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漢傳佛教,回歸佛陀本懷,推展全人類共同需要的佛教,是聖嚴法師一生的理念。聖嚴教育基金會以「聖嚴思想與當代漢傳佛教的傳承與實踐」為主題,於二○一四年舉辦第五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廣邀各界學者參與。
本書精選研討會的九篇論文,議題包括:漢傳禪佛教起源與開展、當代禪宗女性對「大丈夫」修辭新詮釋、淨土念佛法門、聖嚴法師以天台思想建構漢傳禪佛教的傳承與創新、六至八世紀中國佛教之義學與反智主義、聖嚴法師人間淨土與印順導師人間佛教之思想比較、聖嚴法師「寰遊自傳」、默照禪修轉化的慈悲與智慧、默照禪法的安心學理。
聖嚴法師是具有時代前瞻性的啟蒙導師,他所提出的思想主張,不只是佛教的永續發展藍圖,更是全人類能共享共榮的心靈淨土。
作者簡介:
釋果暉
法鼓文理學院副教授
釋常諗
法鼓文理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黃國清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鄧偉仁
法鼓文理學院助理教授
林佩瑩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後研究員
越建東
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吳光正
中國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教授
楊蓓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聖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陳平坤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章節試閱
當代禪宗女性對「大丈夫」修辭的新詮釋和修行實踐
釋常諗(法鼓文理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佛經與禪宗文獻裡,常用「丈夫」、「大丈夫」、「丈夫相」等修辭,指涉修行有成的人或特質。佛教性別研究學者批評這些修辭反應了男性中心主義(androcentrism)和父權中心,以男性特質(masculinity)或男性做為神聖和修道標準,忽略女性成道的歷史事實,和否定女性特質(femininity)和女性修道的可能性。本文以法鼓山比丘尼的訪談資料,探討當代臺灣禪宗比丘尼如何重新詮釋經典語言和修行實踐。
本文第一部分,先就佛經裡「大丈夫」修辭做語言的探討,並以女性主義語言哲學批判角度,提出對目前佛教性別研究以「大丈夫」等同「男性」的不同看法。本文提出另一個觀點,「大丈夫」做為修道有成之人的「統稱」或「通稱」(a generic term),並非專指「男性」,而是同時包含男性與女性。佛教的男性中心主義潛在意識,並非在於「大丈夫」等於「男性」,而在於用男性代名詞「丈夫」(而非女性或中性代名詞)指涉修道有成之人的統稱或通稱,因此是「強化」而非「鬆動」既有父權社會的文化想像。
本文第二部分,以法鼓山比丘尼的訪談資料顯示,佛教的經典語言和修道實踐,並非為前者單方影響後者。經典語言在當代,隨社會時空變化,實踐者有其新詮釋與實踐。當代臺灣禪宗比丘尼有著對「大丈夫」更為「基進」(radical)的詮釋和修道實踐:「大丈夫」既不指涉男性(男性中心主義),也不同時指涉男性與女性(統稱或通稱),而是既非男性,亦非女性。法鼓山比丘尼以禪宗「無我」、「無分別相」、「平等」的般若教法與實踐,開展出性別二元對立之外的可能,呈現當代臺灣禪宗出家女性對「大丈夫」修辭的重新詮釋和修道實踐。
關鍵詞:禪、性別研究、當代佛教、臺灣、法鼓山
聖嚴法師與印順導師之思想比較──以人間淨土和人間佛教為例
越建東(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摘要:
本研究從印順導師之人間佛教思想出發,與聖嚴法師之人間淨土思想做一種基礎性的比較,分析兩者之間所呈現的異同之處。這樣的研究角度,其實是回應聖嚴法師自己所提出來的方向。首先,對比兩者在思想名稱、主張內容、欲達成目標、實踐方法與特色、學理和聖典基礎等面向做多元性的分析;其次,探討二者在理論上是否可能面對某些難題,並從《維摩詰經》、《阿含經》等經論來與之對話;最後,從實務面來提出詢問:兩位大師淨化人間的相關思想,在契理契機的意義上,是否仍然完全適用於解決當代中華社會或國際情勢所面對的挑戰?
關鍵詞:聖嚴法師、印順導師、人間淨土、人間佛教
從「從戎不投筆」到「超越高峰」──聖嚴法師的宗教書寫與「寰遊自傳」的文體意識
吳光正(中國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教授)
摘要:
從宗教實踐的角度來審視聖嚴法師的「寰遊自傳」,我們會發現,聖嚴法師的閱讀和寫作是一種聚焦於宗教實踐的生命衝動和高峰體驗。他指出,佛教文學是一種悲心主義的文學,是作家思想、人格、學問的體現;中國佛教文學應該遵循宗教本位,體貼讀者,採用現代化、通俗化、民族化的寫作策略。「寰遊自傳」的寫作源於他對日記、遊記和傳記這三種文體的偏愛,這種偏愛決定了他的文體選擇和文體意識。這種文體意識有兩種體現:一是對寰遊自傳的文體型態的自我體認,一是對寰遊自傳文體功能的自我體認。根據這一思路,我們發現,「寰遊自傳」有著聖嚴法師個人的強烈意識,具體體現為生命意識、弘法意識和史學意識。
關鍵詞: 聖嚴法師、自傳、宗教實踐、文體意識
當代禪宗女性對「大丈夫」修辭的新詮釋和修行實踐
釋常諗(法鼓文理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佛經與禪宗文獻裡,常用「丈夫」、「大丈夫」、「丈夫相」等修辭,指涉修行有成的人或特質。佛教性別研究學者批評這些修辭反應了男性中心主義(androcentrism)和父權中心,以男性特質(masculinity)或男性做為神聖和修道標準,忽略女性成道的歷史事實,和否定女性特質(femininity)和女性修道的可能性。本文以法鼓山比丘尼的訪談資料,探討當代臺灣禪宗比丘尼如何重新詮釋經典語言和修行實踐。
本文第一部分,先就佛經裡「大丈夫」修辭...
目錄
漢傳禪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中華禪法鼓宗默照禪修行體系之建構……釋果暉
一、前言
二、印度佛教重要禪修解脫觀念與漢傳禪佛教
三、印度佛教重要禪修方法與默照禪
四、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當代禪宗女性對「大丈夫」修辭的新詮釋和修行實踐……釋常諗
一、前言
二、禪佛教中的性別議題
三、女性主義語言哲學批判:「大丈夫」是男的嗎?
四、臺灣修禪女性的「超越二元性」性別意識
五、結語:方法論上的反思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聖嚴法師的淨土念佛法門……黃國清
一、前言
二、拓展淨土教學的深廣義理
三、解明淨土行門的開放融通
四、開闡淨土教法的原本經說
五、教導淨土念佛的多元方法
六、連結西方淨土與人間淨土
七、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傳統與創新
──聖嚴法師以天台思想建構「漢傳禪佛教」的特色與意涵……鄧偉仁
一、前言
二、「漢傳禪佛教」之「中國化」的問題與反思
三、「融合性」佛教的問題與反思
四、「創新」與「佛教現代主義」的問題與反思
五、結論:「漢傳禪佛教」之傳統與創新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Anti-scholasticism in the Sixth-to-Eighth-Century China:
Responses from Early Chan Communities……林佩瑩
1. Introduction
2. The retrospective image of Bodhidharma
3. Huisi, Xinxing and the Rise of Chan
4. Anti-scholasticism
5. Concluding remarks
Bibliography
中文摘要
聖嚴法師與印順導師之思想比較
──以人間淨土和人間佛教為例……越建東
一、前言
二、「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的主要著作
三、「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的內涵
四、人間的疑問
五、契理契機與當代挑戰
六、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從「從戎不投筆」到「超越高峰」
―聖嚴法師的宗教書寫與「寰遊自傳」的文體意識……吳光正
一、前言
二、宗教實踐與聖嚴法師的閱讀、寫作經歷
三、聖嚴法師的寫作觀和文學觀
四、聖嚴法師「寰遊自傳」的文體意識
五、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默照禪修中促進轉化的慈悲與智慧 楊蓓
一、前言
二、文獻討論
三、默照禪法
四、如是我聞
五、討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破邪顯正論「默照」
―默照禪法的安心學理 陳平坤
一、前言
二、「默照」一詞所概括的禪修工夫內涵
三、宗杲批判默照禪教的依準
四、正覺所教默照禪法的安心之道
五、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漢傳禪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中華禪法鼓宗默照禪修行體系之建構……釋果暉
一、前言
二、印度佛教重要禪修解脫觀念與漢傳禪佛教
三、印度佛教重要禪修方法與默照禪
四、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當代禪宗女性對「大丈夫」修辭的新詮釋和修行實踐……釋常諗
一、前言
二、禪佛教中的性別議題
三、女性主義語言哲學批判:「大丈夫」是男的嗎?
四、臺灣修禪女性的「超越二元性」性別意識
五、結語:方法論上的反思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聖嚴法師的淨土念佛法門……黃國清
一、前言
二、拓展淨土教學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