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方面
1.力行四低一高:國人的飲食常偏向「四高一低」:高糖、高鹽、高油脂、高蛋白質、低纖維,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有效的防治必須反其道而行,採用「四低一高飲食法」(低蛋白、低脂肪、低鹽、低糖、高纖維。
2.清晨及時飲水:經過一夜睡眠,人體約失水400-500cc,清晨一杯白開水能及時稀釋血液濃稠度。
3.切忌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造成胃腸負荷過重,血液濃稠度升高,導致心臟、大腦短暫供血不足,進而誘發心臟病、腦中風。
4.早日戒菸斷酒:菸酒對身體的威脅,對疾病的摧化作用已舉世公認,別再找任何理由藉口,持續自我傷害。
運動方面
1.經常按摩經穴:「內關」、「合谷」、「足三里」等代表性體穴及耳穴按摩健康操,能疏經通絡活氣血,抗憂解壓增活力,是古今醫家、養生家所推崇的身心安定按摩法。
2.練習腹式呼吸:腹式呼吸通過協調七塊腹肌和膈肌的舒張收縮,增加吸氧量,促進肺功能、肺活量,兼具對五臟六腑產生「氣對按摩」的作用。
3.維護腰臀比例:肥胖對健康非常不利,而胖在不該胖的腹部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更有促成及誘導的作用,因此加強腹腰運動,重建腰臀正常比例是防病的大關鍵。
4.強化下肢力量:規律的下肢運動,如同裝設了靜脈的「血泵」,幫助血液回流心臟,促進氣血運行而強心益腦,增強下肢力量和加強平衡功能。
生活方面
1.三個救命30秒:用90秒的時間分三階段做清醒、起床、下床動作,可大量減少晨間起床太急而致中風、心肌梗塞或頭顱骨折等意外,此法救人無數,亦稱為「三個半分鐘」。
2.加強血管體操:通過正確有效的冷水浴,加強全身血管的舒張、收縮,是促進血管彈性及強身防病的有效體操療法。
3.重視冷熱調節:俗語說:「熱從頭頂散,寒從腳底起。」 學習如何自我調適而與自然界氣候變化互相適應。
4.尊重生理時鐘:調控人體生長發育、抗衰延老和自我修復的荷爾蒙及神經都在夜間分泌或發揮作用,經常熬夜甚至通宵達旦者,由於違反生理時鐘的運行,必然會遠離健康,航向疾病的彼岸。
心靈方面
1.主動歡笑喜悅:歡笑喜悅並保持心情平穩安定,對心肺功能、血管彈性及整體身心健康具有藥物和食物難以取代的效果。
2.透視生老病死:凡是對肉身愈執著貪愛的人,愈顯得貪生怕死,病痛與死亡對其精神威脅與折磨反而更加明顯,因而提早參悟生老病死之自然定律,有助於建立正確生死觀,也有利於身心調適。
3.養成慈悲心腸:研究發現,養成慈悲心腸不但能抗病防癌,還能延年益壽。相反的,自私自利、貪婪狡詐的人,眼前可能獲得較多利益,但其「負向心境」會通過大腦神經干擾內分泌和免疫系統,最後反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發病機會。
4.早晚禪坐靜心:緊張、焦慮、壓力常造成百病叢生,養成早晚禪坐習慣,能寧心安神、防治百病,兼能開發智力,保心護腦。
本書特色
人老從血管硬化開始。
好吃懶動及不良生活習慣讓你血脂、血壓、血糖稍稍上升,導致血管阻塞,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反之,飲食得當、作息規律、適當運動、平衡心理,重視保健可以減緩動脈硬化,抗衰延老,增進活力。本次講題為你打造健康活力的心血管。
作者簡介
張峻斌
張博士出生中醫世家,其父親張士君醫師乃香港知名的醫家、武術家、點穴專家。除了幼受庭訓,深得傳承外,張博士在中醫、針灸、耳穴、武功點穴、瑜伽、氣功及運動療法方面亦得到許多當代專家及隱世醫家的真傳秘授。
多年來張博士均致力向兩岸三地民眾推展預防醫學、耳穴診療及傳統養生保健法。每年受邀至台、港、大陸及星、馬各國演講授課達壹佰多場。擅長於慢性病中西醫整合非藥物療法及身心安定處方的研究與應用。其開辦的耳穴療法實用班及中醫養生自療班等實務課程,為許多身心失調的個人及家庭提供重獲健康的DIY方法,深受各界好評。
學歷∕中國中醫科學院 醫學博士
證照∕香港註冊中醫師
中國心理諮詢師、高級營養師、健康管理師
現任∕財團法人賴本源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廣州中山大學管理學院EMBA健康管理學 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 兼任教授
香港中醫師進修學分班 課程教授
全球卓越口腔健康研究發展中心 顧問
香港耳針學會 理事長兼臺灣學術處 顧問