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是江啟明老師對家庭、社會和藝術教育的含蓄深情;
結,是他從自學到踏上藝術家之路的千千結,也是在不同階段藝術思維的結集……
江啟明老師明言這可能是他最後的一部文字作品。以一百二十篇藝術小品讓我們走進他生命中的高山和幽谷,深入他的藝術心路和思路。江老師毫不吝嗇地傳授藝術創作的心法和感悟,並讓年輕一輩探索他強調超越自性、物質和時空的「藝術屬靈」境界。此書既是了解江老師畢生畫作的重要指引,更提供了重新感受藝術、思考人生的珍貴養分。
作者簡介:
江啟明,1932年出生於香港,是本地極少數的第一代土生土長自學畫家及藝術教育家。江氏自幼喜愛藝術,完成初中課程後,便開始為家庭生活奔波,他同時抽空自學、苦練繪畫技巧,研究藝術理論;尤其擅長人物及風景寫生,並精通鋼筆及鉛筆速寫、水彩、油彩、版畫等多個媒介。
江氏20歲起便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直至1993年宣佈退出教育工作,60多年一直醉心於藝術繪畫創作和美術教育傳承,曾任教九龍塘學校、香港美術專科學校、嶺海藝專、大一藝術設計學校、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專美術聯會、香港警察書畫學會及香港懲教署等,可謂桃李滿門。除畫作及教授外,還先後出版了60多本美術教育書籍,對香港藝壇貢獻良多。江氏為擴闊及深化自己的藝術思維,從不間斷地挑戰自己,經常到世界各地旅行及寫生,作品曾於美國、日本、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和台灣展出。參加及受邀之聯展共數十次。《香港史畫》及《香港今昔》畫集更獲前港督麥理浩爵士、前港督衛奕信爵士、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曾經收藏於香港督憲府和英國首相府圖書館。
近年獲頒之主要獎項和榮譽:
•1996年獲香港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授予「榮譽院士」;
•2006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授銅紫荊星章
•2008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香港藝術發展獎2007」之「藝術成就獎」
•2016年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定位為「香港文學作家」
章節試閱
前言
2013年,《經濟日報》為我出版的一本《藝術空間》,反應很好,尤其是來自年輕一輩,促使我想以這本《藝術家的情與結》作為延續。還有另一原因,就是我老了,有些思維非放下不可,也好讓下一代能深入了解我這一代藝術家的「情與結」,好有個交代。
上一本着重「藝術與人生」及「藝術的空間」;這一本則注重「靈空與人的關係」。在我的計劃內,有關藝術文字的書,可能是最後一本了。
此書內容可能令你覺得我「婆媽」一點,因本人作為人父,又當美術老師40多年,更經歷過大動盪大時代及戰火洗禮,有點感觸吧,敬請體諒!
我一向強調「藝術家是屬靈的人」,不應參與任何政治活動,但我也是一國的子民及人類的一份子,故去關心政治是理應的。有人質問我,關心其實已經等於參與。我回答他說,關心並不採取行動,行動已證明你偏幫某一方;關心是出於關懷,是客觀的分析,一點偏頗都不存在。一位真正屬靈的人,無論你是什麼國籍,什麼宗教,什麼種族,一律平等而無私。在「靈」的層面上,大家的思維和訊息是共通、共感、共聚、共鳴的。我不是一位學者,我只憑靈性上的感知,憑良心的發現,採用另一角度去詮釋,並不期望讀者認同與否。
我發覺霍金先生所說的「上帝粒子」(但他不信有上帝),與我所說的「靈性粒子」,可能是同一東西,都是一種「非物質的物質」,是宇宙萬物創造之元素,只不過大家稱呼不同而已。科學家對物質數字的理解和組合與我也雷同,只不過運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而已。
一位真正的藝術家,首先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繼而要有透視的「洞察力」,如是屬靈的藝術家,更可提升到「靈」的層面,具有超越人為的「洞悉力」,是屬靈的境界,更可預測未來。
我總相信靈在一切有生命之物是共通共融的,因為靈並不屬於人類,靈是屬於宇宙的元素。人類本身的思想是自私的,故一定互相猜疑、產生爭辯,甚至衝突。故真正的藝術沒有所謂對與錯,只是各人的偏差而已,不值爭論。
人活在現實的空間,感情貼着肉身移動,由濃轉淡,有時又由淡轉濃;從一時空運轉到另一時空,藝術家與情同步流離。
給平凡多一點空間,去猜疑,去想像,把分解出來的分子,為生活增添多一份豐厚的質感。
最後,謝謝文潔華教授為此書賜序,又多添了一份豐厚的質感!還謝謝周穎卓先生的鼎力協助!
前言
2013年,《經濟日報》為我出版的一本《藝術空間》,反應很好,尤其是來自年輕一輩,促使我想以這本《藝術家的情與結》作為延續。還有另一原因,就是我老了,有些思維非放下不可,也好讓下一代能深入了解我這一代藝術家的「情與結」,好有個交代。
上一本着重「藝術與人生」及「藝術的空間」;這一本則注重「靈空與人的關係」。在我的計劃內,有關藝術文字的書,可能是最後一本了。
此書內容可能令你覺得我「婆媽」一點,因本人作為人父,又當美術老師40多年,更經歷過大動盪大時代及戰火洗禮,有點感觸吧,敬請體諒!
我一向強調「...
作者序
有容乃大
江啟明提出的一個藝術基本標準,乃個性的表現。這種表現在藝術上是有其階段性的,首先是「不似」到「似」,再到「不似」,亦即西方當代藝術由具象到抽象之過程。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他已經能夠自由操作鉛筆及中國畫筆,眼到手到。畫技達致爐火純青之後,便進而摸索不同風格,並達至心到腦到。早年在摸索之際,他常常遊走於寫意與靈畫之間,但認為自己還沒走到心目中最理想的那條路。
新近之作,見出他尋求的是一種靈的境界,形上道境。藝術昇華之時,物我相忘,所謂中西之分,不過是時間的歷程與環境而已。此外,江啟明又致力研究顏料的潛在可能性,追求創造與革新,從而建構出跟身份課題有關的藝術語言。
江啟明執於具象,但不止於具象。他強調畫的內容要求突破,但技巧可保留具象的形式。看他近年遠足於香港境域偏遠如破邊洲等地,其具象的呈現已呈立體相,震懾力令人不再以狹義的寫實主義來形容。我想起他常掛在口邊的靈畫,並記他曾書寫的一段話:
「一位屬靈的藝術家,內有大道之實,外有盛德之容。道乃萬物之本,德乃成物之功……。深蓄厚養、智同萬物。海納百川,上德若谷……。立機待物,在宥群生……。」
這種「儒道合一」的情懷,也是他於成熟的人生階段對生活的領會。其爐火純青的繪畫技巧背後,支持者為「有容乃大」。
江啟明的形上觀亦與他對形下的觀察結合,這點於他對色彩的物質性理解與運用可見一斑。因而他的靈畫觀亦包涵了「本原」與「物質能量」的雙重考量。看江啟明2012年繪的《西貢破邊洲》,不只早已越過了其早期的香港寫景與素描,其色彩與筆法的善用以及精妙,於「壯美」以外,叫人生畏。
以他淺易的用語說,畫家能與大自然共為一體,即可與靈互通,超越物象以外。正是這種喜悅,使他說還要寫香港與中國逾百至千幅。其畫之內容起於西方殖民地的香港,抵於事物的本原本相,投於儒道之澄懷,報以其理念中的禪畫與靈畫。
喜念江先生的散文,字裏行間的睿智,除了訴說了別樹一幟的、由衷而出的藝術觀以外,還見出藝術教育家的心腸。
文潔華(香港浸會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有容乃大
江啟明提出的一個藝術基本標準,乃個性的表現。這種表現在藝術上是有其階段性的,首先是「不似」到「似」,再到「不似」,亦即西方當代藝術由具象到抽象之過程。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他已經能夠自由操作鉛筆及中國畫筆,眼到手到。畫技達致爐火純青之後,便進而摸索不同風格,並達至心到腦到。早年在摸索之際,他常常遊走於寫意與靈畫之間,但認為自己還沒走到心目中最理想的那條路。
新近之作,見出他尋求的是一種靈的境界,形上道境。藝術昇華之時,物我相忘,所謂中西之分,不過是時間的歷程與環境而已。此外,江啟明又...
目錄
序/文潔華
前言
第一部.情
一、思家情
雙親情
兄姊弟情
父女情
二、社區情
第二部.結
第一章.談藝術思路
我在香港美專的時候
香港早年畫家的苦惱
我的藝術造詣
藝術文化
藝術語言
我與現代藝術
藝術歪風
第二章.我的藝術生命
生命
生命線
命運
仇恨
位置
與時並進
歲月
強求
安排
空間
原始本身
循環
氣
腦
眼睛
第三章.藝術家之路
傳承
學習態度
獎賞
共鳴
慾念
心靜
文化創意
時裝
得失
自信
童趣
夢
目標
氣質
思路
迷
反應
抑鬱與釋放
雜念與平常心
剛柔
自律與自大
面
過去
有餘
智慧
經驗
方法
學術與技術
技巧
設計
放大縮細
配對
創作
泉源
勁
內與外
心理與生理
投入與抽離
節奏與調子
切入
壓力
正負
晒命
矛盾
代替
快樂
理想與實踐
合作
藝術館
集思廣益
八卦
也文也武
過去與呈現
食穀種
陰暗面
慎言
變
關愛
自身與團隊
行使
第四章.藝術與屬靈
感恩
意志
誠意和時間
機會
時間
應變
俗念
奉獻與感恩
結構
心靈
理性與感性
談情
另一空間
微表情
第五章.藝與學
形
談香港美術史
透視西方藝術
藝術與哲學
美
底線
教學
第六章.民族與藝術
藝術路
相生相剋
內涵
文化
反思
現代中國的文化藝術
核心價值
任性
政治與藝術
政治部
讀書救國
崇洋思想
第七章.藝術一生
路
大時代的洗禮
幽默
家寶
老了
附錄
「熱愛祖國」演講辭
跋
序/文潔華
前言
第一部.情
一、思家情
雙親情
兄姊弟情
父女情
二、社區情
第二部.結
第一章.談藝術思路
我在香港美專的時候
香港早年畫家的苦惱
我的藝術造詣
藝術文化
藝術語言
我與現代藝術
藝術歪風
第二章.我的藝術生命
生命
生命線
命運
仇恨
位置
與時並進
歲月
強求
安排
空間
原始本身
循環
氣
腦
眼睛
第三章.藝術家之路
傳承
學習態度
獎賞
共鳴
慾念
心靜
文化創意
時裝
得失
自信
童趣
夢
目標
氣質
思路
迷
反應
抑鬱與釋放
雜念與平常心
剛柔
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