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情激發靈感,看一對對音樂情侶的相遇,如何創造出撫慰人心或者讓人心碎的作品。
★國際知名插畫家繪製鮮豔多彩的插畫,精確掌握音樂人的神情姿態,與音樂家的精采生活圖像。
★讀完全書,也讀通了現代音樂史的發展演變。
讓我們相信永恆的愛。當偉大的熱情只剩下灰燼,美麗的歌曲卻依然傳唱著。
So goodbye, please don't cry
We both know I'm not what you, you need
And I will always love you
I will always love you
<我會永遠愛你>、<玻璃心>、<春光乍洩>……每首動人的情歌,都是那樣的情真意摯,或者令人痛徹心肺。
在這本圖文豐富多彩的書裡,講述了現代音樂史中最好的愛情故事,及其所啟發的偉大歌曲。作者茉理莎.莫里亞以奔放鮮豔的插圖,搭配機智幽默略帶反諷的文字,來講述這些音樂中的愛侶如何眷戀彼此到黯然分手,卻將他們曾經的愛情永遠留在他們的音樂裡。李歐納.柯恩與瓊妮.蜜雪兒、巴布.迪倫與瓊.拜雅、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瓊.卡特與強尼.凱許……其中有毒品、酗酒和殘酷背叛的故事,但也有真愛和老式浪漫的故事,穿透著他們共同書寫流行音樂和搖滾音樂黃金時代的所有感覺、迷戀和心碎。
作者簡介:
茉理莎‧莫里亞(Marisa Morea)
全職插畫家,現居西班牙馬德里。二○○九年於西班牙巴賽隆納自治大學藝術設計學院(EINA, Centre Universitari de Disseny i Art)取得插畫碩士學位。瑪莉莎曾在廣告界擔任藝術總監數年,之後辭職自由接案,並與多家知名英美德出版社包括企鵝藍燈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西蒙與舒斯特(Simon & Schuster)與八卦烏鴉獨立童書出版社(Nosy Crow)等出版社合作,並出版多本繪本。
IG帳號 @marisamorea
譯者簡介:
柯松韻
成大外文系畢。曾在梵谷美術館看畫看到閉館,並在當天賣出一幅以色鉛筆臨摹的小型《向日葵》給另一位遊客,現在那張畫掛在美國某家心理諮商診所裡面。譯有《This is 梵谷》、《超譯迷宮》。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全力推薦
OMIO_BEN/YT創作者
瓦力/音樂故事人
陳德政/作家
《樂手巢 YSOLIFE》/音樂文化媒體
莊鵑瑛(小球)/歌手、自由創作者
張嘉祥/裝咖人Tsng-kha-lâng 團長
胡子平/搖滾樂評人、作家
趙廣絜/Blueburn 樂團主唱
推薦語:
沒有人能夠抗拒一首回憶裡的老歌,正如同沒有人可以抗拒愛。也許最美的故事未必有最好的結局,但無悔的青春裡,幸虧是你,也幸虧是我,為我們終將傾圮的未來,留住一切親愛的。如果這就是情歌的魔法,那怕煙花易冷,那怕穿過手裡的細沙留不住時間,《我會永遠愛你》也將剎那鎔鑄成了永恆。──瓦力/音樂故事人
流行音樂史能看見的不只是歌曲本身,還有藝術家的人生和當代史。當我們能在閱讀文學作品或觀看畫作的時候,發見藝術作品和創作者真實人生的映射,這同理可以在流行音樂中照見。
我想特別推薦瑪莉安.菲絲佛(Marianne Faithfull)的故事,她的人生是一部電影,已然成名在望的少女在酒癮、菸癮、毒癮中逐漸跌落人生谷底,甚至流落街頭,但她撐過這一切,再發表的作品非常動人。──張嘉祥/裝咖人Tsng-kha-lâng 團長
在西洋流行、搖滾音樂史上有許多非常讓樂迷津津樂道的飯後八卦茶資,有的是戀人關係,有的是夫妻怨偶,有的甜蜜開場,離婚收場者更是比比皆是。洋溢浪漫情懷,當然也有悲劇收場。愛的各種進行式,形形色色,你想得到的樂壇男女都有,甚至更誇張,這便是這本書饒富趣味之所在,他們反映在歌中,也反映在他們各個不同的時期。人生如歌,而他們曾經雋永、或早亦退去的愛情會在歌曲中永傳下去。──胡子平/搖滾樂評人、作家
讀這本書彷彿在追Netflix 單元劇,用精彩的插圖呈現上世紀音樂明星的愛情與八卦史:BE美學的 Miles Davis 與 Juliette Gréco、關係混亂如同八點檔的 Fleetwood Mac……搭配音樂來閱讀,歌詞會變得更令人玩味。──趙廣絜/Blueburn 樂團主唱
名人推薦:全力推薦
OMIO_BEN/YT創作者
瓦力/音樂故事人
陳德政/作家
《樂手巢 YSOLIFE》/音樂文化媒體
莊鵑瑛(小球)/歌手、自由創作者
張嘉祥/裝咖人Tsng-kha-lâng 團長
胡子平/搖滾樂評人、作家
趙廣絜/Blueburn 樂團主唱
推薦語:
沒有人能夠抗拒一首回憶裡的老歌,正如同沒有人可以抗拒愛。也許最美的故事未必有最好的結局,但無悔的青春裡,幸虧是你,也幸虧是我,為我們終將傾圮的未來,留住一切親愛的。如果這就是情歌的魔法,那怕煙花易冷,那怕穿過手裡的細沙留不住時間,《我會永遠愛你》也將剎那鎔鑄成...
章節試閱
巴布‧迪倫與瓊‧拜雅(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五年)
巴布‧迪倫在二十歲時離開明尼蘇達來到紐約,當時瓊‧拜雅已經是民謠音樂女王了。瓊有墨西哥與蘇格蘭血統,首次演出是一九五九年的紐伯特民謠音樂節,並於一九六〇年發行第一張同名個人專輯,收錄她翻唱的傳統民謠歌曲。
瓊‧拜雅在事業之初就發現自己的演唱會是能讓黑人與白人同處一地的場合,而她自己也是公民權利的積極倡議者,從不吝於為社會公義發揮自身影響力,如種族融合、反越戰示威抗議等。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瓊在市政音樂廳(The Town Hall)舉行了第一場在紐約的大型演出,門票一掃而空。
瓊‧拜雅的第二張專輯《瓊拜雅第二張專輯》(Joan Baez, Vol. 2,一九六一年)是符合銷量超過五十萬張認證的金唱片,接下來的兩張專輯也是金唱片:《瓊‧拜雅演唱會實況》(Joan Baez in Concert,一九六二年)、《瓊‧拜雅演唱會實況第二集》(Joan Baez in Concert, Part 2,一九六三年),後者收錄了瓊翻唱狄倫歌曲的最初版本:〈神在我們這邊〉(With God on Our Side)、〈別多想,沒事的〉(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
瓊第一次看巴布‧狄倫的現場演出是一九六一年的某一夜,地點在曼哈頓的「葛德民謠城」(Gerde’s Folk City),她印象深刻。不過,兩人直到一九六三年才真正相遇,地點位於波士頓的四七俱樂部(Club 47),幾週後,瓊帶著巴布‧狄倫一起在蒙特利民謠音樂節(Monterey Folk Festival)的舞台上演唱〈神在我們這邊〉。這段愛情故事正要展開,兩人合作為民謠音樂史寫下一首又一首的傳奇歌曲。
____
紐伯特民謠音樂節(The Newport Folk Festival)由喬治‧韋恩(George Wein)創辦,地點位於羅德島紐伯特,第一屆音樂節是在一九五九年七月舉行,以流行音樂為引,讓普羅大眾有機會支持自己的權利,為了創造更為平權的社會而奮鬥。
紐伯特民謠音樂節的演出風格涵蓋民謠、藍調、鄉村、草根藍調,曾演出的音樂人包含謬迪‧華特斯(Muddy Waters)、李奧納‧柯恩、巴布‧迪倫、瓊‧拜雅、瓊妮‧蜜雪兒(Joni Mitchell),以及大媽桑頓(Big Mama Thornton),音樂節曾在一九七〇年一度劃下句點,又在一九九〇年捲土重來,舉辦至今!
___
葛德民謠城是格林威治村的一間夜店,六、七〇年代間,許多唱作歌手都曾在此演出,諸如「媽媽與爸爸」合唱團(The Mamas and the Papas)、吉米‧罕醉克斯、「熱血青年」合唱團(The Youngbloods)。一九六一年四月,巴布‧狄倫在這裡首度以專業身份演出,為約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暖場。該年九月,《紐約時報》上刊載了一篇對狄倫讚不絕口的樂評,讓他從此在音樂圈中展露頭角。
____
一九六三年七月,狄倫首度在紐伯特民謠音樂節演出,音樂節結束時,瓊邀請狄倫加入她的夏季巡迴演出樂團。瓊讓狄倫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把他介紹給上萬觀眾。巴布‧狄倫邁向成功的路上,民謠女王的角色至關重要。而他發行的第二張專輯《自由自在的巴布狄倫》(The Freewheelin’Bob Dylan),進一步鞏固了他的音樂事業。
第二張專輯是他第一次收錄自己的歌,也收錄了他翻唱的經典藍調、搖滾歌曲。專輯第一首歌〈飄揚在風中〉(Blowin’ in the Wing)是關於和平、戰爭與自由的詰問,後來成為六〇年代和平主義者的國歌。專輯中除了帶有社會、政治主題的歌曲,也有浪漫的民謠敘事曲、帶有幽默意趣的歌曲,在在顯示出他多變的創作性格。
____
《自由自在的巴布狄倫》專輯封面的雙人照出自攝影師唐‧杭斯坦(Don Hunstein),照片裡是狄倫與當時的女友蘇茲(Suze Rotolo)沿著瓊斯街與西四街漫步,兩人同居的公寓就在不遠處。狄倫與蘇茲於一九六一年相識,他跟瓊‧拜雅在一起時就分手了。
____
巴布‧狄倫成為足以代表一個世代的音樂人,不過他卻在一九六五年推出第五張專輯時轉換跑道,《一掃而空》(Bring It All Back Home)的A面是電吉他,B面是不插電吉他。他漸漸不那麼關注社會問題,轉而投入詩歌創作,醉心於哲學性與宗教性的問題,拿起民謠吉他的時間也少了,改彈芬達牌Stratocaster吉他,還穿起了皮外套。
此番怪異的轉變,卻在發行專輯《重返61號高速公路》(Highway 61 Revisit)後成為他的新招牌,單曲〈像顆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是首不折不扣的搖滾歌曲。他也以這番打扮現身一九六五年的紐伯特民謠音樂節,而現場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他穿著黑色皮夾克上台,手上拿著Stratocaster,帶著完全是搖滾編制的樂隊,電吉他、貝斯、電風琴與爵士鼓。雨中,樂隊以加速版的〈瑪姬的農場〉(Maggie’s Farm)開場,高分貝轟炸舞台,台下的純民謠主義派聽眾紛紛對舞台發出噓聲,樂隊則接著演出〈像顆滾石〉、〈幽靈工程師〉(Phantom Engineer),三首歌一唱完,就匆匆離開舞台。
主持人拜託狄倫回台上唱點別的歌,他同意了,以不插電的迷你編制唱了兩首當紅歌曲:〈鈴鼓手先生〉(Mr. Tambourine Man)、〈現在一切都結束了,藍色寶貝〉(It’s All Over Now, Baby Blue)。觀眾想看到他身為唱作民謠歌手的那一面,狄倫在那天妥協了,卻是最後一次,從此之後,他不再以此面貌示人。
在那之後,巴布‧狄倫在歐洲巡迴表演時邀請瓊‧拜雅加入團隊,同台共演。這時瓊的事業碰上瓶頸,跟大獲成功的狄倫相較之下黯然失色,狄倫希望能藉由此舉回報瓊在自己早期剛起步時曾伸出的援手。不過,瓊‧拜雅不遠千里到歐洲赴會,狄倫卻沒有信守承諾,瓊心碎無比,於是結束了為期兩年的戀情。
同一年,巴布‧狄倫娶了莎拉(Sara Lownds)為妻,她是模特兒,也是狄倫的友伴,兩人育有四位子女,其中之一後來也成為音樂人,雅各‧狄倫(Jakob Dylan)在九〇年代曾主導「壁花」樂團(The Wallflowers)。狄倫與莎拉於一九七七年離異。
對雙方的歌迷而言,兩人能再度共演實在是再美好不過了。不過狄倫倒是對此興趣缺缺,直到一九八四年,他與吉他手桑塔那(Carlos Santana)一起在歐洲巡迴演出,才再度邀請瓊加入他們的行列。由於巡演票房不佳,他們需要有個賣點,籌辦人為了拉攏瓊‧拜雅加入演出名單,答應了許多條件,但一切承諾又再度落空:她沒有機會與狄倫同台合唱,且演出時間極為縮限,只能算是暖場表演。瓊感覺再次上當,氣得不輕,巡迴到一半就脫團離去。
如今瓊‧拜雅在訪談中提到狄倫時依然滿懷善意與好感,不過她的態度倒是很堅定:小巴給的平靜歲月,跟他奪走的那些差不多互相抵銷了。
____
儘管狄倫已經看不上瓊‧拜雅了,她還是在一九六八年發行了《就快了:巴布狄倫選輯》(Any Day Now: Songs of Bob Dylan)。同一年,她嫁給了和平主義份子哈里斯(David Harris),兩人生下了一個孩子後,於一九七三年離婚。一九七二年,她寫了〈給小巴〉(To Bobby)這首歌給前男友, 希望他能回歸社會公理、投身人道問題。三年後,瓊‧拜雅發行了《鑽石與鐵鏽》(Diamonds and Rust),專輯第一軌的同名歌曲是她接到狄倫電話之後寫下來的,他打來關心她,問她過得好不好。兩人關係似乎不再緊繃,同一年他們再度同台演出,也就是狄倫的「轟天雷綜藝樂團」(Rolling Thunder Revue)巡迴表演。
____
你可以在以下的紀錄片中看到狄倫的表演:《音樂節》(Festival,一九六七年)、《迷途之家》(No Direction Home,二〇〇五年)、《巴布狄倫/1963年-1965年新港民謠音樂節實況》(The Other Side of the Mirror: Bob Dylan Live at Newport Folk Festival 1963-1965,二〇〇七年),Youtube上也有影片可以觀賞。
巴布‧迪倫與瓊‧拜雅(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五年)
巴布‧迪倫在二十歲時離開明尼蘇達來到紐約,當時瓊‧拜雅已經是民謠音樂女王了。瓊有墨西哥與蘇格蘭血統,首次演出是一九五九年的紐伯特民謠音樂節,並於一九六〇年發行第一張同名個人專輯,收錄她翻唱的傳統民謠歌曲。
瓊‧拜雅在事業之初就發現自己的演唱會是能讓黑人與白人同處一地的場合,而她自己也是公民權利的積極倡議者,從不吝於為社會公義發揮自身影響力,如種族融合、反越戰示威抗議等。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瓊在市政音樂廳(The Town Hall)舉行了第一場在紐約的大型演出,門票...
作者序
「永遠」一詞令我害怕。那是座牢籠,把你與永恆綁在一起的枷鎖。如果你是那種言行一致、情感與想法一致的人,這是道烙印,強迫你成為自己話語的奴隸。這個詞看似天真,卻讓我感到自己在道德上有義務不得自我矛盾。但是,我要是渴了,又會想要喝下這杯水,還希望自己不會因此中毒。
「永遠」一詞令我害怕,容我重複這麼說,尤其是跟「我愛你」放在一起的時候。我從未說過「我會永遠愛你」,而我也不記得任何人曾對我說過這句話。這種對永恆的恐懼,以及我個人對音樂的熱愛,催生了這本書。
《我將永遠愛你》,在精采的歌曲中講述的偉大音樂愛情故事,反之亦然。每一對情侶不論在個人或者專業上的合作,讓我們相信永恆的愛。當偉大的熱情只剩下灰燼,美麗的歌曲卻依然傳唱著。
《我將永遠愛你》這本書,也讓我得以談論愛情和其他事物,談論那些震撼我的唱片,談論CBGB、爵士樂;或者關於李歐納在切爾西飯店(Chelsea hotel)的電梯裡遇見詹尼斯(Janis)的時刻;還有索拉.弗洛雷斯(Sola Flores)、毒品、歐巴馬,甚至是《西城故事》。
「永遠」一詞令我害怕。那是座牢籠,把你與永恆綁在一起的枷鎖。如果你是那種言行一致、情感與想法一致的人,這是道烙印,強迫你成為自己話語的奴隸。這個詞看似天真,卻讓我感到自己在道德上有義務不得自我矛盾。但是,我要是渴了,又會想要喝下這杯水,還希望自己不會因此中毒。
「永遠」一詞令我害怕,容我重複這麼說,尤其是跟「我愛你」放在一起的時候。我從未說過「我會永遠愛你」,而我也不記得任何人曾對我說過這句話。這種對永恆的恐懼,以及我個人對音樂的熱愛,催生了這本書。
《我將永遠愛你》,在精采的歌曲中講述的偉...
目錄
我會永遠愛你
永恆的愛情之火(還沒熄滅前)
PJ.哈維與尼克凱夫
桑尼與雪兒
黛比.哈瑞與克里斯.史坦
珍寶金與賽吉.甘斯柏
瓊‧卡特與強尼‧凱許
瑪莉安.菲絲佛與米克.傑格
布雷特.安德森與賈斯丁.費雪曼與戴蒙.阿爾班
邁爾斯.戴維斯與茱麗葉.葛蕾柯
金.戈登與瑟斯頓.摩爾
巴布.迪倫與瓊.拜雅
瑞奇.李.瓊斯與湯姆.威茲
科琳.塔克與與凱莉.布朗斯汀
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
佩蒂.史密斯與弗萊迪.「音速」.史密斯
柔伊.黛絲香奈與班.吉巴德
李歐納.柯恩與瓊妮.蜜雪兒與葛瑞漢.納許
蔻特妮.洛芙與寇特.柯本
蒂娜與艾克.透納
史蒂薇.妮克絲與林賽.白金漢
妮可與吉姆.莫里森
伊莉莎白.弗雷澤與羅賓.格斯里
我們要在一起 (他們依然在一起)
我會永遠愛你
永恆的愛情之火(還沒熄滅前)
PJ.哈維與尼克凱夫
桑尼與雪兒
黛比.哈瑞與克里斯.史坦
珍寶金與賽吉.甘斯柏
瓊‧卡特與強尼‧凱許
瑪莉安.菲絲佛與米克.傑格
布雷特.安德森與賈斯丁.費雪曼與戴蒙.阿爾班
邁爾斯.戴維斯與茱麗葉.葛蕾柯
金.戈登與瑟斯頓.摩爾
巴布.迪倫與瓊.拜雅
瑞奇.李.瓊斯與湯姆.威茲
科琳.塔克與與凱莉.布朗斯汀
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
佩蒂.史密斯與弗萊迪.「音速」.史密斯
柔伊.黛絲香奈與班.吉巴德
李歐納.柯恩與瓊妮.蜜雪兒與葛瑞漢.納許
蔻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