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發表的考古資料和多學科研究的成果,華北北部的舊石器文化可以劃分為東谷坨文化期、周口店文化期、許家窯文化期、爪村文化期、峙峪文化期和虎頭梁文化期六個階段。雖然每個階段都有其標志文化進步的特征,如用火的發明、專門化工具的出現、骨角器和藝術品的使用以及細石器工業的繁榮。但從石制品來看,本區舊石器文化可以劃分為兩種技術類型,一是以小石片一刮削器為特征的舊石器工業,從東谷坨文化期一直延續到峙峪文化期;一是細石器工業,在虎頭梁文化出現。
關于小石器文化成因其實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和華北南部、華南地區相比,華北北部為什麼在長達100多萬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直保持小石片一刮削器為特征的舊石器文化;另一個是和非洲、西亞和歐洲的舊石器文化相比,為什麼會缺失模式II、III、IV技術。
對于第一個問題,筆者認為石料是華北北部保持小石片一刮削器文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兩類石料在區域文化形成中佔有重要地位:一是脈石英.周口店地點群、遼寧東部的金牛山、鴿子洞、小孤山、山西北部的許家窯、峙峪、神泉寺等重要遺址都以脈石英為主要石料;二是隱晶 質岩,主要分布在泥河灣盆地東部。雖然這兩種石料表面特征迥異,但力學性質很相似,打擊後很容易粉碎性破裂,難以剝取大型石片,這是本區舊石器文化中大型工具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些遺址如廟後山、周口店第1地點早期文化,在原料合適的情況下,也能生產大型工具。
由于對石料的特性認識不足,在中國舊石器文化研究歷史上曾引起一些關于文化進步與原始的激烈爭論。對周口店第1地點文化性質的爭論主要由于對脈石英以及砸擊技術的認識不足,對小長梁文化性質的認識是對隱晶 質岩的破裂特征了解不夠,近年來,有的學者對東谷坨文化的文化性質提出了新的認識,筆者認為充分認識石器原料的最初形態對剝片技術的影響有助于解釋這一文化現象。
對第二個問題,筆者認為形成中西問文化差異的原因十分復雜,根據目前的材料用任何單一原因來解釋都很難自圓其說,不過石器原料、文化交流障礙以及人類演化過程中的地區差異可能是形成中西文化差異的幾個主要原因。
關于細石器工業的起源,有外來說和本土起源說兩種觀點。筆者首先從解剖細石器工業中楔形石核這一關鍵性的石制品人手,將細石器工業劃分為兩種類型即虎頭梁型和下川型。虎頭梁型先修理楔狀緣後確定台面,下川型先確定台面後修理楔狀緣。通過比較兩種楔形石核所代表的細石器工業的文化特征、地理分布,認為虎頭梁型細石器文化起源于西伯利亞一帶,而下川型起源于華北地區。其次,通過對中國北方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分期分區研究,認為下川型細石器文化和小石器文化之間仍存在比較大的缺環,說下川文化起源于小石器文化仍然缺乏直接證據。最後通過對舊石器時代晚期環境背景的研究,認為下川型細石器文化的起源地可能在末次冰盛期,而冰期時代的東海大陸架可能是當時人類活動的中心區域。
研究人類行為是近年來學術界的新方向。筆者通過對華北北部小石器文化選擇石料產地的研究認為,從東谷坨文化期到虎頭梁文化期,人類選擇石料的行為方式最大的變化發生在虎頭梁文化期。
在本區舊石器文化發展過程中,周口店第1地點中砸擊技術的繁盛與衰落,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現象,通過對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在行為特征上的比較,結合全球環境變化對人類行為的影響,筆者認為,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在適應環境能力方面的差異以及倒數第二次冰期的來臨,是直立人及其使用的砸擊技術退出歷史舞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