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原名為〈十地經論〉,共計十二卷,係印度天(世)親菩薩注釋《十地經》之名作。論中之經文為《華嚴經十地品》之別譯,為便於分類簡別,改名為〈華嚴十地經論〉。
〈十地經論〉內容是解說菩薩行,「歡喜地」至「法雲地」的十地階位,此書為六朝時代地論學派所依據之核心典籍,其中有關「阿賴(黎)耶識」的染淨注解與爭議,至隋唐佛法遂演繹為華嚴宗與唯識法相宗的理論根據。
本書特色
影響中國大乘佛法發展方向的核心論典,開啟了華嚴宗、唯識宗的理論先河,而菩薩行的十地位階也是密乘佛教修行的資糧,是認識大乘佛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