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韓莞去了隔壁大房,大房的幾個婦人和姑娘正坐在大樹下做針線。
親耳聽到韓泊述縱容他人欺負韓宗錄後,韓莞更恨盧氏這一家子,因此只跟其中的彭氏笑道:「三嬸,我去看看大伯祖母。」
那幾人過去就瞧不上韓莞,見他們只拎了一籃子菜蔬就上門,都沒搭理她。
彭氏老實木訥,不敢得罪她們,只對韓莞笑了笑。
一個年輕小媳婦站起身笑道:「五姑奶奶,我祖母一直唸叨著妳呢!」她上前挽著韓莞的胳膊向上房走去,笑道:「我是呂氏。」
原來是韓宗瑞的媳婦。韓莞被攆到鄉下時,呂氏還沒嫁進韓家,所以不認識呂氏。
韓莞暗嘆,老太太的兒媳婦不只老實,還分不清好壞,好在這個孫媳婦是個機靈人。
盧氏不在家,呂氏拉著韓莞直接進了上房。
院子裡的一個小媳婦悄聲說道:「那傻丫頭變了,不只變漂亮了,連氣韻都跟原來不一樣,一點都不像在鄉下住了那麼久。」
另一個小媳婦撇了撇嘴,說道:「再漂亮又怎樣,還不是個棒槌!哪裡有回娘家送菜蔬的?真當自己是鄉下泥腿子了!」
又一個姑娘笑道:「看四嫂說的,她可不就是泥腿子嘛!」
幾聲輕笑響起。在這個破院子裡待得難受,終於來了個樂子!
大老太太一直盼著韓莞,見她來了,激動地站起身說道:「莞丫頭可來了,老婆子一直盼著妳呢!」
呂氏雖然不知道老太太怎麼突然跟韓莞熱絡了起來,還是親自給韓莞倒上茶,拿出點心、糖果擺在桌上。
老太太道:「我跟莞丫頭有話要說,莫讓人來打擾我們。」
呂氏聽出老太太這是讓她看著門窗,不讓人偷聽,便答應著退下,還把門關上。
韓莞把韓宗瑞的短信拿出來交給老太太,悄聲道:「謝明承派親兵謝祥送回來的,初九那天會再去我家一趟,您看看有沒有東西要帶過去?還有,這件事絕對要保密,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她怕老太太告訴兒媳婦彭氏,那人一看就有些拎不清,怕會壞事。
看到孫子熟悉的筆跡,老太太喜極而泣。韓宗瑞說他現在很好,讓祖母等著他回歸,還說第一仗韓宗智、韓宗峰、韓宗映就戰死了。韓宗峰是盧氏的兒子,韓宗映是四房孫子。
老太太心軟,又流出了傷心的眼淚,這些後生小子她都心疼。「那些小媳婦裡,又多了幾個寡婦……」
兩世為人,又經過這麼多事,韓莞早把生死看淡了。「知道男人去充軍那天起,她們就做好了當寡婦的準備。」
老太太更加感謝韓莞,若沒有她,自己的獨孫肯定也沒命了。她用帕子擦乾眼淚說道:「這件大事我誰都不會說。彭氏耳根子軟,呂氏太年輕,我不會告訴她們。我有信帶給宗瑞,還想帶點銀錢和東西過去。」
韓莞道:「我讓春叔初七來三房送菜蔬,您有信和東西交給他即可。東西不要多了,頂多兩件衣物。」
老太太點點頭,說道:「大恩不言謝,妳的大人情老婆子記著。」說著,就從脖子上取下一個掛件塞進韓莞的手裡,又道:「這是我出嫁時我娘給我的,是我嫁妝裡最值錢的一樣首飾。當時有三件一模一樣的,我和胞兄、胞姊各一件。幾十年來我一直掛在胸口未取下來過,現在送給妳。」
掛件是血玉錦鯉,有小半個巴掌那麼大,很薄。臥在韓莞白皙的手心上,更加顯得鮮豔奪目。這個掛件價值不菲,還有紀念意義,韓莞可不願意要。
韓莞還給她,說道:「我不能要,大伯祖母留著給宗瑞。」
老太太笑道:「若宗瑞能回來,我所有的家當沒了都值得,有人才有一切。我還有一些私房,夠他們幾個過日子。老婆子再告訴妳一個秘密,我之前藏了些錢財在老宅,沒被查抄到,我娘家姪子已經讓人取出來了。我藏那些東西,原本是防泊述和盧氏,卻沒想到防了抄家的人。老婆子不窮,就是不願意再拿錢出來養活那些白眼狼……我老哥哥、老姊姊還活著的時候就說我耳根子軟、心善,那些錢財是他們讓我藏下的。侯府從上一代起就家風不正,唉……」
她似又想到了以前的什麼事,眼神變得沒有聚焦。韓莞並未打擾她,想再聽她吐露一些家裡的舊事。
大概半刻多鐘後,老太太才緩過神來,把掛件又塞進韓莞的手裡,把她的手握得更緊。「得,不說那些不開心的事了。給妳妳就拿著,聽話。老婆子即使到了今天,也要感謝上天的厚待。年少時,我是家裡最小的,得父母兄姊寵愛,生活無憂無慮。嫁進侯府雖受了些折磨,但我娘家勢大,他們也不敢過分。直到泊厚毀容失去爵位,我才真的氣狠了。如今家敗了,兒孫流放、充軍,幸好莞丫頭幫我保下了獨孫……」
這老太太不僅耳根軟、心善,還心大。韓莞只得暫時收下掛件,怕弄丟,掛在了脖子上。還好自己有空間,否則也要弄個不容易被人找到的地方藏錢或是寶貝,以防萬一。
兩人又說了幾句話,韓莞就起身告辭。
老太太說道:「在這裡吃晌飯吧。」
韓莞笑說:「不了,我去三房還有事。等以後家裡收拾好了,接您老去鄉下住幾天,我多多孝敬您。」
老太太笑道:「好,老婆子還真想去鄉下散散心,也想看看那兩隻小老虎。」
來到門外,看見呂氏坐在上房的簷下做繡活。不在老太太的窗下,既能守著不讓人靠近,又聽不到屋裡的說話聲,倒是個聰明人。
兩人之前沒有過節,現在又心生好感,相互笑了笑。
路過一盆月季花時,韓莞垂下的手彈下一顆小綠扣子,晚上就能到此一遊了。
剛走到門口,韓莞碰到回來的盧氏。
盧氏的面色不善,問道:「莞丫頭,妳把鋪子從官府手上要過去,怎麼不還給我?」
韓莞像看怪物一樣地看著她。「我為什麼要給妳?那本來就是我的東西,被妳謀奪了過去,官府都看不過去所以又判給了我。」
盧氏氣道:「那鋪子是我送給妳的,妳不是我親閨女,又不聽話,我憑什麼送那麼值錢的鋪子給妳?」
「送我就是我的了。若妳不服,就去官府告吧。」韓莞不想跟她費口舌,說完就錯過身走了。
盧氏還想追上去說理,被出來的大老太太喝住。
「丟人現眼!韓家陪送給閨女的嫁妝多得是,有本事妳都去要回來!莞丫頭已經被你們害得夠慘了,妳怎麼忍心再作孽……」
韓莞不管她們,向驢叔眨了眨眼睛,推開三房的院門。
春大叔站在樹下望天發呆,黃娟和韓芝坐在廚房門外摘菜,小包氏和小兒媳婦章氏沈著臉坐在正房簷下,十歲的韓淑坐在她們婆媳旁邊。
章氏見韓莞進門,譏諷道:「莞丫頭,妳弄錯誰是妳正經祖母了吧?」
小包氏看看兩手空空的韓莞,氣得要命,一籃子破菜蔬也好意思拿來送禮,不知道給大房送了什麼好什物!她冷哼道:「養不熟的死丫頭,一來就先往那邊鑽!」
韓芝笑著招呼道:「五姊姊來了。」
韓宗亮從小屋裡跑出來,不敢上前,衝韓莞抿著嘴笑。
韓莞沒搭理那兩個中老年婦人,對孩子們笑笑後,從荷包裡拿出一個銀角子對春叔說道:「帶孩子們去街邊買一斤滷肉,再給芝兒買兩朵漂亮的頭花。」
春叔答應著,牽著韓芝和韓宗亮往外走。
韓淑立即站起身道:「我也去!也給我買兩朵漂亮頭花!」
他們走出院門後,韓莞木著臉過去把七月分的孝敬銀子交給小包氏。
小包氏接過二兩銀子,撇撇嘴說道:「聽說鋪子被妳要回來了,做的生意也極好,怎麼還只給娘家這點子錢?」
韓莞耐著性子解釋道:「鋪子剛開張沒多久,裝修錢和買方子的錢都還沒還清──」話沒說完,就聽到門外韓芝的哭聲。
「是我先撿到的,妳怎麼能硬搶?」
韓淑大聲罵道:「這珠子是我娘丟的,妳撿到了也要還給我娘!」
韓宗亮說:「我從來沒看見六嬸娘戴過……」
韓淑搶白懟他。「小病秧子!我娘有什麼首飾還要讓你看到?」
春叔也說:「這是在我家驢車下發現的,會不會是我家姑奶奶丟的?」
小包氏立即麻利地走出院門,韓莞等人都跟了出去。
驢車旁,韓淑手裡拿著一顆白色珠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小包氏搶過珍珠看了看,喜道:「這耳環是我丟的!今天找了一早上都沒找到,原來掉在了這裡!」
幾個小豆丁一臉不服氣,卻敢怒不敢言。
章氏鼓足勇氣說道:「婆婆,您今天還沒出過門呢……」
小包氏面不改色地說:「是我昨天晚上丟的。」
韓莞也湊熱鬧道:「掉在我家驢車下面,應該是我的吧?」
小包氏誰也沒理,緊緊攥著耳環,反身回了院子,又往正房走去。
韓莞跟在後面說:「今天我想接芝兒和宗亮去我舅舅家住一天……」
小包氏把韓莞關在門外,急急說道:「吃完晌飯就帶他們走吧!」生怕韓莞跟進去同她搶珍珠。
看她猴急的樣子,韓莞納悶了。再是庶女,也是侯府出來的,且男人死前也是個四品武官,怎麼如此粗俗、貪財,還貪得毫無顧忌呢?大老太太曾經說過她性情大變,不知是受了什麼刺激?自以為撿到了寶貝,以後這個家可就熱鬧了!春叔領著幾個孩子去買東西了,韓莞就坐在樹下望天,掩飾著眼裡的興奮。
晌飯吃的是滷肉麵。麵條是江氏和蔣氏做的,現在家裡的事主要是她們在做,若春叔不去買肉,這個家不會因為韓莞回娘家就添點肉。
小包氏一個人在上房吃,章氏幾人在廂房吃,韓莞和江氏母子在他們屋裡吃,春大叔和黃娟在廚房吃。
韓芝和韓宗亮吃得噴香,感覺之前沒吃過肉一樣。
江氏喜得眉開眼笑,說道:「謝謝姑奶奶,他們可算能出去放放風了。」又嘆道:「唉,老太太刻薄,章氏厲害,有點子肉都緊著那幾人,芝兒和宗亮眼巴巴看著也吃不上。有幾次黃嬤嬤請黃老爺家的下人來家裡帶他們出去玩,才在館子裡讓他們解解饞。」
江氏更瘦了,臉色蠟黃。
韓莞道:「太太也要保重身體,若妳倒下了,他們豈不是更可憐?再忍忍,總能想到辦法。」
江氏點頭道:「我知道。我偶爾出去接繡活、送繡活,也會在路上吃頓飽飯。只是不敢多帶吃食回來,怕她們看出端倪。姑奶奶給我的那個大銀錠子,我求黃嬤嬤給我換小了,一大半存在她那裡。」
這事韓莞也聽黃嬤嬤說過。
飯後,韓莞見上房門還關著,猜小包氏肯定還躲在屋裡偷樂,便對章氏說道:「我就不跟祖母告別了。她已經答應芝兒和宗亮跟我出去玩一天,我們先走了。」
章氏不高興,也沒有理由阻止。
驢車小跑起來,韓芝和韓宗亮才覺得終於到了另一片天地。他們笑彎了眼,又長長地呼了口氣。
韓宗亮說道:「若我們能永遠不回那個家,該多好!」
韓芝對韓莞說道:「謝謝姊姊,妳真好!」
韓莞笑道:「以後帶你們去我家玩。」
小姊弟一臉嚮往。「好!」
幾人回了黃家。
柳氏看到面黃肌瘦的小姊弟,不禁生出憐憫之心,找出幾件黃英和黃賀小時候穿的衣裳,讓下人趕緊改改,晚上就能穿。
黃英是個心善伶俐的小姑娘,帶著小姊弟去胡同口的街邊玩。
韓莞利用上淨房的時間進了空間一趟,給翠翠餵了水和藥,並再次囑咐牠不能放屁、不能淘氣。
*欲知精采後續,敬請期待6/21上市的【文創風】1076《莞美人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