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露頭角 蔣介石致孫中山函
一九二四年秋,廣州發生商團叛亂,其時的蔣介石,正在黃埔島上一門心思辦軍校,幾個月下來,一支完全新型的軍隊已初具雛形,猶如一把待出鞘的利劍,正欲一試鋒刃,恰巧商團叛亂,給了黃埔軍牛刀初試的機會。
這次商團叛亂的主謀人物是陳廉伯,這個人在廣州商界跺跺腳也地動山搖。他善於理財,尤其長於經營銀行業,在運輸業、礦業、絲業等方面,也都插上一手,身任廣州總商會會長兼出口洋莊商會總理。
陳廉伯不是個好打交道的人,別看他西裝革履,溫文爾雅,生意場上的你死我活、爾虞我詐,早把他摔打得狡猾、陰險。買辦當久了,不僅服飾舉止很歐化,連心也偏向著外國老闆。
他對孫中山的廣東革命政府早就心懷敵意了,特別是實行國共合作政策以來,廣州的革命氣氛日漸高漲,工人、農民、市民,很多人都被組織起來,遊行、集會,各種活動搞得熱鬧非凡。因此,他懷有一種本能的敵意。
孫中山廣東政府的財政經濟狀況給了陳廉伯另一個煽動商民的機會。一九二三年,孫中山在廣州重建了陸海軍大本營,雖稱為廣東革命政府,但號令不出城門,控制的地區狹小,僅為廣州及其附近地區,再加上多年戰亂,廣東已百業凋零、經濟殘破。當時孫中山最頭痛的事,就是沒有錢,「粵局之戰,其主要則在財政,而所急正在此時。粵中各財政機關,幾已羅掘俱窮,實無可再籌之餘地。」這不是誇張,大本營重建已八個月,正常財政收入僅為三百多萬元,而省不得的必要支出就達千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孫中山沒有辦法,只得靠發行印花稅、變賣官產、借款、加稅等辦法作為非正常收入。再不能應付時,只能要求商人「報效」一點了。
如果說孫中山這是無奈之舉,那麼盤踞在廣東的各路軍閥可就是乘機勒索了。反正欲取之財,又何患無辭,要錢的名堂多得很。孫中山因為要借助他們的力量,也不好隨便得罪,苦就苦了廣州那幫商民,三兩天被打擾破費一番,直弄得怨聲載道。
陳廉伯正是利用這種不滿,並假手商團來與廣東政府對抗的。
商團,本來是屬於民間性質的一種自衛組織,廣州商團大約有一千人,由陳廉伯任團長,在他的控制下,性質已有了變化,成了香港英國殖民者在廣州的軍事代理力量。
商團與廣東革命政府的較量從一九二四年五月始,也正是蔣介石執掌黃埔軍校的時候。
還是因為錢的問題,廣東省政府為了增加收入,擬實施某些稅制改革,陳廉伯馬上敏銳地感覺到,這正是擴大政府與商民矛盾,孤立政府的好機會,於是煽動抵制活動,並以罷市為形式表示反對。
由於孫中山沒有採取果斷的措施,陳廉伯覺得政府軟弱可欺,挑釁迅速升級,他以廣州為中心,聯絡廣東各地商團,成立了「廣州商團聯防總部」,自任部長,企圖以武力為後盾與政府抗衡。
英國方面也表示對陳廉伯予以支持和同情。自從孫中山加強和蘇聯的聯繫後,英國政府心裏就不舒服。因此暗中策動,希望製造另一個政府代替國民黨來統治廣東。而陳廉伯的商團正好提供了一個現成的工具。
一九二四年八月九日晚,習習江風拂過黃埔,掃去了白天的燥熱,校園裏一片安靜,摸滾摔打累了一天的黃埔師生睡得正是香甜。校長室的值班人員卻接到了孫中山由廣州大本營發來的一封快信。
他沒敢怠慢,火急地遞交給了蔣介石。
蔣介石沒有一絲表情地接過信。他深知孫中山的工作方式是沒有時間界限的,他一天能簽發好幾十件命令、信函、公牘,事無巨細,大事小事都「事必躬親」。在這點上,蔣介石可說是完全繼承了。
可是這封信的內容卻使蔣介石的眼睛亮了起來,由於時間急迫,孫中山的字跡比平時略見潦草:
介石兄鑒:截緝挪威商船私運軍械事,今晚著鄧彥華率江固艦來長洲……可協商共同一致行動。
蔣介石眉毛一擰,很快披掛整齊地走了出去,在裏屋的校長夫人陳潔如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到底是財大氣粗,陳廉伯除了一口氣向在香港的德商順金隆洋行購買了九千支之多的槍械外,意猶未足,又在歐洲採購了大批武器。首先將在香港購到的武器用挪威商輪「哈佛」號秘密運回。
陳廉伯為何不惜血本又氣壯如牛?原來他得到過英國方面的許諾:
「如能反對廣州政府,英國可為組織商人政府給予援助,君即為中國之華盛頓。」
這後一句話最為陳廉伯受用,也點燃了他的野心,商業上的成功使他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但又缺少了些刺激:現在他要繼續謀取軍界、政界全方位的成功,要立下蓋世奇功,讓後人崇拜、仰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陳廉伯就不能創出一番局面來?
天不佑之!陳廉伯沒有想到,他的計畫剛開始實施就遭到挫折。
英國駐廣州領事館裏有一位與孫中山私交甚篤的朋友,將這個消息透露給了孫中山,而此時的陳廉伯還蒙在鼓裏,一切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蔣介石接到命令後,即登上「江固」艦,在珠江的長洲、沙角和白鵝潭一帶巡弋,蔣介石對這裏的水域地形很熟,兩年前,孫中山被陳炯明的大炮逼到「永豐艦」時,蔣介石曾從上海趕來與孫中山在這裏飄泊了不少時日,故地重臨,蔣介石又有了一番新的感受。
果然,東方發白之際,在白鵝潭附近,濛濛晨霧之中,出現了「哈佛」號身影。在脫去炮衣,威風凜凜的「江固」艦面前,「哈佛」號沒有反抗,被帶到了黃埔島。
「貨」被學生們很快地卸了下來,望著那些亮澄澄、新嶄嶄的武器,蔣介石眼都直了,喉結上下滾動,他在心裏罵道:區區一商團,居然也有福氣用這樣的好槍。他聽到一些學生嚷著要把這槍留下來,分配給黃埔學生用。學生這種心情,蔣介石又何嘗不知,但不能採取赤裸裸「硬扣」下來的辦法,他先給學生來了一頓教訓:
「這一個星期,我們大家所視為最重要的案件,就是扣械案,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我相信每個人的腦海都在思索,所以我現在特拿這件事和各位講一講。」
「現在政府把商團私運的軍械拿到學校裏來,決不能算是本校的軍械,乃是本黨的軍餉。」
「如果我們仍同從前假革命軍一樣,不聽政府命令,不受本黨指揮,軍械拿到手就算是私產,這就是假革命軍了。軍械到了假革命軍手裏,就要禍害人民,擾亂國家,如果如此,不但本校的總理和本校長因此多了一個罪名,本黨的前途也因此絕望了。所以我們學校對於這軍械如何處置的問題,決沒有置喙的餘地。如果黨裏說這個軍械我們可以取用,我們就取用,如果黨裏說我們始終保管,那就要保管,要完全做一個革命軍的模範給人家看,這是我對於扣械案的主張。」
蔣介石採用了一個較為高明、迂迴曲折的方法來爭取將這批軍械留在黃埔,說這番話的第二天,他就上書政治委員會,請求決定革命軍募練計畫,他建議說:
時局至此,革命軍募練計畫萬不能緩,茲預定募練幹部三營,以為整頓現有各軍及以後新練各軍幹部之用,此外預備步兵三團,炮兵、工兵各一營。步兵每團步槍約計二千三百零四桿至二千三百四十桿(因兩種編制,未能確定),機關槍六桿,其人數合官兵、夫役與輸卒,共計全團人員為三千五百六十九名。」
照蔣介石的計畫,即使將所扣商團槍械全部留下,尚不敷分配。他在心裏已經打定主意,絕不讓這批槍枝流出黃埔。
花了上百萬鉅款買來準備派上大用場的軍火,卻被廣東革命政府扣進了黃埔,真讓陳廉伯急得上火。
據香港某西報載:陳廉伯自稱廣州商團為法西斯黨,他們計畫南聯陳炯明,北結吳佩孚,外國人居間策劃,成立商人政府,並定於八月十四日起事,推翻孫中山領導的政權。
被打破預定計劃的陳廉伯,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他利用自己在廣州商界的地位,於八月十二日指示全市商店醞釀總罷市,要求放行「哈佛」號,並歸還槍械,十四日,又組織近一千人的「請願團」,闖進了孫中山的大本營。
利用「請願團」,以民間名義施加壓力,是孫中山既熟悉又痛恨的伎倆。民國初年,袁世凱就用過這一手。孫中山又勾起了往日的回憶,所以一向好脾氣的他,今天一點也不肯通融。
商團代表鄧某伶牙俐齒,他指責政府扣押軍械是非法的,因為事先已取得政府對購買軍火的批准。
孫中山據理駁斥,指出實購槍數及種類與申請所報數字不符,他一語道破實質:
「商團軍只有一千人,為什麼要九千支槍?」
鄧某雖沒有正面回答孫中山的問題,但卻把那層意思透了出來,「槍存人存,槍亡人亡」,他如此氣焰囂張地答覆孫中山。
孫中山神情嚴肅起來,說:「如果是用來攻擊政府,當然不能發還,而且要和你們決一勝負。武器的處置,須待訊查之後才能決定。」說完,拂袖而走。
英國方面也開始施加壓力了,海關稅務司的一位英國官員見交涉了半天沒有結果,氣急敗壞地宣稱:「這些槍械都是領有護照的,如果非法扣留,將出動大英帝國的海軍來解決問題。」
蔣介石忿極而答:「若是海軍來保護,我就可以打海軍。」
政府與商團各不相讓,事態迅速嚴重起來。
八月十五日,廣東全省商團聯防總部成立,舉行提燈慶祝大會,向政府示威。
八月二十日,新任廣東省長廖仲愷不甘示弱,佈告陳廉伯私運軍火,煽惑罷市,奉令通緝歸案究辦。
八月廿一日,佛山罷市,商團總部遷佛山。
八月廿五日,廣州及其附近一百三十八埠同時罷市。
同日,孫中山令「寶璧」等艦,向商團集中地點西關開炮。
八月廿九日,英國駐廣州總領事明告廣東政府,聲稱:「奉香港海軍總司令訓令,倘中國當局對城市開炮,所有一切可用的英國海軍軍隊應立即行動。」
廣州沙面領事團亦提出抗議,要「抗爭對一無防禦的城市開炮的野蠻舉動」。
局勢演變到這一地步,連原來袖手旁觀的滇軍首領范石生、廖行超等也焦急起來。
廣州的一大半財政收入實際上都抓在范石生等人的手裏,如果商民繼續罷市,甚至引發戰亂,縻亂地方,那麼經濟上的損失是不言而喻的。於是,他們開始和商團接觸,討價還價,希望雙方都能作些讓步,讓戰場變成生意場。
這可是陳廉伯最擅長的領域了,也充分體現了一個奸商的本質,一番盤算後,他答應了范石生提出的調停辦法:
一、陳廉伯表示擁護政府,取消通緝。
二、商團改組,受政府節制。
三、商團槍枝,由商團領槍時報效軍費五十萬。
四、商界復業,各軍回防。
孫中山對范石生等人的調停是不滿意的,他認為那些條件的要害在於使商團合法化,這將會對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和安全造成威脅。另外,孫中山已獲悉陳廉伯與陳炯明互有勾結,「陳廉伯已助東江之敵以鉅款,不日當有大反攻,若吾人不先清內患,則前方危矣!」「商團數來調和,每次皆以事故中變,此其故意延長時間,以待東江敵人反攻而為夾擊之計,已無疑義,我等不可尚在夢中也。」許多有識之士均看到了這一點。
這個時候,北洋軍閥內部又起了紛爭,江浙戰爭爆發,孫中山一直認為他的頭號敵人是直系軍閥吳佩孚,他的最大目標是進行北伐,統一全國。因此,未待商團問題解決,他就移營韶關,並指示:如商團報效北伐軍費,可發還被扣槍械。
九月十五日,陳廉伯通電擁護政府,十八日,政府下赦免令,經調停人商妥由商人先付二十萬元,發還四千支槍,將於雙十節交付。一切似乎已風平浪靜,河晏水清。
被孫中山不幸言中的是,陳廉伯果有預謀,他們根本不準備履行協定,只待被扣槍械一到手,即掀起大規模的叛亂,並鼓動商界實行第二次罷市。
身在韶關的孫中山獲悉廣州局勢嚴重,他念念不忘者就是黃埔,迭電叮囑蔣介石速速離開黃埔來韶關,以防不測。
介石兄鑒:長函(今佚)悉。從根本辦法以練一黨軍而負革命之責任,此志正與兄同,惟廣東一地可致吾人於死之因有三:其一,即英國之壓迫。此次罷市風潮倘再多延一日,必有衝突之事發生,而英艦所注意者,必大本營、永豐、黃埔三處,數十分鐘便粉碎,吾人對彼絕無抵抗之力,此次雖倖免,而此後隨時可以再行發生,此不得不避死就生一也。其二,即東江敵人之反攻。現在已躍躍欲動,如再有石牌之事發,則鹿死誰手,殊難逆料。其三,則客軍貪橫,造出種種罪孽,亦必死之。有此三死因,則此地不能一刻再居,所以宜速捨去一切,另謀生路。現在之生路,即以北伐為最善,況現在奉軍入關,浙可支持,人心悉欲倒曹、吳,武漢附近我有響應之師,乘此決心奮鬥,長驅直進,以戰場為學校,必有好果也。吾黨之士切勿猶豫,大局幸甚。餘面詳。
此致。
孫文九月九日
孫中山讓蔣介石捨棄黃埔,用意是善良的,但也表明他在對待商團問題上的軟弱,其方針戰略也是錯誤的。放棄根據地而冒險北進,結果是可以想像的。
蔣介石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孫中山的指示,他從來不是盲從者,即使對孫中山也不例外。黃埔是他奮鬥創業的基地,豈能輕易放棄!另外,蔣之為人,以堅忍著稱,絕不輕易屈服、言輸。他鋪開信箋,激動地給孫中山覆上自己的意見:
先生鈞鑒:手諭祗悉。叛軍與奸商聯成一氣,其勢益凶,埔校危在旦夕。中決死守孤島,以待先生早日回師來援,決不願放棄根據重地,致吾黨永無立足之地也。如果堅忍到底,日內叛奸或不敢來犯,再過數日,則我軍準備完妥,乃可轉守為攻,果能渡此難關,則以後當入坦途。以現有槍械練成一旅之眾,三月之後必有一支勁旅可作基幹之用,以之掃蕩一切殘孽,先圖鞏固革命根據地之廣州,則吾黨自不患其不能發展也。故此時中決不能離此一步,務望先生早日回省,是為今日成敗最大之關鍵也……鈞意如何,立候示遵。敬請鈞安。中正謹上。
應該說,蔣介石這封信對當時形勢的判斷和處理的方針都是準確的,這和中共的分析完全一樣,「形勢已逼到如此分明,即孫中山若不反抗英帝國主義及買辦階級……則廣州政府勢將被逼迫而完全失其反帝國主義性,成為國民黨首領主持之非國民黨政府」。試想一下,如果蔣介石稍示軟弱,也許黃埔軍校早就不存在了。
商團的叛亂終於在雙十節那天爆發,他們預雇匪徒三千餘人,冒穿商團制服,揮舞槍枝,舉行武裝示威遊行,開槍打死當天慶祝國慶雙十節的農團軍、工團軍和市民、學生數十人,其中還有黃埔軍校的學員。他們獸性大發,甚至將死者胸腹剖開,挖出內臟示眾,一時間廣州城陰風慘號。
慘案發生後,中共廣東區委隨即組織了反對商團叛亂的群眾示威大會,成立「工農學兵革命大同盟」,並發表宣言,號召各界群眾起來投入到反對商團的鬥爭中去,並要求孫中山立刻向一切反革命的商團下總攻擊令。
孫中山仍然猶豫不決,前後矛盾。慘案當日,他曾有急電致廣州各方,指示:「商人罷市與敵反攻同時並舉,叛跡顯露,萬難再事姑息。」希望他們「切勿猶豫,以招自殺。陳賊與逆商殺不足殺,只要諸兄心決膽定,不為物議所搖,則革命前途,幸甚」。
第二天,他又特派許崇智、廖仲愷、蔣中正、陳友仁、譚平山為革命委員會全權委員,可以便宜行事,弭平商團事變。
但是,孫中山對於北伐大業實在是太關注了,他實在不願意讓任何事情來干擾他統一中國的宏願,同時,他對廣州平叛也缺乏信心。就在革命委員會成立的當天,他卻兩次下達手令,命蔣介石收束埔校離粵,專力北伐。他告誡蔣:「亂無可平,只有速避耳。」
蔣介石的主意早已拿定,決不離開黃埔,決不姑息養奸。他急忙擬就了一份電報,要求孫中山採納他的主張。
十萬火急。韶州。孫大元帥鈞鑒:中密。本日省城尚未開市,某軍從中作祟,且對商家言,罷市方有話說之語。中正料不久逆敵必來反攻韶關,各軍非先準備南下,擊滅逆敵,斷難北伐。中正當死守長洲,盡我職務。尚請先生臨機立斷,勿再以北伐為可能,而致猶豫延誤。前以槍易北伐費二十萬元,今則槍即繳去,而罷市更劇,商團排隊巡街,佈告煌煌,痛罵政府,亦復成何景象,聞其將有要求造幣廠、兵工廠、公安局皆歸商團管理之舉。
二十萬元槍費既無望,北伐更難。為今之計,惟有集中駐韶兵力,南下平亂之一途也。如何盼覆:中正叩。真。
確實如蔣介石所言,廣州的局勢已經再不能「猶豫延誤」了,廣州城已是白色恐怖,「打倒孫政府」的標語四處張貼,商團把廣州全市的槍枝在西關集中,陳廉伯坐鎮指揮,架天橋,築炮臺,用鐵柵門分鎖各街道:到十四日晚,商團已搶佔了政府各機關附近的制高點,居高臨下,開槍轟打,反革命武裝叛亂已全面展開。
孫中山終於下了決心,「必盡滅省中之奸兵、奸商,以維持革命之地盤」。十月十四日,手令警衛軍、工團軍、農民自衛軍、飛機隊、甲車隊、兵工廠衛隊、陸軍講武學校、滇軍幹部學校,統歸蔣介石指揮,以平定商團之叛。
黃埔師生早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槍械案發生的第二天,黃埔島即實行了戒嚴,戰鬥的氣氛籠罩著每一個黃埔師生。黃埔師生還集體發表通電,一致表決,絕不發還被扣槍械,準備與商團一戰。黃埔掀起了練兵熱。蔣介石見之甚喜,連日來心中壓抑的感覺也似乎去了一點。
十月十三日,他吩咐下面,於是日晚在操場宴請全體師生。
這頓飯吃得好不嚴肅。皎月當空,碧天如洗,但誰也沒閒暇去欣賞這良辰美景。蔣介石理解大家心意,匆匆用完飯後,即令撤去筵席,他說:
「各位同志學生,今天我們大家在黃埔軍校操場裏聚集,這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學生們都屏住呼吸,他們知道下面的內容是什麼。蔣介石是在利用這一機會,為鎮壓商團作戰動員,他說:「現在我們在這裏集會,等一會兒便要去打仗也未可知,所以我們時刻不可把打仗這件事忘記,不可以為求學和打仗是兩件事。」
說到這裏,蔣介石有點動感情了,戰事在即,前程未卜,勝負難料,今日聚首,不知明日又在何方?他希望黃埔師生年年再回首今日之情之景。
平叛戰鬥於十月十四日夜間打響,蔣介石派出了黃埔一期第二、三兩隊,這兩隊乃是黃埔精銳,其中不少都是未來的風雲人物,如後來曾任海軍司令的桂永清,兵團指揮杜聿明、黃維,另外,如鄭洞國、李仙洲、侯鏡如、范漢傑等等。
這一戰的結果自然以商團徹底失敗為結局,商團雖然猖獗於一時,但畢竟是烏合之眾。孫中山的威望還是能懾服人心的。
平叛手令一下,滇軍范石生部也不得不加入平叛行列,再加上由韶關調回三千湘軍助戰,陳廉伯抵抗不住,只得落荒而逃。
這一戰,也使蔣介石面上有光,他訓練黃埔軍的成果得到了肯定,尤其是在是否撤離黃埔問題上堅持了自己正確的意見,更得到了孫中山的欣賞,認為其果斷、幹練、堅忍,勝過黨內其他諸同志,因此倚畀更深,使蔣介石逐漸露出了鋒芒,露出了稜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