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在老城中的新生命
「你認識鳳山出生的作家嗎?」故事是從這裡開始的。
那一年多的時間裡,只要遇到編輯、作者等出版相關人,便順道打聽。但對方總是搖搖頭,沒聽說。因為大多時候人們都將鳳山概括在高雄之列下,即便是我自身多年來的自我介紹,也只提到高雄人的身分,而主要是因為擔心鳳山這樣微不足道的小地方說來也沒幾個人知道。
幸運的是,寫字的人總會忍不住書寫自己的故鄉。於是,從作家友人口中聽聞曾讀到寫鳳山的散文,終於循線找到來自鳳山的寫作者,又依著這樣的關聯,接二連三地找到其他幾位。
那天,我們首次相約聚會,談各自認識的鳳山,對話過程多數時間是空白的。那個最熟悉的地方仔細想來卻又最陌生,能夠記得路上的細節,知道缺了什麼要去哪裡買,去往阿嬤家的路上會經過什麼地標,這些都是閉上眼睛就能想起的,但是真要張口談論、介紹,卻無從說起。這幾年和朋友聊起各自對故鄉的認識,多半如此,貌似談起自己父母時的尷尬。那麼,我們到底是如何成為「鳳山人」的呢?
為了拼湊出不同時代的鳳山,在這本書裡,我們試著去接近在鳳山生活的人,提出這個起初的問題,聽人們聊起自家的故事,關於父母如何戀愛、成家,進而抉擇來到鳳山,或是更久遠以前阿公阿嬤們小時候的故事,藉由這些記憶的片段,編寫成屬於鳳山的在地歷史。更藉由年輕寫作者的筆,企圖捕捉屬於新世代眼中的鳳山,藉此和老城的厚重身世互為映照。
而依著時代、產業的發展,鳳山有著不同的物產,人們也因為生活的種種需求而搬遷到此地,逐漸從小聚落拓展成今日鳳山的樣貌,如今鳳山仍不斷在改變,與居住於此的人們一起成長。尋訪的過程,猶如編織,一塊花紋斑斕的圖樣會在談話間不經意閃現,不同的身分、角度所呈現的又是各自的色彩,每一次的述說,都更多地揭露出未曾想過的光影。在記憶與歷史層層交疊後,所浮現的便是我們記憶中熟悉又陌生的鳳山。更在每一次的接觸中,讓我們認識到屬於鳳山人的質樸、誠懇,那份堅實的力量,就像鳳梨心的滋味,雖然不是最甜蜜可口,卻富含營養。而我童年記憶中,常見鳳山地區的鳳梨田與鳳梨罐頭工廠,也在這樣的印證中,逐漸鮮明與深遠。
猶記得那一天是微暖的農曆年假,我們一夥人約在曹公國小門口,一同走踏老城區。傍晚時,在中山路上點了關東煮,圍坐一桌倚在狹小巷弄吃喝,巷底的住戶騎機車自身邊轟轟而過。我們或許就是從那時候起,開始鑽入時光的長巷,回到過去,回到未來,去探視生命與土地互相餵養的歷程。我們如何成為「鳳山人」?此一問題的答案,不只印證在前人的故事中,更在我輩往後的生命中繼續彰顯。
期望藉由這本書,向每一個曾經在鳳山耕耘、生活過的足跡致敬,也深深感謝每一位不吝提供訊息、資源的在地朋友,以及父母們,使得這本書能順利完成。
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