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分享
最美麗的相遇
◎董盈
第一次看見《相遇》這本書,是在超市賣場排隊等結帳時。當時,一旁架上的圖畫書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隻棕熊心滿意足的抱著小兔偶的畫面。
我也有一隻從小陪我到現在,一起唸書、旅行的布偶:狗子。記憶中第一次抱起比我大隻的狗子時,內心立即湧上了「啊!就是你了!」的感覺。那是我有印象以來的第一個found,感覺是我們找到彼此。
從《相遇》封面上的那隻棕熊,我看到了相同的感情。
開始閱讀《相遇》時,完全沒有想到放下書時我會陷入深深的思考: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我身上,我會做怎樣的抉擇?在喜愛與分享之間,要如何做決定?我猜想這或許也是作者莎莉娜‧尹( Selina Yoon)想透過故事,讓大人、小孩一起討論的課題吧。
莎莉娜喜歡以「友誼和愛」,作為故事主軸,以鮮明色塊和簡單線條來表達畫面。
在《相遇》一書中,熊寶因為很愛小兔,所以想要幫她找到家人,就算這會使他跟小兔分開;而麋鹿也很愛小兔,為了要讓小兔能夠有更適合、更需要她的人陪伴,他對小兔說了再見。熊寶和麋鹿的抉擇,都有著滿滿的愛。這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卻是連我們大人也很難做到的事。
「做正確的事並不容易」的感覺充滿在書後半的這幾個跨頁中。畫面上,熊寶跟小兔分開的難過情緒是以跨頁呈現,熊寶淚眼盈眶的半張臉部特寫,讓讀者感受到滿滿的情緒張力;麋鹿的溫暖,則是以三個連續跨頁,從再見到小兔時的擁抱、叫住熊寶時的輕鬆感覺,到雙手送出小兔的情境,把分離的畫面變得一點也不感傷。
莎莉娜用很簡單的文字與圖畫描述熊寶與小兔的相遇、相處過程。為了方便小朋友閱讀,我在翻譯時也盡量選擇簡單的中文來表達,或許有些地方可以有更深刻的解釋,大人也可以跟小孩一起,一邊參閱英文原文一邊琢磨討論。
這本書最特別的是,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發現、新趣味。
我是在幾次的翻閱中發現小兔身上有很多補丁,而那正好明示了小兔有個很愛她的主人,因為愛小兔所以幫她修補過很多次。最、最、最充滿驚喜的,是第10、11兩頁的佈告看板。首先,看板上都是失物協尋,沒有半張傳單是撿到東西的「失物招領」;其次,看板上的數十張協尋傳單,每張都各有故事。我一次一次看,一次一次感受驚訝。
線索單純的,例如松果、海灘球,是莎莉娜其他系列故事中的配角,小讀者可以由此追蹤莎莉娜創作的系列故事。比較特別的例如「P. P. LOST SHADOW」,可以追出有關彼德潘的故事;「LOST Amelia Earhart」則是有關1937年嘗試環球飛行時失蹤的美國女飛行員愛蜜莉亞;……還有「Anyone see an elephant in the room?」、「Lost my train of thought」、「lose track of」……,甚至哈利波特都來請求尋找眼鏡。
這個佈告板根本就是個故事庫,上面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故事和語文知識。
經過與編輯討論,最後決定不翻譯佈告板上的傳單內容,把尋找傳單故事的樂趣留給讀者。希望大人能協助孩子們一起來尋找這些故事裡的故事,一起發現,一起與更多故事相遇。
編輯小記
是發現、找到、遇到、尋找,還是⋯⋯
「FOUND」該怎麼翻譯?
譯者在初譯稿的書名上寫了「找到」,可是總覺得這實在不像是個書名。可以翻譯為「發現」嗎?翻閱全書後又覺得好像也不符合內文故事。
帶著《FOUND》的英文版樣書去找美編時,我跟美編針對中文書名該怎麼翻譯,有了小小的討論。
美編說:「我發現熊寶尋找小兔主人的畫面,在全書中佔有較高的比重。」可是譯為「尋找」又很不合適,這下子「發現、找到、尋找」確定都被我們排除了。
重新翻閱全書之後,美編說:「『遇到』還蠻符合書中主旨的。」
這次,我們討論了「遇到」、「遇見」、「遇」。
最後,美編又說了:「就用『相遇』吧!這是小兔與熊寶的相遇,如果用台語唸出來更有味道。……」
這是《相遇》中文書名產出的過程。
一場討論,把「FOUND」的各種中文解釋都翻出來了。
除了「FOUND」,小讀者在中英對照的內文中,將會發現另一個有趣的字:LOST。
該怎麼翻譯「LOST」?是「走丟」、「走失」、「迷路」,還是「遺失」?究竟小兔是走丟了?迷路了?還是「被遺失了」?
此外,布偶兔的名字FLOPPY譯為什麼好呢?FLOPPY有懶散、鬆軟、下垂的意思,中文有個詞「耷拉」很能傳神表示,但是這個詞台灣幾乎很少用,最後,我們選擇了音譯。
這是一本很簡單也有很意思的童書,除了英譯中的有意思之外,故事本身、作者特地隱藏其中的其他故事,也充滿了意料之外的趣味。因此,我們決定以中英並存的方式出版,讓「閱讀的樂趣」交由讀者自己去發現、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