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在台灣,為何無法取得邦交國或進入聯合國?台灣國際地位未定論,如何解讀?其實,阻礙國家正常化的癥結,就在於中華民國的憲法。
•本書前身是《從華獨走向台獨》的小書,由自由台灣黨發行於2016年。作者蔡丁貴教授從原書主要是為了澄清在台灣國家轉型正義過程中,時常遭遇到的理念探索問題,特別是希望提供年輕世代在「自己國家自己救」的熱情中一些思考的參考。新版特地加入目前台灣在野小黨如何整合的建議,與2024年台灣的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的剖析,整合為五萬字篇幅。國家正常化,作為「中華民國」不能;但是「台灣」能不能?答案是,只有作為台灣,拿回人民的住民自決權,拋棄ROC身分,廢除中華民國憲法,才能建立真正的主權國家。
•日本正式放棄台灣與澎湖的所有權利,台灣與澎湖在《舊金山和約》中也被未指定由那個國家接管,台灣的主權理應回歸台灣人民之手,只是尚未進行住民自決程序以決定台灣的國際「主權國」的地位而已。所以,「台灣地位未定論」更完整的意涵應該重新解讀為:台灣的「主權地位」(status of sovereignty)已定,屬於台灣所有住民;但是台灣的「主權國地位」(status of sovereign state)未定,必須由所有台灣住民公民投票來加以確定。
•「主權國的四個組成要素:土地、人民、主權及政府。對外,台灣有固定的領土範圍、人民、主權,雖然有選舉,但政府並不是依據人民制定的憲法而組成的政府。所以到現在台灣的「主權國地位」仍然有待台灣的「住民自決」來加以確認。要解決台灣主權國地位確認的問題,就是要如何從現狀的「華獨」走向「台獨」自由台灣的問題;不是目標設定的問題,而是要如何完成轉型正義過程的解殖問題。」
作者簡介:
蔡丁貴
蔡丁貴教授在美國取得康乃爾大學土木暨環境工程博士後,因致力於黨外工作,一度被列為黑名單無法回台。解嚴後回台擔任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長期推動獨立建國運動。於2007年接任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同年年底成立「公投護台灣聯盟」,推廣非暴力抗爭理念,對抗中國國民黨政權,前後發動上百場抗爭,如抗議陳雲林來台、廢除集會遊行惡法,拉倒孫文銅像,背負十幾條官司。於318反服貿運動期間於立法院正門吸引警察主力,協助學生進入議場。2015年,為了從體制內外合力推翻中華民國體制,組成「自由台灣黨」,核心宗旨為:獨立建國、公平正義、永續發展。
他認為台獨運動要成功,必須凝聚台灣人的共識,必須無畏地走上艱難的道路,因此2015年成立「自由台灣黨」。創黨有兩項堅持,第一項是台獨運動的青年化,將獨立建國的理念世代傳承,黨內幹部平均年齡不到35歲,並且在反課綱運動期間積極協助學生對抗洗腦中國史觀;第二項是資金來源的平民化,透過小額募資,避免被財團金主束縛。小黨之路異常艱難。自由台灣黨因財務危機,於2023年1月12日廢止。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王崇堯院長(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鄭欽仁教授(Boston大學神學博士、前台南神學院院長、立案南神神學院第一任校長)
董芳苑牧師(臺灣神學院宗教學退休教授)
高成炎(台灣綠黨創黨召集人、台大資訊工程研究所退休教授)
賴芳徵(新國家運動連線執行長)
陳南天(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柯怡政(公義行動教會牧師、台南神學院牧範學博士)
紀萬生(台獨運動工作者、美麗島事件受難者)
莊承業(美國休士頓台灣同鄉會會長<1975>)
盧主義(美國智庫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資深研究員)
黃春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主任牧師)
陳彩仁(台灣客社社長)
邱凱莉(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宗教與社會學助理教授)
王泰澤(美國辛辛那提大學OLLI 學院台灣歷史課程主持人)
以上依來訊先後順序排列
名人推薦:王崇堯院長(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鄭欽仁教授(Boston大學神學博士、前台南神學院院長、立案南神神學院第一任校長)
董芳苑牧師(臺灣神學院宗教學退休教授)
高成炎(台灣綠黨創黨召集人、台大資訊工程研究所退休教授)
賴芳徵(新國家運動連線執行長)
陳南天(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柯怡政(公義行動教會牧師、台南神學院牧範學博士)
紀萬生(台獨運動工作者、美麗島事件受難者)
莊承業(美國休士頓台灣同鄉會會長)
盧主義(美國智庫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資...
章節試閱
(摘自第三章 統治體制的權力結構與演變)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盟軍統帥指派中國政府代表盟軍來台灣接受日本投降。這個中國政府就是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主要是由中國國民黨組成的政府,中華民國政府的「國軍」就是中國國民黨的黨軍。中華民國政府當時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台灣社會長期為了對抗日本殖民統治,因渴望依賴外來勢力的幫助而對中國政府存在著「祖國」情懷,一廂情願地歡迎接受。1945年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第一號行政命令授權之下,才有機會來到台灣。但它一方面在中國境內受到中國共產黨軍隊的打擊,一方面在台灣進行殺傷擄掠及經濟剝削壓榨,有計畫地殘殺台灣菁英。
在1947年228人民抗暴起義之前後,台灣人民開始驚覺該政權的殘暴無能,遂興起拒絕「認賊作父」的反抗,公開喊出了「台灣獨立」的聲音,拒絕接受中國政府(即中華民國政府)的統治。這個階段的「中華民國政府」還是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政府,「台灣獨立」是反對中國政府的統治。當時,戰後台灣的主權地位仍然是戰敗日本的殖民屬地,台灣並不屬於中國,而「中華民國政府」只是盟軍主要戰勝國美國政府委託代管台灣的代表。這是「台灣獨立」被誤解或誤導成為要從「中國分離獨立」的濫觴。
到了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境內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推翻,逃亡到台灣,以軍隊更加嚴厲地實施軍事戒嚴統治台灣。「中華民國」遂變成了中國的流亡政府。當時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流亡在台北,這就是國際社會目前稱「中華民國」為Chinese Taipei的緣由,意即「中華民國政府流亡在台北」,是Chinese government exiled in Taipei(簡稱Chinese Taipei)。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普遍被國際社會承認,形成了中國境內出現尚未被承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流亡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的兩個中國政府狀態。這個階段的前一段自1949到1952年《舊金山和約》生效為止。日本正式放棄台灣與澎湖的所有權利,台灣與澎湖在《舊金山和約》中也被未指定由那個國家接管,台灣的主權理應回歸台灣人民之手,只是尚未進行住民自決程序以決定台灣的國際「主權國」的地位而已。
所以,「台灣地位未定論」更完整的意涵應該重新解讀為:台灣的「主權地位」(status of sovereignty)已定,屬於台灣所有住民;但是台灣的「主權國地位」(status of sovereign state)未定,必須由所有台灣住民公民投票來加以確定。
這種情況,「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的中國國民黨政權是心知肚明,但是無路可退;既無力反攻中國,也沒有繼續霸占台灣的合法性;只有藉著軍事戒嚴的淫威壓迫欺騙洗腦台灣人民,並維持一黨獨大,黨國不分的半獨裁局面。這情況,即便是隨中國政府來台的開明人士也多所建言過(如雷震的《自由中國》雜誌),於是,台灣的有識之士方義憤填膺,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繼續高喊「台灣獨立」,反對「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在台灣的軍事戒嚴高壓殖民統治。
四、「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被驅逐與貶抑
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在聯合國繼續代表「中國合法政府」的階段,一直到1971年的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後被趕出會議廳,才有了結束。自這時開始,中華民國政府不再是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中國流亡政府。1972年日本政府隨即跟進,與中華民國政府斷絕「政府承認」的外交關係。中華民國政府變成只有由美國為首的少數國家繼續承認它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實質上,根據《舊金山和約》,中華民國政府是盟軍主要戰勝國美國政府及戰敗國日本委託代管台灣的屬地(殖民地)政府。台灣人民喊的「台灣獨立」就是要終結台灣國際地位未明的殖民統治,針對的主要對象並不是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而是戰後在台灣繼續以軍事戒嚴高壓統治的「中華民國」殖民政府。
不過,這個反對殖民統治的情勢被「中華民國」殖民地政府故意引導成為要脫離中國的分離勢力,並且將「台灣獨立」的聲音抹黑為「共匪同路人」,掩蓋自身妾身非法滯留台灣的立場。這個階段,一直到1979年美國政府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殖民地政府斷交為止。台灣人民的「台灣獨立」內涵就是終結「中華民國」殖民地政府,住民自決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
五、獨台與台獨
1980年代蔣經國政權一方面維持軍事戒嚴,壓制流亡海外台灣人主張「台灣獨立」(簡稱「台獨」)的聲音,另一方面為了對抗中國的統戰,提出「三不政策」,就是不接觸、不談判與不妥協,拒絕中國政府的招降喊話。中國共產黨政府為了區別兩者的不同,將中華民國流亡政府打成「獨台」,意思就是指控蔣經國政權要在台灣搞「中華民國獨立」,要搞「兩個中國」。中國共產黨政府的統戰邏輯倒也始終如ㄧ,凡是拒絕投降被併吞的,通通是獨派。
中國共產政府指控當時的蔣經國政權是「獨台」,並不完全正確,因為當時蔣經國並沒有料想到中國國民黨會在解嚴之後失去政權,他仍然抱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幻夢。從作者的定義來看,蔣經國政權的主流意識形態就是「華統」。從當今的政治情勢來看,中國國民黨現在認同的意識形態已經背叛了蔣經國政權的「華統」與「三不政策」,而根本是接受中國共產黨政府招安的「中統」路線,已經更加慘不忍睹而淪落為中國共產黨政府在台灣的代言人與協力者,是台灣國家安全內部潛藏而令人擔憂的未爆彈。反而是民進黨政權當今的「華獨」路線,更加接近當年中國共產政府統戰的「獨台」用詞。
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抗中華民國流亡政府暴力殖民壓迫的處境下,倡議「台灣獨立」的史明在日本成立「獨立台灣會(簡稱「獨台會」)時,初期主張武裝革命。史明的「獨台會」與中國共產黨政府的統戰術語「獨台」,文字上或有雷同,但在內容與主張上是天壤之別,完全不可相提並論。史明歐吉桑「獨立台灣」的內涵就是「推翻流亡政府殖民體制」,與當時另一主流論述「華獨」,有體制外與體制內路線上的競爭。
六、獨台的統戰
在1987年「中華民國」殖民地政府解除軍事戒嚴之前,「中華民國」政府的地位再一次受到衝擊。美國政府於1979年斷絕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合法代表中國,只剩下二、三十個小國家繼續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中國。中華民國政府的地位實質上更加明顯降低為盟軍主要戰勝國美國政府的「次殖民地」政府,比美國政府的其他屬地(殖民地)如波多黎各與關島等的地位還要低。美國政府在國內法的《台灣關係法》,不再使用「中華民國」稱呼而改用「治理當局」(governing authority),又將「台灣住民」(people on Taiwan)與「治理當局」分別出來。
在這個台灣是美國「次殖民地」的現況階段,「台灣獨立」是依照美國國內法《台灣關係法》的精神,要求住民自決,終結「中華民國」次殖民地政府(治理當局」)的中華民國憲法,是內部殖民體制解放的獨立,簡稱「解殖獨立」。在這個過程中,台灣人民各自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張,有自治、建美國一州、自決建國、維持現狀、恢復日屬者,不一而足。其中,以「維持現狀」,即維持台灣是美國次殖民地地位的現況,為最保守的選擇,只比被中國併吞稍微好一些。
台灣人民讓國際社會感覺沒有準備好,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國民黨政權長年的愚民政策和大中國偽歷史教育,使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政府地位的演變及對「台灣獨立」的內涵並沒有得到與時俱進的瞭解,也缺乏向國際社會進一步正確闡述的能力和共識。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文攻武嚇主張,與「中華民國」次殖民地政府(治理當局)對台灣人民行使主權的壓制,更讓國際社會普遍對台灣人民的「台灣獨立」吶喊置若罔聞,不當一回事。
其實,這種眾說紛紜的現象也反映出台灣社會主流意識演變結果的多種描述。不過,簡單來分類,主張「台灣不是中國一部份」者為「獨派」;反之,即為「統派」。對台灣內部而言,維持現狀就是維持中華民國流亡政府殖民體制的現狀,分為「中華民國式的獨立」(簡稱「華獨」),與「中華民國式的統一」(簡稱「華統」)。中國霸權併吞台灣的統一,則稱之為「中統」。
七、中華民國地位的逐步降落與台灣獨立本質的不變
總而言之,「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的地位,隨著國際情勢的演變,從1945–1949的中國合法政府代管台灣;到1949–1971的國際社會承認它是中國流亡政府代管台灣;到1971–1979淪為盟軍主要戰勝國美國政府委託代管台灣的殖民地政府;自1979到現在,「治理當局」的「中華民國」已經降低為美國政府委託代管台灣的次殖民地政府。
從中華民國政府地位的沉淪來看,再堅稱「中華民國」,無異就是自認為是「中華民國殭屍流亡政府」。而「台灣獨立」的意涵卻一直因為第一階段代表盟軍代管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合法政府,而被誤導為要從中國分離獨立。台灣人民及國際社會長期以來都假裝忘記了台灣早就在1895年《馬關條約》後就與中國分離而不相關了。「台灣獨立」就是根據《舊金山和約》及聯合國住民自決的人權規章,爭取台灣人民的國際人權主張與行動,完全與中國分離沒有關係。正確認知「中華民國」政府的地位演變,及「台灣獨立」就是台灣人民當家作主住民自決的內涵,這是台灣人民必須做好準備的第一步。
小結來說,對外,台灣不屬於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一部分,台灣是獨立的,不需要再追求分離式的獨立運動;對內而言,台灣人民仍人受到「中華民國」殭屍流亡政府的殖民壓迫,未來必須進行內部解殖式的獨立,這就是「台灣人民的自我解放運動」。
(摘自第三章 統治體制的權力結構與演變)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盟軍統帥指派中國政府代表盟軍來台灣接受日本投降。這個中國政府就是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主要是由中國國民黨組成的政府,中華民國政府的「國軍」就是中國國民黨的黨軍。中華民國政府當時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台灣社會長期為了對抗日本殖民統治,因渴望依賴外來勢力的幫助而對中國政府存在著「祖國」情懷,一廂情願地歡迎接受。1945年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第一號行政命令授權之下,...
推薦序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鄭欽仁(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本書的作者蔡丁貴教授於1990年從美國留學歸來,適逢台灣教授協會(以下簡稱「台教會」)成立,與筆者彼此有緣成為該會的創會會員。
台教會關心台灣國家前途,不論是政治、外交、社會、教育、環保等等問題,無不關心。借作者蔡教授的話來說,是從事「自我民族解放運動」,亦即推動「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的運動。但運動有些成就,也有顯然的挫敗。
若從個人的努力,或其所領導的團體,甚至如蔡教授組織「自由台灣黨」以致解散來說,所付的心血代價如何估計?這經驗,也是筆者的自我寫照。
不氣餒,如他在這本書的「引言」所說的,他修改他的舊作以適應台灣當前的局勢,並強力主張在反抗運動中「非暴力抗爭」的重要性。他曾翻譯吉恩.夏普博士(Dr. Gene Sharp)一本《從獨裁走向民主》的小冊子,力陳該理論對緬甸變革的影響,可以作為台灣的參考。另外,又曾經翻譯一套「自我解放」戰略規劃指南系列書籍。
蔡教授面對台灣世紀以來的灰色、陰暗面,被奴化的「次殖民地奴隸」的現狀(華獨)能冷靜的思考與分析,並不是跳躍式、口號式的吶喊,全文讀下來是樂觀、光明的從事他所主張的群眾運動而不是菁英主義。
一、語意的再釐清
作者是土木工程的學者,但對人文、社會科學及1945年以來的「政治社會」深有瞭解。在他的文章裡涉及基本理念的詞彙,在使用上甚為謹慎。例如對國家、民族、政府、政權、中國台北、中華台北、台獨、華獨、革命等概念,有特別加以解說。
他指出漢字的「侷限性」問題,例如漢字「國家」一詞,英文有country, nation, 與state 的用法,因狀況所指的含義不同。1950年代,政治學者張佛泉教授曾經指出應該譯作「邦國」。一般認為每一個漢字都是單音,故在敘述時難用單一漢字表達。又到了近代,外語的詞彙都抄襲日本的翻譯。日本是天皇制的國家,可以譯作「國家」,對我們來說,其實並不適當。
筆者所以提出這個問題,因1950年代反法西斯而語意學(semantics)興起,留意專制獨裁者利用語文來「洗腦」;昔日「反共抗俄、消滅共匪」,今日的朝、野竟然對中國濫用「統一」一詞,甚至這兩年影響到國際上也常用這詞彙。「統一」是帝國主義者為侵略掩飾的詞彙。我們不能不慎重。
二、台灣本身的問題
話說回來,作者這一本著作在關心台灣前途、推動建國運動,以「非武力抗爭」、「自我解放」為戰略指南,但台灣本身有一些問題:
首先,如小林正成先生所說的「他力本願」。1971年台灣的中華民國面臨聯合國席次不保的危機時,蔣家的統治「處變不驚」,台灣的大眾麻木,小林先生為喚起民眾而來台灣發傳單,終於身繫囹圄。小林先生感嘆台灣人只期待他人而不能自動自發的爭取自我解放,故稱台人的運動是「他力本願」。小林先生一生奉獻台灣,少有人知,他於2023年11月4日逝世了。
其次,這幾年,中國對台灣內陸的滲透,海、空的犯界,有些人公然歸罪給民進黨政府,並阻擾國防與徵兵,戰略家盧特瓦克(Edward N. Luttwak)常在日本月刊批判,對黃埔系的軍人勾結中國被指出,不擬在此多說。再其次,荒唐的是2022年、尤其是2024年的大選,自稱台灣人的人「反台獨」,即反對國際法上人民的自決權,持這樣政見的人在選總統。但公然的「親中叛台」卻獲得選票。
另一方面,站在自由、民主主義的立場為國際社會所歡迎,但在列強的壓力下不能主張台灣的「國民主義」(nationalism),台灣的國家定位仍是懸案。去年,古森義夫與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對談,後者表示在為美國起草政策,談到台灣,竟然說:對美國來說,台灣不是獨立國家,其代表如蔡英文總統的人物也不能到美國的首都華盛頓(據2023年8月號的日本月刊《正論》)。這是國人在國家正常化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但如何面對,不免憂心。
最後筆者要提出的是作者關心2022年「九合一」的地方選舉與2024年1月的總統與立法委員的選舉。在當前的選舉制度下,小黨無法自立,以致解散自組的政黨。
此問題的癥結在選舉制度的設計。有人相信如美國的「兩大黨制」是好的制度,其中不無有私心的存在。但問題是,在台灣本身,一個是中國式的黨國體制的殖民政黨,一個是台灣本土的政黨。不客氣的說,國家認同的分裂存在於現實的台灣,而前者能夠生存,是過去被其長期統制(治)、其本身的內化(寄生)、與台灣人的被「同化」,這些因素自1945年以來無形的存在,在思想上、行政上、行為模式上都有陰影。而起自1970年代後期的反對運動,有的不自覺、有的默認讓其存在至今。故今日在選舉時,民進黨被攻訐為「貪腐」,卻不自其所由,其實存在於地方自治體。
本書的作者關心台灣前途,提出從「華獨」走向「自由台灣」,其中也提到戰略規劃的必要。希望有心的讀者能夠體會作者整體性、全盤性的構想,共同為台灣前途奮鬥。
筆者過度冗長的篇幅,不免在此感到忐忑。
2024年2月18日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鄭欽仁(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本書的作者蔡丁貴教授於1990年從美國留學歸來,適逢台灣教授協會(以下簡稱「台教會」)成立,與筆者彼此有緣成為該會的創會會員。
台教會關心台灣國家前途,不論是政治、外交、社會、教育、環保等等問題,無不關心。借作者蔡教授的話來說,是從事「自我民族解放運動」,亦即推動「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的運動。但運動有些成就,也有顯然的挫敗。
若從個人的努力,或其所領導的團體,甚至如蔡教授組織「自由台灣黨」以致解散來說,所付的心血代價如何估計?這...
作者序
再版自序
這本《國家正常化,台灣能不能?――從華獨走向自由台灣》的初版是一本小冊子,撰寫時間大約是在2016年民進黨選舉大勝利的時刻,也是自由台灣黨初次參選挫敗的低潮期。當時自由台灣黨政黨票得票數為47,988票,顯示真正堅定台獨理念的支持者是少數中的少數,主流民意在乎的是民進黨的完全執政。
在遭受中國國民黨政權從2008到2016年8年時間賣台恐嚇行動的蹂躪之下,台灣人充滿著期待完全執政後「以其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群眾報復心理,熱衷於民進黨完全執政,而對台灣的自決建國總體目標逐漸淡忘。蔡英文總統在其就職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總統的典禮上,一方面以宣示進行各項轉型正義的重大改革得到社會的掌聲與期待,另一方面又宣示要「維護中華民國憲法架構」,讓支持她的台獨選民陷入困惑的迷障裡。經過第二次民進黨政權的執政,從其施政的表現,觀察分析台灣社會的走向,顯現台灣社會仍然充斥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
有一部分的民眾無法分辨「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差別,以為「民進黨執政」了就等同於「台灣獨立建國」了。另外有一部分的民眾看穿民進黨的退縮而失望了,失去長期投入政治社會運動的熱情與力量。然而從2024年大選中年輕世代的支持傾向可以觀察到,充滿政治社會熱情的新世代依然存在,豪情未減,只是仍然處於摸著石頭過溪的探索狀態。
本書初版的撰寫是為了澄清在台灣國家轉型正義過程中,時常遭遇到的理念探索問題,特別是希望提供年輕世代在「自己國家自己救」的熱情中一些思考的參考。出版後經過這一段時間,面對國際情勢的演變及民進黨政權在國際社會呈現的角色,本書的及時更新,納入新問題的解析與思維,增為五萬字。希望本書將第一版小冊子的內容加以擴充或深入討論,能夠對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熱心人士提供一點參考的觀點,讓台灣自決建國的運動方向更加清晰,力量更加壯大。
再版時,配合本書的增修,特別邀請台大歷史系名譽教授鄭欽仁回顧台灣的歷史經驗,再次提出他首創的「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以呼應「台灣民族自我解放運動」的本質。也邀請台灣神學院退休教授董芳苑牧師寫序,他論述的「輸輸ê贏」的耶穌福音,正好印證吉恩.夏普博士在他書中所的一件事;印度獨立運動的國父甘地及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金恩博士,在他們各自的傳記中都提到,他們非暴力抗爭理念的啟發就是來自耶穌的福音教導。一場成功的非暴力抗爭運動所需要的時間雖然不見得會比武力抗爭來得長久,但也需要參與者的決心與持久的意志力,所以就邀請了退休的台南神學院院長王崇堯牧師為本書寫序,他說;「一件有意義的偉大目標需要幾個世代的努力來完成」,也讓我對我們「台灣民族自我解放運動」的發展與進度有了更多的耐心而對我們的自救運動更加樂觀。
出版社總編何珮琪女士在討論本書增修再版時建議可以補充兩個內容。其一,增加其他國家成功的例子。這一部分我沒有辦到。就單獨有關非暴力力抗爭理論與技術的成功例子,在吉恩.夏普或其他作者撰寫的書籍中已經不勝枚舉,唯獨台灣人民所處被中華民國流亡政府殖民統治的壓迫,而台灣人民卻反抗無力而屈從,甚至認賊作父的狀態是舉世無雙,史無前例。「台灣民族自我解放運動」未來的成功就會為人類非暴力抗爭運動史上開創了一個新的典範。
其二,何總編希望本書對目前獨派在野小黨的整合瓶頸加以分析。這是本書初版後出現新的政治社會情勢,作者非常認同獨派在野小黨的整合。小黨自立門戶,在既有的選舉制度之下,要單獨突破取得席次門檻的困難度很高。無法進入國會,「台灣民族自我解放運動」的聲音就會變成無聲無息,淹沒在黨國思維的殖民體制之下。為了促成獨派小黨整合的順利,感謝自由台灣黨黨員同志同意將這個公開主張台灣解殖獨立自決建國的小黨加以解散,消除了小黨整合時引來不必要的猜疑。
2024年的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從外在形式上來看,好像是現代民主國家的政黨競爭,本質上是「華獨」與「華統」兩個主流意識形態的大對決。更直白地來說,這是一場「台灣民族」守護台灣民主,對抗「中華民族」侵略併吞台灣的全方位保衛戰。本書的再版,提供讀者再一次從「台灣民族自我解放運動」的角度,來深入探討台灣人民如何超越「華獨」主流意識形態的現狀,而不讓「華統」的意識型態在台灣死灰復燃,最好在自由台灣主權國的民主體制下銷聲匿跡,則本書的再版就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最後感謝出版社自告奮勇提議再版這本書,並感謝提供照片的廖建超、陳芷羚及林子翔三位夥伴。
再版自序
這本《國家正常化,台灣能不能?――從華獨走向自由台灣》的初版是一本小冊子,撰寫時間大約是在2016年民進黨選舉大勝利的時刻,也是自由台灣黨初次參選挫敗的低潮期。當時自由台灣黨政黨票得票數為47,988票,顯示真正堅定台獨理念的支持者是少數中的少數,主流民意在乎的是民進黨的完全執政。
在遭受中國國民黨政權從2008到2016年8年時間賣台恐嚇行動的蹂躪之下,台灣人充滿著期待完全執政後「以其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群眾報復心理,熱衷於民進黨完全執政,而對台灣的自決建國總體目標逐漸淡忘。蔡英文總統在其就職中華民國流亡...
目錄
王崇堯院長序︱一個有意義的偉大目標需要幾個世代來完成
鄭欽仁教授序︱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董芳苑牧師序︱ 「輸輸啊贏」的耶穌福音
再版自序
一、引言
二、釐清基本理念與定義
三、統治體制的權力結構與演變
四、認識台獨的價值與困境
五、台獨希望的根基與障礙
六、戰略規劃的必要
七、逐步完成自由台灣的目標
八、總結
附表
王崇堯院長序︱一個有意義的偉大目標需要幾個世代來完成
鄭欽仁教授序︱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董芳苑牧師序︱ 「輸輸啊贏」的耶穌福音
再版自序
一、引言
二、釐清基本理念與定義
三、統治體制的權力結構與演變
四、認識台獨的價值與困境
五、台獨希望的根基與障礙
六、戰略規劃的必要
七、逐步完成自由台灣的目標
八、總結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