙遠及陌生,然而新聞上或生活中報導開發工程或重大建設挖到出土人骨或陶碎片時,似乎又拉近了我們和考古遺址之間的距離,原來考古遺址一直存於我們生活中,歷經千年萬年安靜埋藏於地表之下,但大部分的人卻未知它的存在。
這部記載過去史前人類生活情境的地下無字天書,本次很高興也是如書名般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一同聯手,以生動活潑的繪本展現在大家眼前,別出心裁的命名為「考古...
作者序
鳳鼻頭好兆頭
文/ 作者 林哲璋
我來自臺東大學兒文所,兒文所附近有卑南遺址公園,還有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我曾將史博館的人形玉玦寫進奇幻小說裡。
曾經滄海難為水!當我接到邀約撰寫鳳鼻頭考古遺址故事時,興沖沖即刻前往遺址一遊,誰知到了現場,風蕭蕭兮海水寒,空蕩蕩兮冒冷汗,令人深感大江(海)東去浪淘盡,「考」古風流人物。
幸好,教史記的老師告訴我,有一種「附驥尾」的寫作法,白話一點,就是叫人來扛轎、請人來背書。試想鳳鼻頭遺址是第一個名揚國際、首位以遺址之姿列入文化資產的重大文化項目,喚來其他考古聯盟成員來共襄盛舉、鬥熱鬧,也是剛剛好、嘟嘟賀而已。
誰說沒有豪宅就代表沒有價值呢?無殼蝸牛也很牛!
成書期間,欣聞鳳鼻頭考古遺址所在地設置了鳳鼻頭考古教育館,這是個吉兆。象徵每個生活在寶島這個土地上的古人與今人,都將有遮風避雨的幸福歸宿。
鳳鼻頭好兆頭
文/ 作者 林哲璋
我來自臺東大學兒文所,兒文所附近有卑南遺址公園,還有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我曾將史博館的人形玉玦寫進奇幻小說裡。
曾經滄海難為水!當我接到邀約撰寫鳳鼻頭考古遺址故事時,興沖沖即刻前往遺址一遊,誰知到了現場,風蕭蕭兮海水寒,空蕩蕩兮冒冷汗,令人深感大江(海)東去浪淘盡,「考」古風流人物。
幸好,教史記的老師告訴我,有一種「附驥尾」的寫作法,白話一點,就是叫人來扛轎、請人來背書。試想鳳鼻頭遺址是第一個名揚國際、首位以遺址之姿列入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