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題一代自序
如同前一本書「法國狼與貓頭鷹」,此本新書「自傘自度 還是上帝之手」好像又是一個乍看之下不明所以的書名。
本書蒐錄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的專欄文章(還包括一篇影評),這期間恰好是Bear Stearns旗下二支基金倒閉,全球金融風暴隱然成形之前半年,直到美國汽車工業三巨頭在財政部長Paulson變更TARP用途卻仍拒絕紓困後,前往國會尋求協助之時。
這段時間也是人類經濟活動史上最動盪之時,葛林斯班改變原先輕描淡寫的預估,改稱是百年僅見的危機。事實上全球各大金融機構驚傳困局,其勢排山倒海,前所未見,因此金融海嘯之稱不經而走,各國政府應變之策亦完全脫離傳統觀念,並且認清一國之力已不足以應付危機。因此,包括保障全體存款、保證同業拆放市場、巨額紆困或注資方案,乃至我國的消費券等,皆蕩以往憚於啟口,更遑論推動的做法。從尊重市場到政府介入,其鑿痕、軌跡清楚可見,這就是「自傘自度」vs.「上帝之手」的由來。
本書書名來自其中兩篇文章的部分標題。首先是自傘自度,係2007年9月應CNEX影展主辦單位之請,為參展影片「傘」寫一影評時所引用的臂喻,更是禪宗一樁有名的公案:一位信者在簷下躲雨,見禪師撐傘路過,乃要求禪師度他一程。禪師表示「簷下無雨,何需我度」。信者立刻走入雨中,要求一度,禪師又有妙答:「你我均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傘度我,你要被度,請自找傘」。在自由市場經濟下,不論存款人或金融機構本應自傘自度,不應期望禪師(政府)的他度。而禪師亦應在未雨之時即進行主動開示,不應已經大雨傾盆,甚至信者已走入雨中,才語帶禪機一番。
至於「上帝之手」,是英國英格蘭銀行總隊Mervyn King於甫任新職後的一場談論央行功能的演講中,引述1986年世界盃足球賽英阿之戰時,阿根廷名將馬拉杜納爭議性的一球。當時一球傳入禁區,英國身高185公分的門將本可輕易壓制165公分的馬拉杜納,但是馬全力挺身,作勢頭頂,結果球入網內,裁判認定得分,英門將亦未抗議。但事後記者出示影片顯示馬拉杜納左拳觸球,馬的回應是:「一部分是馬拉杜納的頭,一部分是上帝的手la mano de Dios」。狡辯功夫猶在球技之上,但想想當時情況,是福克蘭戰爭後英阿球隊首次對陣,阿根廷又落後一分,馬拉杜納肩負重任,有強烈的使命感與不容閃失的壓力,因此所謂「上帝之手」就此產生。此波金融危機下,歐美政府紛紛使出其當初認為未盡正規的手段,其實與馬拉杜納禁區一躍的心態完全一致,非常時期勢必會有非常手段。
本書沿襲筆者在經濟日報四年來專欄文章的風格,蒐錄文章之觀點或許並非主流看法,甚至被歸為另類。但問題的思考,本應從各種不同論點切入,或許有機會因而窺得全貌,更重要的是能夠容忍並接納不同的意見,這也是台灣目前最需要的修為。
以上係2008年11月問與台灣金融研訓院討論出版事宜時所撰,不想十日後受命回任公職,果真規劃不如變化。其實本書出版之擬議,始自2008年初夏,當年研訓院諸友曾有意與外界出版社合作,惟基於長年共事之經驗,本人信任研訓院之編輯專業,建議由該院獨力擔綱。於今本書順利付梓,感謝研訓院編務同仁,亦感謝該院配合將本書稿酬捐贈兒童社福團體,不僅因協助兒童係減少未來的社會問題,更因為兒童社福團體不易自度,提供外傘不過是略盡棉薄而已。
陳沖謹識2008年11月
自傘自度一談《傘》下的問題
對速食文化的社會來說,這不會是一部能凝聚影迷的電影;以商業眼光來看,這也不應該是一部會賣座的電影,但這卻是一部能觸動人心的影音紀錄,紀錄了此時此刻中國人民的心情。
2007年才過一半,中國大陸的外匯存底已直逼1兆4,000億美元,依理這筆鉅資已轉為人民幣,平均每一中國人民應可分到相當1,000美元的人民幣。
但事實上,從影片中一方面看到廣東製傘工廠內的場景,工人平日辛苦工作,生活苦問,缺乏休閒,每月工資不過700至800元人民幣;另一方面,場景移到義烏商貿城賣傘的店面,三五店員閒聊家常,談的是年收入超過12萬元要繳稅的煩惱,或是比較Audi與Mercedes兩種高級車的優劣,很難想像是同一國家同一產業的從業人員,這也印證了2007年8月中旬英國The Economist雜誌所報導亞洲的inequality(不均)問題。
既無力找傘,禪師豈能不出面?
禪宗有一故事,談到一個信者在簷下躲雨,見到一位禪師撐傘經過,乃開口要求禪師度他一程。禪師表示你既在簷下,簷下無雨,何需我度。信者立刻走入雨中,再次要求一度。禪師答得妙:「你我均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傘度我,你要被度,請自找傘。」後人解讀此一故事,多認為禪師大慈悲,技巧指出自傘自度,自性自度,凡事應求諸己。
禪師說的容易,在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社會,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有時就是無力找傘,雨卻愈下愈大,此時就必須有禪師出面。
「度」底層社會的傘
依「經濟學人」雜誌報導,亞洲在1990年代以後,貧富差距有嚴重化的趨勢,逐漸喪失Growth with equity的理想;在亞銀(ADB)的分析中,中國貧富差距頗大,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逼近0.5%,為亞洲最高並已超越美國。其中原因主要在於農村生產力進步遠遜於製造業,而教育資源失衡亦為重要原因。亞銀開出的藥方,是建議政府提昇低收入者在健康、教育及社會保障方面的機會,換言之,這就是一把可「度」底層社會的傘,是所謂和諧社會重要的遮庇。
廣東製傘廠內的員工,其實是沒有傘的。
上海大學教室外散置地面的傘,在僧多粥少的求職環境下,其實是莘莘學子人生的另一把傘。
影片中,鏡頭在大陸不同地方取景、穿梭,有城市、有鄉林、有學校、有部隊、有工廠、有街頭,沒傘的苦悶、無奈,有傘的昂首、滿志。
「安得自傘億萬把,度得天下寒士盡歡顏」,自傘自度,談何容易。
(本文完稿於2007年9月4日納入台北CNEX影展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