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藏文的創制是在西元7 世紀由西藏國王松贊干布的重臣吞彌‧ 桑布紮所創制的。松贊干布Songzain Gambo (604 ~ 649 年) 是吐蕃王朝第33 任贊普,亦是吐蕃王朝立國之君。西元7 世紀初,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定都拉薩,建立起強大的吐蕃政權。由於當時中國、印度、中亞等地的宗教、法律、制度、經典、生產技術、工藝用品等源源不斷地傳入吐蕃。松贊干布因而深感文字是延續發展一民族精神與文化的基礎,他敏銳地感覺到文字的重要性,於是決心創制西藏本民族的文字。松贊干布選派得力重臣吞米‧ 桑布紮(thonmisam-bho-Ta) 率領有志青年15 人,西行處於戰亂中的印度求學,希冀學成歸國,創制自己的文字。
吞彌等長途跋涉,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從亞洲高地進入印度平原。吞彌先後拜師著名學者李敬和班智達拉日巴僧格為師,學習印度的語言文字。吞彌智慧過人,又勤奮好學,最終完成了學習任務,精通了語法極為繁雜的梵文,掌握了印度的語言學理論,在語言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詣。最後吞彌又歷經路途的艱險,滿載知識而歸。
從印度求經回藏後,吞彌根據梵文的五十字母創制藏文。他從梵文十六個字母中,取用了四個元素字母,再從梵文的三十四個輔音字母中,去掉了五個反體五個重疊字,又新造六個字母,最終成為四個母音字母及三十個輔音字母組成的藏文。他又仿照梵文蘭紮字體而創造出藏文的有頭字—楷書,又仿照梵文“吐都”字體而創造出藏文的無頭字—草書體; 吞彌創造出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由30 個藏文字母和4 個母音組成的,包括可以用楷體、草體兩種書寫方法,並有著嚴謹的文法結構的藏文系統。吞彌創制藏文、初譯佛經,還按照語言文字學理論,寫出了藏文最早的文法著作,其內容詳細論證有關藏文閱讀、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專著:《八項文化結構論》。吞彌創制的藏文簡潔實用,符合藏民族的語言規律,並且由於國王松贊干布帶頭學習藏文,很快地藏文就推行開來。
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現今除了中國境內的藏族之外,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國家境內也有一部份人使用藏語。在中國藏語分成三大方言:衛藏方言( 即拉薩語)、康方言( 德格語、昌多語)、安多方言。衛藏方言和康方言有聲調、只有安多方言沒有區別意義的聲調。故藏族在使用不同方言時,在語言的溝通上有一定程度的困難,但是在文字上皆採用相同的文字系統。
藏語的文學,卷帙浩繁,淵博深奧,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文學之一。藏傳佛教全面的傳承了印度那蘭陀的教學,除了丹珠爾、甘珠爾 ( 大藏經) 之外,還有著名史詩《格薩爾王傳》以及眾多高僧大德所撰寫的藏文佛學名著。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今,如果想要深入並完整的了解佛教思想,除了學習藏文一途,別無它法,而這也是此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