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上中下三輯,上輯”現場的角逐”立足當代文學現狀的整體描摹和反思性批判,側重相關問題的宏觀把握和總體分析;中輯”小說的讀法”展示作者對近年來重要長篇小說的分析和解讀,嘗試在個案的批評中引出饒有意味的現實議題,進而討論小說與時代的復雜聯系;下輯”小說家肖像”專事對作為文壇新勢力出現的青年小說家的集中掃描,以作家論的方式簡要刻畫他們的寫作肖像,以其探討小說這種虛構的儀式在未來的新的可能。
本書嘗試在純粹的文學史研究之外,呈現閱讀小說,品評世事的文學旨趣,在捕捉同時代的理想之光的同時,展現批評應有的鋒芒與活力。
徐剛,1981年生於湖北,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館第三屆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史和理論批評研究。曾在《文藝研究》《文藝爭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當代作家評論》《南方文壇》等刊物發表論文近百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有著作《想象城市的方法》、評論集《后革命時代的焦慮》。曾榮獲北京大學第十三屆研究生「學術十傑」、第十四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成果獎、《人民文學》「2014青年批評家年度表現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