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走進聖彌勒爾大教堂
聖彌勒爾大教堂,德文稱St.Michael's Catholic Church,位於中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心的海山胡同,是近代天主教齊齊哈爾監牧區主教府總堂,今天的人們對這所教堂的歷史卻所知甚少。
相識聖彌勒爾大教堂始於1986年春,臨近大學畢業的我被學校分配在齊齊哈爾市37中學(2010年已拆除)實習。位於聖彌勒爾大教堂對面的37中學,是一所坐西朝東的三層建築,實習的辦公室在三樓中間,課餘時間臨窗眺望,眼前的建築讓我產生了疑惑:灰色水泥建築,前部是正方形,後部是長方形,所有的窗戶都是豎長條形。建築前部正方形頂部連接著高聳層層向上、疊疊建起的尖塔,四面灰白色相間,整個建築工整、嚴謹。不是中式建築,但尖塔最頂端卻是一個巨大鋼鐵材質的一米多高大紅五星。按耐不住,幾天之後,向一位年長的歷史教師詢問,知道它原來是一座教堂,現在整個院落是齊齊哈爾市馬戲團。
十年後的一天,再次來到37中學參加歷史教學研討活動,發現對面建築發生了變化,尖塔最頂端的大紅五星已拆掉,換上了巨大水泥十字架,高聳塔樓四面灰白色相間的地方變成四個巨大長型十字架,十字架後是鏤空的,是一座鐘摟。聽說鐘摟裡原來懸掛著五口銅鐘(現銅鐘已遺失),1大4小,每天3次響起五音報時鐘聲,鐘聲能傳送到很遠很遠。
此前,受齊齊哈爾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邀請參與編寫《齊齊哈爾市鄉土歷史》教科書,通過《齊齊哈爾市地方誌》、《齊齊哈爾歷史述略》和齊齊哈爾政協出版的《文史通訊》對聖彌勒爾大教堂歷史有了深入瞭解。
《齊齊哈爾歷史述略》是這樣記載的:「1930年,英賀福主教以齊齊哈爾海山胡同10號為中心地,設立天主教總堂和主教府。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建成宏偉的經堂(聖彌勒爾大教堂)和相當規模的主教府,神職人員的辦公室、宿舍、修道院以及中小學校兩座,總占地面積65,600平方米,建築群面積12,034平方米。主日約有千人到大教堂參加彌撒。
齊齊哈爾天主教堂建成正值日本侵略者佔領了齊齊哈爾,1932年3月,又成立了偽滿州國。這時,主教英賀福與日本侵略者出現了矛盾,主教堂不掛日本國旗和滿洲國國旗。天主教建立的兩座中小學校均以「華北」命名,使日本侵略者極為不滿,「國聯調查團」來到齊齊哈爾,首先與英賀福會面,瞭解日本侵佔東北及齊齊哈爾情況,並把日本人阻攔室外,這使英主教的天主教與日本侵略者的矛盾進一步加深。
1934年,英賀福回國籌集資金,準備擴大在齊齊哈爾的傳教事業,同年冬返回時途徑日本,英賀福以羅馬教皇代表的身份,會見日本天皇裕仁時,透露了對日本侵佔中國東北的不滿。於是日本侵略者視英賀福為其侵略道路上阻礙,決定把他除掉。當英賀福到哈爾濱把所籌集到的十萬美元資金取出,乘火車返回齊齊哈爾時,日本在英賀福乘坐的車廂安置了定時炸彈。火車行至煙筒屯附近爆炸起火、英賀福遇難,所帶的錢幣全部燒毀」……
英賀福主教遇難後,瑞士白冷外方傳教會的胡干普神父接任主教。1947年4月24日,東北民主聯軍解放齊齊哈爾,在齊齊哈爾市建立黑龍江嫩江聯合省。7月24日,聖彌勒爾大教堂發生了「胡干普間諜案」(「龍城間諜案」),聖彌勒爾大教堂被封閉,齊齊哈爾天主教會的教堂、學校、修道院、醫院和孤兒院等一系列機構、設施均被嫩江省政府接管。1949年以後來自瑞士白冷外方傳教會的35位神父和聖十字架修女會的20位修女陸續離開黑龍江回到瑞士。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離開黑龍江的瑞士神父和修女們帶著深深的中國情又遠赴臺灣東部開闢新的傳教區,繼續著耶穌的使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聖彌勒爾大教堂先後被南下幹訓隊、嫩江省委黨校、團校和北滿建築工程公司等單位佔用。1958年夏—1991年,聖彌勒爾大教堂成為齊齊哈爾市馬戲團排練場所。
1991年,國務院宗教局撥專款對教堂進行維修,將鐘樓頂端的紅五星拆掉,按原樣重修一個水泥十字架,將堵在主塔上四個長型十字架四周空隙的磚全部扒掉、清除,恢復了教堂原來的全貌。風風雨雨83年的聖彌勒爾大教堂,見證了齊齊哈爾日偽時期的殖民統治,見證了新中國齊齊哈爾翻天覆地的發展和變化。如今,聖彌勒爾大教堂仍以其宏偉、壯麗和裝飾的精巧、富麗而聞名龍江大地,護佑著這片沃土上的人民。
為真實再現聖彌勒爾大教堂的歷史,作者遠赴歐洲,走訪英賀福主教的瑞士家鄉,對瑞士白冷外方傳教會和聖十字架修女會檔案室保存的大量珍貴史料進行翻譯和研究,以英賀福主教傳教的歷程為主線,將瑞士白冷外方傳教會和聖十字架修女會在黑龍江20年的福傳、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等盡在此書中。
當您打開《聖彌勒爾教堂圖史》,將會重新認識影響了近代黑龍江歷史的瑞士哲學、神學博士英賀福主教和他籌建的最大天主教堂──聖彌勒爾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