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希臘哲人亞理斯多德說過:「我們重複做什麼,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投資也是如此。好的投資並不是一個「事件」,也不是尋找另一家成長潛力股,更不是猜測下一個行情轉折點。好的投資是一種嚴謹的程序,把研究與訓練轉化成某些歷經考驗的方法,然後養成日復一日嚴格執行的習慣。
由於投資獲利可以讓人感到愉悅,因此投資者往往認為,這是好點子付諸實現的「報酬」,不過,這種想法並非事實。各位不妨謹慎探究投資成功的報酬來自何處,就會發現這些獲利實際上都是某些更早行為導致的結果,這些行為包括:保持某些短期之內未必見效的投資紀律;市況發生變動時,迅速認賠;在利空充斥的環境下建立投資部位。
金融市場或許具備效率,但具備效率是有前提的。如果所有投資人的條件都相同,大家全都共用所有的資訊,投資目的與個性等各方面也都相同,那麼市場可能就具備「學術界」所謂的效率,而買進-持有投資方法的績效也就很難被超越。可是,現實世界裡,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市場充滿貪婪、恐懼、不確定,以及各種猜測。處在這種環境下,一旦受到威脅,很少有人願意繼續秉持明確而歷經考驗的紀律。至於那些少數願意堅持的人,他們後來的成功,顯然並不是「意外之財」。當大多數人臣服於情緒時,他們卻能繼續堅持嚴格的紀律,所以才能取得遲來的報酬。
舉例來說,當市況發生變動而必須結束某個顯著獲利的部位時,往往會有些困難,尤其是在重大漲勢之後。行情漲勢如果帶來報酬,我們自然會對於該報酬產生情緒牽掛,甚至愛上相關的故事,因而忽略了負面的發展。
當行情剛開始走穩,此時若想要以偏低價位建立投資部位,同樣也會有困難——尤其是在長期跌勢發生之後。如果投資人先前因為過早買進而經常遭遇行情反覆的情況,由於他們的冒險行動總是受到懲罰,因此人們自然會更傾向於迴避風險。
紀律有賴於信心,而信心則需要以事實做為依據。不論哪種投資方法,絕對都需要採用可取得的最長期資料進行測試。做為投資人,我最引以自豪的成功,都是在不確定市況下,做出信心滿滿的反應,因為這些行為的效力,都經過了歷史上無數市場循環的驗證。至於我個人投資方面所發生過的最大敗筆,則是因為我決定忽略經濟大蕭條期間的資料,因為當時我認為,這段期間的資料已經跟目前無關,結果讓我因此錯失了一波重大反彈行情。你所採用的投資方法,都應該要接受最嚴格市況的挑戰,因為你總有一天會碰到這類市況。
葛雷格•莫理斯是極少數願意從事系統性研究、測試,並秉持嚴格紀律的投資人。葛雷格是位技術分析家。各位閱讀的這本書,是他身為投資經理人累積的生涯經驗與見解。葛雷格的投資方法,其基礎是建立在各種有關價格趨勢、成交量與漲跌家數等技術指標。投資人除了要順著市場既有趨勢進行交易之外,這種投資方法確實可以有效協助侷限市場損失。
我個人的投資方法,雖然有一部分取自技術分析,但有很大成份仰賴基本面的價值評估、選股程序、經濟衡量與其他因素。每種方法都有其效益與挑戰,主要取決於市況。可是,最重要的不在於各種方法之間的差異,而是它們之間的共通性,也就是對於某種系統性投資程序的堅持。
除了頂尖技術專家的技巧與見解之外,葛雷格也跟大家分享三項要素,讓投資人不必仰賴持續猜測,而可以遵循某種嚴格的投資程序:
1.衡量綜合證據。
2.根據各種綜合證據進行交易的法則與準則。
3.遵循相關程序的嚴格紀律。
請注意一些關鍵字眼,包括:證據、法則、準則、紀律,以及可能是最最要的「嚴格」——千萬不要忽略它們的重要性。
可資信賴的市場指標固然重要,但這往往還是不夠的。成功投資方法的根本特色,就是把這些指標轉換為客觀的準則,以做為採取買賣行動的依據。葛雷格•莫理斯彙整了長達數十年的資料與研究,建立了某種以技術為主導、以法則為基準的方法,讓投資人與交易者能夠在穩固的基礎上「與趨勢共舞」。
追求某種長期目標時,如果想要成功的話,竅門往往都是相同的——找到一組預期可以達到理想結果的行為準則,然後每天堅持執行就對了。
約翰•哈士門博士(Dr. John P. Hussman)
哈士門策略顧問機構總裁
序
碰到艱困行情時,個人投資者如果遵循的是各種金融機構(共同基金與證券經紀商)從1950年代初期以來就一直在推廣的買進-持有策略,績效恐怕不會太好。「金融界」與「華爾街」為了推銷其產品與投資理念,特別針對沒經驗的投資人,安排了這類長期投資舞台。它們持續強調分散投資與長期投資保障,但由於人們弄不清楚「買進-持有」與「買進-期待」之間的差別,因此這些金融機構所提供的,往往是錯誤的資訊。
我們的企業退休計畫遭到唾棄,社會保險制度幾乎被擱置,整個金融體系正在進行根本的重建;因為上個世紀最後20年的穩定行情,導致謹慎或所謂的普通常識被信用擴張與冒險精神所取代。許多退休者與年輕投資人都親身體驗過的所謂「長期投資」,有可能會出現一段表現不彰的期間,而這段期間有可能會長達10年或更久。
我的幾十年經驗告訴我,有時候我們根本不應該參與投資,因為空頭市場有可能會造成重大傷害,尤其是發生在投資生涯的最後幾年。請記住,愈是接近我們需要資金的退休期間,嚴重空頭市場對於我們的資產所構成的傷害就會愈嚴重。各位務必要理解如何避開空頭市場和參與多頭行情的重要性。學習如何從事明智的投資,永遠不嫌太遲。
這不是一本故事書。這本書收集了我在市場上打滾將近40年的經驗,想跟讀者分享一些我真正相信的東西。各位將發現,本書會談論各式各樣的概念,甚至還有一些笑話。我有一些論點可能會讓讀者覺得我有點太過於認真,這是因為我想確定各位真的瞭解我的意思。這不是一本只侷限於討論順勢交易的書籍,其中還包含我40年來學到的很多技術知識,包括一些引言、清單,以及許多看似陳腔濫調卻很實用的概念。
各位可能會發現,我有時候會重複某些論點,說不定還以為我已經太老而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各位的看法或許沒錯,我確實經常會重複強調某些論點,但那是因為有些觀念確實很重要,第一次實在沒辦法充分解釋。我相信,在後續討論過程中,可以根據當時情況更清楚重複強調相同的概念。
歸根究底,這雖然是一本探討順勢操作長期投資模型的書籍,但我們會先探討許多其他的議題。為了讓各位充分瞭解市場、瞭解自己、瞭解一些無效的概念,我準備花費很多時間和篇幅做準備,然後才切入真正的主題。各位當然可以從頭到尾循序閱讀本書,但我建議讀者不妨瀏覽本書的目錄,先挑選一些你個人覺得有趣的主題閱讀。本書包含兩個主要的研究規劃,我原本想要用來撰寫學術論文,但後來覺得學術論文的格式太過拘謹,所以最後寫成本書。本書採用的圖形與資料,截止日期設定為2012年12月31日,至於我為什麼選定這個日期,雖然我的態度很誠實,但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認識我的人應該都很瞭解我。對於我所談論的重要概念,我儘量都會顯示20年的結果,因為我認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20年是可供運用於投資的最常見期間。另外,本書採用我特別設計的附註系統,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我愈來愈不能接受一般書籍所採用的註腳,我比較喜歡把附註集中在全書最後的附錄統一處理,而不是分別擺在各章的末端。我把附註劃分為幾類,學術類為A(論文、白皮書、研究報告等),書籍B,以及網站W。最後,關於本書的內容安排,我儘可能把圖形/表格與相關論述或解釋擺在同一頁或對面頁。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我閱讀論述時看不到相關圖形,就會覺得很困擾。
本書有時候會使用到一些數學,尤其是方程式,我必須就此致歉,因為聽說書籍裡只要出現方程式,往往會影響銷路。這是相當令人感傷的聲明,所以我已經儘量避免使用數學了,除非是絕對必要。方程式看起來很正式、複雜,但令人望之生畏;可是,本書所謂的數學,大多數都只稱得上是算術。讀者如果覺得困擾,我要再度致歉。
有時候,我會批判某些論點,甚至擺明著看不起某些論述。現代金融學有很多東西是明目張膽的行銷,根本沒有任何投資內涵可言,幾乎可以被視為是赤裸裸的欺騙。某些論述很紮實,但我不相信相關程序;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我的批判就會很謹慎。另外,有些分析存在瑕疵,但相關法則很複雜,涉及很多數學方程式,或論述太過於主觀而根本沒辦法證明其為錯誤;對於這類情況,我也會據實而言。我對於自己的論述,表達上雖然很有把握,但這只代表我相信自己是正確的,並不意味著其他人必然是錯誤的。希望我的論點不至於冒犯到任何人。
本書的宗旨有好幾點,如果必須列舉出來,那就是:
試圖瞭解……
●市場如何運作,包括過去的運作方式。
●金融投資領域內充斥的錯誤資訊。
●現代金融學的工具與缺失。
●身為人類,每個人都有可怕的投資天生偏見。
●風險究竟是什麼。
●市場呈現趨勢發展,以及箇中理由。
●資金管理可以穩定降低風險,提升長期投資成功。
如果必須指出本書最主要的單一宗旨,那就是提出充分的證據,顯示在華爾街主流領域之外,還存在許多得以成功的投資方法。本書很多篇幅雖然是針對現代金融學發表意見,但實際是指向投資管理領域,以及其濫用現代金融工具的情況。
葛雷格•莫理斯
美國德州Horseshoe 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