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聆聽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音樂文化遺產(附光碟)的圖書 |
![]() |
$ 458 ~ 522 | 聆聽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音樂文化遺產(附光碟)
作者:杜亞雄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03-01 規格: / 平裝 / 296頁 ![]() |
|
對「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技術、知識、習俗、藝術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學上「文化」則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文化和文明有時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維基百科
中國各民族的民間音樂豐富多彩,源遠流長,民族樂器就共有六百多種,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各民族能歌善舞,民間歌舞品種紛繁,音樂風格也各不相同。民間音樂是人民的心聲,是人民群眾經過廣泛的傳唱所形成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形式。與人民的生活有著最直接、最緊密的聯繫,群眾用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
杜亞雄(1945—),男,河北人。一九五九年入蘭州藝術學院預科學習音樂,一九六一年入西北師範大學音樂系。一九六五年畢業後到甘肅酒泉鋼鐵公司中學任教,利用假期及課餘時間到附近的肅南草原學習裕固族語言並搜集、整理裕固族民歌。一九七八年入南京藝術學院學習民族音樂理論,一九八一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畢業論文題目為《裕固族西部民歌研究》。一九八一年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歷任該院中國音樂教研組主任、音樂學系副主任、主任等職,現為該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二○○○年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深造,二○○二年獲哲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華北農村中的儀式音樂:儒教和佛教的遺產》。二○○三年應杭州師範大學之邀,任該校音樂學院特聘教授及藝術教育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一九八六年,獲國務院人事部頒發的「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一九八七年,應邀赴匈牙利科學院音樂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員,研究匈牙利民歌和中國民歌的關係。一九八九年用匈文發表《中國北方民歌和匈牙利民歌的比較研究》一書,獲匈牙利政府頒發的文化勳章。一九九一年,獲美國富布賴特高級研究獎金,應邀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民俗學及民族音樂學系
二○○八年因寫作《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音樂文化遺產》一書再獲洛克菲勒基金會獎勵,並前往該基金會在義大利的研究中心工作。杜亞雄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四十多年來,培養了許多優秀音樂人才。他曾應國外許多學校的邀請,先後在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楊斯塘大學、夏威夷大學,新西蘭維多利亞大學、奧克蘭大學以及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和講學,宣傳中國各民族音樂文化及音樂學研究成果。曾任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副會長、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副會長、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副秘書長、十二木卡姆研究會副秘書長等社會職務,現為中國世界音樂學會副會長。有《中國少數民族民間音樂概述》、《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概論》、《中國民族基本樂理》、《絲綢之路的音樂文化》、《中國民族器樂概論》、《中國傳統音樂概論》、《民族音樂學概論》、《華北農村中的儀式音樂:儒教和佛教的遺產》、《中國民族音樂》、《外國民族音樂》、《中國樂理》、《世界音樂地圖》等二十多本專著問世,並用中、英、匈牙利文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三百多篇學術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