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高品格情商,是選擇,不是標準答案
「……非常感謝老師一直以來的教導和照顧,讓我能在這15.9年中的低潮和最低潮中一步步攀爬上來,走到今天的自己。
這真的是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感謝,因為若不是老師,現在的我會在哪裡?變成什麼樣子?我都無法知道也不敢想像。
老師在國中畢業時送我的語錄,不知道是巧合還是精心挑選過,非常有用,也很期待能在每次迷茫中用到它,把它當成是黑暗中的蠟燭,陪我勇敢的去繼續探險……」
2023年的教師節,采妮傳來一個很長很長的訊息給我,讓我熱淚盈眶。
記得采妮小學剛來上課時,明明身材比同學瘦高,卻臉色蒼白,整個樣子怯生生的。即使聽到笑話也只是嘴角微揚,迥異於其他小孩捧腹大笑的誇張模樣。如果用現代流行談論的「十六型人格」來分,大概就是典型的「I人」了吧!這樣的孩子,內向安靜,卻往往是群體中被老師忽視的「乖孩子」。
上了國中,媽媽曾私下找我談采妮的學校課業問題,覺得她的心思並不在「讀書」,希望我和她聊聊。深談之後,我才知道,女孩悶不吭聲地將內心所有的澎湃,投注於載歌載舞的明星世界。
對待青春期的孩子,責罵無用,對立更糟,只能傾聽、理解、對話,不帶批判地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想法。再來,就是要耐心等待。
終於,在她大考前的這年,我等來了一個前所未見的「采妮」。
采妮每堂課上課前、下課後,總是抱著作業來問問題,展現出不同以往的主動、積極。每每聽我講解,她的雙眼炯炯有神的注視著我,好像這樣就能把我說的每個字深烙心中。可是,進度加複習的國九生活,讓她心力交瘁,歷經了幾個月,她的成績和努力依然不成正比。
有一天,她問我:「老師,可不可以和你另外約一個時間聊聊?」我原以為她想傾訴自己模擬考前的焦慮,沒想到她正面臨生命中的另一場風暴。
采妮深愛的爺爺驟然離世,她悲摧的無法自已,但因為大考將至,媽媽不希望她請太多喪假而落掉課業,她卻會情不自禁地在上課時、讀書時、刷題目時,突然想起爺爺而分心、落淚,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她一邊說,一邊抽泣。我只能抱住她,陪她一起哭。
我常常在想:我們的教育究竟帶給孩子什麼呢?孩子們可能學會各種解題技巧、考高分的方式,然而,誰來教我們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各種難題?生離死別、人際關係、處理情緒……
108課綱特別強調「閱讀素養」,但很多人曲解成:要以實用的閱讀策略,「取代」抽象的情意感知。更別說,如果一篇課文「教忠教孝」,很容易被批評為「跟不上時代」,課堂也很容易淪為呆板的「說教」。
許多新時代的教育先進們,希望國文課不要被道德捆綁,期許每個科目都要能融入生命教育、品格議題,這當然是理想!偏偏,理科老師常覺得那是文科老師要教的,文科老師又怕教了會被攻擊為老派,最後「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往往就成為課堂上的「空集合」。更甚者,還會矯枉過正,直接將傳統價值貶得一文不值。可是,這些做人處事的道理,不是比背誦課文、默寫注釋更重要嗎?
教與不教間,老師千萬難。
然而,我不想違背自己投身教育志業的初心,即使在這個年代,談品格太清高、教情商太老套,我還是想為每個面對人生難題的孩子留下些什麼。
如果說上一本書《哇!部首原來這麼可愛》,呈現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上搞笑的互動,那麼這本書,紀錄了我和孩子們在課堂外感性的交流。
每個單元的第一部分「心情塗鴉牆」,大都來自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孩子們和我聊過的心事、煩惱,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出現過的疑惑。
第二部分的「故事神回覆」,盡量不直接回答提問,而是旁徵博引各種古代故事,希望觸發孩子的聯想,自己動腦思索:「古人如果面臨類似的問題,他們是怎麼處理的?而我覺得哪種處理方式比較適當?」三個人物,暗含三種思考角度。為每個角色下的小標題,交錯引用孩子熟悉的現代流行語,或家長熟悉的中文流行歌詞,希望提供親子共讀的樂趣。
第三部分的「國學主題標籤」,則是精簡的統整出文章裡出現的成語典故,以及詞句解釋。期許實踐《薇薇老師國學課》系列叢書的精神──「國學中有故事,故事中有國學」。
前三部分,可以讓孩子單純享受閱讀的樂趣,最後的「國學測驗題」,則可以協助孩子們驗收自己讀到什麼。其中的「主題動動腦」與「閱讀素養混合題」,是我花了特別多心思設計的。很多國文老師都知道,要出一份理想的「學習單」或「閱測題目」,實在是勞心勞力,遑論還要自己寫文本,自己出題目。希望有需要的家長、孩子都能感受到這套書的「實用性」。
品格與情商,聽起來似乎有點沉重,其實它們並不艱澀或遙遠。對我而言,它們只是一個人在面對自我、面對群體、面對困境時,做出的選擇。故事中,古人的選擇不是唯一的標準答案,卻可以是我們的參考解答。有的引發共鳴,有的激發出相反的論點,最可貴的是,閱讀過程中的同情共感或批判思考,都促使我們重新思考何謂「品格」、何謂「情商」,寫下自己的定義。
因此,與其說我用這本書來「教」孩子們品格與情商,不如說,我只是想以許多故事來回應孩子們的心事,希望「每個采妮」在哭泣時再也不覺得孤單,在生命遇到難題時,都能感受到理解和陪伴。
薇薇老師自序於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